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才就是生产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作为培养创新人才主阵地的高等学校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把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抓紧制订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构筑人才高地。
[关键词]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李红浪(1973-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教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吴希仁(1952-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教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050-02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相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国人才资源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摇篮,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重视人才培养,把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持。
一、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含义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是社会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创造性人才,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多少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的高低。那么,到底什么人才称得上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呢?笔者以为,所谓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是指既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拥有最新前沿知识的人;是指既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够不断地在科学研究和技术革命中创新,又能够首创前所未有的知识、事物的人;是指既熟悉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全球性竞争与合作,受到社会尊重的人;是指既胸怀大志、充满朝气,又脚踏实地,成熟稳健,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推进引导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人。
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特点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特点,大体可以概括为如下:
1.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具备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拥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当今的社会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社会,拥有高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人才将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中,真正的动力是具有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因此,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首先要求其应充满获取新知识的渴望,具有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拥有较宽的知识面,这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力的基本前提。
2.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一专多能”。培养高素质和创造性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主流。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作为未来产业开发的中坚力量,不仅要熟练掌握一种专业技能,而且还要熟悉两三种或者更多的其他专业技能。同时,高层次人才还应具备吸取知识、吸取信息的能力,即离开教师和课本,也能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知识的本质就是创新。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不仅要有学习、储存新知识的能力和迅速适应社会职业转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开拓精神。如果没有创造的欲望和激情,即使有创新的机会也可能失之交臂。为此,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必须强化创新教育、创造教育,以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来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抢占知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才会在世界新格局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4.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作为高层次人才要具有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能够自觉主动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以适应各种困难环境中的工作,并保持旺盛、充沛的精力和热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能够抵抗外界不良干扰、承受种种挫折的能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只有具备以上良好的素质,才能真正符合时代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才能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三、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必要性
其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一个国家要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大批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没有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就不可能取得重大的创新成果,国家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因此,作为国家而言,就要特别重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问题。
其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层次人才都是短缺资源。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争夺大都是围绕争夺高层次人才展开的。当前我国高校人才规模与高校教育迅速发展相比还相对不足;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距离国际化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高校高层次人才相对紧缺、结构不够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这些都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快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其三,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是指人才资源中具有较高层次、较高水平的那一部分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多少从大的方向讲,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从小的地方说,表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国家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迫切需要。
其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要长远打算,全盘考虑。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持续、稳定地进行。
四、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正确认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最重要的一种战略资源,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应根据人才发展规律和人才建设的实际,积极创新人才观念,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人才观,特别要重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把高层次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认识,为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树立科学人才观,首先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其次就是要大力提倡诚实、正直、严谨的学风和积极创新、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再者就是要大力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和民族振兴结合起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正确地引导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作,才能进一步认识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2.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把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工作放在事关高校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上来抓。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迫切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设,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为此,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高校领导班子要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的任务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把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事关高校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上来抓。其次,对人才培养工作要集全校之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统筹规划。高校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和面临的竞争环境,努力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努力、超常规的举措,增强人才工作的创造性和有效性,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构建人才新高地。要积极推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工作放在发展这个大局中去谋划,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只有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等机制,才能开创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使高校真正成为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基地,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
3.努力营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培养人才的基本保障,要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就需要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成长环境,把培育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首先,高校人才工作只有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坚持将培养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的实施与学校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吸引、稳定、集聚高层次人才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作用的制度环境。其次,学校要进一步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理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权限,建立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创新思想的用人机制和学术评价制度,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再者,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努力营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通过“机制强人才”,最终实现人才兴校、人才强校。
4.积极构建人才高地。人才在科教兴国和高等教育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才资源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第一资源,构筑人才高地是构建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当前,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师资队伍老化、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学术带头人特别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缺乏,已成为高校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首先,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是高等学校创新的灵魂。高等学校要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首先,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只有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才能迅速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到优先发展地位,放到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学校要采取以提高工作待遇和工作要求相结合的办法,稳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合理的学科梯队,构筑人才高地。其次,高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公开招聘、引进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努力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力争从国内外吸引一批能够领导本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实现创新人才高地的建设。再次,培养素质良好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还需要高水平的导师队伍,要有处于学科前沿的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要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因此,高校一定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建设一批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学科,为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教人[2004]4号)[Z].2004.
[2]黄蔚.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奏响人才强校最强音[N].中国教育报,2004-12-25.
[关键词]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李红浪(1973-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教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吴希仁(1952-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教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050-02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相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国人才资源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摇篮,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重视人才培养,把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持。
一、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含义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是社会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创造性人才,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多少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的高低。那么,到底什么人才称得上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呢?笔者以为,所谓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是指既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拥有最新前沿知识的人;是指既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够不断地在科学研究和技术革命中创新,又能够首创前所未有的知识、事物的人;是指既熟悉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全球性竞争与合作,受到社会尊重的人;是指既胸怀大志、充满朝气,又脚踏实地,成熟稳健,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推进引导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人。
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特点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特点,大体可以概括为如下:
1.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具备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拥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当今的社会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社会,拥有高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人才将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中,真正的动力是具有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因此,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首先要求其应充满获取新知识的渴望,具有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拥有较宽的知识面,这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力的基本前提。
2.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一专多能”。培养高素质和创造性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主流。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作为未来产业开发的中坚力量,不仅要熟练掌握一种专业技能,而且还要熟悉两三种或者更多的其他专业技能。同时,高层次人才还应具备吸取知识、吸取信息的能力,即离开教师和课本,也能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知识的本质就是创新。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不仅要有学习、储存新知识的能力和迅速适应社会职业转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开拓精神。如果没有创造的欲望和激情,即使有创新的机会也可能失之交臂。为此,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必须强化创新教育、创造教育,以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来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抢占知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才会在世界新格局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4.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作为高层次人才要具有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能够自觉主动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以适应各种困难环境中的工作,并保持旺盛、充沛的精力和热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能够抵抗外界不良干扰、承受种种挫折的能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只有具备以上良好的素质,才能真正符合时代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才能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三、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必要性
其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一个国家要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大批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没有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就不可能取得重大的创新成果,国家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因此,作为国家而言,就要特别重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问题。
其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层次人才都是短缺资源。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争夺大都是围绕争夺高层次人才展开的。当前我国高校人才规模与高校教育迅速发展相比还相对不足;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距离国际化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高校高层次人才相对紧缺、结构不够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这些都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快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其三,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是指人才资源中具有较高层次、较高水平的那一部分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多少从大的方向讲,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从小的地方说,表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国家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迫切需要。
其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要长远打算,全盘考虑。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持续、稳定地进行。
四、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正确认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最重要的一种战略资源,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应根据人才发展规律和人才建设的实际,积极创新人才观念,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人才观,特别要重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把高层次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认识,为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树立科学人才观,首先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其次就是要大力提倡诚实、正直、严谨的学风和积极创新、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再者就是要大力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把个人的志向与国家和民族振兴结合起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正确地引导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作,才能进一步认识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2.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把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工作放在事关高校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上来抓。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迫切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设,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为此,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高校领导班子要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的任务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把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事关高校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上来抓。其次,对人才培养工作要集全校之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统筹规划。高校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和面临的竞争环境,努力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努力、超常规的举措,增强人才工作的创造性和有效性,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构建人才新高地。要积极推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工作放在发展这个大局中去谋划,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只有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等机制,才能开创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使高校真正成为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基地,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
3.努力营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培养人才的基本保障,要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就需要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成长环境,把培育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首先,高校人才工作只有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坚持将培养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的实施与学校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吸引、稳定、集聚高层次人才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作用的制度环境。其次,学校要进一步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理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权限,建立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创新思想的用人机制和学术评价制度,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再者,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努力营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通过“机制强人才”,最终实现人才兴校、人才强校。
4.积极构建人才高地。人才在科教兴国和高等教育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才资源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第一资源,构筑人才高地是构建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当前,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师资队伍老化、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学术带头人特别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缺乏,已成为高校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首先,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是高等学校创新的灵魂。高等学校要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首先,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只有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才能迅速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到优先发展地位,放到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学校要采取以提高工作待遇和工作要求相结合的办法,稳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合理的学科梯队,构筑人才高地。其次,高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公开招聘、引进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努力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力争从国内外吸引一批能够领导本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实现创新人才高地的建设。再次,培养素质良好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还需要高水平的导师队伍,要有处于学科前沿的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要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因此,高校一定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建设一批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学科,为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教人[2004]4号)[Z].2004.
[2]黄蔚.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奏响人才强校最强音[N].中国教育报,200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