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种一片会思考的芦苇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在学习中对文本的言语形式(非语言形式)不断探询与追究的意识,即对文本的怀疑意识。宋代学者陆九渊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路,学之端。”学语文要有大的长进,要获得能力的切实提高,离不开思考,离不开质疑。对存在于课文形式中问题、疑点的不断追问,将会极大地促进一个学生的创造意识。因为问题给学生的前理解与文本的意蕴之间造成一种落差,这种落差能刺激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这也是问题意识的魅力所在。但综观当下语文教学的现状,情况不容乐观。
  二、为何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明确规定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谈不上发现,谈不上问题探究,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谈不上进行实践活动和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常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问难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的具体体现。
  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什么”“为什么”是两个充满魔力的词,它们是一切求知者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陶行知说过:“创新始于提问。”而培养问题意识就是提问的基本策略。如果没有问题意识就一个问题也提不出,创造也就无从谈起。陶行知还在《八位顾问》一诗中强调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他在该诗中写道:“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如、何地、何去,好像弟弟和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问题意识要求在面对新知时,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技能,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一个个新问题。一旦缺乏问题意识,即使拥有再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枉然。平时我们更多地关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却忽略了提出问题也是解决创造性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恰恰缘于他们不会提问,甚至不想提问。
  单纯地提出和阐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这一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计算或实验技巧,而提出问题、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我们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其实质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发问。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来自于发问。人类的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只有能发问、勤发问的人,才会于平凡之处成就不平凡。牛顿因为发问,才创立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问,才发明了蒸汽机。文明要进步,不能不发问;知识要运用,不能不发问。只有常常发问的脑筋才会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建立起来。
  因此,在今天的创造性语文课堂上,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应该是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问题意识应该是基本意识。问题应该是创造教学的开端,是贯穿创造教学过程的主线,是创造教学的归宿。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绝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问题,而应该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从而能够使教育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最终能把学生引上创新乙路,进而成为创造者。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要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根据教学的对话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只不过是一个前理解水平较高的对话者,而不是绝对的权威。再者,很多作品的解读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伽达默尔说:“对一个文本或一部艺术作品里的真正意义的汲取是永无止境的,它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一种平等的、真诚的对话关系,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解除畏师的心理包袱,敢提问题,敢提与教师和参考书针锋相对的问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对学生们说,你们有什么问题,就直接叫我“于永正”得了。有个学生叫“于老师”,于永正假装没听见。学生改口叫“于永正老师”,于永正仍假装没听见。学生就干脆叫“于永正”,于永正爽快地答应了。这个例子也许有点极端,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于永正老师的良苦用心。只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是能够提出有一定意义的问题的。
  2.教师要善于引导
  学生并不是生来就会提问题,尤其是提出一些有深度的疑难问题。学生开始有疑问一般总是在文章的字词运用上。如“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写,那个词是什么意思、用得对不对”等。这些问题是浅层次的。语文教师要引导他们进入篇章,把文章的前后段落联系起来思考,在此基础上拓展他们的思路,要求他们从文章的脉络结构、谋篇布局、详略虚实、主旨表达、写法技巧等方面去思考和提问,这样步步深入诱导,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质疑向难的能力就会日见增强,提出疑难问题的质量也会不断提高。当学生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转换角度思考,另辟蹊径,使学生产生一种别有天地、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时学生想要质疑问难而一时“卡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迂回突击,冲破障碍,以开通思路、活跃思维;有时学生思考问题一时无法进一步深入,教师可以让他们先退一步,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找出同类问题,以便通过类比引发思考;有时学生思路中断,教师可为之铺路搭桥,耐心诱导他们从各个角度、多个侧面进行思索,想方设法启迪学生,并让他们在其中充分领略到积极思考取得进步的愉悦感。
  如课外阅读《一件小事》里有这样一句话:“我这时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越走越大,须仰视才见。”按日常规律,近大远小,愈走愈小才对,为什么会愈走愈大呢?学生根据车夫的高尚事迹,很快明白这不是实指,这是一种精神感觉。教师继续引导,让学生换一种说法形容车夫。有些学生就提出来能否用青松、高山、巨人形容车夫,经过思考觉得这样不好,因为这样就把车夫的形象束缚住了,不如原文“越走越大”好。   3.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1)抓住看似矛盾之处
  抓住看似矛盾的地方,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事物相互矛盾的地方,是斗争最激烈的地方,最能体现作者深层次的情感,也最能体现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是洞察全文的突破口。它可以是文章的标题,又可以是文中的关键句子。课后阅读聂华等的《人,又少了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明明活着,还“回过头来,冷笑一声”,还“漠然望了一眼”,怎么说“又少了一个”呢?《死海不死》一文的题目,名字上是死海,为什么又不死呢?从这些看似矛盾的叙述中提出问题,确实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领会作品巧妙的艺术构思,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能力。
  (2)从文章的留白处质疑
  写文章如同作画一样,有实有虚,如果作纯客观的描写,即使是毫发毕现,也毫无生机、灵气可言。因此,课文中往往有一些地方是作者独具匠心留下的艺术空白,这些空白虽笔未到但意却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深长的回味余地。如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里的首饰匠赫留金,被狗咬破手指,想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替他讨回公道,结果却反被恐吓。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又如在《孔乙己》中主人公的结局会是怎样,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语文教师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大有裨益。
  (3)启发学生在不易产生疑问之处设疑
  朱熹说:“读书有疑者,须看到无疑;无疑者,须看到有疑。有疑者看到无疑,其意犹浅;无疑者看得有疑,其学方进。”有些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或内容,学生在阅读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但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或者容易发生错误。如《项链》的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有的学生只求大概,对“也”字视而不见。教师就可以问:“把这个‘也’去掉可以吗?”其实这个“也”蕴涵了玛蒂尔德的怨恨、不满和无奈,似乎是全文的基调所在。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语文教学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教育理念,促使我们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着力改变阅读教学重发问的策略。教师精要、有效的发问,旨在引导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会发问,在发问中学会探究,问题意识的增强必将催开更多的创新之花。
其他文献
[摘 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经典明代小说在重重人物关系中塑造了杜十娘这一具有民主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小说以悲剧作结,体现了警醒世人莫为利所绊而痛失纯洁爱情的主题思想,通过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主要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探析,可以启发我们对爱情与现实、人性与金钱等一系列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杜十娘;形象塑造;文学艺术]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我国古代小说史在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通过对主
[摘 要:我国教育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更多的关注,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史料知识的重要辅导作用,帮助学生对历史内容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提升教学实际成效。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知识;合理运用]  初中历史知识内容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在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历史学习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加强素质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而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创新改革要求,高职英语教育是为了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实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但就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现状来说,缺乏对英语教育的重视,导致了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与效果无法保持一致,而为了解决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双语文化
1  在苍茫宇宙中,有一颗蔚蓝的星球。  璀璨光芒,她绽放;优美芳香,她吐露;纯净碧水,她披挂;衣裳翠绿,她穿着......  惟她能孕育生命,孕育生命的生命。  她,就是我们最亲切、最慈祥的“母亲”—地球  把博大身躯、宽广胸怀,给予我们、快乐我们,  让我们于智慧天地,种下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饲养实惠肥美的牛马猪羊、采用蕴藏丰富的下地矿油、构筑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  让生物在这片沃土,盛长万紫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方面也发生了重要的改革,本着生本教育理念,笔者对于中职会计课堂的教学进行了分析。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让中职学生在学习会计科目时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进而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本文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对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中职会计;课堂教
[摘 要:品牌设计中的品牌两字的概念有很多种,它是超越了经济学中的传统概念的,因为品牌不仅是一种物质概念也会变成一种精神概念。企业是通过品牌的建设来获取市场的效益和大众的认知度,也是通过品牌提升企业的认知度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艺术类高校的《品牌设计》课程建设和企业品牌实际建设密不可分,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在课程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品牌设计,课程构建,探索实践]  一、品牌的重要
[摘 要:《共产党宣言》(下文简称《宣言》)是体现“革命精神、批判精神、斗争精神”的伟大作品,其基于理论层面批判传统观念,基于实践层面批判所有制关系。《宣言》分析资产阶级的历史生成、社会特征、内在危机及批判的核心要义,而后基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等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宣言》的传承,进而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探讨《宣言》为我们留下的精神宝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教师应注重在小学启蒙教育阶段加大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正确的道德思想。有效的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学生德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应结合当地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达到创新教学,从而优化教学效果。而本文则是在分析、解决现存于道德与法治教
[摘 要: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与人相处就会有交流,交流是通过沟通交谈、以及信息的互动来达到人和人之间的判断了解,从而完成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目的。而舞台表演中的交流是表演者在塑造角色人物形象时非常重要的元素,舞台表演艺术就是要在舞台上创作出鲜活生动的角色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表演者在彼此合作交流中完成角色人物形象的塑造,詮释舞台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作为多年的话剧演员我谈几点认知体会,以供同行交流
[摘 要: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主要改革方向,各高校都开始设立教学改革试点,试图通过教学改革探索一条真正有效的改革路径。但是,要想找到真正有效的改革路径,就必须深入分析和探索当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充分认识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问题;探讨]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