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对合唱艺术感兴趣。在童声合唱的训练教学中,只要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让孩子们参与合唱训练,从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开拓智力,培养文化和音乐素质,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童声合唱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童声合唱 训练方法 培养 兴趣 效果
合唱艺术是集语言、音乐、演唱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声乐艺术中最具表现力、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演唱形式。因此,让孩子们参与合唱训练,从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开拓智力,培养文化和音乐素质,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且音乐艺术的感染力,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下的美好的种子,将潜移默化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为他们发现美、设计美的产品和构思美的方案打下了根基。因此,童声合唱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合唱教学?现从几个方面谈一谈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 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谐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合唱训练中我常让学生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耳朵,提高学生合唱的听觉能力。让他们从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魅力。
2.“轻声”唱法,培养正确发声方法
大声喊唱是儿童歌唱发声最普遍的问题,也是每位老师在训练合唱时首要解决的难题。通常把这种粗劣干瘪,浅散而生硬,缺乏光彩的喊唱称作“白声”。所以在训练初始老师就应该向同学们讲清楚,这种直着嗓子喊得唱法是不科学的。原因是:①呼吸短浅,缺乏气息的支持,靠喉头挤压而发声;②音域狭窄,到了较高音就会出现喊叫和声音哑的现象,是不利于嗓音的保护的;③没有利用共鸣腔体,声音竖不起来,音质不悦耳,甚至刺耳。要克服白声现象应做到:端正歌唱姿势使下颌、舌根肌肉自然放松,调整好呼吸,使气息深入肺底,打开口腔,运用头腔共鸣为主的混合共鸣;用轻声唱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发声还是排练都必须把音量控制在p-mp之间轻声歌唱,锻炼对声音和气息的控制能力。通过“轻声合唱”,培养聆听习惯,让大家在轻唱中去聆听整体的音响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去体验各个发声器官是如何协调地活动的。
3.科学发声,循序渐进
童声具有独特甜美的音色。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能把人们带到无限美好的境地,这种美声除天然条件外,还需要精心地培养和科学地训练才能获得。
事实证明,童声合唱训练就必需教会学生运用“头声唱法”,养成用头声演唱的习惯,要将追求音质的美放在第一位。在训练的最初阶段,为了让大家掌握发音方法,养成轻唱的习惯从而获得高位置的头腔共鸣,我通常只用u和o两个母音,因它们的发音比较接近,发u时软腭抬起,咽喉处于积极状态,嘴微张开,声音象在头部作响,头顶有振动感,这就是高位置的头声。要大家记住发u时的口型,口腔像一个拱形的空洞,这是歌唱的正确口型,发其他母音也要保持这种口型。从较高音区开始下行音阶的练习,较容易获得头声。二声部要求协调,要求大家相互聆听,调整自己的发声。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就可以加入其他几个母音,a,I,e,u等,但注意他们的发音位置都不像u高和靠后,而且音色偏于明亮,为使这几个母音能具有头声的竖立感和一致的音色,可以让大家用嘴唇轻含右拇指发声来找他们的感觉,然后取开手指唱,这样反复练习是很有效果的。
4.加强呼吸训练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这句话道出了呼吸训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是呼吸,是正确歌唱的根本所在。而对于孩子来说,不需要对他们灌输什么是“胸式呼吸”,什么是“腹式呼吸“,什么是“胸腹式联合呼吸”等概念,而应是用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去让他们体会。
如:缓吸:可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双手自然平放在腹部,做熟睡时的样子,想象熟睡时的状况,让他们感受体会自身均匀式的呼吸;也可把孩子们带入到特定的想象情境中;在公园里,玫瑰花开得红艳艳的,我们会忍不住去闻闻它的清香,指导学生自然、平和的呼吸。
急吸:可指导孩子们用吓一跳、惊喜、惊讶的表情进行表现,并把它熟练成一种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
吐气:可让学生想象在吹蜡烛的火苗,在吹的过程中而又不让火苗又左右晃动般的感觉,要求做到“匀、慢、稳”;也可让学生想象医生在推注射器一样,腹部的感觉也犹如抬重的东西时那样的感觉。
呼吸的控制:在呼吸训练中,不与学生谈呼吸与呼吸的控制,而是让学生把歌唱时的呼吸想象成日常讲话的呼吸,并把它练成像日常讲话的呼吸一样自然,练习时将呼吸的控制放在歌曲的演唱中进行。
5.二声部的练习
一是加强音准训练。统一和谐是合唱声音的要求,所以合唱对音准的要求非常高。童声合唱的音准训练应由浅入深地进行,先练习音阶,音程,旋律。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为二声部训练打下了基础;二是辅助训练,在教学中二声部合唱可以有老师担任第二声部,与第一声部的同学合作。第二声部的学生轻唱,再慢慢放开声音跟老师唱。渐渐地让两声部合起来。
6.加强咬字和吐字训练,增强合唱效果
歌唱与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确理解歌唱的咬字与吐字,不仅是正确表达作品内容的需要,而且,直接影响到合唱音质的纯正,音色的统一。音响的谐和。同时,也与作品的风格有联系。一般而言,雄壮有力、快速的音乐。要求喷吐有力,强调声母要咬紧,声母结合要快,才能保持字与字的连接清楚:缓慢而抒情歌唱化音乐,则需要咬字柔和。总之,咬字吐字要防止僵硬而呆板,又要避免含糊不清。
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们把每句收尾音上的字唱的很重,如:歌曲《冬夜静悄悄》中,“老师来家访”中“访”字是,不能控制力度,很生硬。类似这样的句尾音,应唱得轻而柔,咬字不能太用力,而且,往往有一个从前面开始的渐弱过程。另一常见的现象是把一个词的第二个字咬的太重,如“朝霞”,往往把“霞”字咬得太重,实际上,汉语中的词绝大部分的重音节都在第一个字上,即由重音节到轻音节。所以类似这样的地方,就要注意处理好咬字、吐字的问题。
以上是我对童声合唱训练的几点认识和体会。总之,作为老师来说应清醒认识到:合唱技巧的熟练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排练应有长远的观念,对具体的艺术要求应逐渐地分阶段提出,每次排练都应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使同学们有新鲜感,切忌在一次排练中把全部要求都提出,“欲速而不达”致使学生们顾此失彼,反而影响了排练的进程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代霖.童声合唱的训练. 92年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 《中国音乐教育》139、147期
【关键词】 童声合唱 训练方法 培养 兴趣 效果
合唱艺术是集语言、音乐、演唱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声乐艺术中最具表现力、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演唱形式。因此,让孩子们参与合唱训练,从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开拓智力,培养文化和音乐素质,加强他们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且音乐艺术的感染力,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下的美好的种子,将潜移默化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为他们发现美、设计美的产品和构思美的方案打下了根基。因此,童声合唱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合唱教学?现从几个方面谈一谈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 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谐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合唱训练中我常让学生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耳朵,提高学生合唱的听觉能力。让他们从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魅力。
2.“轻声”唱法,培养正确发声方法
大声喊唱是儿童歌唱发声最普遍的问题,也是每位老师在训练合唱时首要解决的难题。通常把这种粗劣干瘪,浅散而生硬,缺乏光彩的喊唱称作“白声”。所以在训练初始老师就应该向同学们讲清楚,这种直着嗓子喊得唱法是不科学的。原因是:①呼吸短浅,缺乏气息的支持,靠喉头挤压而发声;②音域狭窄,到了较高音就会出现喊叫和声音哑的现象,是不利于嗓音的保护的;③没有利用共鸣腔体,声音竖不起来,音质不悦耳,甚至刺耳。要克服白声现象应做到:端正歌唱姿势使下颌、舌根肌肉自然放松,调整好呼吸,使气息深入肺底,打开口腔,运用头腔共鸣为主的混合共鸣;用轻声唱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发声还是排练都必须把音量控制在p-mp之间轻声歌唱,锻炼对声音和气息的控制能力。通过“轻声合唱”,培养聆听习惯,让大家在轻唱中去聆听整体的音响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去体验各个发声器官是如何协调地活动的。
3.科学发声,循序渐进
童声具有独特甜美的音色。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能把人们带到无限美好的境地,这种美声除天然条件外,还需要精心地培养和科学地训练才能获得。
事实证明,童声合唱训练就必需教会学生运用“头声唱法”,养成用头声演唱的习惯,要将追求音质的美放在第一位。在训练的最初阶段,为了让大家掌握发音方法,养成轻唱的习惯从而获得高位置的头腔共鸣,我通常只用u和o两个母音,因它们的发音比较接近,发u时软腭抬起,咽喉处于积极状态,嘴微张开,声音象在头部作响,头顶有振动感,这就是高位置的头声。要大家记住发u时的口型,口腔像一个拱形的空洞,这是歌唱的正确口型,发其他母音也要保持这种口型。从较高音区开始下行音阶的练习,较容易获得头声。二声部要求协调,要求大家相互聆听,调整自己的发声。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就可以加入其他几个母音,a,I,e,u等,但注意他们的发音位置都不像u高和靠后,而且音色偏于明亮,为使这几个母音能具有头声的竖立感和一致的音色,可以让大家用嘴唇轻含右拇指发声来找他们的感觉,然后取开手指唱,这样反复练习是很有效果的。
4.加强呼吸训练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这句话道出了呼吸训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是呼吸,是正确歌唱的根本所在。而对于孩子来说,不需要对他们灌输什么是“胸式呼吸”,什么是“腹式呼吸“,什么是“胸腹式联合呼吸”等概念,而应是用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去让他们体会。
如:缓吸:可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双手自然平放在腹部,做熟睡时的样子,想象熟睡时的状况,让他们感受体会自身均匀式的呼吸;也可把孩子们带入到特定的想象情境中;在公园里,玫瑰花开得红艳艳的,我们会忍不住去闻闻它的清香,指导学生自然、平和的呼吸。
急吸:可指导孩子们用吓一跳、惊喜、惊讶的表情进行表现,并把它熟练成一种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
吐气:可让学生想象在吹蜡烛的火苗,在吹的过程中而又不让火苗又左右晃动般的感觉,要求做到“匀、慢、稳”;也可让学生想象医生在推注射器一样,腹部的感觉也犹如抬重的东西时那样的感觉。
呼吸的控制:在呼吸训练中,不与学生谈呼吸与呼吸的控制,而是让学生把歌唱时的呼吸想象成日常讲话的呼吸,并把它练成像日常讲话的呼吸一样自然,练习时将呼吸的控制放在歌曲的演唱中进行。
5.二声部的练习
一是加强音准训练。统一和谐是合唱声音的要求,所以合唱对音准的要求非常高。童声合唱的音准训练应由浅入深地进行,先练习音阶,音程,旋律。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为二声部训练打下了基础;二是辅助训练,在教学中二声部合唱可以有老师担任第二声部,与第一声部的同学合作。第二声部的学生轻唱,再慢慢放开声音跟老师唱。渐渐地让两声部合起来。
6.加强咬字和吐字训练,增强合唱效果
歌唱与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确理解歌唱的咬字与吐字,不仅是正确表达作品内容的需要,而且,直接影响到合唱音质的纯正,音色的统一。音响的谐和。同时,也与作品的风格有联系。一般而言,雄壮有力、快速的音乐。要求喷吐有力,强调声母要咬紧,声母结合要快,才能保持字与字的连接清楚:缓慢而抒情歌唱化音乐,则需要咬字柔和。总之,咬字吐字要防止僵硬而呆板,又要避免含糊不清。
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们把每句收尾音上的字唱的很重,如:歌曲《冬夜静悄悄》中,“老师来家访”中“访”字是,不能控制力度,很生硬。类似这样的句尾音,应唱得轻而柔,咬字不能太用力,而且,往往有一个从前面开始的渐弱过程。另一常见的现象是把一个词的第二个字咬的太重,如“朝霞”,往往把“霞”字咬得太重,实际上,汉语中的词绝大部分的重音节都在第一个字上,即由重音节到轻音节。所以类似这样的地方,就要注意处理好咬字、吐字的问题。
以上是我对童声合唱训练的几点认识和体会。总之,作为老师来说应清醒认识到:合唱技巧的熟练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排练应有长远的观念,对具体的艺术要求应逐渐地分阶段提出,每次排练都应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使同学们有新鲜感,切忌在一次排练中把全部要求都提出,“欲速而不达”致使学生们顾此失彼,反而影响了排练的进程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代霖.童声合唱的训练. 92年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 《中国音乐教育》139、1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