北京广州香港798 锈蚀的审美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厂房、机械、构件,在时间长河中发黄、锈蚀、风化。而土地资源的稀缺、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恰恰给城市工业遗址带来了再生的契机。如今,北京、香港、广州等地相继出现的工业旧址再生活化的新空间,成为城市新景。探访这些新生后的遗址,便是在寻访不同城市那些工业旧场地的故事续篇,更是在探访保留历史与时间的沉淀之外,深切体会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态和她的城市生态。
  
  北京798,城市的宽容
  
  担忧也好,争议也罢,北京798到底还是驻留到了今天。误打误撞进安好的798街区,它的卓异映像,掺和了那日格外柔软的午后阳光,深刻地印入记忆。
  798是个艺术区,其地界就是北京七星集团797、718、798、707、706等厂的联合厂区。厂区由前苏联和德国设计,兴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原为国有军工企业,八十年代开始衰落,九十年代人去楼空。
  和国际上很多著名艺术区的诞生一样,行将被城市遗弃的工业旧厂房,其低成本租金吸引了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人群进驻,798厂区从2002年起逐渐演变为艺术区。
  阳光眷顾高耸的烟囱,细长的投影横斜在路面。路面平坦宽敞,两旁旧厂房一览无余。同时跳入眼帘的是那些夸张地铺盖在厂房外的硕大艺术海报,以及每个岔路口支着的色彩斑斓的路牌。初入,大工业的粗犷和个性艺术的出位张扬,瞬间虏获视觉。很快,观者就能更深领略798弥散出的独特气质艺术的放诞不羁,在粗犷的工业空间中自由舒展。
  在798,参观的主体总在不断游移,从新鲜的艺术品到艺术展,到那些日渐让人感到陌生的“包豪斯”(德语Bauhaus译音,指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建筑特点是简朴实用)工业建筑。斑驳的红砖墙上,混搭着各种风格迥异的涂鸦;高大厂房内朱漆的毛主席语录与绘画、雕塑等当代艺术形成强烈的时空反差……游走中慢慢体验整个街区的超现实感,这大概就是798的独特魅力。
  单说“艺术区”,还不足以准确名状798的样态。和纯粹展演的场馆不同,也和纯粹创作的工坊不同,798通俗地讲是个前店后厂的艺术卖场。在杂糅了放诞不羁的艺术品性和工业空间的自由粗犷之外,798还将另类个性与商业通则一并杂糅,在这里,时尚与怀旧,精致与粗放,似乎处心积虑地纠合在一起,“贩卖”意图无处不在。看似安静的798,已经是一个火爆的艺术市场。
  那次要去会晤的老友就住在798附近,出人意料的是竟对之充耳未闻、视而未见。事实上,文艺圈里的人大都知道798,但公众知道的,并不多。
  


  这就是798,小众群体的边缘空间。尽管它已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最具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
  798的“小众”、“边缘”,更深的含义在于,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地价越来越高,而798的驻留,却又未必能够最快得到现金回报。很显然,一个经营不景气的国有企业厂区,借低廉租金吸引并不富绰的租户群体进驻以维系生存,这种状态与城市区域规划和地产开发计划并不兼容。
  但在拆与不拆的多重博弈间,798权且得以驻留。尽管要等待保留798艺术区最终决策的出炉,相信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看到了政府的慎重,在大量为798艺术区去留决策提供佐参的私访、讨论和实际论证中,我们看到了城市的宽容,看到了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多元包容的可能性。
  北京什么地儿?长城故宫颐和园,地坛天桥琉璃厂,燕莎赛特秀水街,工体后海三里屯旅行出差访友探亲,经年累月下来,那些地儿已经去得腻了歪。而现在,和798街区里随处都能见到的裸露大管子一样,像我这样背着相机的游走者,也在街区里随处邂逅。无疑,这里已成为“知道分子”的又一个北京去处。
  在无意中成为艺术区的过程中,798也在无意中成为了北京的城市新景。它的存在,让人们感受到,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浸润的古城,展现出张力与活力。当这种张力和活力,出现在首都北京,其国际意义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广州信义会馆,被遗忘的后工业时光
  
  某日偶闻好友闲侃“广州798”,刨根问底打听到了信义会馆所在地。来了才知道,下市直街往西,其实就是城中不少年轻“潮”人大都早已熟知的那条入夜后光怪陆离、风情万种的白鹅潭酒吧街。而下市直街往东,直抵信义路这片街区,包括信义会馆、几个尚未改造的旧厂区以及一座德国老教堂,却鲜有人知。事实上,这个有着特殊的历史沉淀和建筑的片区,已被纳入一个更庞大的文化街区改造的计划。而此行要造访的信义会馆,仅是这一计划的首期项目。
  大江缓流,从容不迫。与旧城水系相濡以沫,相伴生息的濡染,似乎使信义会馆也有了这般相同静默的神情。会馆是个半开放的院子。有院门,而无完整院墙。免费进出,但设看守。自由参观,却谢绝自由拍照。这境况,跟北京798,上海M50那种全开放、纯自助式的自由参观约略不同。
  这座脱胎于广东省水利水电机施公司旧厂区的院子,本是承接大型机械施工工程的基地,于2004年4月停用,经过改造后以如今的面貌示人。半开放的院子像个庭院,散落的6座旧式工业建筑,大致由东往西分三列排开。楼间以大面积草地相连,填充楼间距上空的,是经年累月繁盛得擎天盖一般的硕大古榕。
  东边临江的12号楼,被玻璃幕墙包裹着,看上去蛮像时下的时尚建筑。不同的是,玻璃幕墙映衬着的,不是环绕周围的高楼大厦而是周遭老树繁密的枝叶。更不同的是,它只有两层半高,并在二楼与三层,分别拥有一个当下时尚建筑罕有的面江大露台。显然,这座穿着时尚小楼,是老建筑的骨架。贴近首层通透的落地玻璃,能看到里头游乐园般的办公空间。相中并成功进驻这幢小楼的,是奥美广州。诉求游戏般创意氛围的奥美,在这个新空间里搬进了旋转木马和色彩斑斓的办公桌椅,使老骨架的小楼由内而外流淌出几分活跃、开放和戏谑。
  正西边与12号楼呼应的8号楼,是整个信义会馆的标志建筑,常在不同场合看到它代言信义会馆的形象。典型的“人”字屋顶、裸露的墙体红砖、简约的两层中空结构。任何角度看,都透着怀旧的工业气质。不过,气质,总是需要空间去流淌。8号楼出众的气韵,在于它坐望三江水天空间的地势。因而,站在江畔的亲水木栈道上回看,8号楼仿佛有着风云际会的庞大背景。由此,楼边的老树和楼身攀缘的藤蔓,仿佛也不止是老建筑年份的见证,反倒更让它生出了灵动的新鲜。
  12号和8号这两座最靠江边的建筑,在院子外头临街就能细细打量。总不时有文艺青年领着青涩的模特在老房子的墙根下取景。但吸引人往院子里走的,是院子正北门的硕大招贴“时尚演 绎工厂”。海报镶嵌在院子正中“人”字型结构厂房5号楼的外立面上。工业建筑的粗犷和海报视觉的冲击,瞬间撞击出心底的激情和冲动。厂房门虚掩,迈入后吃惊地发现,这座外观庞大的建筑竟然是座单层建筑。更叫绝的是70多米长、近20米宽、逾15米高的偌大厂房,中间竟无一根柱子。友人们提及的数度展览、发布会,就在这里举办。来时正好没有任何展会,空无一物的厂房一览无余,四面墙体都几乎排满了大窗,肆意投射进来的光线使整个空间畅达、透亮。这种没有任何羁绊的宽大空间,绝对会宠坏人们的视觉、创意和灵性。无怪乎城中的很多顶尖而个性的艺术、商业会展因为这座建筑而纷至沓来。
  阳光被密匝匝的细叶榕过滤成星星点点的光斑,疏密不均地洒在老房子的身上、洒在院子里。细看,会发现这里并不像北京798那样的原色厂区,而是在保留建筑基本结构的同时,点缀着与环境契合的细节处理甚至重建;
  保留了厂区内的所有老树和植被这类原生资源,新添了河石与枕木做装饰,保留了建筑的原有色彩,而抹去标语口号一类的陈年旧迹:保留了现存建筑的轮廓和外立面,但也推倒了原建筑群中与群体风格不相融的旧建筑,在建筑群总体的怀旧情结中注入对时代思辨的过滤与取舍……
  相较于北京798的“无心插柳”模式,信义会馆的启动可归结为“筑巢引凤”式,即它是由地产开发商投资、设计、开发和运营的商业性项目。在信义会馆的宣传别册上,毫不讳言地标榜着“我们长年贩卖美”。
  是的,眼前这个2.3万平方米的旧厂区,毫无悬念地吸引着商家资本青睐,却有点意外地做了个容积率仅有0.9的低密度项目。无疑,在信义会馆这一事件上,资本似乎暂别了其逐利的天性,做了一次实验性的选择。于是,我眼前的信义会馆建筑群,就这样伫立江畔安静地演绎着被遗忘的后工业时光。那些由旧厂房和仓库精心蜕变而来的工作室、展览厅、酒吧间、商务公寓……无一不在静待被成功贩卖的春天。
  
  香港牛棚,寸土寸金中的奢侈
  
  


  终于去了传说中的“香港798”——牛棚艺术村。
  弹丸之地的香港,不消几次往返,几处巴掌大的地方就已熟络得轻车熟路,新鲜不再。因而,对因举办过一系列艺术节、书展而在创意产业圈内声名渐起的牛棚艺术村,倍觉好奇。
  好奇的更深层原因,在于它那个“香港798”的别称。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北京798那样的艺术街区,它的存在已算“硕果仅存”的珍稀异数了。那么,立锥之地的香港,以寸土寸金闻名于世,这么一个同质空间的存在,简直无异于与虎谋皮。
  我在九龙土瓜湾周遭高楼林立的环衬背景下,找到了这爿城市紧俏空间中的“幸存地”。
  倘若真带着798的印象看“牛棚”,定会失落得一塌糊涂。总占地面积仅1.7公顷的艺术村,看上去只有两、三个足球场的拼合大小,充其量只是偌大798街区里的一个独门小院。红砖墙围合的院子里,整齐纵列着5排低矮的铺瓦红砖平房。试想从四面的摩天高楼上俯瞰,这个院子大概会像摩天大厦的公共天井。而在院子中抬头仰望,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深井之蛙。
  院墙、铁栅和平房,分明与周围建筑断代隔世。这里原是建于1908年的牲畜检疫站兼屠宰场,艺术村定名“牛棚”便由来于此。检疫站后因城市规划搬迁,但其百年的建筑风貌并未因此受损。透过紧闭的玻璃窗,还能看到平房内的天花雕梁,而屋外角落里依然安好地保留着饲料石槽。当然,特色鲜明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平房的铺瓦尖顶。特区政府古物古迹办事处已将其列为第三级历史建筑。
  静谧的院子里只有被摩天大楼投影切割成的大面积几何阳光。一并迎接阳光的,还有墙上、门上张贴的各色热闹喧腾的艺术海报。在某一刻的细部定格,它流露出与北京798相似的神情——古旧和粗陋间飘荡着艺术气息。
  与798最大的不同是,这里没流行时尚和国际艺术主流市场的人流以及热旺交易。我到访的下午艺术村内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扇打开的门。显然,牛棚艺术村里没有商业。
  究其根本,与798艺术街区的区别在于,牛棚艺术村由香港特区政府产业署管理,以极低的象征性租金租给香港的艺术工作者及团体使用,而其日常维护管理经费,则由特区政府艺术发展局资助,甚至还配备专人负责清洁和保安。进驻的艺术家们每年向该局详细上报年度工作,以资政府拨款佐参。
  牛棚艺术村租金每平方英尺5港元左右,是周边其他商业楼宇租金的1/10-1/6,与中环商业区或香港艺术馆等地的场租相比,更是天壤之别。没有太大的租金压力,无需引入商业机制,这对香港艺术家的成长来说,无疑是难得的优渥空间。由于有政府的廉租政策和扶持,牛棚艺术村目前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纯粹艺术原创基地。
  依据门外的招贴海报粗略估算,这里进驻了“进念二十面体”、“前进进剧社”、“艺术公社”、“1A空间”、“CUTANDTRY”、“蛙王”等二十来个工作室和艺术社团。名人梁文道(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专栏作家),也因在此间主持“牛棚书院”而被誉为“街坊学者”。
  不过,牛棚艺术村的安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艺术家们可以永乐无忧。此前,同样由政府以廉租方式租给艺术家的香港北角油街,前后仅一年多时间就因都市重建而被收回。或许,“香港第三级历史建筑”的身份,或多或少会让牛棚艺术村的命运有别于北角油街。不过,翻查香港的相关法规,第三级历史建筑物还不足以被列为古迹。也就是说,“香港第三级历史建筑”并非护身符。而在牛棚艺术村的租约中有着这样的表述:在不影响日后土地发展的情况下,租约可以续签。由此不难看出,作为目前的城市闲置空间,牛棚用于创意产业原创基地,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但是,北角油街的先例和无数经验告诉我们,城市的发展,其实有着很多不可预见性。因此,即使有政府扶持,其必然的前提却是——不影响土地发展。
  可见,艺术似乎未必能最终委身于“免费午餐”。从这个意义上说,虽是廉租,牛棚艺术村却是寸土寸金空间中一段预支的奢侈。
其他文献
《采访本上的城市》  王军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69.50元  373页    不妨先听一听作者对“非常规问题”的“非常道”:  “这种单中心加环线的结构,城市中心被整成一个上班的地方,郊区被整成一个睡觉的地方。一到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在地铁里、公交车里被挤得跟相片似的、于是再架桥修路,面多加水,水多加面。北京大概是世界上立交桥最多的城市。”  “大家都在追求道路的宽度,这些宽马路跟两边
期刊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濒危保护动物名录。目前全世界只有2000只左右,而我国属种群最大、数量最多的国家,也仅存1000只左右。    平生第一次与丹顶鹤有了零距离接触,是在1974年,我入伍来到北部边陲齐齐哈尔,一次部队开展“军民护鹤”活动,我来到扎龙。  丹顶鹤婀娜多姿的舞姿和亭亭玉立的倩影,飘然欲仙的雅态,雍容华贵的神情,声闻于野的啼鸣,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用相机摄取鹤
期刊
有“白云之多”美誉的岛国新西兰,像一叶扁舟漂浮在西南太平洋上。  五月的新西兰:深秋,即将进入冬季,天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蓝。  茂盛的雨林、清澈的湖泊。水清沙白的海滩,晶莹闪烁的冰川,绿草茵茵的山坡和收获的金秋相映成趣,宽广的自然空间和优雅的现代化环境在这季结合得恰到好处。  这季,还是品尝夏末秋初收成后酿出的第一口酒的最好时间!新鲜的奇异果,海鲜自然也不可错过!    库克船长    传说1
期刊
0A香港天星小轮行驶110周年    乘天星小轮游维多莉亚港被称作“人生五十个必到景点”  天星小轮是香港运营百年以上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惟一还在海上行走的“活古董”。  1888年,一名波斯拜火教教徒,“卢先生”,“首先在中环与尖沙咀之间设设九龙渡海小轮公司”“摆渡”,方便港九居民来往。由于经营艰难,他于1898年将公司出售给九龙仓公司,1898年5月1日易名为“天星小轮公司”。    19
期刊
黄河左带吕梁右襟陕北咆哮而下,便有了沟壑纵横的晋陕大峡谷。千百年来,峡谷里商船穿梭不息,便有了黄河岸边一个个古镇。山西临县碛口,便是倚在吕梁山怀抱里的一个。  碛口古镇有“九曲黄河第一镇”和“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誉。历经沧桑几乎被遗忘的古镇,仍在讲述着黄河岸边的无边风月……    触摸黄河    踩着黄河的涛声,走在古镇的大街,会突然被历史的苍凉击中。临河主街的明清建筑被庄严肃穆的气氛笼罩着,让人
期刊
从西班牙马德里到葡萄牙波尔图换了两次火车都是夜车虽然买了卧铺也只能是卧躺在狭窄的床铺上辗转反侧。睡不着不是因为林达书里写的西班牙人太过话痨,火车上的陌生人之间也能彻夜长谈惹得他人没法片刻安息。相反同一厢间的两个西班牙人脱得只剩底裤,倒头便进入黑甜乡而对面铺上有个在葡萄牙经商的中国北方汉子,一夜鼾声山呼海啸与火车噪音交响回应。本来刚到异国他乡,才开始适应又担心半夜错过站不敢松懈这下还有鼾声时刻骚扰更
期刊
喀喇昆仑绵延8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交通闭塞,与世隔绝,成就了巴基斯坦最为美丽动人的一段风光。  这里的每一座雪峰都让登山者爱难自禁,每一道冰河都让徒步者流连忘返,每一条山谷都开满鲜花,每一个村庄都温情洋溢……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来到罕萨山谷,写出了闻名世界的《消失的地平线》。  在这壮美无比的群山中进行一次徒步,领略雪山和冰河的梦幻,也该是每个户外旅行者的梦想吧!   
期刊
人人都说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Cesky Krumloy)是座小型的布拉格,可是看过布拉格之后,对CK,人人依然趋之若骛,这小镇分明很有些看头。    背包客的标签    CK位于布拉格以南大约180公里处。布拉格市区有直达长途车,车内不但座无虚席而且出售站票,在人烟稀少的欧洲乡村,实在是令人目瞪口呆的惊人场面。人还未到CK,就已经感受到了它的热度。  旅客形形色色,青年人居多,过道上站着一个文静秀
期刊
夏日逼临,渐感烦躁,总想寻得一处清凉静养身心。  广东从化碧水湾,不必说那迷人的风景——倚山傍水,瓜果飘香,绿茵四野单说那冬暖夏凉的温泉,不正是上天恩泽都市人避暑消夏的一片桃源福地吗?    郊野公园探氧吧    碧水湾地处从化80公里绿色长廊,原生态的森林氧吧,清新自然,年平均气温19.1℃,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达100000个/平方厘米以上。夏日,约三五知己,携亲密爱人,走进自然深处,看山地雨林,
期刊
五月的江西,杜鹃花满山遍野,龙虎山、三清山等绿色山林中一簇簇,红则欲燃,白则如玉,粉则如霞。  搜美推出一条江西最新自驾线路,穿行在清山秀水间,赏红土地一片春色,是何等惬意!一起兜风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