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即理”理解的三重误解与辩证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学者对王阳明的“心即理”命题多有误解,其要者有三:第一,认为这个命题主张的是但凡心中的意念都合理,并批评阳明混淆了心性,必须退回性即理的理学框架中去;第二,认为这个命题的含义是排除一切经验意识的超越本心与理同一;第三,认为这个命题意味着可以放任自然,而无须后天努力。实际上,这个命题表示的是善念(或说本心所发的意念)即是理。阳明以此命题指点学者使意识指向心,感受到本心的指引和推动,进而使本心之念落实。不过,因为私欲的干扰和不同情境中理的不同,单纯放任自然的态度是不足以把握理和落实理的,人们不应排除借助刻意与省察之后天努力。
其他文献
<正>单元整体教学是在整体框架下对课时教学内容进行新的定位和解读,并根据学生认知、实际教学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重组。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从知识本质入手,厘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期刊
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以及医疗过错在损害后果中原因力大小的评定,既是医疗损害鉴定的重点,也是医疗损害鉴定的难点。通过阐明医疗过错在损害后果中原因力大小评定的基本原理,介绍主要的评定方法:基于因果关系表现形式确立的评价方法;基于“全或无规则”确立的评价方法;基于“机会丧失理论”确立的评价方法。厘清医疗损害鉴定中原因力评定的基本原理,确立原因力评定的基本方法,有助于确保原因力评定方法的科
期刊
现如今,医疗事故技术的鉴定有被医疗损害鉴定取代的趋势,很多医疗损害事件中医方行政责任无法被追究,并由此而引发了很多问题,必须予以解决。鉴于此,笔者针对医疗损害案件中医方行政责任问题,自实践角度和理论角度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几条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正>【裁判要旨】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应当对诊疗行为有无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分别认定;医疗过错应依照医疗水平标准判断是否违反注意义务;要对各个过错诊疗行为进行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分别认定;要充分考察患者自身疾病和医疗过错等因素对于损害后果发生所具原因力,以此确定民事赔偿责任比例。案号一审:(2020)京0108民初16016号
期刊
《生死场》是萧红创作的一篇中篇小说,作品描述了一系列底层女子悲惨的生活状况。文章没有直接表达对男权的反抗,反而以沉着冷静的笔端述说一个个女子的命运悲剧,这实际上是作者对于女性所遭受的种种苦难的血泪控诉,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之时,大家在悲叹之余,更应该理性思考其中缘由。本文试图分析《生死场》一文中造成女子悲剧的原因,在更好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之时,也更充分地理解女性,尊重女性。
期刊
在王阳明看来,作为“天理”的“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的,但是这样的心体在其旨归上又是至善的。这种至善的心体又具有“诚”“定”等本性,这种本性也是心之本体。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廉”也是心之本体。先验的心体总是要以“意”的形式外发于经验事物,而这种经验化如果是本心的发用,那么它就能够成为合乎道德的行为,这样,以本心之发用来对待本不属于己之物,这就有了廉的品格。心发于政,则有廉政。心体外发为“意”,
期刊
药物晶型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关系到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近年来,药物晶型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研究结合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的指导原则、技术要求以及当前国内审评技术要求,分析药物晶型研究的关注点、表征方法及典型案例,旨在为多晶型药物的开发和仿制药注册申报提供参考。
期刊
王阳明不仅把良知视为善恶的准则以及好善恶恶的能力,而且继承和发展周濂溪、程明道、陆象山等宋代以来儒者天人一体的思想,认为良知就是天道、天道就是良知。这意味着良知本来就并非专属于个人而是还可以指天道,人的良知只是天道在人身上的发露、展现。良知与天道是一体的关系。良知天道一体论的最终意义在于说明,人不仅可以无事一身轻,而且也可以有事还一身轻。致良知的最大收获就是轻松自在、其乐无穷,像天道一样使万物生生
期刊
<正>近日,201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2018年度会计资格考试工作经验,部署了2019年度全国会计资格考试工作,讨论了无纸化考试相关规则,对无纸化考试系统及网上编场系统进行了培训。财政部会计司巡视员李玉环,财
期刊
王阳明思想中的美善关系涵括美善本体论与美善价值论两大面向。其中,美善价值论又展开为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互动共生的两个维度。在“心体”的统摄下,建构为“心”“义”“美”次第转换的美善关系:一是“道”即“心”的美善本体;二是“艺者,义也”的道德价值;三是“观美”与“尽美尽善”的审美价值。由此以心学的诠释进路与言说方式探寻艺术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合一。相应地,阳明围绕“艺”所进行的阐发以及由此形成的美善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