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的外部形象分析与研究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对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的外部形象进行研究,主要从建筑立面上的比例和尺度、虚实关系的处理以及建筑立面自身的均衡之美和色彩的处理,对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的外部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闽北传统民居作为民居建筑文化中重要的一支,有着自身诸多的精华之处。
  关键词:闽北、传统民居建筑、外部形象
  一个地方的建筑形态也是当地文化的物态折射,它伴随着地方文化的成长和积淀,最终形成自己的表达语言。也正因为如此,建筑的形式往往和当地的历史,人文内涵紧密相连。闽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衣冠南渡”等历史原因,地区内拥有大量历史价值极高的传统民居建筑,这些传统民居,作为闽北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有着闽北地区独特的地域色彩,也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闽北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语言。
  一、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的外部立面形象
  闽北地区建筑外立面所反映出来的审美观,也是如此。对于传统的地方性建筑而言,建筑的外部立面形象所构成的审美观,也是本土所在地域范围内的群体文化意识的反映。它反映了闽北地区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在一段时期内的积淀。而且,审美观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凌驾于对工和料的考虑之上。
  闽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一直使用梁柱排架结构,传统民居建筑的内部多采用杉木板格栅,木构承重,为了使屋宇更加宽敞气势轩昂,则普遍采用挑梁减柱,穿斗穿插式的构造手法,使建筑的内部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形式美。而建筑的外围墙体多采用卵石,砖,生土墙体相结合,由石,土,砖、瓦等依次构筑而成,最上面做封檐处理。常见做法为卵石基层上再砌筑几层青砖,自此至封檐下方的青砖部分,中间皆为生土夯筑墙体,而墙体最上方的青砖部分多用石灰抹平,并描绘各种吉祥纹案,疏密有致,繁复精致。
  高大的风火墙呈阶梯状展开,一眼望去,古民居层层叠叠,各间之间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相似形,依循山势,高低错落,比例参差有致,极富画面感和节奏感。黛色屋瓦与青砖黄土墙体相得益彰,古朴简雅,甚是美观。整体的立面比例关系上低下高,给人端庄,内敛、沉稳的感觉。而这样的分割比例的产生,多是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以及古代匠人精巧智慧的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建筑立面的直观反映的结果。
  仔细观察闽北传统民居,譬如典型的如下梅村古民居,我们不难发现村落中民居的建筑外立面上都有大面积的门窗,极具智慧的古匠人们,通过窗与窗之间的排列组合,配以窗框,栅格及其他装饰构件,化零为整的同时考虑了建筑外部立面上门窗本身的比例尺度分割问题,和其所在的建筑立面整体的比例和尺度相适应,将其合理巧妙地放在一个大的视觉环境下,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也不失去其自身尺度所具有的亲切感。
  传统民居建筑的整体虚实处理往往独具匠心。大到建筑与其所在的整体庭院空间,小至一件砖雕图案,相对整体的虚实关系皆是经过仔细推敲。闽北的建筑的外立面上的虚实变化处理也是如此。建筑立面部分的虚实处理手法,在外观上丰富了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的立面,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在功能上也提供了一定的实用功能。
  下面将闽北常见的传统民居建筑立面的虚实处理手法,分为如下:
  挑梁减柱,柱体凸出。门窗内敛,普通的临街住宅,凸出的柱子划分了立面的竖向比例,栅格窗户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形成了上虚下实的关系,也丰富了立面的比例关系。例如下梅村邹氏大夫第,利用挑梁减柱扩大了屋宇外部虚体的空间,凸出的木柱和栅格门窗丰富了立面的虚实节奏感,增强了建筑的韵味。
  上实下虚,二层挑出。闽北山区的居民多为两层的“高脚厝”,达官贵人则盖三进九栋式的青砖大瓦房。长脊短檐式的屋顶,适应闽北地区多雨的气候需要。二层建筑整体挑出,包括二层的实体框架部分和窗户。在空间关系上,整体上形成一层内凹,二层凸出的虚实关系,如同倒置的阶梯状。同时,在二层本身也有自身上虚下实的立面关系。立面整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处理相得益彰。
  巷道窗户内凹。这样的处理手法多见于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巷子的墙体处理上,受材料和工艺的局限,以及朴素的封闭求安的民俗心理。古巷立面多是几个小小的窗户,和大面积的实体石墙相配比,形成了一种原始的粗狂大气之美。例如和平古镇的“和气巷”的处理手法。
  临水挑出栏杆和柱子形成平台。临水的空间处理上,典型如下梅当溪沿河分布的民居,依水而建的风雨廊空间,回廊或亭阁围槛临水一侧多为“美人靠”,其优雅曼妙的曲线设计合乎人体轮廓,靠坐着十分舒适。除休憩之外,更兼得凌波倒影之趣。而这种直接位于大门外廊道空间的美人靠空间,少了深闺阁楼美人靠上妆楼嘹望,凭栏寄意的清寂,遥想下梅作为万里茶里的起点,当年茶叶生意繁荣时,这风雨廊空间以及美人靠带给人的更多的是质朴勤劳的下梅人一派欣荣之气。而在建筑的虚实空间处理上,风雨廊所构成的通透空间,与实墙围合之下形成的庭院的厚重感和沉实感,构成了一虚一实的空间关系,不管是从建筑的使用功能上,还是人的感观体验上,这样的空间处理在符合传统审美意象的基础上,功能上也极为人性,合理,适度。
  二、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的对称,均衡与色彩
  任何事物的造型一般都表现为相对稳定的一种形态,而在各种复杂的形态中又体现出一定的形式美感,并在一定程度上蕴涵着对称与均衡的关系。传统民居建筑语言也是如此,对称与均衡的形态呈现在建筑立面上,反映出建筑自身一种动静结合之美。建筑自身的均衡之美,除了形式的对称外,还体现在保持建筑立面外观量感的均衡,达到视觉的稳定,而色彩在民居建筑中具有重要的构成表现力。
  这类建筑在普通民居建筑中较为普遍,建筑的构造多是依山就势,形成自身内在的均衡之美,建筑多与自然融为一体,也应和了“天人合一”的道家理念。经分析研究,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立面自身的对称、均衡之美主要表现为如下两方面:
  形式上对称的建筑。一条线为中轴,左右两侧基本相等,建筑的各个部分也都进行均等分布,形成具有规则和秩序感的集群对称。这种形式法则重心向下、不偏不倚、左右对等,其对称效应给人以稳重感、庄严感,神圣感。这种构造手法在形式上给人以极强的装饰性美感,同时也赋予建筑以权力的意识,因此这种手法多用于达官贵人的大型住宅中,尤其是门楼的的处理上。例如下梅村的邹氏家祠,门楼里面左右对称,中间高,两边低,中心大门部分加高,集中使用砖雕装饰,这样的处理手法集中突出了对称中心点。给人以庄重,恢弘的气势感。   建筑立面内在的均衡。更多的是在于观感意念上的“相称”和对应,而在其外在表现形式上,多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的内在均衡,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灵动而富于张力,多见于中小型住宅。在闽北山区,建筑多依据地势而建,普通的民居住宅多是因地制宜,因此平面布局上也呈现出与当地地势地貌相适宜的灵活的布局状态,这样的布局,建筑在外观上很难讲究绝对的对称,即使民居建筑的正面部分是对称中正的,侧面在外观形式上往往也是是不对称的。
  经分析归纳,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立面的色彩提炼为如下:
  色彩在观察者的感受中是具有情感表现力的。纯粹清淡的青砖墙与白灰粉墙,青瓦屋面配以古朴的土黄色与原色卵石墙。总体来说,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立面的色彩,以清雅简素的颜色为主,根据不同的地缘环境,采用了不同的色彩和冷暖倾向,与建筑所在的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整体上给人一种淡雅素朴、英华内敛的古朴之美。
  色彩的情感效应和情感表现力涉及到色彩刺激本身,也涉及到人类共同的生理反映:既有关于观者的经验,也与他的记忆、联想等心理活动发生联系,还取决于他与环境的关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随后又有庄周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的审美理想充分体现了道家精神的“朴素”,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闽北地区的建筑色彩除了受周边徽州,赣南、浙江等地域色彩的影响,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闽北,作为朱熹故里,朱熹一向主张的“即境示人”的禅宗自然观,和道家思想一起对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的色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闽北建筑色彩上,表现为建筑色彩取向的朴素,平静,中庸而无杂色,给人以平和宁静,随遇而安的感觉,也与传统的闽北人的精神状态相吻合。
  闽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红色,黄褐色木质立面及灰褐色原色杉木板墙。简朴的黄土夯土墙,配以青灰色卵石砌筑墙基。原色条石、青石砌筑的石墙,除了人为的取舍因素外,当然也受当地建筑材料及材料自身的特性的影响。传统民居材料多是就地取材,山区建房,石材自然必不可少。闽北地区盛产木材,尤其是杉木,很多的古民居除了屋面覆瓦之外,其他部分都使用木材料。同时闽北地区土壤以红,黄壤为主,闽北的红、黄壤泥土也很适合烧制成砖。总言之,闽北地区民居建筑中木材,泥土,砖,石,瓦等材料都得到了广泛运用。
  三、结语
  “民居是建筑的起点,理论的本源。”从本文对闽北传统民居建筑外部形象的研究和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闽北传统民居建筑的外部形象,不论是其外部建筑形象的实体部分还是空间部分,都极具闽北地域文化内涵。作为记录闽越文明的实证,它能够唤起人们对闽北历史的回顾和情感的认同。同时也反映了闽北传统民居建筑所处的历史背景下的闽北社会政治面貌和民间工艺的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反映闽北传统社会的审美倾向和精神需求,而闽北地域文化背景下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语言,与其建筑功能,建造技术,社会文化背景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文献
“快来看呀,我们挖出水来啦!”孩子们正在玩沙区活动,芮家鑫的喊声引来了几个围观的孩子.原来芮家鑫和容婉欣在挖沙的时候,发现下面沙子比表层沙子湿,而且越往下越湿,这是怎
期刊
从“善治”角度出发,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社会矛盾呈现出突发和多发的趋势,各种行政争议也不断出现和突显,行政复议作为处理行政争议和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治理创新背景
期刊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小学生素质的培养也越发重视.小学音乐教学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而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音乐能力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在教学时要落实好课标关于读的理念,让学生获得方法的同时,形成能力.
纵观雕塑艺术发展史,有许多雕塑家留下了不朽之作,烙印着本时代或超越本时代的特征。中外古今的许多雕塑家在变革中,大胆地汲取着传统的营养,勇于探索新的雕塑语言,摸索属于自己的道路。于庆成就是这样一位雕塑家,他在民族雕塑之路上探取成功,把根深深地扎入生活之中,在大地的土壤之中,吸取着中华五千年的营养,体现出“人”本有的真诚,善良,美丽。他的雕塑作品,强烈地透露出对大真,大善、大美的追求。这里的“大”所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