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童话作为一种浅显易懂却富含深刻人生道理的儿童文学体裁,承载了很多孩子的童年梦想,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基于此,将童话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本文将围绕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童话故事;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性阶段,由此这一阶段的知识难度较小,因此学生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童话中天真烂漫、乐趣无限的文风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并通过简单的故事引申出丰富的人生哲理,教会学生有关真、善、美的道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将童话教学引入课堂,通过童话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应借助童话深化课堂上的道理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完善小学语文童话作品的选编
在完善小学语文童话作品的选编过程中,主要有内容、形式、年级分配三方面值得注意:针对内容方面,应丰富选文类型。童话的类型有很多种,这其中所讲述的道理也较为丰富,教材不应拘泥于传统的道德教化类作品,而应为学生提供多彩多样的故事,从各方面启发学生,丰富学生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应对引进课堂的童话进行筛选,使其与小学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形式方面,应减少对原创童话的过度修改。小学教科书因为版面的原因,多会对收录的童话进行缩改,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原作者在童话中想要体现的感情色彩被抹杀掉,破坏了原有的艺术效果。所以教材应在适应教学的基础上尽量保留童话故事原有的关键词和人物塑造。另外,针对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分节进行讲述,也可以在课上选取经典片段,剩下的部分让学生课下自主阅读;针对年级分配这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入相应的童话片段,且要适当增加高年级学生的选文量,使各个年级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童话故事的引入收获知识。
例如,苏教版教材中对童话的选用多为拟人体童话题材,《猴子种果树》、《三袋麦子》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童话故事类型过于单一。对此,教师可以在课下进行适合学生的童话故事的选取,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进行阅读,同时要求学生根据所看童话写读书随笔。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五、六年级课本中没有童话故事。基于此,我国可以借鉴韩国的做法,将童话故事的片段收入教材,让学生通过想象猜测结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童话素养
教师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引导者,其童话素养的提高对童话故事在课堂的有效结合有着重要影响。首先,教师在入职前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文学鉴赏力和童话素养。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阅读较多的优秀童话作品,学习基本的童话知识,并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去指导学生进行童话阅读,从童话中吸取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真正发挥童话故事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作用;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或者参加儿童文学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童话教学能力和技巧,为童话教学与课堂更好的结合作铺垫;最后,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学生站在一个高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基于此,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因此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高效、有趣的课堂。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一年级《蘑菇该奖给谁》这篇童话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将蘑菇奖励给谁呢?这以后的课堂可以放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让他们明白“敢于向强者挑战”的道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达到提高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目的。
3.改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
要想充分发挥童话故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支持作用,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教师应将听说读写进行结合,带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听童话”这一方式更具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惟妙惟肖的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聆听之中进行想象,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说童话”是指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看法,对其语言能力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读童话”是指教师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引荐或者开展班级阅读会的形式吸引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写童话”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完童话阅读后针对自身的感悟进行记录描写,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一年级童話《三个小伙伴》时,可以首先进行学生分组,然后按组进行表演展示,并评出最优表演组给予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十分专注,所以学生会更好的吸收课本内容,吸收童话中想要讲述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童话故事兼具情境性和趣味性,将童话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应从加强自身的童话素养出发,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引领学生深入童话,在童话中学习人生道理,在童话中成长。
【关键词】童话故事;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性阶段,由此这一阶段的知识难度较小,因此学生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童话中天真烂漫、乐趣无限的文风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并通过简单的故事引申出丰富的人生哲理,教会学生有关真、善、美的道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将童话教学引入课堂,通过童话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应借助童话深化课堂上的道理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完善小学语文童话作品的选编
在完善小学语文童话作品的选编过程中,主要有内容、形式、年级分配三方面值得注意:针对内容方面,应丰富选文类型。童话的类型有很多种,这其中所讲述的道理也较为丰富,教材不应拘泥于传统的道德教化类作品,而应为学生提供多彩多样的故事,从各方面启发学生,丰富学生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应对引进课堂的童话进行筛选,使其与小学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形式方面,应减少对原创童话的过度修改。小学教科书因为版面的原因,多会对收录的童话进行缩改,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原作者在童话中想要体现的感情色彩被抹杀掉,破坏了原有的艺术效果。所以教材应在适应教学的基础上尽量保留童话故事原有的关键词和人物塑造。另外,针对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分节进行讲述,也可以在课上选取经典片段,剩下的部分让学生课下自主阅读;针对年级分配这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入相应的童话片段,且要适当增加高年级学生的选文量,使各个年级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童话故事的引入收获知识。
例如,苏教版教材中对童话的选用多为拟人体童话题材,《猴子种果树》、《三袋麦子》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童话故事类型过于单一。对此,教师可以在课下进行适合学生的童话故事的选取,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进行阅读,同时要求学生根据所看童话写读书随笔。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五、六年级课本中没有童话故事。基于此,我国可以借鉴韩国的做法,将童话故事的片段收入教材,让学生通过想象猜测结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童话素养
教师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引导者,其童话素养的提高对童话故事在课堂的有效结合有着重要影响。首先,教师在入职前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文学鉴赏力和童话素养。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阅读较多的优秀童话作品,学习基本的童话知识,并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去指导学生进行童话阅读,从童话中吸取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真正发挥童话故事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作用;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或者参加儿童文学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童话教学能力和技巧,为童话教学与课堂更好的结合作铺垫;最后,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学生站在一个高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基于此,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因此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高效、有趣的课堂。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一年级《蘑菇该奖给谁》这篇童话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将蘑菇奖励给谁呢?这以后的课堂可以放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让他们明白“敢于向强者挑战”的道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达到提高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目的。
3.改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
要想充分发挥童话故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支持作用,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教师应将听说读写进行结合,带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听童话”这一方式更具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惟妙惟肖的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聆听之中进行想象,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说童话”是指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看法,对其语言能力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读童话”是指教师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引荐或者开展班级阅读会的形式吸引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写童话”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完童话阅读后针对自身的感悟进行记录描写,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一年级童話《三个小伙伴》时,可以首先进行学生分组,然后按组进行表演展示,并评出最优表演组给予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十分专注,所以学生会更好的吸收课本内容,吸收童话中想要讲述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童话故事兼具情境性和趣味性,将童话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应从加强自身的童话素养出发,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引领学生深入童话,在童话中学习人生道理,在童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