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中人(散文)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q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叔公
  我小时候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母亲称他为大叔公,我也称他大叔公,难道我与母亲是同辈?
  有一回,我就问大叔公,为什么这样叫?大叔公笑笑说,你母亲是自谦,旧时女子地位低,沿袭孩子的称法,相当于“孩子他大叔公”。我“哦”了一声,似懂非懂。但我知道,我母亲很尊重他,因为大叔公是教过大学的人。
  我们周塘是大族,这一带除了几个零零碎碎的外姓,几乎都姓周。前祠的大房和二房,最是发达,祖先曾做过清朝的大官,有说是道台的,有说是府台,反正出过很多读书人。大叔公就出自大房。
  大叔公很早就出去了,后半辈子才回来。我父亲说他是“大右派”,其实对他也不甚了了。毕竟,我们是后祠的。
  前祠的老房子比我们好得多,马头墙很高,墙基都是大方石。大房与二房之间,隔着一条青石板的弄堂,很是幽深,小孩子就在这样的弄堂间跑来跑去。有一回捉迷藏,我推开一扇侧门,躲了进去。
  这是个独立的小院,与隔壁人家隔着花墙,花墙下种着月季。
  许是听见了动静,里面走出来一个半老头,头发很整齐,戴着宽大的茶色眼镜,像个算命瞎子。背有点驼,总感觉被什么压着。他笑眯眯地看着我,问我是谁家的孩子。我就说了我父亲的名字。他“哦”了一声。我听见门外同伴们在弄堂里跑来跑去,就往里躲。他明白了我们小孩子在捉迷藏,就把我带进了他的房里,说现在他们找不到你了。
  “公公,你在干什么呀?”
  我小时候嘴很甜,看见年纪大的,不是叫爷爷,就是叫公公。
  “我在写大字啊,你们老师有没有教过你啊?”他的房桌上摊着报纸和笔砚。我说,我们只学过描红。
  “你喜欢写字吗?要不,你写个名字给我看看。”
  他就教我握笔。我的手簌簌抖着,在报纸上写了我的名字。他称赞我的名字好,还给了我一颗糖吃。
  从此,我就常到这院子里来,母亲教我叫他大叔公。
  他的院子很安静,少有人来;而他,似乎也不大跟族里的人来往。只有孩子们喜欢到他那里去,因为他们都得到了糖。
  我们常常在他家旁边的弄堂里玩,不知怎么的,比起了跑步,喝彩声喧哗声闹得不亦乐乎。这时,大叔公的那扇门开了,他站在边上,看着我们,很专注的样子。等到又一次轮到我跑时,他走了过来,说,你起跑太慢了,要这样。他给我做了一个示范动作,我就照他的样做,他又帮我纠正了前后脚。果然,这一次我获胜了。
  我问大叔公,你是体育老师吗?他笑着说,我读大学时还是运动员呢,比你们体育老师跑得快多了。我不信,特地打量了他一番,比我们体育老师矮多了,瘦不拉几的——又能跑多快?你们不信吗?我们摇摇头。他就呵呵笑着,向我们几个男孩子招招手。我们就走进他房里,他让我们看玻璃底下那些发黄的老照片:有运动场上起跑时的镜头;有脖子上挂着奖牌时的得意样子;更有一张照片,双手搭在一个女运动员的肩上,在钩腿热身……我们看着照片里的俊小伙,又看看大叔公,将信将疑,说这是你吗。他点点头,说,我们那时的教练,还是苏联专家呢。但我们不管是什么专家,只会心地挤眉弄眼,出来后,吐吐舌头,说好黄哟,竟然手搭在女同学身上!
  我回去就跟我姐说。我姐说,这有什么!他以前还跟我们讲过《牛虻》的故事呢。我很好奇,以为跟这个女同学有关,就央告姐姐也讲这个故事。姐姐开了个头,搔搔头皮,说忘了,只记得男的叫亚瑟,女的叫琼玛,故事很感人,有几个人还擦眼泪了呢。我很神往,去弄堂玩时,就跟大叔公搭讪:
  “我姐说,你会讲《牛虻》的故事,可好听了!”
  “你们也想听吗?”
  我们都点点头。他就坐在门槛上给我们讲故事:从前啊……我们被深深吸引了,为亚瑟和琼玛而悲而喜,人呆呆的,总是问后来呢。这时,他老伴走出来,把我们轰走了,说给小孩子有什么好讲的,他們又不懂——谁说我们不懂,我后来还特地去借了《牛虻》看,但总觉得不如大叔公讲得精彩。
  我越来越觉得大叔公是一个像牛虻一样具有非凡经历的人。他曾给我们讲运动场上的经历,说可紧张了,刚刚尿过,又想尿了。起跑时,身体绷得都僵了,“砰!”一声枪响,他像豹子一样飞蹿出去。突然,他倒下了,血喷出来——太用力,腿上的血管崩断了!
  “啊!——”我们都发出了惊叹!
  但是,大人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我祖父说,读书读得好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打倒,坐了半辈子牢,兜了一圈,最后回到周塘……我父亲搭腔道,小的时候,我们玩,他躲在屋里读书;到老了,他还是躲在里面,种种花,写写字,总跟我们合不到一处,不知做人无趣不。我娘说,人家是教过大学的,你是什么人?就只会坐在周塘桥上吹牛皮!
  这倒是真的,我从未见大叔公也像父亲一辈人那样,光着上身,坐到周塘桥上来乘凉。他总是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最不济也穿着一件背心。他种的那些花可好看了,有一次我对大叔公说,我能摘一朵你的月季花吗?大叔公说,那不是月季花,那是芍药花。我从未听到过什么芍药花。等到很大了,语文课上学“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释说“红药”就是“芍药花”,才知道大叔公的“月季花”可是不一般的。
  他就这么“无趣”地过着。我们无趣时,就会到他屋里骗点糖果吃。
  一天,周塘桥外边停了三辆轿车,从车里走下一拨人,个个都像干部,村里的老书记在前面引路,时不时回过头来招引客人,很谦卑的样子。我们小孩围着轿车看,很好奇也很神往。那时节,我们老百姓根本没法亲近这种“小宝车”——周塘人对轿车的称法。周塘桥是有石阶的,也不适合跑“小宝车”。
  我们看着这拨人往里走,也跟了过去。只见他们进了巷子,在马头墙下的一扇黑黑的侧门前停了下来,老书记敲了门,大叔婆探出头来,她一看这阵势,吓了一跳:
  “你们是……”
  “老周在吗?”
  “你们找他干什么?”大叔婆似乎警觉起来。   “客人来了,先进去,先进去……”老书记打圆场。
  于是大人们进去了。我们小孩也要跟进去,被老书记拦住了,“去去,小孩子捣什么蛋!”其实,我们又没捣蛋,只不过想看热闹罢了。
  后来,族里的人传出来,说一个是副县长,一个是侨办主任——我们那时不知道这个官是干什么的,一个是乡里的书记,还有一些簇拥的手下,围着一个女人——对了,是有一个女人也进去了,我们当时还没注意呢,依稀记得穿着很时髦,像电影里的“夫人”一样,头发是做过的,耸着一个高高的发髻,贴着好看的发夹。原来她是“外国人”,是大叔公大学时的同学,要来我们县里投资,顺路来给大叔公扫墓——她以为大叔公已经过世了。一打听,才知大叔公还活着,立马要来看望,于是,就兴师动众,浩浩荡荡,开着“小宝车”来到了周塘。
  接着,传得更有戏了,说她就是大叔公在大学时的女朋友,两人都是留校任教的。当年大叔公“右派”事发,发回原籍,南山改造,她曾不远千里,半夜上山,偷会大叔公……
  我与我姐听说了,就兴奋地八卦大叔公。我问我姐,这个女的是不是大叔公的“琼玛”?我姐眨眨眼,说很可能就是,否则,大叔公怎会一口一个琼玛,讲得那么生动呢?
  我想起了大叔公的那张照片,说一定就是她——就是大叔公手搭着的那个女同学。
  这事,似乎让大叔婆尴尬了一阵。但好在,这女的后来也没消息了。不知道大叔公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很后悔当时没有闯进去看他们相会时的情景——都怪那个老书记。
  大叔公过世时,顶着县政协委员、省文史馆员的头衔。
  五 娘
  五娘是个护士,一辈子护理人。
  五娘有公职的,当年读的是卫校,后来在镇上的中心医院做护士。长得也不难看,实实在在的。我们族里但凡有人生病,须挂针,总是找她。她也不烦,很客气的。
  五娘不是我们周塘人,到医院后,才看上我们五爹的。五爹年轻时,长得一表人才,英气逼人,是我们族里的美男子。女人家都很喜欢跟他搭讪,姑娘家喜欢的就更多了。只是同族相亲,大多爹娘是不同意的。所以,也只传了些风言风语,倒并没出什么大事。
  “他是医生,怎么会看上我们呢。”
  五爹是看外科的。他是中专生,学历也不算高。家里很穷的,兄弟姐妹也多,只有他“出山”了——我们周塘,总把那些凭读书考上的人,称之为“出山”,就仿佛诸葛亮傍上了刘皇叔一样。
  五爹虽是穷出身,但因为从小得宠,很傲的。他抿嘴时,眼角缝里有一条线,看人总像是门缝里瞧人。
  医院里,年轻的护士多,大家在一起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凭我这身材,会没人看上吗?”五爹一拍自己的屁股,很得意的样子。那个年代,知道屁股性感的人不多。这其中,就有五爹自己,还有五娘。这不是我说的,是当年五爹站在周塘桥上自己吹嘘的。
  五娘是真喜欢五爹。所以,五爹要去上海进修泌尿科时,她给他买呢大衣,买皮鞋,一堆行头,都是她给买的。那时,他们还没结婚呢,只是“轧朋友”。“你可要待我好哟……”五娘看着五爹,眼泪汪汪。“你这人,也真是的,我又不是坏蛋……”五爹一番甜言蜜语,“莫哭,莫哭,上海又不远,你可以来看我的嘛,你待我这么好,我怎会忘记呢,只要你不嫌弃我穷就可以……”五娘就敲他胸口,说“你坏你坏”,五爹就把她抱住了。
  后来五娘说:你去上海读书,都是我出的钱,亏你还有脸说。
  五爹回来后,他们就结婚了,住在老房子里,与我家只隔着一户人家。老房子的墙都是侧壁,一有风吹草动,就都知道了。
  刚开始时,大家都很羡慕。一对公家人,双进双出,同宿同飞,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那是多美妙的事。周塘人教育孩子时,总以他们为榜样:你看,好好读书,才能像他们那样!
  其实,他们也有夜班,也有错开的时候。
  族里的叔伯嫂婶,都喜欢跟五娘说话。女人们嘁嘁喳喳时,都说五娘为人好。五娘是织毛衣的好手,她们都向她请教,五娘就细细地教她们。难怪五爹的毛衣总是很时尚——他有时喜欢不穿外衣的。
  “你还不来烧饭!”五爹在屋里叫她,聽得出有些不耐烦。
  “来哉来哉!”五娘一边应承着,一边继续教她们。那些女人嘴上说你忙你忙,自己却并不走,直到五爹在屋里弄出响动,她们才讪讪地离开。
  闹出更大的响动,是在孩子出生后。开始是对骂,终于闹到砸热水瓶,砸狮子短缸。五爹动手动脚,五娘歇斯底里,一下子打破了周塘的宁静。第二天,有人看见五娘散着头发,五爹的脸上有抓痕。他们谁也不睬谁,一个先走,一个后走,不知去哪里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族里的人马上知道,五爹跟护士们不清白。后来有人传言,五娘夜里出门,并不是去上夜班的,而是去“弶”五爹的。
  五爹值夜班,病人并不多,就知道跟护士搭讪。先是对面,然后并排坐,最后手摸大腿,夸赞人家性感。人家不恼,就有戏了。
  要知道,他是泌尿科的专家,这方面有专长的。
  有人听五娘隐隐约约的意思,他是很那个的。
  从此,老屋里经常有吵闹声。就是后来他们搬到医院的集资房之后,也听人说经常在楼梯里追进打出。他们几乎闹到要离婚的地步,但最后五娘屈服了——看在孩子的面上。
  五娘还是护士,每天忙得要死。尤其是流感大爆发时,挂针的孩子排长队。那些小孩子的血管根本看不清,她聚着个眼神,直看得发酸。那些年轻护士,手法没她好,一遍两遍刺不准,就不敢了,请五娘上手。五娘也不辞让,大家一起上,护手的护手,按脚的按脚,像杀猪一样。好在,大多时候,五娘一刺一个准。
  五爹评上了副高,俨然是个专家,穿着白大褂,更有风度了。但是病人见他,却惴惴的,一则这病不好开口,二则五爹说话戆戆的。
  五娘四十岁时,脸皮就皱巴巴的了,人老得很快。
  有一年,为孩子读书的事,请我去吃饭。本来,两人好好在说话,好像是五娘说了他一句什么,他筷子一拍,就推开了椅子。“还不都是你,儿子都被你惯坏了!”说着走开了。气氛一下子就尴尬了。“你这人也真是的……”五娘也不恼,堆着笑,对我说,“你吃你吃,他就这脾气!”然后走过去,压着声音,与五爹嘀咕了几句,又把他拉回来。五爹大声地说着话,五娘低眉顺眼,笑着,眼角全是皱纹。   有一阵,医院里的泌尿科时有时无,人们都在打听怎么回事。后來听人说,五爹体检时,癌指数上升,到处在看医生,大医院里都跑遍了。五娘跟着请假,陪去。
  五爹自己是医生,却到处看医生,让人笑话。
  结果,没查出什么,但五爹明显地消瘦了。他吃不下东西,坐不久,腰酸背痛。走路轻飘飘、慢悠悠,人瘦高瘦高,好像风一吹就倒的样子。
  五娘退休了,五爹还没到退休的年纪。他还来上班,但出诊的天数少之又少,还限号,懒得与人搭话,看得也潦草。
  吃中饭时,五娘给他送饭。只有五娘做的饭,他吃了才舒服。人见了,说你好福气。他笑笑:少年夫妻老来伴嘛。这时候,他才知道五娘的好。他已没了中气,该是不会再呵斥五娘了吧。
  可是五娘却更忙了。不但要照顾五爹,还要照顾儿子媳妇,还要带孙子。他们身上的毛衣,都是她织的。“若要好,大做小”,这是五娘的口头禅。五娘本来走路脚步就小,这下更忙碌了,碎步小跑,脚底生风,公园里难得见她跳一次佳木斯。有一回居委会组织退休人员搞活动,我娘还特地打电话给五娘,让她一起去。
  “我走不开啊。”
  “才一天嘛,请个假,请个假!”我娘说笑着。
  五娘是最后一个赶到的,一大车就差她一个人了。“我好说歹说才请出来呢。”五娘按住我娘的手,“他五爹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娘偷偷问五娘:“他五爹这么一个精气神的人,怎么瘦成这样了,到底什么病?”
  “也没什么大毛病,就是浑身不舒服。前列腺也不好,他自己看这毛病的,自己的病也看不好,心里窝气……”
  我娘马上想起了电线杆上尿频尿急尿滴沥的广告,回来跟我们说,你五爹就是个风流病。
  哎,苦了五娘!
  半 马
  在新区的“半马”(半程马拉松)大赛上,当我“咔嚓”一声拍下赛手身触彩带、跑完最后一步的镜头时,突然发现,其中一位竟是周之翰。
  好久不见了。
  他是大叔公的小儿子。自从大叔公殁后,很少回周塘来。我只知道,他会写古诗词,懂平平仄仄,得自家学,但不知道他这个年纪了,竟然还能跑半马,实在是不简单。当年大叔公读大学时,据说是国家运动员,莫非也有基因?他因为刚跑完,热气腾腾中,多少有点形神不济。我们相约他日一起喝酒,然后他一挥手,就消失在了人群中。
  周之翰身高接近一米八,比他父亲高多了,读书时好像就这么高了。他早发育,比我高一届,体育老师很欣赏他,是校运动队的。下午第四节课,常见他和其他队员在操场训练,蹲杠铃啦,短跑啦,跨栏啦,篮球也打得不坏,常能听见女生的尖叫。
  他跟一个女生很好。有一回,我在宿舍后面的树丛里看见他们握着手,他们似乎警觉着,发现有人,马上闪开了。
  一年前,在诗词协会的年会上,我遇到过他。他自然没了少年的青涩,然而那笑,依然带着天生的腼腆。可以看出,他是络腮胡,然而刮得很干净,脸也白白的,并不显老。声音是嫩嫩的,像少年腔,我很羡慕他:
  你怎么就不老呢?
  他似乎很不好意思,微微一笑,脸几乎红起来。我总觉得,在他大老爷们的外形里,装着一颗女儿心。羞涩,是一种美德哟。这样的男人,少之又少。
  唉,老了。
  我们以茶代酒,示意了一下,各喝一口,嘘出茶的清香。
  他因为少年孟浪,没有考上大学。听人说,他们曾在油菜花地里相拥,那份少年人的甜蜜,不知他还记得否。要知道,这样的桃色新闻,曾在我懵懂的心里,生出多少的渴慕。
  他的词写得非常好,我怀疑他来自文采斐然的宋代。若真在宋代,他该是有一席之地的吧。说不定我们的课本里,会选中那么几首。可惜,在如今这个年代,诗词凋零,只能自玩自赏了。
  楼台小院又斜阳,落叶满池塘。惊鸿山外,清歌梦里,愁绪似天长。
  也曾花前邀明月,一醉作轻狂。疏兴无语,倦容半寐,今只是寻常。
  我是偶然读到这首《少年游》的。前有小序:正月初三,生日,独坐被窝,学着记谱并吹奏,淡对时光静逝。有请小颜校正。
  读得我一时心绪浩渺,长坐桌前,点着一支烟,喷出一个长长的烟圈。哪个青春不再的男人,心里没住着一个少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说得又岂止是佳人?
  我不知道这小颜是谁,翻了一下他的微信,似乎小颜是为他的词谱曲的。
  自然,这只是他的闲情。他是有自己的作坊的,做着加工的活,衣食无忧,生活是自在的。他有一对双胞胎的女儿,我没有见过。他也从不带嫂子出来,我也没见过嫂子。毕竟,他是老早搬到县城去的。
  我有一时曾问他,嫂子是否就是当年相拥的人。他不置可否。也许,少年时执手相看的女子很多,他不知我问的是哪一位。也许,有女子生生死死跟着他,如今,也已消淡了当日情怀,在每日的琐屑中变得婆婆妈妈,而他,心里住着更多的人?
  古诗词是有毒的。
  我听到了小颜的声音,不是很清越的那种,是低沉的,磁性的,乐感超好,有点像徐小凤,但比徐小凤柔情,唱的就是这首《少年游》,唱得散漫,慵懒,伤感而沧桑。她该是懂他的。
  自从那次半马赛后,他果然邀我喝酒,我带了一本我刚出版的小说去。当日在场的,不止我,否则,两个男人有什么话可讲呢?但我都认得,都是小城的文人墨客,另有一位羽坛健将,是周之翰的搭档,也有很深的古诗词的造诣,据说格律是周之翰指点的。
  大家在一起,先是谈古诗词,而后谈读的书,谈文学。一个小城,总有几个自作多情的文人的。
  我就说,之翰,拍了你跑的半马,在视频里也看到了你打羽毛球时的敏捷身手,总觉得你该是一个阳刚的人,可读了你的词,真不知你是怎么生就的这颗玲珑心。
  那是假的,玩玩嘛。
  如果那是假的,那真的是什么呢?
  唉,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说着说着就玄空了。酒慢慢地喝,人慢慢地潮。有幾位先走了。酒喝的多了,话也多。平时不讲的话,也就讲出来了。我点着了那首《少年游》,小颜的声音顿时弥漫了小小的包间。我说,我很喜欢这首《少年游》,也很喜欢小颜的声音,要不,你让小颜过来一下,也引带我们认识认识。
  那怎么好意思呢,我们男人聚会,女人来了,反而拘谨。
  正因为全是男人,所以需要女人红袖添香,给我们倒酒唱歌啊。
  其他几个哥们也起哄。周之翰终于禁不住我们的怂恿,打了小颜的电话。他在电话里与她嘀咕了一阵,然后他说,稍等,她过来了。
  我就说,这么有才情的女子,你怎么认得的?
  原来,小颜是外地人,与男朋友一起在一个公司做外贸,私下帮周之翰联系网上的业务。
  小颜来的时候,我们都站了起来。她穿着一袭黑色的纱裙,黑色的长发,黑色的眉毛——虽画过,却也自然。纱裙的款式是古典的,带了点仕女的气息,她该也是喜爱古诗词的。
  周之翰给她倒酒,她说不喝,感冒了,以茶代酒吧。就叫了侍应生,让他添点茶水。
  “他们都说你唱得好,唱出了词的意境和情怀。”
  “那是你的词写得好!”小颜莞尔一笑。
  大家说笑了一番之后,我说,要不,你现场给大家唱一遍。我重又点着了周之翰微信上的这首词,略带沙哑的声音,清雅地响起,顿时,一种旷古未有的伤感弥漫开来。
  她咳了一下,说今天嗓子不好,但还是唱了起来。她的声音那么近,就在咫尺。周之翰微微欠身,在手机上点了一下,微信里的声音消失了,只剩下此刻荡在空气里的“肉声”。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真是确论。最后一句,小颜反反复复唱了好几遍,每一遍都不一样:
  今只是寻常——今只是寻常——今只是寻常……
  真的寻常吗?其实也不寻常。若不是几个疯魔酸丁有缘相聚,又怎会有此雅兴呢?
  回去时,月华如水,华灯阑珊,路上的车和人已不多。我们劝之翰把车放在这里,毕竟他喝了很多酒。小颜也是这么说。她说,坐我的车吧,我带你走,反正顺路。我搭了另一人的。隔着窗,我看见他进了小颜的车,然后他拉下车窗,向我们挥了挥手。我们的车也启动了,他的车在前面,一蹿两蹿,就找不见了。
  我有点想入非非,不知他们会演绎怎样的好事。
  后半夜,周之翰给我发了微信:伊人送我于半途,清夜无聊,忽起少年之心,披星戴月,一如夸父,追至新区,又一半马,大痛快也……
  我读之再三,觉得这世界,在庸庸碌碌中,还是有别一样的人的。我的眼前,顿时展开一个画面:在十字路口,小颜把他放下,他们互相挥手,小颜绝尘而去。之翰欲回家就寝,忽又月下徘徊,望望灯光迷离的马路,竟跑了起来。他跑过高楼,跑过大桥,跑进旷野,跑向新区。小颜住在新区,新区与县城隔着一段田野。在月下,他奔跑的姿态,何其清纯,何其青春……
  至于是否仅止于此,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周大福
  周大福是金店的老字号。我们周塘的周大福也算是沾了好运。
  周大福是老早离婚的。其实,也算不得离婚,是女人跑掉了。他干活不大上心,喜欢吹牛皮。年轻的时候,父母硬逼着,学了门泥水匠的手艺。可是,他总沉不下心来,粉刷墙壁,一道道的刷痕怎么也抹不平,抹了这边,起了那边,像个水波纹,一圈一圈总要漾开去。有一回,说好的要砌墙,可是找不到人。原来他约了狐朋狗友去打狗,躲在窑场的河角落里,烧狗肉吃。
  那时节,天还没热,他约上三五人,去湖边游泳。第二天,发高烧,抱着被子晒太阳。喝酒时,数他划拳的嗓门最响,到最后,跟人家脸红脖子粗,打起来。打牌九,连自己的小手指都压上了,要不是念在同族面上,真要被人剁下。
  他老婆在的时候,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
  他们只有一个女儿。
  没了女人,落得自在。有人给他做媒,他不要:女人有啥稀奇,想了,当店弄里有的是。反正有女儿,老了,怕她不给我饭吃?
  也是。
  人要撞大运,那是避也避不开。正好县城里的一条大路修过来,撞到了他们家。按我们这里的规矩,大头按户籍人口给钱,小头才是赔的屋和地。周大福家的屋不值钱,但人值钱。他爹他娘挺着,正好给他“圈钱”。他家现有四口人,每人五十万,那就是两百万,如果再有个老婆,那就是二百五了。在这节骨眼上,老婆值钱了。
  周大福动了心:到底五十万哪,就算娶亲花个二十万,还有三十万赚头呢。
  大家都劝他复婚,看在女儿面上,还是原装的好。他虽心里不大情愿,但想到自己有钱了,不免神往,就打听来了女人的地址电话,打了过去:
  “喂,我给你说嘛,我们还是复婚吧。”
  “谁跟你复婚啊,你以为你是谁!”
  两个人还没说上几句,就冒火星。周大福说了拆迁的事,说你掂量掂量吧,你来的话,五十万归你。他原先以为,女人会倒贴上来,结果毫无回音。他又让女儿打,结果也不管事。后来有人告诉他,那女人已另有男人,长得比他精神多了。
  时间不等人。如果到了时限,还没有老婆,那五十万就打水漂了。与其求那臭娘们儿倒不如找个新的。遇到我娘,周大福就大大咧咧地说道:
  “婶子,你给我找个女人做个媒嘛。”
  “好的好的,你现在比小后生值钱了,哪个女人不动心啊!”
  周大福心急,到处托媒。结果,四娘给他介绍了四个女人,小妈也给他介绍了一个,我娘给她介绍了两个。可是,都没成。
  四娘说:周大福还以为自己是小官人,挑七挑八,眼梢里不见人啊。
  我娘说:他值钱了,得意着呢。
  周大福走马灯般相亲,总算成了一个,邀请我娘去喝喜酒。我娘说:难为情啊,又没成!周大福回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嘛,没成也得去,不去就是不给我面子!   这天,我娘换了一身新衣服,掠光了头发,来到祠堂大院時,已是人山人海。周大福的喜酒就办在这里。祠堂里灯笼高挂,贴满喜联。四娘见了我娘,老远就喊:我们做媒的这一桌。我娘就喜滋滋地坐下了,说:都是给周大福做媒的?有人应和,对呀对呀。四娘用筷子示意了一下,跟我娘咬耳朵道:那个就是的。言下之意是她成的媒。我娘说:咋没见他小妈呢?四娘笑道:你还不知道啊,只有做媒两次以上的才有资格坐在这里呢。我娘倒吸了一口凉气道:我的妈呀,周大福是皇帝啊,都三宫六院啦!这时,四娘示意过的那个人站起来说:来,我们也碰一碰杯,大家都是元老重臣,我吃大蹄髈,你们吃小蹄髈,都有份,周大福已经准备好了!这么一说,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周大福油光满面地陪新娘子来敬酒,新娘子果然长得比前老婆好看,还比周大福年轻七八岁。
  “大福大福,就是大富大贵嘛!”
  “新娘子果然是百里挑一,你怎样谢我们?”当敬酒到四娘时,四娘用手盖住了酒杯,指着一只覆着的碗,让新娘子猜里面是什么东西。猜对了,喝酒;猜不对,给糖给烟。这是周塘的风俗,叫做“敲糖”。
  周大福喜滋滋地说:“没问题,媒人吃蹄髈啊!”
  四娘道:“蹄髈是蹄髈,喜糖是喜糖!”
  大家扯来扯去,煞是热闹,最后敲定,每人一条烟一斤糖。新娘猜了几次,都不中。大家让周大福拿出来,周大福说,好,一人一张大钞,刷新的,号码都没乱。然后四娘翻开碗,里面是四样东西:枣子、花生、桂圆、瓜子。四娘指着这四样东西,对着周大福说:早生贵子哟!大家齐鼓掌,说是好彩头。周大福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红光像太阳一样。
  族人见了,就说:大福,发了!周大福摔过一支烟,大言不惭地说:发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拆迁的事暂停了,可把周大福急的。新老婆也不是吃素的,有一回吵起来,饭碗都砸过来,骂道:骗子!
  周大福向村里打听,原来上面出了事,县委书记被抓走了,这事要缓一缓,但拆是肯定要拆的。村长说:大福啊,这是好事啊,趁上面出事了,赶紧把你老婆肚子搞大,生一个,不是又多五十万吗?周大福想想倒也是。目今之计,也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等到他老婆肚子大起来后,果然又要拆迁了。周塘桥头有人骂道:他娘的,这县委书记是周大福的娘舅吗,专门在等周大福生儿子!
  我娘见了,就说:“大福,你老婆肚子真争气,娘俩一下子多出一百万!”
  周大福笑笑道:“就怕我儿子等不及,到时剖也要把他剖出来!”
  大家都以为他讲笑话。
  可是,周大福的儿子真的是在拆迁合同的最后期限剖出来的,据说离预产期还有大半个月。
  大家都说,周大福的儿子是善财童子转世。
  可是,善财童子得了哮喘,半年住了三次院。医生说:只能看他发育时能不能好,若那时好了便罢,那时不好,就要一辈子当心了。
  一个刮台风的夜晚,善财童子的哮喘又犯了。正好周大福喝了点酒,风雨交加,迟了一步,一口气没接上,没了。
  这一回,周大福蔫了。他老觉得恍恍惚惚的。四娘见了,说,金器是辟邪的,你得用金器镇一下。
  于是,他特意去城里的周大福金店,买了一条很粗的金项链,挂在脖子上。
  阿东他姐
  三十年前一灶发生的一件惊天大案,不知周塘人还记得否。
  一灶是周塘东面的一个村,离周塘不算远。周塘人嫁到一灶的,就有好几位,其中阿东他姐,就嫁给了一灶的赵家。老公是个老实人,种种地头,做做小工,人瘦长,没多少威势的。
  我和阿东是远堂,又是同学,读小学时,我常到他家一起做作业,他总是抄我的。她姐长得水灵灵的,该凸的地方都凸出来了,腰很长,人说这是水蛇腰,要害人的。但是,阿东家是规矩人家。他爹是村里的老会计,逢人开口笑,从不恶声恶气。阿东娘待我也很好,我在他家做作业,有什么瓜果,我和阿东一人一个。
  阿东他姐做姑娘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名声。
  她出名声,是在一灶。因为她五岁的女儿——突然死了!
  好端端的,怎么会死呢?赵家报了案。公安来查,很快就查出来了,凶手是阿东他姐!这就奇了怪了。老话讲,虎毒不食子,阿东他姐怎会杀亲生女儿?难道她疯了不成?事情太蹊跷了,一灶自然传得沸沸扬扬,周塘娘家也是一样的红火。阿东一家躲在屋里,不敢见人,只能任凭大家嚼舌头。
  不久,各种小道消息传了过来。据说,阿东他姐性欲特强,如狼如虎,她老公一个人,根本满足不了她。有人说得有鼻子有眼,说亲见她老公在药店里买金枪不倒药。有一个踩黄包车的,说她跟一个联防队员有一腿;更有人传出来,说她像武则天一样,跟庙里的一个和尚私通,那和尚生得腰圆膀粗,可比鲁智深,想来功夫了得;甚至有人说,她什么人都要的,甚至跟村里的一个无赖困觉,那无赖后来到处传言,说太吃力了,太吃力了,这女人简直是无底洞!
  那么,她女儿是怎么死的呢?也是莫衷一是。有的说是掐死的,有的说是药死的。有的说是因为女儿缠着她,她一推,撞在桌角里,起先出了点血,她没在意,只把她抱到床上,让她睡觉,后来,就没醒来。还有一种说法,更有意思,说是他们的好事,被女儿撞上了,女儿冲上来,小手打那男的,说你欺负我妈,我告诉我爹去,然后边跑边哭,那男的追出来,一把把她拽住,一甩,甩进屋里,然后与阿东他姐一起,用被子把她闷死了……
  也不知道哪一种是真的。
  但是,阿东他姐那方面了得,大概是真的。那时,我初识人事,感觉她屁股很翘,很招人,我跟在她身后走,下身撑棚,有反应的。
  阿东他姐被判了八年徒刑。她进了高墙,外面的是非也听不到了。
  阿东他爹一夜之间白了头。阿东娘本来是一个很灵巧的人,女儿出事后,也变得木滞滞,总是出冷汗,失眠,心悸,做恶梦,梦见外孙女向她哭诉,说妈妈打她。有一年清明后,没人再上山了,她一个人偷偷去看望外孙女。回来时,山路上一脚踩空,摔了个脑震荡,从此走路就不利索了。   人说,这都是冤孽!
  阿东他姐关了五年就放出来了。夫家自然是回不去了,她只能回到周塘来。好在,周塘老街后面,有一间老屋,年久失修,本是放破家什的,就给她住了。
  她怎么就提前出来了呢?人的嘴很贱,故事是断不会少的。大家口口相传,吃吃笑着,一脸暧昧。人说她进了牢里,也不怕的,看见男人,就叫哥哥,先摸人家,再拉着人家的手摸自己。牢里怕坏了风气,把她单独关起来。可是,一有狱警来送饭,或从牢前过,她必大喊:牢监禁子,牢监禁子,快点来,我痒煞哉!
  据说,她身子滚滚烫,像着了火一样,总是穿不住,敞开着……
  我们周塘一带,把监狱管理人员俗称成“牢监禁子”。你想,这样一个人呆在监狱里,牢监禁子哪能吃得消呢?于是,就把她放出来了。
  大家兴奋地说,这个女人,是个连牢监都不想要她的人!
  起先,她回到周塘,无声无息。想想,也是抬不起头的。那时,周塘到处做保暖鞋,她就做些针线活,到邻居的作坊领一些鞋帮来,做鞋。赚钱不多,仅能糊口。她从周塘街上过,人在暗处,都指指点点。
  这活计是季节性的,忙时一过,活就闲了。
  渐渐地,她开始在弄堂口摆摊。这条弄叫当店弄,外面就是周塘街,里面有一个小学,她住的房子是街面房的后面一进,进进出出人蛮多,她就早晚卖点茶叶蛋什么的。
  一阵过后,人渐渐活泛了。水蛇腰还是水蛇腰,一对奶子,依旧诱人。
  但是,门口垃圾堆里,也常有药壳子扔出来。
  对面理发的糟老头就偷偷捡起药壳子,读着说明书:……治疗内分泌失调……这个糟老头,理发了一辈子,老婆死了,专给老头老太理发剪发。他也想揩油,进了她的屋。但是,糟老头是个很“得得失失”(周塘说一个人小气,患得患失,以此谓之)的人,不肯拿出钱来。于是,阿东他姐骂大街了:
  你以为老娘是吃素的!我牢监里都去过,怕你不成!
  糟老头只得屈服,拿出钱来。从此,他专说这女人的坏话,眯着色眯眯的眼睛,时不时探出头来,看看对面她的动静。终于,他看见一个踏黄包车的,进了她的门。
  这个踏黄包车的,脸上一个大红印记,直红到脖子里,女人看了都要跑掉的。长得也马虎,脖子粗,腿也粗,倒是有点力气的。踏黄包车很卖力,总跟人抢生意。一有人来,就把黄包车冲到对面,喊着:乘我的,乘我的!
  他不是嫖客,是长期的——他们就做了露水夫妻。
  那些踏黄包车的,没生意时,就编派红脖子。
  “你看,自从睡上这个女的,踏黄包车都没力气了!”
  “我看,不出半年,他就会成为药渣。”
  “她娘的,昨天,我到这女的屋里想去倒点热水喝。她不是一天到晚生着煤炉吗?谁知热水瓶里一点热水都没有,我听到后半间有水声,窸窸窣窣的,肯定是那烂婊子烂死了,在用热水洗下身……”
  “那个傻瓜,迟早烂死……”
  果然,红脖子病倒了,人们见那女的每天都到弄堂口倒药渣。去医院,也是那女的雇了黄包车,陪去的。红脖子脸色焦黄,真的像药渣。
  红脖子直病了一个月,又开始踏黄包车。有一天,他听见了那群同行的“闲话”,不由得怒火中烧:
  “你们嘴巴放干净点好不好,谁再说她一声‘烂婊子’,我就跟他没完!”
  “难道不是吗?你的鸡巴不是也烂了吗?”
  “放你娘的屁,我吃了毛蛤,传染了黄疸肝炎而已,你的鸡巴才烂呢!”
  踏黃包车的人中,也有一个暴脾气。于是,两人干上了。那个人拿起砖头要来砸,红脖子也捡起一块尖角石。大家来劝架,可拉的是偏架,红脖子被砸中了,头上鲜血直流,两人扭在一起。
  这时,阿东他姐冲过来,发了疯一样地撕那个男的脸皮,保护红脖子。她歇斯底里地喊叫着,像一头发了疯的母狮子。
  大家把那人拉走了。
  阿东他姐脱下自己的一件衬衣,捂住红脖子的脑袋,哭着拉住他说:“都是我连累了你,我们去医院,我们去医院!”
  她只穿着一件小背心,挺着奶子,横身拦住一辆正骑过来的黄包车……
其他文献
1  “那是什么?”  房间没有留灯,墙角的电蚊香露出一道红光,像是掉在地上的水渍,借由旁边的塑料包装映成一片。  徐薇停顿了两秒,没等来任何回答。此时,我半截脊背还露在被子外面,空调冷气在狭小的房间营造出一种辽阔感。这一刻我倒有点感谢这台用力过猛的旧空调,用一种人造的辽阔掩盖了我此刻的尴尬。  冷风从另一侧钻了进来,徐薇把被子掀开了,直接朝墙角走去。  好了,不能装睡了。  我打开灯,光亮一下充
期刊
1  我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同学寄给我的,信封内装的是一张分数线,我回了一封感谢信,此后,与同学通信好多年。想不到的是,那年秋天,我竟然去了小岛邮电所上班,每天收发邮件,信件不多。回想起来,足以珍贵。  在小岛邮电所工作,我还是一名话务员。乡邮电所设有电话交换机,是人工接线,需要24小时值机,但晚上电话业务量不多,有空余时光,写信成了我的功课。  在岛上跑邮路的是一位中年大叔,绰号“大炮”,因为他曾是
期刊
树 干  落叶在呼唤  那几片害怕无常飘落的树叶  依然在树上  颤抖的树叶在呼唤:  “下来与我们一起死去吧,  從高风中  逃进沉寂,接近地面。  剥光并烧尽我们的这个骨架。  让他把他黑色的手臂伸进空间;  让他的躯体朝着河床沉陷,  在秋天的雨水下面,  我们将密集在他的周围,  因此他永远不能  从他那黄色记忆的圈子里走出来。”  小东西  所有这些小装饰品,  玩具,  琐事,礼物, 
期刊
《寒枝雀静》保持着草白小说一贯的细密精巧,寒暑的对比,当下与记忆的交叉,几乎看不出痕迹的转换,绵密行进中的突然穿插,平铺直叙中的逸笔斜出,都让这个动作幅度不大的小说保持着足够的张力,写出了一个复杂的心思变化过程,甚至最终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治疗。  不过,如果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沉稳语气,我很可能把这个小说当成一个现下越来越多见的灾难集锦——“那个叫雀的女人好像也是被一阵风刮来。母亲死后不久,继父就把她
期刊
我家就住在海边。  佛光树,只有海边才有的树。它顽强地扎根在山里、礁土中。每到春天,它会开出淡红色的花朵;到秋季,又会结出朱红色的果实来。它开花时的蕊瓣,像佛手,故名佛光树。  海边长大的孩子,他们似被季风追逐的云朵,他们宛如礁岩上犹存的野菊,他们优雅地在月光下成长。  站在大门山山顶,远处可见海天一色的东海。山脚下,是当年戚将军戍守边陲的海疆重地昌国卫。昌国卫的四周,又拱卫着上营、下营、马盘等村
期刊
虽说写诗在时下已是人人都可参与的手指运动,我每年收到的朋友寄赠的诗集当以百计,而自己平时主动购买和阅读的还不在其数。但这次看到朱田文的这本新作,眼睛还是为之一亮,愿意以感激和喜悦的心情来接受它。  当然,对于那些读惯了先锋派和炫技派的人,他们或许会因诗里的语言关系比较明确,技术手段朴素,感觉不够刺激,只有少数有耐心的读者才会觉察出一种很不同的意味来。讲得明确一点,就是少了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华丽与斑
期刊
“起床,以后就这样了。”早晨七点,小婷看了下拉杆箱,走向窗台。这家公寓式酒店窗口布满绿萝,即使冬天也是生机盎然的样子。但是,现在的房间内很冷。看了一下小婷,他从房间窗沿往车站看去,巨大的公寓式酒店下方,站台侧翼涂满银光,光彩经多次反射后来到房间,冷冽的阳光投向紫色的方凳、白色的大床、黄灰的墙纸,白色的窗帘扑扑作响。  他忽然想起曾经发生在这1402房间里的若干事情,有天晚上,他和小婷交谈,那次的讨
期刊
我再次见到罗兰是在监狱的舞台上。我们几个摄影师应邀拍一些囚犯劳作的照片,狱方为了答谢,安排了一场文艺表演,压轴节目是翻唱徐小凤的《花好月圆》。听完第一句我就确定,那站在一群翩翩起舞的年轻女囚犯中间唱歌的是罗兰。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去看她,但内心总有个声音在反对,我并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一个落雪的早晨,我觉得所有的犹疑都毫无道理,决定去看她。半路上,我买了一条紫色的围巾和几瓶吉祥罐头。我不
期刊
外 婆  那一天,天空不算晴朗,也不算阴郁,总之不关天空什么事,我去外婆家看我外婆。  我和外婆闲聊一会儿。她拿出一张纸头,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诸如“肩宽屋宽最重要是心宽”之类的话语,一共二十句。外婆说,这是她去一个亲戚家看到人家墙上贴着这些话语,觉得这些话实在写得太好了,于是让主人抄下来,打算也贴到自家墙上天天看。她觉得这些话能修身养性。  她说,可惜那主人字写得不好,你帮我用电脑打一份然后去打印出
期刊
一  “在南方呆了几个月后回到了喀什噶尔。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我和我的哥萨克随从,看不到一个欧洲人。现在感觉到好像回到了文明的中心,有许多社交活动等着我们去做。跟去年8月30日我初次到这里时的情形相比,这次我的印象截然不同。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拜访过去的熟人,我很感激这里的欧洲移民团体为我举行招待会。年轻的伊·诺德奎斯特小姐个人以瑞典移民团的名义额外招待了我。她是一位活泼、开朗的瑞典姑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