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采用氯沙坦钾合并吲达帕胺缓释胶囊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社区70例高血压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社区2012 年 6 月 ~2013年 6月治疗的高血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试验组35例采用氯沙坦钾联合吲达帕胺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35例单用氯沙坦钾治疗,对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 94.3%,对照组经统计示总有效率为 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采用氯沙坦钾联合吲达帕胺缓释胶囊治疗,可获得理想的降压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氯沙坦钾;吲达帕胺缓释胶囊;高血压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饮食不合理现象增多,加之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等多因素影响,社区高血压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高血压的治疗目的是把血压控制在目标值,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药两种或多种联用对血压控制,可起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氯沙坦钾联用吲达帕胺缓释胶囊治疗与单用氯沙坦钾治疗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门诊,社区中老年体检发现的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52例,女18例,年龄45--8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并排除肝肾功能障碍、继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者。均与每位患者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取得患者及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进行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35例划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本组选取病例取氯沙坦钾80 mg/ 次,1 次 /天;吲达帕胺缓释胶囊 1.5 mg/ 次,1 次 /天,晨起空腹服用。对照组:本组选取病例单用氯沙坦钾治疗,80mg/次,1次/天。持续 7天,监测血压水平,有效降低者上述方案可继续应用,效果不佳者,可调高氯沙坦钾剂量至 160 mg/ 次,进行3月观察。
1.3 效果评定 依据《新药临床研究指导草案》相关评定标准:显效:监测示舒张压下降≥ 20 mmHg,或下降至10 mmHg 且达正常水平;有效:监测示舒张压下降 10~19
mmHg,或下降 <10 mmHg,但达正常水平;如为收缩压期高血压,则检测收缩压≥ 30 mmHg;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 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患者中显效 12 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
为 82.5%,试验组患者中显效 2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92.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3.討论
氯沙坦钾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代表,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降压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竞争性地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T1亚型受体结合,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 Ⅱ及醛固酮分泌,使血管阻力下降,血容量减少而降低血压。吲达帕胺为噻嗪类磺胺利尿药,可产生扩血管作用和轻度利尿作用,使末梢血管张力降低,进而发挥降药效果,且持续减轻左心室肥厚。但此药单用易使醛固酮分泌降低,血液离子失衡,引发低钾和低钠血症故联用氯沙坦钾,在增强降压效果的同时,可减轻不良反应。根据本次疗效观察试验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高血压采用氯沙坦钾联合吲达帕胺缓释胶囊治疗,可获得理想的降压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靳彦芳 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3月第9卷第7期
[2]孙利青 氯沙坦钾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中国处方药 第 12 卷 第 5 期
关键词:氯沙坦钾;吲达帕胺缓释胶囊;高血压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饮食不合理现象增多,加之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等多因素影响,社区高血压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高血压的治疗目的是把血压控制在目标值,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药两种或多种联用对血压控制,可起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氯沙坦钾联用吲达帕胺缓释胶囊治疗与单用氯沙坦钾治疗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门诊,社区中老年体检发现的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52例,女18例,年龄45--8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并排除肝肾功能障碍、继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者。均与每位患者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取得患者及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进行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35例划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本组选取病例取氯沙坦钾80 mg/ 次,1 次 /天;吲达帕胺缓释胶囊 1.5 mg/ 次,1 次 /天,晨起空腹服用。对照组:本组选取病例单用氯沙坦钾治疗,80mg/次,1次/天。持续 7天,监测血压水平,有效降低者上述方案可继续应用,效果不佳者,可调高氯沙坦钾剂量至 160 mg/ 次,进行3月观察。
1.3 效果评定 依据《新药临床研究指导草案》相关评定标准:显效:监测示舒张压下降≥ 20 mmHg,或下降至10 mmHg 且达正常水平;有效:监测示舒张压下降 10~19
mmHg,或下降 <10 mmHg,但达正常水平;如为收缩压期高血压,则检测收缩压≥ 30 mmHg;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 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患者中显效 12 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
为 82.5%,试验组患者中显效 23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92.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3.討论
氯沙坦钾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代表,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降压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竞争性地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T1亚型受体结合,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 Ⅱ及醛固酮分泌,使血管阻力下降,血容量减少而降低血压。吲达帕胺为噻嗪类磺胺利尿药,可产生扩血管作用和轻度利尿作用,使末梢血管张力降低,进而发挥降药效果,且持续减轻左心室肥厚。但此药单用易使醛固酮分泌降低,血液离子失衡,引发低钾和低钠血症故联用氯沙坦钾,在增强降压效果的同时,可减轻不良反应。根据本次疗效观察试验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高血压采用氯沙坦钾联合吲达帕胺缓释胶囊治疗,可获得理想的降压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靳彦芳 缬沙坦合并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3月第9卷第7期
[2]孙利青 氯沙坦钾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中国处方药 第 12 卷 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