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轮状病毒疫苗引入情况:对家属决策、疫苗普及程度和入院情况的影响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ang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自2014年起,瑞典Jönköping县开始引入轮状病毒疫苗。本研究探索影响是否接种该疫苗的家属因素、疫苗的普及程度和疫苗对因急性胃肠炎入院情况的潜在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通过特殊问卷的方式(356份),开展描述性的横断面研究,收集瑞典Jönköping县关于疫苗覆盖率、入院情况的统计数据。

结果

轮状病毒疫苗覆盖所有儿童,保健机构也会进行推荐。影响是否接种的主要因素是疫苗的效应和安全性。五分之一的家属不确定是否已获得足够信息来做出决定。但轮状病毒疫苗的覆盖率从76.1%提高到了81.0%,且因急性胃肠炎而入院的患者下降了60%。

结论

本研究提出,儿童保健机构应掌握疫苗相关知识,理解家属关心的个别问题,为有疑虑的家属提供支持。目前已达到较高的疫苗覆盖率,体现了医疗机构对疫苗的信任,也是减少因急性胃肠炎入院患儿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且与许多疾病有关。随着EBV-DNA检测技术发展,EBV-DNA检测在EB病毒相关疾病的诊断筛查、监测及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该文对EBV-DNA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儿童几种主要的EB病毒相关非肿瘤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儿童嗜酸性胰腺炎(eosinophilic pancreatitis,EP)是一种非常罕见、临床表现非特异的胰腺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需依据病变胰腺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该文主要对EP在儿童中的发病特点和机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y specific immunotherapy,AIT)由Leonard Noon于1911年首次用于治疗花粉症患者,已成为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肯定。目前AIT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也有学者将AIT作为食物过敏和特应性皮炎的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飞速发展,肠道菌群得以被更深入的研究。肠道内容物和粪便样品具有取样便捷、代表性强等特点,因此常被作为肠道菌群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对象;而样品的收集和保存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内部菌群结构和多样性,从而决定了后续测序分析的准确性。该文将就现今常用的肠道菌群研究中粪便样品的制备和保存方法进行综述。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是由多因素作用并与肠外营养直接相关的早产儿并发症,可导致早产儿多脏器功能异常。长期肠外营养及肠道功能衰竭是PNAC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无较好的防治措施。该文主要针对PNAC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鱼油在PNAC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好发于小于5岁的儿童,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是KD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及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可以使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从25%下降到4%。最初用于
维生素A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其生理功能包括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影响上皮组织稳定性及完整性、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等。维生素A缺乏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对于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哮喘发作、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均十分必要。
近年来脓毒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肠道作为最大的细菌储备库,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器官。肠屏障功能的完整性、通过性及上皮细胞功能的改变与脓毒症紧密相关。脓毒症过程中肠道共生菌可发生毒力增加和多样性降低的改变,导致宿主发生进一步病理改变。该文就脓毒症与肠屏障功能的关系及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目的本研究在之前22~25周早产儿神经发育异常率的Meta分析基础上进行了更新,主要的预后指标为存活儿童在4~10岁时出现神经发育障碍的比例。方法本研究通过电子版同行评议和灰色搜索来确定所纳入的文献。两名作者分别独立回顾了2012年5月后发表的队列研究,具体要求包括:生于1995年后、出生于发达国家、在4~10岁时接受过评估、前瞻性研究、随访率超过65%,依据EPICure队列定义神经发育障碍且按
期刊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是一组异质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胆汁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肝内的胆汁淤积、黄疸和瘙痒。主要分为六个亚型:PFIC1、PFIC2、PFIC3和新有学者提出的PFIC4、PFIC5和PFIC6,分别由ATP8B1、ABCB11、ABCB4、TJP2、NR1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