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师如何在当前这种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潮之下冷静地思考,以一种大度包容的心态,扩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沉下心来不断积累提升。
【关键词】容纳;跨界素质;磨练;厚积薄发
近几年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很多机遇,我们作为建筑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实践机会和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但在这种大潮之下难免不急功近利,随之而来的一股浮躁的暗流在涌动,不能不令人担忧。由于设计任务量过于饱满,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不及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直接被顶到了生产第一线,稀里糊涂做完一个项目的设计,来不及总结和提升,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另一个项目。几年下来,自认为信心满满能独当一面,而当真的机会来临,往往又手足无措。还有一些有一定方案创作能力的建筑师,追随着当下流行的所谓时尚,从昨天的断山花、欧陆风,到今天的飘板、斜柱、表皮……有了一定的技巧,沉醉其中,被业内誉为“枪手”而洋洋自得。但我们的这些作品却缺乏更本质、更深层次的东西,一生都在疲于追赶着时尚的外壳,如同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却缺乏底蕴的美女,随着韶华的逐渐逝去,不得不用昂贵的时尚化妆品来掩盖每天都在增加的皱纹。更有些时候,在与兴建方的工作配合中,对于业主聘请的策划顾问、营销专家,我们总是怀着一种抵触的情绪,一副你们不懂设计,老子比你在行的心态,岂不知建筑设计并非纯粹的艺术创作,市场接受度亦是很重要的一环,而往往这些关乎行为心理、市场分析、政策导向等范畴的东西,正是人家每天调查研究和掌握的工作内容,也是我们作为建筑师非常匮乏的知识广度。如今,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兴起,众多省外和境外的知名设计单位纷纷涌来,设计投标竞争愈加激烈,但也给本土设计界带来了新鲜的风尚。我们能否通过这些机会吸纳人家的成功之处,从分析方法到实施手段,从人文解读到历史传承,而不只是看看时尚的外表和构图,也就不会奇怪甚至抱怨为什么业主方选定了一个我们认为不怎么地的方案?在这个“不怎么地”的里面包含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我们是否已经读懂?
首先,我们作为建筑师,应该能“容”,容是一种态度,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寓意为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
《说文解字》对“容“的解释是:容,盛也。用通俗的解释就是装得下,听得进。就像一块海绵,当它已经充满了水分,是不可能吸纳更多的水分的,但当它处于半干的状态,那么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回想刚进院里工作的那几年,每天上班时听着师傅的叨叨,似懂非懂地接受着师傅的教诲,那是也只是因为自己的懵懂和对师傅的尊重而已,历经了多年的磨练,直到自己也当上了师傅才明白过来,那是师傅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何走捷径;也曾想起下班以后,拿着从院里的资料室借阅的各种图书,从当时有限的资讯当中收集整理,写写画画,几年下来,也有了厚厚的几本,同事之间还能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使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匪浅。如今的出版业和网络资讯已远非当年可比,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能否从疲于奔命的工作状态中稍作停留,暂时抛开所谓生活压力带来的种种诱惑,或不只是局限于注重形式感和造型能力的方案带给我们的满足感,视野更开阔些,做一些更深层次的追求呢。
回顾历史上著名的设计大师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他们具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文化背景,通晓多门学科领域。如建筑大师莱特,安藤忠雄等人都是从其他领域进入建筑界,而后逐步成为大师。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在建筑界的成功崛起,证明了结构知识的调整对于一名建筑师的重要性。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学科的突破性成果对于彼此的生产过程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再加上政策的理解,市场的把握,包括人际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建筑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从湖南省建筑师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的主题??----《跨界—建筑学科的再思考》可以得到清晰地体现。
其二,我们作为建筑师,也要能“忍”。能忍受漫长的设计、建造周期;要能磨,从实践中慢慢磨练;要能耐,耐得住周边种种诱惑对自己的冲击;更重要的是“积淀”, 是知识、经验、阅历、判断力的积累,是卓越的处事能力,是一份睿智和淡定。
应该说建筑师是具备艺术气质的工程师,他需要扎实的工程技术能力,中西人文底蕴,还要有高质量的想像力。
在建筑行业里,如果我们没有一定年数的积累与沉淀,是很难获得成功的。我们作为建筑师,应当充分具备方案、扩初、施工图的动手能力,除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了解经济、文化甚至涉及到政策层面和哲学、社会学层面的许多知识。一栋建筑从早期立项、咨询到竣工,至少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建筑师若非完整经历若干个建设的全过程,没有数十载,都是懵懂的、难以建立起自信心的,更不要说你敢放手创作,或取信于人、让别人放心地以你为“师”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与业主讨论方案,业主对我们方案中一张门的开法提出疑义,我们的建筑师的回答是:“哦,我只是随便一画,以后可以改……”。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耐人寻味。反观著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初看并不惊艳,甚至有些平淡,但当你走进她,徜徉其中,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在建筑空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设计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空间还原功力,而建筑细部也折射出设计者对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娴熟把控。
一名建筑师的成长是极其漫长的“修行”过程,也反复交织着对学科本质的思辨,你的每一次出手,都会不同程度地展现你作为一名建筑师的文化底蕴是否厚实、生活阅历是否丰富、对于建筑的感悟是否敏锐、创作激情是否被不断激发。什么时候,等到你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那么,你就成熟了。
前不久与一位老建筑师闲聊,谈论起桌上潦草的一堆草图如何变成现实,他说:“用心”。你的一笔一划,看似不经意,却已然在你的掌控之中,这种控制力,在你的心中,是那份积累已久的沉淀和感悟。
最后,用“厚积薄发”四个字与同仁们共勉。
作者简介:
黄劲(1968.02-),男,湖南省长沙市,高工,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副总建筑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关键词】容纳;跨界素质;磨练;厚积薄发
近几年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很多机遇,我们作为建筑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实践机会和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但在这种大潮之下难免不急功近利,随之而来的一股浮躁的暗流在涌动,不能不令人担忧。由于设计任务量过于饱满,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不及经过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直接被顶到了生产第一线,稀里糊涂做完一个项目的设计,来不及总结和提升,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另一个项目。几年下来,自认为信心满满能独当一面,而当真的机会来临,往往又手足无措。还有一些有一定方案创作能力的建筑师,追随着当下流行的所谓时尚,从昨天的断山花、欧陆风,到今天的飘板、斜柱、表皮……有了一定的技巧,沉醉其中,被业内誉为“枪手”而洋洋自得。但我们的这些作品却缺乏更本质、更深层次的东西,一生都在疲于追赶着时尚的外壳,如同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却缺乏底蕴的美女,随着韶华的逐渐逝去,不得不用昂贵的时尚化妆品来掩盖每天都在增加的皱纹。更有些时候,在与兴建方的工作配合中,对于业主聘请的策划顾问、营销专家,我们总是怀着一种抵触的情绪,一副你们不懂设计,老子比你在行的心态,岂不知建筑设计并非纯粹的艺术创作,市场接受度亦是很重要的一环,而往往这些关乎行为心理、市场分析、政策导向等范畴的东西,正是人家每天调查研究和掌握的工作内容,也是我们作为建筑师非常匮乏的知识广度。如今,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兴起,众多省外和境外的知名设计单位纷纷涌来,设计投标竞争愈加激烈,但也给本土设计界带来了新鲜的风尚。我们能否通过这些机会吸纳人家的成功之处,从分析方法到实施手段,从人文解读到历史传承,而不只是看看时尚的外表和构图,也就不会奇怪甚至抱怨为什么业主方选定了一个我们认为不怎么地的方案?在这个“不怎么地”的里面包含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我们是否已经读懂?
首先,我们作为建筑师,应该能“容”,容是一种态度,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寓意为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
《说文解字》对“容“的解释是:容,盛也。用通俗的解释就是装得下,听得进。就像一块海绵,当它已经充满了水分,是不可能吸纳更多的水分的,但当它处于半干的状态,那么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回想刚进院里工作的那几年,每天上班时听着师傅的叨叨,似懂非懂地接受着师傅的教诲,那是也只是因为自己的懵懂和对师傅的尊重而已,历经了多年的磨练,直到自己也当上了师傅才明白过来,那是师傅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何走捷径;也曾想起下班以后,拿着从院里的资料室借阅的各种图书,从当时有限的资讯当中收集整理,写写画画,几年下来,也有了厚厚的几本,同事之间还能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使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匪浅。如今的出版业和网络资讯已远非当年可比,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能否从疲于奔命的工作状态中稍作停留,暂时抛开所谓生活压力带来的种种诱惑,或不只是局限于注重形式感和造型能力的方案带给我们的满足感,视野更开阔些,做一些更深层次的追求呢。
回顾历史上著名的设计大师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他们具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文化背景,通晓多门学科领域。如建筑大师莱特,安藤忠雄等人都是从其他领域进入建筑界,而后逐步成为大师。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在建筑界的成功崛起,证明了结构知识的调整对于一名建筑师的重要性。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学科的突破性成果对于彼此的生产过程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再加上政策的理解,市场的把握,包括人际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建筑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从湖南省建筑师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的主题??----《跨界—建筑学科的再思考》可以得到清晰地体现。
其二,我们作为建筑师,也要能“忍”。能忍受漫长的设计、建造周期;要能磨,从实践中慢慢磨练;要能耐,耐得住周边种种诱惑对自己的冲击;更重要的是“积淀”, 是知识、经验、阅历、判断力的积累,是卓越的处事能力,是一份睿智和淡定。
应该说建筑师是具备艺术气质的工程师,他需要扎实的工程技术能力,中西人文底蕴,还要有高质量的想像力。
在建筑行业里,如果我们没有一定年数的积累与沉淀,是很难获得成功的。我们作为建筑师,应当充分具备方案、扩初、施工图的动手能力,除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了解经济、文化甚至涉及到政策层面和哲学、社会学层面的许多知识。一栋建筑从早期立项、咨询到竣工,至少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建筑师若非完整经历若干个建设的全过程,没有数十载,都是懵懂的、难以建立起自信心的,更不要说你敢放手创作,或取信于人、让别人放心地以你为“师”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与业主讨论方案,业主对我们方案中一张门的开法提出疑义,我们的建筑师的回答是:“哦,我只是随便一画,以后可以改……”。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耐人寻味。反观著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初看并不惊艳,甚至有些平淡,但当你走进她,徜徉其中,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在建筑空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设计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空间还原功力,而建筑细部也折射出设计者对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娴熟把控。
一名建筑师的成长是极其漫长的“修行”过程,也反复交织着对学科本质的思辨,你的每一次出手,都会不同程度地展现你作为一名建筑师的文化底蕴是否厚实、生活阅历是否丰富、对于建筑的感悟是否敏锐、创作激情是否被不断激发。什么时候,等到你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那么,你就成熟了。
前不久与一位老建筑师闲聊,谈论起桌上潦草的一堆草图如何变成现实,他说:“用心”。你的一笔一划,看似不经意,却已然在你的掌控之中,这种控制力,在你的心中,是那份积累已久的沉淀和感悟。
最后,用“厚积薄发”四个字与同仁们共勉。
作者简介:
黄劲(1968.02-),男,湖南省长沙市,高工,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副总建筑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