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我省从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坚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进行要求和部署。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全省共启动试点(推进)村3331个、试点镇108个,其中省级试点(推进)村417个、试点镇52个,整县推进试点10个,累计完成以环境整治为主的各类项目投资266.45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5.37亿元,部门帮扶13.9亿元,企业及社会各方面捐助4.1亿元,村镇集体及农民投入270.72亿元。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改变,环境优美、院舍整洁、健康和谐的新农村已初步显现。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1.高度摆位,强化组织推动
农村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意义上讲,农村环境也是生产力,也能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各地都把环境建设当成大事来抓,加强工作推动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全省上下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既抓试点(推进)村项目实施,又抓农村面上的环境建设,遵循省里部署、市县推动、村镇实施、部门帮扶、社会支持的思路,以每年组织春秋两次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动员部署。每年省里都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一道部署。制定出台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强化包保责任。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帮扶的重要责任, 50多位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单位负责同志都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九台市成立了由6位市级领导、市直17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由市委专职副书记挂帅,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具体负责,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完善标准,实施重点突破
几年来,全省各地不断强化整治的标准,从村屯环境、牧业小区、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方面实施重点突破。狠抓路、水、气、房等项目建设,改善村屯环境。全省修建水泥路(柏油路)28507公里,实现“村村通”10987个,完成饮水工程建设(改造)1499个村,完成改造泥草房33万户,修建排水沟48346公里,修建桥涵521个,建设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34288户。狠抓“三小五堆”的清理,先后清理空心房、柴草垛35万处,清除垃圾点150万处。此外,各地还加强了一批标准化粮仓建设,解决“地趴粮”影响环境建设问题;建设畜禽养殖,实现人畜分离。实施了牧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全省按规划要求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5652个,着力解决了人畜混居、污染环境的问题;搞好垃圾处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大力推进卫生厕所、垃圾点、垃圾处理场等设施建设,探索实施“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机制。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村累计建设室内水冲和户外卫生厕所30万个,建设公共厕所11306个,修建垃圾点30706个,修建排水沟2938万米,成立农村垃圾清理队8500多个,购置各类垃圾清运车辆1万多台,兴建洗浴点1109个,大规模开展春秋两季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狠抓绿化美化,创建优美环境。在全省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对村屯和庭院进行绿化、美化,实行“有空就栽树,露土就栽花”,大力打造花园式村居。完成绿化栽树14782万株,种草120万平方米,栽花50多万平方米。同时,还建路灯24033盏,建设休闲广场2012个,配备健身器材9300台套,改围墙80496万延长米,修建农户院门202358个,进一步提高农村美化水平。
3.创新机制,整合各方力量
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着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要在新农村建设的统领下,不断完善工作的推进机制和办法。工作上坚持把握好四个环节。坚持科学规划。在推进过程中,各地坚持建设与整治相结合,先规划后建设,边建设边整治,做到建设一处、整治一处、规范一处、达标一处,保证了建设效果;坚持农民主体。通过宣传和引导,使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等不来,靠不来,只能靠双手建出来。能不花钱的事就动员农民自己干,能自己做的事就鼓励农民干。很多地方都支持农民建立了村务或屯务理事会制度,实行项目农民确定,农民参与,农民管理,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政策引导。一些地方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连续三年工作突出的村支部书记,如果年富力强,可以破格提拔为副乡镇长或享受副科级待遇,继续留村工作,一些地方还设立了奖补、奖励资金。通化县2008年拿出奖励资金142万元,对62个帮扶部门、8个先进乡镇、13个标兵村、31个先进村进行了奖励。长春市绿园区将环境整治任务纳入干部工作年度评奖之中,推动环境整治的深入展开。
4.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事关长远的根本之计。实际工作中,突出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乡镇、村领导工作责任制,确定专人负责,乡镇、村屯成立专(兼)职的卫生保洁队,做到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同时,加强环境整治经费保障制度、“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制、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等建设,增强群众保洁的约束性和自觉性,确保整治效果;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各级都制定了农村卫生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实施定期督导检查,年终总评,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选先进、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和各有关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文化大集、走访座谈等有效形式,积极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增强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讲文明、讲卫生、讲健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深入实施,加大工作力度
为了加快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从明年起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集中力量打造1000个示范村,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全省近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提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和人居环境。万村提升工程重点推进“四清、四改、两化”,即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搞好村屯绿化和美化。特别是着眼加快农村人畜分离,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解决农村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突出搞好“三线一环”环境整治。“三线”就是沿公路线、铁路线和旅游线。 “一环”就是抓好环城村庄环境整治。同时,进一步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城镇无害化废弃物处理,严格控制私搭乱建和乱堆乱放,全面改善村屯环境,努力创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健康宜居、和谐向上的新农村、新家园。
1.高度摆位,强化组织推动
农村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意义上讲,农村环境也是生产力,也能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各地都把环境建设当成大事来抓,加强工作推动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全省上下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既抓试点(推进)村项目实施,又抓农村面上的环境建设,遵循省里部署、市县推动、村镇实施、部门帮扶、社会支持的思路,以每年组织春秋两次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动员部署。每年省里都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一道部署。制定出台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强化包保责任。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帮扶的重要责任, 50多位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单位负责同志都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九台市成立了由6位市级领导、市直17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由市委专职副书记挂帅,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具体负责,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完善标准,实施重点突破
几年来,全省各地不断强化整治的标准,从村屯环境、牧业小区、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方面实施重点突破。狠抓路、水、气、房等项目建设,改善村屯环境。全省修建水泥路(柏油路)28507公里,实现“村村通”10987个,完成饮水工程建设(改造)1499个村,完成改造泥草房33万户,修建排水沟48346公里,修建桥涵521个,建设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34288户。狠抓“三小五堆”的清理,先后清理空心房、柴草垛35万处,清除垃圾点150万处。此外,各地还加强了一批标准化粮仓建设,解决“地趴粮”影响环境建设问题;建设畜禽养殖,实现人畜分离。实施了牧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全省按规划要求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5652个,着力解决了人畜混居、污染环境的问题;搞好垃圾处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大力推进卫生厕所、垃圾点、垃圾处理场等设施建设,探索实施“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机制。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村累计建设室内水冲和户外卫生厕所30万个,建设公共厕所11306个,修建垃圾点30706个,修建排水沟2938万米,成立农村垃圾清理队8500多个,购置各类垃圾清运车辆1万多台,兴建洗浴点1109个,大规模开展春秋两季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狠抓绿化美化,创建优美环境。在全省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对村屯和庭院进行绿化、美化,实行“有空就栽树,露土就栽花”,大力打造花园式村居。完成绿化栽树14782万株,种草120万平方米,栽花50多万平方米。同时,还建路灯24033盏,建设休闲广场2012个,配备健身器材9300台套,改围墙80496万延长米,修建农户院门202358个,进一步提高农村美化水平。
3.创新机制,整合各方力量
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着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要在新农村建设的统领下,不断完善工作的推进机制和办法。工作上坚持把握好四个环节。坚持科学规划。在推进过程中,各地坚持建设与整治相结合,先规划后建设,边建设边整治,做到建设一处、整治一处、规范一处、达标一处,保证了建设效果;坚持农民主体。通过宣传和引导,使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等不来,靠不来,只能靠双手建出来。能不花钱的事就动员农民自己干,能自己做的事就鼓励农民干。很多地方都支持农民建立了村务或屯务理事会制度,实行项目农民确定,农民参与,农民管理,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政策引导。一些地方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连续三年工作突出的村支部书记,如果年富力强,可以破格提拔为副乡镇长或享受副科级待遇,继续留村工作,一些地方还设立了奖补、奖励资金。通化县2008年拿出奖励资金142万元,对62个帮扶部门、8个先进乡镇、13个标兵村、31个先进村进行了奖励。长春市绿园区将环境整治任务纳入干部工作年度评奖之中,推动环境整治的深入展开。
4.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事关长远的根本之计。实际工作中,突出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乡镇、村领导工作责任制,确定专人负责,乡镇、村屯成立专(兼)职的卫生保洁队,做到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同时,加强环境整治经费保障制度、“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制、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等建设,增强群众保洁的约束性和自觉性,确保整治效果;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各级都制定了农村卫生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实施定期督导检查,年终总评,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选先进、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和各有关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文化大集、走访座谈等有效形式,积极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增强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讲文明、讲卫生、讲健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深入实施,加大工作力度
为了加快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从明年起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集中力量打造1000个示范村,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全省近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提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和人居环境。万村提升工程重点推进“四清、四改、两化”,即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搞好村屯绿化和美化。特别是着眼加快农村人畜分离,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解决农村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突出搞好“三线一环”环境整治。“三线”就是沿公路线、铁路线和旅游线。 “一环”就是抓好环城村庄环境整治。同时,进一步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城镇无害化废弃物处理,严格控制私搭乱建和乱堆乱放,全面改善村屯环境,努力创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健康宜居、和谐向上的新农村、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