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给很多产业带来了冲击。小商品类外贸行业同样如此,疫情深刻影响了该行业的发展。该行业具备明显的区域特征、产品特征、经营特征和从业人员特征。在疫情的影响下,该行业内很多公司由于现金流不充分、订单无保障而倒闭。但是由于我国小商品类外贸企业具备较为明显的内部优势和外部优势,能够迎难而上,在困境中实现逆转。笔者对该类公司进行了SWOT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措施,以提升整体行业的竞争力。
一、 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面临疫情的SWOT分析
外贸公司就是从事国与国之间贸易的公司,通常情况下会把本国的产品向外国销售,从中赚取价格差额。面对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国际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对于不同种类的外贸公司而言,受到冲击的力度不同。结合疫情所带来的大环境和行业变化,小商品类外贸公司进行SWOT分析。
1.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面临的外部挑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全球的经济和贸易带来重大冲击。由于新冠肺炎本身具有传染性,以人员、交流互动为主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一律受到了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停工、物流停运,世界贸易受到重要挑战。根据WTO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11月底,全球商品贸易下降27%,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将达到3%,全球累计GDP损失为90,000亿美元。世界银行的数据则更为恐怖,预估2020年全球经济下滑5.2%,货物贸易下跌至32%。在这样糟糕的全球大背景下,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中国外贸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除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一直以来的制造业转移也会对小商品类外贸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小商品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需要的资本体量小,进入的门槛较低,转移的难度较小,大部分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缩小,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以及国内相关政策的变化,比如国家不再提供税收优惠,对环保的管控更严。尤其是在与美国开展贸易战后,中国关税升高,都导致产品价格的上涨和竞争力的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众多小商品生产厂家转移到东南亚,给我国小商品类外贸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面临的外部机遇。中国率先爆发疫情并率先走出疫情,为小商品类外贸公司争取了较好的时间机遇期。从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延续至今,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中国是最先爆发新冠疫情的国家,2020年整个春节期间,全国都处于停滞状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下,中国最先从疫情中走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但是其他国家尚还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疫情的感染人数仍在上升,国家不得不停止经济活动阻断疫情。众多国家都提出居家办公的要求,这让相关物品的需求量暴涨。而其他国家又没有恢复生产,很多订单都必须由中国完成。所以在2020年后半年,中国外贸尤其是小商品类外贸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海关总署于2021年1月14日发布数据,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为17.93万亿元,增长4%。全年民营企业进出口为14.98万亿元,增长11.1%,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虽然小商品类产品的生产在逐步的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但是此次疫情又让部分产业回流。究其原因,一方面,东南亚诸国在抗击疫情中表现不力,转移的产业迟迟不能进入生产环节,给资本带来的压力。资本趋于逐利性的考虑,结合本次疫情各国的表现,认为即使人口红利不再,中国依然比东南亚国家具备更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疫情在深刻的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欧洲和美国等世界主流强国呈现出弱势的一面,中国表现突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全产业链,也为中国赢得了更好的声誉。
3.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面临的内部优势。疫情给外贸公司带来了众多的冲击,但是也让国内从事外贸行业的人员更加团结。有学者指出,新冠疫情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在于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更强,团结的更加紧密。对于外贸行业更是如此,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最初几个月中,生产尚未恢复,年前接到的订单无法完成。后来中国国内的生产恢复,国外的物流、生产、运输全线瘫痪,众多订单依旧无法完成。面对这样的困境,众多外贸公司团结起来,把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彼此扶持,共克时艰。这样的团结精神对于整个外贸行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中国的外贸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团结起来,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国家从宏观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充分考量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国家提出三大发展计划。第一是优进优出计划,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积极的培育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这一计划对于小商品类外贸公司而言是重大利好,甚至可以借此机会实现全行业的产业升级。把国内的供给侧改革延伸至外贸领域,已为全世界提供质量更好更优的小商品为目标,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第二是做好贸易产业融合计划,积极打造一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一批加工贸易产业园。这一计划对于小商品类外贸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纯外贸公司可以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条,依托优惠的政策,降低自己的入场成本,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是继续支持出口产品轉内销。国内是巨大的消费市场,伴随着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充,国内消费的能力持续增高,出口转内销也将成为小商品类外贸公司的出路之一。
4.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面临的内部劣势。中国小商品类外贸公司所面临的最大内部劣势依然是人才问题,该问题在疫情期间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很多其他领域正常的生产活动无法进行,很多经济体因此倒闭。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面临的情况与其他产业不同,虽然在疫情爆发前期和全球疫情爆发集中期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但由于中国是受到疫情波及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早恢复生产的国家。中国的小商品类外贸公司在抵过了第一波倒闭浪潮后,都开始大量接受国外订单。而其他行业尚没有从危机中转变过来,很多在其他领域从事的就业人员不得不转移到小商品类外贸公司。在之前的分析中提过,小商品类外贸公司人员技术素质要求较低,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经历过其他行业新进人员涌入后,该行业的从业者素质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虽然当前没有明显的证据可以证明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降低,但是与之前提倡外贸人员专业化趋势相违背,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言,存在一定的危险。 二、小商品类外贸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
1.以专业人才为依托,做好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健康发展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小商品类外贸公司当前所面临的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是急需解决的。要解决此类问题,不能仅仅依托公司,还需要社会其他群体的广泛参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看到此行业的特殊需求,根据行业特征制定相应的培养规范,开展恰当的职业教育。各大高校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对接相关企业主体,在开展相应课程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与企业做好衔接工作,在企业的帮助下辅助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展开。当然企业也不可忽视自己的人才就地化培养工作,对已有的员工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未来小商品类外贸公司才能够招聘到更为专业的人才,为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做好设计攻关,打造高品质产品体系。当前对于中国小商品类的质量诟病层出不穷,需要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对于小商品类产品而言,设计感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再使用相同技术和相同原材料的基础上,不同的设计能为小商品带来不同的感觉,从而带来不同的利润区间。全球供应链和中国供应链一样,都存在着总体过量,局部不均衡的状况。单纯的增加小商品的量的供给是没有必要的,无法支撑其消费的群体依旧不会产生新的消费。中国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需要做好国际供应链中的供给侧改革,用质量提升取代数量增加。用独特的设计感强化产品质量。日本的相关优秀企业给我们做出了典型的示范,把小商品做精细,做出自己的独特设计风格,就能够在竞争中突围而出。
3.积极回应东南亚小商品制造业回流,做好承接政策。在此次疫情中,中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表现高低立判,资本也及时做出了调整,引导部分小商品制造业回流中国。对于要打造制造业强国的中国而言,本身并不缺乏小商品制造业企业,但是该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够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对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应该积极回应东南亚小商品制造业回流情况,制定良好的政策保障其落地。除了在用地指标、税收、企业注册等方面予以一定的便利和减免,还需要在外商投资、金融兑换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对待东南亚小商品制造业回流,一定不能简单的看成之前的产业转移。而是应该当做产业升级的契机,抓住这次机会,果断促成整个行业的质量提升。
三、总结
将小商品类外贸公司置于疫情的境况中分析,可以看出此次新冠疫情给小商品类外贸公司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挑战。鉴于我国率先爆发疫情并率先走出疫情的基本国情,小商品内外贸公司在全球其他国家经济生产活动基本停滞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期。不但在数据上表现优异,还让此前产业转移的部分企业重新回流至国内,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在此次疫情中间外贸公司所表现出的团结向上的高昂民族精神,也对外贸行业走出疫情阴影起到了重要作用。加上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支持政策,有力保障了后續生产的恢复和商贸的正常进行。尽管内部优势明显,内部劣势也不容忽视。人才问题和产品的设计质量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今后的发展。基于以上判断,小商品类外贸公司应该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借助政府、高校力量做好职业培训。同时加强产品设计,打造全行业内的高品质产品体系。面对东南亚小商品制造业的回流,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落地,企业要做出积极的姿态互利合作。只有充分做好以上几点,小商品类外贸公司才能够充分的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趁势而上,做好产业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一、 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面临疫情的SWOT分析
外贸公司就是从事国与国之间贸易的公司,通常情况下会把本国的产品向外国销售,从中赚取价格差额。面对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国际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对于不同种类的外贸公司而言,受到冲击的力度不同。结合疫情所带来的大环境和行业变化,小商品类外贸公司进行SWOT分析。
1.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面临的外部挑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全球的经济和贸易带来重大冲击。由于新冠肺炎本身具有传染性,以人员、交流互动为主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一律受到了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停工、物流停运,世界贸易受到重要挑战。根据WTO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11月底,全球商品贸易下降27%,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将达到3%,全球累计GDP损失为90,000亿美元。世界银行的数据则更为恐怖,预估2020年全球经济下滑5.2%,货物贸易下跌至32%。在这样糟糕的全球大背景下,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中国外贸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除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一直以来的制造业转移也会对小商品类外贸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小商品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需要的资本体量小,进入的门槛较低,转移的难度较小,大部分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缩小,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以及国内相关政策的变化,比如国家不再提供税收优惠,对环保的管控更严。尤其是在与美国开展贸易战后,中国关税升高,都导致产品价格的上涨和竞争力的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众多小商品生产厂家转移到东南亚,给我国小商品类外贸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面临的外部机遇。中国率先爆发疫情并率先走出疫情,为小商品类外贸公司争取了较好的时间机遇期。从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延续至今,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中国是最先爆发新冠疫情的国家,2020年整个春节期间,全国都处于停滞状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下,中国最先从疫情中走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但是其他国家尚还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疫情的感染人数仍在上升,国家不得不停止经济活动阻断疫情。众多国家都提出居家办公的要求,这让相关物品的需求量暴涨。而其他国家又没有恢复生产,很多订单都必须由中国完成。所以在2020年后半年,中国外贸尤其是小商品类外贸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海关总署于2021年1月14日发布数据,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为17.93万亿元,增长4%。全年民营企业进出口为14.98万亿元,增长11.1%,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虽然小商品类产品的生产在逐步的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但是此次疫情又让部分产业回流。究其原因,一方面,东南亚诸国在抗击疫情中表现不力,转移的产业迟迟不能进入生产环节,给资本带来的压力。资本趋于逐利性的考虑,结合本次疫情各国的表现,认为即使人口红利不再,中国依然比东南亚国家具备更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疫情在深刻的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欧洲和美国等世界主流强国呈现出弱势的一面,中国表现突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全产业链,也为中国赢得了更好的声誉。
3.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面临的内部优势。疫情给外贸公司带来了众多的冲击,但是也让国内从事外贸行业的人员更加团结。有学者指出,新冠疫情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在于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更强,团结的更加紧密。对于外贸行业更是如此,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最初几个月中,生产尚未恢复,年前接到的订单无法完成。后来中国国内的生产恢复,国外的物流、生产、运输全线瘫痪,众多订单依旧无法完成。面对这样的困境,众多外贸公司团结起来,把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彼此扶持,共克时艰。这样的团结精神对于整个外贸行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中国的外贸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团结起来,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国家从宏观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充分考量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国家提出三大发展计划。第一是优进优出计划,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积极的培育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这一计划对于小商品类外贸公司而言是重大利好,甚至可以借此机会实现全行业的产业升级。把国内的供给侧改革延伸至外贸领域,已为全世界提供质量更好更优的小商品为目标,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第二是做好贸易产业融合计划,积极打造一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一批加工贸易产业园。这一计划对于小商品类外贸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纯外贸公司可以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条,依托优惠的政策,降低自己的入场成本,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是继续支持出口产品轉内销。国内是巨大的消费市场,伴随着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充,国内消费的能力持续增高,出口转内销也将成为小商品类外贸公司的出路之一。
4.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面临的内部劣势。中国小商品类外贸公司所面临的最大内部劣势依然是人才问题,该问题在疫情期间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很多其他领域正常的生产活动无法进行,很多经济体因此倒闭。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面临的情况与其他产业不同,虽然在疫情爆发前期和全球疫情爆发集中期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但由于中国是受到疫情波及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早恢复生产的国家。中国的小商品类外贸公司在抵过了第一波倒闭浪潮后,都开始大量接受国外订单。而其他行业尚没有从危机中转变过来,很多在其他领域从事的就业人员不得不转移到小商品类外贸公司。在之前的分析中提过,小商品类外贸公司人员技术素质要求较低,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经历过其他行业新进人员涌入后,该行业的从业者素质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虽然当前没有明显的证据可以证明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降低,但是与之前提倡外贸人员专业化趋势相违背,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言,存在一定的危险。 二、小商品类外贸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
1.以专业人才为依托,做好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健康发展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小商品类外贸公司当前所面临的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是急需解决的。要解决此类问题,不能仅仅依托公司,还需要社会其他群体的广泛参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看到此行业的特殊需求,根据行业特征制定相应的培养规范,开展恰当的职业教育。各大高校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对接相关企业主体,在开展相应课程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与企业做好衔接工作,在企业的帮助下辅助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展开。当然企业也不可忽视自己的人才就地化培养工作,对已有的员工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未来小商品类外贸公司才能够招聘到更为专业的人才,为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做好设计攻关,打造高品质产品体系。当前对于中国小商品类的质量诟病层出不穷,需要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对于小商品类产品而言,设计感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再使用相同技术和相同原材料的基础上,不同的设计能为小商品带来不同的感觉,从而带来不同的利润区间。全球供应链和中国供应链一样,都存在着总体过量,局部不均衡的状况。单纯的增加小商品的量的供给是没有必要的,无法支撑其消费的群体依旧不会产生新的消费。中国小商品类外贸公司需要做好国际供应链中的供给侧改革,用质量提升取代数量增加。用独特的设计感强化产品质量。日本的相关优秀企业给我们做出了典型的示范,把小商品做精细,做出自己的独特设计风格,就能够在竞争中突围而出。
3.积极回应东南亚小商品制造业回流,做好承接政策。在此次疫情中,中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表现高低立判,资本也及时做出了调整,引导部分小商品制造业回流中国。对于要打造制造业强国的中国而言,本身并不缺乏小商品制造业企业,但是该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够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对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应该积极回应东南亚小商品制造业回流情况,制定良好的政策保障其落地。除了在用地指标、税收、企业注册等方面予以一定的便利和减免,还需要在外商投资、金融兑换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对待东南亚小商品制造业回流,一定不能简单的看成之前的产业转移。而是应该当做产业升级的契机,抓住这次机会,果断促成整个行业的质量提升。
三、总结
将小商品类外贸公司置于疫情的境况中分析,可以看出此次新冠疫情给小商品类外贸公司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挑战。鉴于我国率先爆发疫情并率先走出疫情的基本国情,小商品内外贸公司在全球其他国家经济生产活动基本停滞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期。不但在数据上表现优异,还让此前产业转移的部分企业重新回流至国内,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在此次疫情中间外贸公司所表现出的团结向上的高昂民族精神,也对外贸行业走出疫情阴影起到了重要作用。加上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支持政策,有力保障了后續生产的恢复和商贸的正常进行。尽管内部优势明显,内部劣势也不容忽视。人才问题和产品的设计质量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今后的发展。基于以上判断,小商品类外贸公司应该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借助政府、高校力量做好职业培训。同时加强产品设计,打造全行业内的高品质产品体系。面对东南亚小商品制造业的回流,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落地,企业要做出积极的姿态互利合作。只有充分做好以上几点,小商品类外贸公司才能够充分的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趁势而上,做好产业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