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是全球政治版图重绘之年,几十个国家将面临大选,仅20国集团就有超过一半的成员举行选举。这也意味着,2012年国际政治、安全、经济会朝怎样的路径发展,将是最大的谜团。俄罗斯总理普京能否重返总统宝座?萨科齐的下一任是谁?奥巴马能否连任成功……一个个悬念,在2012年的日历牌上清晰可见。
2012年刚过两天,美国大选就“迫不及待”地拉开了帷幕。
按照有关程序,美国总统选举第一阶段是选举前奏,俗称“预选”,通常年初开始,年中结束。先由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在各州举行党内预选,然后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认本党总统候选人。
鉴于现任总统、民主党人奥巴马已宣布寻求连任,因此预选的争夺主要在共和党内部展开。换句话说,共和党要选出一位“旗手”来迎战奥巴马。
争锋艾奥瓦
美国媒体用“混战”来形容共和党各路参选“诸侯”。
从2011年最后一天到2012年1月2日艾奥瓦州首场“前哨战”开幕之前,各个竞选人在忙碌的拉票活动中“辞旧迎新”。《纽约时报》的报道称,竞选人分散到全州19个竞选聚会场地,寻找任何愿意冒着冬季严寒参加党团会议的人。
而新华社记者则详细描述了2011年12月31日各个竞选人忙碌的细节。
“在2011年的最后一天,活动最多的是近来在艾奥瓦州上升势头最为明显的前宾 夕法尼亚州参议员里克.桑托勒姆。他当天在5个地点举行了5场选民动员活动。其他竞选人也不甘示弱,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与得克萨斯州州长里克.佩里也分别在不同地点参加了竞选活动。”
明尼苏达州众议员米歇尔.巴克曼当天中午与一批尚未拿定主意的选民共进午餐,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所有的忙碌都是为了2012年1月3日晚举行的预选。作为共和党总统提名程序的第一场预选,1月3日艾奥瓦州这场预赛有选举风向标的作用,谁拿下第一城,谁就有希望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党内提名。
“七剑”出鞘
媒体称这场对局为“共和党的7名‘剑客’上演‘艾州论剑’”。
先看“由龙剑”金里奇。
梁羽生《七剑下天山》里的由龙剑,无坚不摧,一剑既出,众剑称臣,是最高攻击的武器。身为美国前众议院议长的金里奇,在目前所有参选人中任职最高。“高处不胜寒”也让他一开始就成为众矢之的,过去和现在的一点一滴都被摆在放大镜下,受人评判。
其实高职位并没有给金里奇带来多大好处,其民意支持率一直低迷。奥巴马的一名白宫顾问就表示,“猴子爬得越高屁股露得越多。”
“青干剑” 米特.罗姆尼。青干剑的特点是防守。一有光,剑便会发亮,光线四散中,看不清剑锋,令人避无可避。前马萨诸塞州长罗姆尼,曾经参加过2008年共和党总统提名竞选,但没有成功。有过参选经验的罗姆尼选情稳定,民调排名一直靠前。
“日月剑” 罗恩.保罗。日月剑是双子剑,分长短两把,主攻型。这也是七剑中最亮的一把,越打越耀眼。这和保罗拉上儿子齐上阵的架势非常吻合。选战一开始,罗恩就拉上儿子兰迪.保罗助阵。兰迪是共和党派生出来的茶党领袖,是肯塔基州联邦众议员。
“竞星剑” 桑托罗姆。双手剑,剑柄扎有钢丝剑絮,有铁珠,这些特征让竞星剑看似平凡,但常有出其不意的制胜之道。这一点和桑托罗姆的选举策略不谋而合。这位来 自宾夕法尼亚州的联邦参议员,一直以低成本预算与腰缠万贯的其他对手竞争,也因此一直被对手低估,没想到,在他全部走访了艾奥瓦州的99个县后,这匹“黑马”终于展露光芒。
“天瀑剑”佩里。作为大州、有钱的得克萨斯州州长,佩里一出场就有势在必得之势,大有“天瀑剑”随意而至的锋芒。电视竞选广告他最多,初期有效果,不过在关键的一场辩论中,他竟然怎么也想不起自己鼓吹要关掉的政府部门的名字。如何做到真正的“柄芒不分,忽攻忽守”,佩里还得多加练习。
“莫问剑”巴克曼。“莫问”身长兼富弹性,招式变幻难测,正和明尼苏达州联邦国会女众议员巴克曼的参选历程相似。媒体认为,在自己的出生地艾奥瓦州,巴克曼获胜该是水到渠成,但她竞选班底的动荡,导致其民调开始下滑。
“舍神剑”洪博培。剑身粗犷带野性,含强烈生命力,身为竞选人中唯一会讲中文的洪博培,对于首轮预选的准备显得潦草、简单而直接,正像梁羽生笔下的“舍神剑”主人韩志邦,热情简单。洪博培自宣布竞选以来,全神贯注于新罕布什尔州,几乎放弃了艾奥瓦州的努力。
拿下第一城
七剑交锋,胜者是谁?
艾奥瓦州共和党主席斯特劳恩于当地时间1月4日凌晨宣布,前马萨诸塞州州长罗姆尼以8票优势险胜前宾夕法尼亚州州长桑托勒姆。
斯特劳恩宣布,“罗姆尼州长获得了30015张选票的支持,桑托勒姆参议员获得支持票票数为30007张。向获胜者罗姆尼州长表示祝贺。同时也向结果非常接近、得票率居第二位的桑托勒姆参议员表示祝贺。”
这和之前的民调结果几乎一致。选战开始前最新一次民调结果显示:罗姆尼在艾奥瓦州所获支持率为25%;得克萨斯州联邦众议员罗恩.保罗22%;宾夕法尼亚州前联邦参议员里克.桑托勒姆15%;国会众议院前议长纽特.金里奇和得克萨斯州州长里克.佩里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明尼苏达州众议员米歇尔.巴克曼所获支持率最低。
面对艾奥瓦州投票结果,有人欢喜有人愁。在1月4日召开的记者会上,55岁的巴克曼含泪宣布退出这场竞赛。“自己在总统选战中并无遗憾,未来会继续做好议员工作。”由于情绪激动,巴克曼在念演讲稿时多次念错。
以微弱的八票之差,桑托勒姆在艾奥瓦州之战中落败于罗姆尼,但前者的迅速崛起,令人瞩目。被视为一匹能左右大局的“黑马”,桑托勒姆首个回合的优异成绩能持续多久,舆论并没有太多的兴奋。
尽管获得传媒大佬默多克的“押注”支持,被其称为竞选人中唯一具有“宏大视野”的参选人,但桑托勒姆在奔向总统之路上能走多远,没人敢押宝。分析人士指出,即使桑托勒姆“在艾州一鸣惊人,也难敌财力雄厚的罗姆尼,后者在全国拥有庞大网络,并大洒金钱卖广告”。
拿下艾奥瓦州,未必意味着以后的一帆风顺,因为不少选民还没想好到底该坚定地支持谁。
那么,对选民来说,一个理想的总统候选人是怎样的呢?媒体在采访后刻画了一幅合成像- - -“应该既有保罗的思想热情和罗姆尼的可选性,又有金里奇的智慧和佩里的诉求,再加上巴赫曼和桑托罗姆的社会保守主义”。
罗姆尼为何暂时领先
罗姆尼最早为中国读者所知,应该是他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组委会主席的身份。在那之前,他是贝恩资本风险投资与杠杆收购公司CEO,而冬奥会之后,罗姆尼开始担任马萨诸塞州州长,直到2007年。
正是在2007年,罗姆尼开始了竞选总统的历程。那一年,他凭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共和党提名,与麦凯恩一起角逐当年总统候选人,但以失败告终。
2011年已64岁的罗姆尼再一次踏上竞选征途,在社交网络发出自己的竞选声明。从宣布参选迄今,凭借其丰富的从政和从商背景以及在共和党内的良好口碑,罗姆尼成为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的热门人选。不少大选观察者预测,奥巴马连任之路上的强大对手,罗姆尼算最重要的一个。
罗姆尼和妻子是高中同学,两人经过四年恋爱后结婚。5个儿子、11个孙子孙女的大家庭在外界看来其乐融融。
总统能否在家庭中扮演适当角色,对共和党保守选民与妇女选票至关重要。罗姆尼在竞选之初,不时“秀”出自己的和睦家庭。
当地媒体报道称,罗姆尼曾在艾奥瓦州竞选活动中表示,唯一能让他放弃初选的只有独一无二的妻子安.罗姆尼。他细说了与妻子在高中相识相恋经过,并讲述了自己和妻子42年来一路扶持的稳定婚姻。
以安.罗姆尼为主题的电视竞选广告,在2011年12月初就在艾奥瓦州大力播放。“很难预测总统何时得面对困难,做重大决定。如果想了解一个人如何处理挑战,从他过去的生活就可看出,罗姆尼就是这样的人。”安在广告中,不遗余力地给丈夫拉票。
罗姆尼早年在商界的成功经历给选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凭借独特的“贝恩方式”,他将公司资产从创业时的3000万美元增值到90亿美元。在自传《转向》中,罗姆尼对自己如何把濒临倒闭的企业扭亏为盈的经历,详细作了记载。
经商成功还让罗姆尼的政治活动经费游刃有余。在竞选就是砸钱的不二法则下,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涉足总统竞选无疑是水中花。《波士顿环球报》曾透露,早在2004年,罗姆尼就在亚利桑那、艾奥瓦等五个州建立“政治行动委员会”,在不违反联邦竞选法的情况下,争取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据悉,罗姆尼个人有近3亿美元的资产,加上各地捐助,他的竞选资金堪比奥巴马。舆论估计,2012年预计奥巴马的竞选资金将从2008年的7. 5亿美元增加至10亿美元,“但目前获得的政治捐助大多是小额捐献,奥巴马的资金实力略逊于罗姆尼。”
有实力,也有阻力。分析人士认为,“罗姆尼最大的阻力来自他的摩门教身份,他的 参选无疑将是对美国政治发展的一次考验。”
对华看法
经济问题仍然是共和党人角逐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竞赛”中的主要议题,对中国的无端攻击也同样是他们的惯用手段。《人民日报》文章说,“口若悬河的美国政客们生生跳不出‘逢大选必拿中国说事’的拙劣怪圈”。
报道举了一个最典型的例证,正是罗姆尼。“罗姆尼屡称美国应该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因为中国采取多种‘掠夺性策略’- - -从‘窃取’专利到违约,从允许‘冒牌苹果店’开业到完全禁止某些产品进口或服务。”文章说,“他声言若其入主白宫将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还提议设立一个‘里根经济区’,以制裁中国。”
具讽刺意味的是,也是罗姆尼,在2006年12月以马萨诸塞州州长身份访问中国时曾表示,“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令人钦佩,美中发展伙伴关系,将造福两国人民,促进双方在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世界和平。”那一次的中国之行,罗姆尼毫不吝啬对中国的赞美,说“中国人工作努力,致力于市场导向,也很聪明”。就美中关系而言,罗姆尼表示,他相信应该“建桥”而不“筑墙”。
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原主席迈克尔.斯蒂尔近日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认为罗姆尼对中国的批评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共和党候选人对债务水平十分关切,而中国则是债权方,还有中国产品大量出口到美国。这些都令人关切。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提出有时的确是政治手段,是为了吸引选民注意力……凡是在政府更迭之际,都会有这种现象。
《纽约客》杂志上一篇题为“中国对罗姆尼说:你呢?”的文章说,罗姆尼抨击中国只是在重走1992年克林顿的老路,可后者当选后就不再如竞选时所说,把中国人权与经贸关系挂钩了。斯蒂尔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从长期战略来看,当选者一定会重新定位与中国的关系,必须认识到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