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阿泰德》中的两种哲人——关于对话中两次“离题话”的一种解读

来源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hers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拉图的《泰阿泰德》中有两段为人熟知却常被忽视的离题话,姑且可称作“助产术”和“离题漫谈”.本研究就着眼于这两段隐匿于柏拉图知识论名篇的文字,并对其中所描述的两种典型的哲人形象展开分析,力图诠释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差异;同时,这两种哲人形象作为两种范式,其背后存在着对于哲人的两种理解,而这不同的理解当中,更是潜藏着对于哲学史的现实关切,即为我们考察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本人作为一个哲人所呈现出的形象提供了一个维度.通过对于文本的解读,也尝试为《泰阿泰德》中的这两个段落提供一种解读,从而见微知著地使柏拉图用这部对话所要呈现的问题之整体得以展开.
其他文献
“否定主义美学”以“批判和创造的统一”为核心,主张从中国现代社会现实提出独特的美学问题,对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进行双重批判和改造,才能实现美学原理的真正创造.以此为坐标考察中国美学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现代美学的“弱创造”特性在王国维、李泽厚和宗白华的美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审视性地梳理其创造程度的差异,是中国当代美学获得原创性建构的基本前提.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教学中,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性课程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可以有效实现全过程育人.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应立足教学内容,深度挖掘经济数学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等融为一体.在经济数学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中,可以通过引入数学发展史和数学家科学精神、讲述学校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探究经济应用问题典型案例、分析讨论行业发展对经济数学的需求等教学措施,实现经济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使经济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互联网与数据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加剧了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鸿沟.近年来,一些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杀熟”问题,频频侵犯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面对掌握数据信息的经营者实施的“大数据杀熟”,消费者维权却因其隐匿性强、取证困难、维权成本高等原因而困难重重.为了从法律上有效规制“大数据杀熟”,不仅要提高执法机关的监管主动性和数字化监管水平,为电商市场发展营造法治化环境;还应强化经营者信息告知义务,明确经营者监管职责,促使经营者树立诚信经营理念;更需健全消费者救济机制,畅通线上救济渠道,充分发挥社会
阳明心学的精神品格之一,在于寻求自我意识的发展.晚明袁了凡是汇通三教的阳明后学,其“立命之学”与阳明心学的“主体性自觉”一脉相承,深具阳明心学色彩,在士庶阶层中产生广泛影响.对“立命之学”的支持和反对,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阳明心学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两派,儒学转向及阳明心学的世俗化、民间化于斯可见.“立命之学”用“神道设教”的方式进行儒家伦理道德劝化,堪称“世俗版”的“良知之教”.“立命之学”和《功过格》的传播,从一个侧面说明阳明后学在明末清初“劝善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网络诈骗犯罪不是一个独立罪名,而是传统诈骗犯罪依托网络技术而衍生出的新型犯罪形式.在我国当前的刑法体系中,网络诈骗犯罪只能依靠传统的诈骗罪条款予以规制.然而,网络诈骗犯罪具有不同于传统诈骗犯罪的新特点.尽管我国当前的刑事治理已经呈现出刑法保护前置化的趋势,但受制于保守的刑事立法体系以及处罚机制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刑法治理与社会现实和犯罪发展相脱节.针对这一现状,应立足于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需要,从构建开放性刑事立法体系、把握网络诈骗犯罪新特点、规范完善刑事处罚机制、完善刑事治理配套措施方面对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行为人和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该条文以一般条款的形式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公平责任原则滥用,使公平责任不再公平.《民法典》第1186条对公平责任原则进行了修正,明确公平责任原则仅是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的损失分担规则,而非归责原则;采纳与大陆法系国家相同的特别规定的规范模式,将公平责任的适用仅限于法律规定的因自然因素引起的紧急避险、完全行为能力人无过错使自己陷入无意识或失去控制的状态致他人受损害、高空抛物无法查明侵权人时使用人
基于2019年12月对重庆市6所高校00后为主型大学生的1101份调查问卷,对其中11个具体孝道观、2个具体孝行及1个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孝道观、孝行及整体孝道观、总孝行进行定序logit逐步回归以深入剖析00后为主型大学生孝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应问题,立足代际伦理问题治理的现实需求,从孝道培育过程中的整分结合模式以及观念与行为适度平衡的要求、家庭范围内的代际互动机制、社会伦理的整体框架、社会治理的网状协同体系、融合型孝道发展途径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连日来,全国残联系统积极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掀起学习热潮.rn11月12日,浙江省残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具体贯彻落实举措.会议指出,要学思践悟、融会贯通,以更高的站位把握全会精神.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更好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和殷切期望全面落实到残疾人工作中.要周密制定学习计划,利用“三会一课”“走转改、三服务”等形式,抓紧把全会精神传达到每一个残联基层党组织、每一位残联党员干部.要精心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残疾人群众喜闻乐
期刊
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需要学习型政策变迁能力,获取这种能力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模式,其路径为主动渐进和被动强制.主动渐进路径表现为系统的互动性、过程的渐进性和结果的积极性,网约车监管充盈着这一路径特点,充满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不同主体间的参与、协商和互动.被动强制路径则表现为过程的间断—均衡、形式的诉求—回应和结果的冲击—改变.本文从抗争行动突发性、政府回应临机性、决策改变消极性、项目承接共谋性和环保体系变革性五个方面管窥全貌.不同路径产生不同效能,各级地方治理的目标是通过制度化治理节约信息成本和提高协商能力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进行思想引领、行为塑造的关键课程,“四史”教育是实现思想引领的重要途径.从前提和过程来看,“四史”教育要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精准思维与协同机制是重要的理念基础与行动策略.只有运用精准思维对融入需求进行精准识别与把握,对融入资源进行精准透视与解读,才能确保“四史”资源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前提保障.而在融入过程中,教学的内容结构、方法体系和相关主体的衔接匹配与合作联动,是保证“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行动策略.即要努力做到融入高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