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及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 对20具冰冻新鲜成年尸体踝关节标本解剖,观测ATFL、CFL韧带形态及血管神经分布.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4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通过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n=24),分别行韧带改良Brostrom法紧缩缝合修复(A组)或基于尸体解剖研究数据的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致伤原因、初次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内翻活动度、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及踝关节活动度,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4年.随访期间无不稳定复发.术后2年两组患者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AOFA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2年两组间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活动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内翻活动度、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AOFA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AOFAS评分各项目中,两组疼痛、异常步态、支撑与自主功能、踝关节屈伸、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面步行、最大步行距离、踝关节稳定性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相比,通过腓骨侧单隧道重建ATFL、CFL在避免后足僵硬同时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适用于青壮年及翻修手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