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1月20日,南宁市良庆区那平小学(以下简称那平小学)传出喜讯:在刚结束的第二十三届“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中,该校派出的4名学生表现出色,在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3支代表队的1 0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1枚银牌、1枚铜牌和6个三等奖。
这4名参赛队员全部来自那平小学的航模社团。该校航模社团成立于2017年9月,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这支队伍已多次在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不俗的成绩。“航模的制作与表演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活动,能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考验学生的耐力和毅力,还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知识、体验动手的乐趣。我们开设航模社团,就是为这些热爱科技的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那平小学校长郭科安说。
播下梦想的种子
“根据我的经验,模型车身重量不能太轻,不然车轮与地面摩擦力太小,车轮会打滑……这些都是我在航模社团里学到的东西,进入社团后,我就多了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自己制作的模型能变为现实!”那平小学航模社团成员梁立周憧憬道。
那平小学原是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的一所农村小学,后来学校整体迁建,新校区于2017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功能室一应俱全。“虽然我们学校的‘硬件’都已升级换代,但学校的‘软件’还相对落后。”郭科安说,“最明显的就是学生课余生活单调,以前我们是没有条件开展很多活动,学生一放学就出去瞎玩,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现在我们有条件了,当务之急就是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一次偶然机会,郭科安认识了有20多年航模教练经验的简易老师。在与简易的闲聊中,郭科安对航模有了一些了解,于是结合本校学生以农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居多这一实际情况(这些孩子很多都能吃苦,而航模训练正需要这样的精神),产生了组建航模社团的想法。随后他组织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讨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确定组建航模社团后,那平小学聘请简易老师为“总教练”,由他对学校的科学老师和体育老师进行培训。之后,该校又通过“内培外引”模式,利用共享资源,外聘有丰富航模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到校指导,不断提高本校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新校区启用后不久,那平小学便邀请广西航空运动协会的6名会员到校为师生们表演了精彩的航模飞行,为航模社团启动预热。果不其然,很多学生在观看了这场表演之后,对航模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指导老师们“趁热打铁”,到各班(三到六年级)开展招新工作,学生们热情高涨、踊跃报名。最终该校选出了30名学生成为航模社团的第一批成员。
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团活动,那平小学将一间大教室作为航模社团的活动场地,并先后投入10多万元购买训练需要的器材设备。
“航模社团的成立,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郭科安说。
紧张、有趣的训练
“好,就是这个位置,再试一次看看!”“哇,80分(满分)!老师,我再试几遍巩固一下!”记者到那平小学采访时,只见该校航模社团训练室里,几个学生正在进行环保创意车直线距离赛项目训练。学生在现场自制好环保创意车后,在一个30°的斜坡上选点发车,让车辆利用自身重力在行走区域行驶。“在哪里定点,车身角度怎么样,稍微有一丁点儿差别,车子的行驶轨迹就会完全不同,相应的得分也会不一样,该项目很考验学生的判断力和耐力。要完成一次高分行驶需要进行上百上千遍的尝试,每一次尝试都需要在前一次经验的基础上慢慢调整。”该校航模社团指导教师李玉琼告诉记者。
每周四下午的第2节课,是那平小学的航模社团课。课上,指导教师给社团成员讲解航模知识,包括航模的组装原理,航模的制作、调试、试开、试飞、模拟操作等。航模学习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该校又在周三下午适当增加航模训练时间。
训练用的模型多数由那平小学的学生自主制作完成。學生从认识和使用各种工具开始,通过切、削、锯、刨、磨、粘接固定等过程来完成模型的制作,之后对模型进行调试、改进、修补、保养。“航模制作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很多方法和技巧都需要不断摸索才能掌握,所以制作航模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思考的过程。”李玉琼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航模社团制作的模型车所使用的材料,很多都是废旧材料再利用,比如KT板、橡皮筋、瓶盖等。在平时的活动中,指导教师和学生会注意收集废旧材料,然后利用现代化手段,结合自己的小创意,将这些不起眼的材料做成模型,实现变废为宝。
该校航模社团成员龚瑞样对航模的思考不只是停留在废旧材料如何再利用上,在训练过程中,他还对物理学、力学等物理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一辆橡筋动飞机。你看,转动螺旋桨缠绕橡筋,橡筋就会被位伸,拉伸后由于橡筋积蓄了收缩的回弹力,一松手回弹力就会带动螺旋桨旋转,飞机就能飞行了。”他边说边给记者展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
“航模制作与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思维空间越来越宽阔,创新的火花时常迸发,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李玉琼说。
“比赛使我快乐和成长”
对于那平小学航模社团成员梁晓梅来说,2018年的暑假特别有意义,因为在这个假期里,她跟航模社团的小伙伴们第一次走出广西,并代表广西征战第二十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该项赛事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青少年竞赛活动之一,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名青少年参与。在这次比赛中,梁晓梅发挥出色,取得个人小学女子组“空中战士”线操纵飞机特技积分赛银牌、小学女子组水火箭打靶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进入社团一年了,参加过市级、省级、国家级的航模比赛,比赛规模一个比一个大,比赛的规则也一个比一个严格。”梁晓梅对自己参加过的比赛进行了一番总结,“对于我来说,省市级比赛相对轻松一点,到国家级比赛时,来的都是特别厉害的高手。与高手过招,能让我知道自己哪方面存在不足,回来后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通过比赛,我得到了成长,获得了快乐!”
自2017年9月组建航模社团以来,那平小学多次派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要现场制作航模、绘制设计图,还要对模型进行美化和加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都是考验。除了争分夺秒的制作外,不间断的观察、调试,再观察、再调试,同样考验选手们的心理素质和现场动手能力。
“能在紧张的比赛现场做到气定神闲、忙而不乱是非常不容易的。”郭科安说,“各类竞赛活动能够全面检验学生在平时所学到的技能。在努力后获得奖项,能切实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热情。所以,我们争取让航模社团的成员都有机会‘走出去’得到锻炼,通过比赛能让他们成长得更快。”
注重锻炼,少一些功利心,将每一次比赛当作“攒经验”和“成长进步”的好机会,是那平小学给每一名航模社团成员灌输的理念。
“校长和指导老师常常说,让我们参加比赛不一定要获得多好的名次,通过比赛让我们得到锻炼、获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比赛时我的心态都比较平和,能感受到比赛带给我的快乐。”该校航模社团成员梁永娜说。
下一步,那平小学计划将航模社团活动深化为校本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出台相关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在3—6年级每个班设置航天科技知识角,用于展示航模作品、航模相关文章等,宣传和普及航天航空知识,营造浓厚的航模教育氛围,为本校的特色办学项目做好准备。
(责编 欧金昌)
这4名参赛队员全部来自那平小学的航模社团。该校航模社团成立于2017年9月,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这支队伍已多次在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不俗的成绩。“航模的制作与表演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活动,能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考验学生的耐力和毅力,还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知识、体验动手的乐趣。我们开设航模社团,就是为这些热爱科技的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那平小学校长郭科安说。
播下梦想的种子
“根据我的经验,模型车身重量不能太轻,不然车轮与地面摩擦力太小,车轮会打滑……这些都是我在航模社团里学到的东西,进入社团后,我就多了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自己制作的模型能变为现实!”那平小学航模社团成员梁立周憧憬道。
那平小学原是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的一所农村小学,后来学校整体迁建,新校区于2017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功能室一应俱全。“虽然我们学校的‘硬件’都已升级换代,但学校的‘软件’还相对落后。”郭科安说,“最明显的就是学生课余生活单调,以前我们是没有条件开展很多活动,学生一放学就出去瞎玩,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现在我们有条件了,当务之急就是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一次偶然机会,郭科安认识了有20多年航模教练经验的简易老师。在与简易的闲聊中,郭科安对航模有了一些了解,于是结合本校学生以农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居多这一实际情况(这些孩子很多都能吃苦,而航模训练正需要这样的精神),产生了组建航模社团的想法。随后他组织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讨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确定组建航模社团后,那平小学聘请简易老师为“总教练”,由他对学校的科学老师和体育老师进行培训。之后,该校又通过“内培外引”模式,利用共享资源,外聘有丰富航模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到校指导,不断提高本校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新校区启用后不久,那平小学便邀请广西航空运动协会的6名会员到校为师生们表演了精彩的航模飞行,为航模社团启动预热。果不其然,很多学生在观看了这场表演之后,对航模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指导老师们“趁热打铁”,到各班(三到六年级)开展招新工作,学生们热情高涨、踊跃报名。最终该校选出了30名学生成为航模社团的第一批成员。
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团活动,那平小学将一间大教室作为航模社团的活动场地,并先后投入10多万元购买训练需要的器材设备。
“航模社团的成立,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郭科安说。
紧张、有趣的训练
“好,就是这个位置,再试一次看看!”“哇,80分(满分)!老师,我再试几遍巩固一下!”记者到那平小学采访时,只见该校航模社团训练室里,几个学生正在进行环保创意车直线距离赛项目训练。学生在现场自制好环保创意车后,在一个30°的斜坡上选点发车,让车辆利用自身重力在行走区域行驶。“在哪里定点,车身角度怎么样,稍微有一丁点儿差别,车子的行驶轨迹就会完全不同,相应的得分也会不一样,该项目很考验学生的判断力和耐力。要完成一次高分行驶需要进行上百上千遍的尝试,每一次尝试都需要在前一次经验的基础上慢慢调整。”该校航模社团指导教师李玉琼告诉记者。
每周四下午的第2节课,是那平小学的航模社团课。课上,指导教师给社团成员讲解航模知识,包括航模的组装原理,航模的制作、调试、试开、试飞、模拟操作等。航模学习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该校又在周三下午适当增加航模训练时间。
训练用的模型多数由那平小学的学生自主制作完成。學生从认识和使用各种工具开始,通过切、削、锯、刨、磨、粘接固定等过程来完成模型的制作,之后对模型进行调试、改进、修补、保养。“航模制作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很多方法和技巧都需要不断摸索才能掌握,所以制作航模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思考的过程。”李玉琼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航模社团制作的模型车所使用的材料,很多都是废旧材料再利用,比如KT板、橡皮筋、瓶盖等。在平时的活动中,指导教师和学生会注意收集废旧材料,然后利用现代化手段,结合自己的小创意,将这些不起眼的材料做成模型,实现变废为宝。
该校航模社团成员龚瑞样对航模的思考不只是停留在废旧材料如何再利用上,在训练过程中,他还对物理学、力学等物理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是一辆橡筋动飞机。你看,转动螺旋桨缠绕橡筋,橡筋就会被位伸,拉伸后由于橡筋积蓄了收缩的回弹力,一松手回弹力就会带动螺旋桨旋转,飞机就能飞行了。”他边说边给记者展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
“航模制作与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思维空间越来越宽阔,创新的火花时常迸发,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李玉琼说。
“比赛使我快乐和成长”
对于那平小学航模社团成员梁晓梅来说,2018年的暑假特别有意义,因为在这个假期里,她跟航模社团的小伙伴们第一次走出广西,并代表广西征战第二十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该项赛事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青少年竞赛活动之一,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名青少年参与。在这次比赛中,梁晓梅发挥出色,取得个人小学女子组“空中战士”线操纵飞机特技积分赛银牌、小学女子组水火箭打靶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进入社团一年了,参加过市级、省级、国家级的航模比赛,比赛规模一个比一个大,比赛的规则也一个比一个严格。”梁晓梅对自己参加过的比赛进行了一番总结,“对于我来说,省市级比赛相对轻松一点,到国家级比赛时,来的都是特别厉害的高手。与高手过招,能让我知道自己哪方面存在不足,回来后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通过比赛,我得到了成长,获得了快乐!”
自2017年9月组建航模社团以来,那平小学多次派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要现场制作航模、绘制设计图,还要对模型进行美化和加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都是考验。除了争分夺秒的制作外,不间断的观察、调试,再观察、再调试,同样考验选手们的心理素质和现场动手能力。
“能在紧张的比赛现场做到气定神闲、忙而不乱是非常不容易的。”郭科安说,“各类竞赛活动能够全面检验学生在平时所学到的技能。在努力后获得奖项,能切实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热情。所以,我们争取让航模社团的成员都有机会‘走出去’得到锻炼,通过比赛能让他们成长得更快。”
注重锻炼,少一些功利心,将每一次比赛当作“攒经验”和“成长进步”的好机会,是那平小学给每一名航模社团成员灌输的理念。
“校长和指导老师常常说,让我们参加比赛不一定要获得多好的名次,通过比赛让我们得到锻炼、获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比赛时我的心态都比较平和,能感受到比赛带给我的快乐。”该校航模社团成员梁永娜说。
下一步,那平小学计划将航模社团活动深化为校本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出台相关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在3—6年级每个班设置航天科技知识角,用于展示航模作品、航模相关文章等,宣传和普及航天航空知识,营造浓厚的航模教育氛围,为本校的特色办学项目做好准备。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