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践行课程改革十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我们在肯定成效的同时也应当思考所反映出的一系列问题。当今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量过大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们一直把“减负”作为教育改革的中的重点之一,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是重要的突破口。长期以来,作业中也常常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无数莘莘学子无不为作业所扰。然而,却很少有人发问:为什么要做作业?学生所做的每一次作业真的都十分必要吗?
一、构建新型作业体系迫在眉睫
2011年9月21日,九江市赛阳中心小学三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相约一起跳楼,跳楼的原因居然是:死了就再也不用写作业了。看到这则新闻,让笔者毛骨悚然,触目惊心,心如刀绞,难道作业比死还可怕?孩子们小小年纪完不成作业宁可去跳楼,实在太可怕了。当然,从这个事件上来看,孩子的认识上是存在问题的,但是,我们的作业体系就没有问题吗?
我们的作业体系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为此,笔者对课题组的六所小学3~6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400张问卷, 90%以上的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需要40分钟以上甚至更长时间,85%以上的学生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作用或作用不大,98%以上的学生喜欢科学、艺术类的作业,因为有趣、具有挑战性,对于作业布置的意见和建议,反应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于本次调查,如实反应了当今数学作业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列问题:
1.作业的设计缺乏针对性、科学性;
2.作业的设计缺乏创新性、趣味性;
3.作业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合理性;
4.作业的评价缺乏多元性、激励性。
二、构建新型作业体系要理清作业观
(一)教师的作业观
首先,教师要明确作业的功能。笔者以为,作业无非有这样三个层面的功能:一是检查和巩固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与检查;二是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重在创新情景和思维过程;三是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全面的发展,重在体验和实践。其中,巩固和检查功能是传统作业观的主要方面,而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才是“新课标”下新作业观的重要特征。
由此可以看出,作业的功能无非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师要转变为了作业而作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作业的思想意识。
其次,教师要明确作业设计的原则。
1.突出“以人为本”,体现针对性原则。
既然作业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进步,那么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让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生理的承受能力,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作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其针对性,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作业,不能与教学内容不符,天马行空,无边无际。在学生的发展上,要有其针对性,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部分题目只要求部分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去完成,要让不同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作业量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而是精而有效。
2.突出创新,体现开放性原则。
新课程环境下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书面文字式的,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也可以是生活实践性的;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可以是理解性的,也可以是识记性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可以是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同学甚至学生本人拟订的;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来共同完成的。可以以“练习”、“思考”、“查找”、“观察”、“调查”、“探究”、“小实验”、“小活动”等多种不同的面目出现,充分体现作业的创新性、多样性和合作性。同时,新课程环境下的作业,也要凸显开放性,要有思考、探究价值,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可以体现在内容上的开放,学科整合、联系生活时事,也可以在答案上开放,答案不唯一,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是不确定性。
(二)学生的作业观
由于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严重下降,我们除了要转变自身观念并付诸实际行动以外,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变“苦学”为“乐学”,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明确作业的作用,达到“作业精,效果优”的目的。
(三)家长的认识观
1.建立正确的认识观。
要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作业观。家长对作业的认识上,也存在着一些偏差,如,作业少了,会认为效果达不到;作业的形式发生变化了,会认为不像作业;在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不注意方法,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机会等等。
2.树立正确的检查观。
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是为了引导孩子学会学习,而不是像“检察官”一样去挑孩子的毛病,那样孩子会对家长产生对立情绪。家长应该先看到孩子作业中的优点,并告诉孩子,使孩子对自己的付出有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作业中的错误,家长应该用启发的方式进行点拨,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促使孩子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另外,应该让孩子完成作业以后先自己检查、改错,然后再由家长在帮助检查,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自我检查的能力,避免对家长的依赖。再有,家长不要为了提高作业的质量,而进行“陪做”——陪着孩子写作业,这样固然提升了作业的质量,但是与此同时也抹杀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要注意检查的方法。不仅要检查作业是否完成,答案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该鼓励孩子运用鼓励孩子运用多种方法寻找答案,打破只满足于完成作业的思维模式,孩子在运用多种方法完成作业,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慢慢就养成独特的解题思路和思想方法。
总之,我们要树立全新的作业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作业,创新地设计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
一、构建新型作业体系迫在眉睫
2011年9月21日,九江市赛阳中心小学三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相约一起跳楼,跳楼的原因居然是:死了就再也不用写作业了。看到这则新闻,让笔者毛骨悚然,触目惊心,心如刀绞,难道作业比死还可怕?孩子们小小年纪完不成作业宁可去跳楼,实在太可怕了。当然,从这个事件上来看,孩子的认识上是存在问题的,但是,我们的作业体系就没有问题吗?
我们的作业体系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为此,笔者对课题组的六所小学3~6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400张问卷, 90%以上的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需要40分钟以上甚至更长时间,85%以上的学生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作用或作用不大,98%以上的学生喜欢科学、艺术类的作业,因为有趣、具有挑战性,对于作业布置的意见和建议,反应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于本次调查,如实反应了当今数学作业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列问题:
1.作业的设计缺乏针对性、科学性;
2.作业的设计缺乏创新性、趣味性;
3.作业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合理性;
4.作业的评价缺乏多元性、激励性。
二、构建新型作业体系要理清作业观
(一)教师的作业观
首先,教师要明确作业的功能。笔者以为,作业无非有这样三个层面的功能:一是检查和巩固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与检查;二是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重在创新情景和思维过程;三是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全面的发展,重在体验和实践。其中,巩固和检查功能是传统作业观的主要方面,而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才是“新课标”下新作业观的重要特征。
由此可以看出,作业的功能无非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师要转变为了作业而作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作业的思想意识。
其次,教师要明确作业设计的原则。
1.突出“以人为本”,体现针对性原则。
既然作业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进步,那么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让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生理的承受能力,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作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其针对性,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作业,不能与教学内容不符,天马行空,无边无际。在学生的发展上,要有其针对性,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部分题目只要求部分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去完成,要让不同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作业量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而是精而有效。
2.突出创新,体现开放性原则。
新课程环境下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书面文字式的,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也可以是生活实践性的;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可以是理解性的,也可以是识记性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可以是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同学甚至学生本人拟订的;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来共同完成的。可以以“练习”、“思考”、“查找”、“观察”、“调查”、“探究”、“小实验”、“小活动”等多种不同的面目出现,充分体现作业的创新性、多样性和合作性。同时,新课程环境下的作业,也要凸显开放性,要有思考、探究价值,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可以体现在内容上的开放,学科整合、联系生活时事,也可以在答案上开放,答案不唯一,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是不确定性。
(二)学生的作业观
由于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严重下降,我们除了要转变自身观念并付诸实际行动以外,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变“苦学”为“乐学”,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明确作业的作用,达到“作业精,效果优”的目的。
(三)家长的认识观
1.建立正确的认识观。
要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作业观。家长对作业的认识上,也存在着一些偏差,如,作业少了,会认为效果达不到;作业的形式发生变化了,会认为不像作业;在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不注意方法,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机会等等。
2.树立正确的检查观。
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是为了引导孩子学会学习,而不是像“检察官”一样去挑孩子的毛病,那样孩子会对家长产生对立情绪。家长应该先看到孩子作业中的优点,并告诉孩子,使孩子对自己的付出有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作业中的错误,家长应该用启发的方式进行点拨,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促使孩子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另外,应该让孩子完成作业以后先自己检查、改错,然后再由家长在帮助检查,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自我检查的能力,避免对家长的依赖。再有,家长不要为了提高作业的质量,而进行“陪做”——陪着孩子写作业,这样固然提升了作业的质量,但是与此同时也抹杀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要注意检查的方法。不仅要检查作业是否完成,答案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该鼓励孩子运用鼓励孩子运用多种方法寻找答案,打破只满足于完成作业的思维模式,孩子在运用多种方法完成作业,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慢慢就养成独特的解题思路和思想方法。
总之,我们要树立全新的作业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作业,创新地设计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