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在人口变化、同行竞争、招生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吉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生源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倒逼高职院校开展新一轮改革的良好发展机遇。高职院校通过降低入学门槛、拓宽生源渠道、突出办学特色、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全面开展中高职衔接与专本衔接以及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能够化“危”为“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教育;生源危机;教学改革;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5-0037-03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吉林省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据省教育厅官网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底,吉林省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20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15所(包括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3所,吉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6所),高等专科学校5所,吉林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近12万人[1]。自2009年以来,受人口发展与生源变化的影响,吉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生源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加之同行竞争、招生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部分学校只能通过降低录取分数线录取新生,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学校未能完成招生计划,因此分析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就成为高职办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吉林省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产生及其原因分析
(一)生源危机产生的人口因素与成因分析
根据吉林省统计信息网年度公报中数据分析,未来十年,全省学龄人口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具体见表1。
如表1得知,在2016至2020年五年间,吉林省学龄人口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初中学龄人口减少35.4%,高中学龄人口减少36%,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减少33%。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生源数量减少的趋势不可避免,吉林省学龄人口如此大幅度地下降,必然会在各高职院校之间引发抢夺生源大战。
(二)生源危机产生的竞争因素与成因分析
吉林省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除上述人口因素外,还有其他竞争性因素,诸如同行竞争、学生家长择校竞争以及境外同行竞争等。在同行竞争方面,主要有两方面表现,一是来自本科高校的竞争,二是来自同行高职院校的竞争。随着近些年来本科高校的持续扩招以及部分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使得吉林省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上升,极大地挤压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另一方面,刚刚升本的专科学校还保留了大量的专科层次招生计划,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空间再次受到挤压。就高职院校同行竞争而言,每年的高职院校同行竞争日益呈现白热化趋势,在吉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无论是国家示范院校,还是省级示范院校,都占据着师资优势、实训优势与品牌优势,也极大挤压了其他非示范类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导致此类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年下降。与此同时,境外同行高校也大举进入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有些高中学校的一部分在校生在参加高考前就已进入境外高校的预科班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招生造成了冲击。
(三)生源危机产生的政策因素与成因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的招生制度是先录取本科、后录取专科,由于本科高校的大量扩招,导致大量的高分段优质生源被本科学校录取,从而也造成了高职专科批次的生源减少,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受吉林省高考招生政策影响,三本类院校也可以在线下20分降分录取,这一优惠政策,对考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挤压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空间。
(四)生源危机产生的其他因素与成因分析[2]
事实上,“低学历”是我国职业院校无法回避的障碍。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较大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只能从事生产一线的艰苦工作,在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家长宁可让学生去读三本学校,也不读高职院校,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规模的下降。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近如人意,直接导致很多农村家庭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放弃了高考,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例较大,农村高中毕业生流失弃考现象较为严重[3],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规模。
二、生源危机对吉林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
(一)生源减少对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的“危”
1.生源数量减少导致高职院校招生成本增加
面对高考生源的逐年减少,抢生源必然是摆在各个学校面前的首要大事。各高职院校需要花费更多的气力和投入更多人力与经费去强化招生宣传,招生工作比以往更加重要,更加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如此大规模、高投入的招生工作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招生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2.生源素质降低影响了高职院校就业率和社会声誉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每年都为了实现招生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灵活的策略,最有效的招生策略就是降低录取分数线,而生源质量下降会给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而大量学科基础差、学习无目标、无上进心的学生,对学校其他学生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将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和社会声誉,促使高职院校堕入了生源质量下滑与就业率持续下降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生源减少对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的“机”
1.激发高职院校竞争意识,倒逼院校强化教学改革
生源减少的局面势必会加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促使省内各高职院校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增加生产性实训设备购置,强化分层次教学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加强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凡此种种,必然形成倒逼高职院校加速教学改革步伐的良好局面。
2.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加快中高职衔接与专本衔接步伐 在生源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促使高职院校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加速与拥有相关专业的中职学校合作,开展中职与高职有机衔接,广泛开展“3 3”、“3 2”直通车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一部分中职学校招生计划转化为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扩大招生规模;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与拥有相关专业的本科高校开展专本衔接,开展“3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高校招生计划,将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直接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这样也可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规模。
3.加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解决企业用工与学校招生“两难”问题的较好途径是大力加强校企合作融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优势,通过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制度改革,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现企业用工与学校招生的对接。
三、解决吉林省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对策
(一)降低高职入学门槛,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拓宽生源渠道
我国高职院校招生的生源格局是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以“三校生”(中职、技校、中专)为辅,生源结构较为多样。但随着生源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开拓生源渠道,优化生源结构,除了以往招收普高、“三校生”外,还应当将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人、农民、转业军人划入高职院校生源范围[4],同时,采用灵活的签约入学方式,进一步扩大生源渠道,为今后高职院校发展奠定雄厚的生源基础。
(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品牌效应”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键。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深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执教能力;强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大量引入企业技术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突出专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强化专业“品牌效应”,只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
(三)强化市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提高高职院校就业质量
应届高中毕业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还是选择就读普通高校,考虑最多的因素就是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毕业之后获得一份有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与较高薪资的职业。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强化市场导向,根据未来3至5年“职业”发展趋势与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和技能发展的培养模式,突出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每一个高职学生都能学得一技之长,满足未来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实现学生个人和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生源危机;教学改革;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5-0037-03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吉林省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据省教育厅官网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底,吉林省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20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15所(包括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3所,吉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6所),高等专科学校5所,吉林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近12万人[1]。自2009年以来,受人口发展与生源变化的影响,吉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生源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加之同行竞争、招生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部分学校只能通过降低录取分数线录取新生,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学校未能完成招生计划,因此分析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就成为高职办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吉林省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产生及其原因分析
(一)生源危机产生的人口因素与成因分析
根据吉林省统计信息网年度公报中数据分析,未来十年,全省学龄人口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具体见表1。
如表1得知,在2016至2020年五年间,吉林省学龄人口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初中学龄人口减少35.4%,高中学龄人口减少36%,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减少33%。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生源数量减少的趋势不可避免,吉林省学龄人口如此大幅度地下降,必然会在各高职院校之间引发抢夺生源大战。
(二)生源危机产生的竞争因素与成因分析
吉林省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除上述人口因素外,还有其他竞争性因素,诸如同行竞争、学生家长择校竞争以及境外同行竞争等。在同行竞争方面,主要有两方面表现,一是来自本科高校的竞争,二是来自同行高职院校的竞争。随着近些年来本科高校的持续扩招以及部分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使得吉林省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上升,极大地挤压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另一方面,刚刚升本的专科学校还保留了大量的专科层次招生计划,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空间再次受到挤压。就高职院校同行竞争而言,每年的高职院校同行竞争日益呈现白热化趋势,在吉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无论是国家示范院校,还是省级示范院校,都占据着师资优势、实训优势与品牌优势,也极大挤压了其他非示范类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导致此类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年下降。与此同时,境外同行高校也大举进入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有些高中学校的一部分在校生在参加高考前就已进入境外高校的预科班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招生造成了冲击。
(三)生源危机产生的政策因素与成因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的招生制度是先录取本科、后录取专科,由于本科高校的大量扩招,导致大量的高分段优质生源被本科学校录取,从而也造成了高职专科批次的生源减少,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受吉林省高考招生政策影响,三本类院校也可以在线下20分降分录取,这一优惠政策,对考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挤压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空间。
(四)生源危机产生的其他因素与成因分析[2]
事实上,“低学历”是我国职业院校无法回避的障碍。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较大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只能从事生产一线的艰苦工作,在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家长宁可让学生去读三本学校,也不读高职院校,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规模的下降。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近如人意,直接导致很多农村家庭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放弃了高考,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例较大,农村高中毕业生流失弃考现象较为严重[3],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规模。
二、生源危机对吉林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
(一)生源减少对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的“危”
1.生源数量减少导致高职院校招生成本增加
面对高考生源的逐年减少,抢生源必然是摆在各个学校面前的首要大事。各高职院校需要花费更多的气力和投入更多人力与经费去强化招生宣传,招生工作比以往更加重要,更加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如此大规模、高投入的招生工作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招生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2.生源素质降低影响了高职院校就业率和社会声誉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每年都为了实现招生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灵活的策略,最有效的招生策略就是降低录取分数线,而生源质量下降会给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而大量学科基础差、学习无目标、无上进心的学生,对学校其他学生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将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和社会声誉,促使高职院校堕入了生源质量下滑与就业率持续下降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生源减少对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的“机”
1.激发高职院校竞争意识,倒逼院校强化教学改革
生源减少的局面势必会加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促使省内各高职院校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增加生产性实训设备购置,强化分层次教学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加强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凡此种种,必然形成倒逼高职院校加速教学改革步伐的良好局面。
2.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加快中高职衔接与专本衔接步伐 在生源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促使高职院校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加速与拥有相关专业的中职学校合作,开展中职与高职有机衔接,广泛开展“3 3”、“3 2”直通车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一部分中职学校招生计划转化为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扩大招生规模;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与拥有相关专业的本科高校开展专本衔接,开展“3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高校招生计划,将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直接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这样也可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规模。
3.加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解决企业用工与学校招生“两难”问题的较好途径是大力加强校企合作融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优势,通过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制度改革,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现企业用工与学校招生的对接。
三、解决吉林省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对策
(一)降低高职入学门槛,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拓宽生源渠道
我国高职院校招生的生源格局是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以“三校生”(中职、技校、中专)为辅,生源结构较为多样。但随着生源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开拓生源渠道,优化生源结构,除了以往招收普高、“三校生”外,还应当将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人、农民、转业军人划入高职院校生源范围[4],同时,采用灵活的签约入学方式,进一步扩大生源渠道,为今后高职院校发展奠定雄厚的生源基础。
(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品牌效应”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关键。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深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执教能力;强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大量引入企业技术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突出专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强化专业“品牌效应”,只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
(三)强化市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提高高职院校就业质量
应届高中毕业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还是选择就读普通高校,考虑最多的因素就是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毕业之后获得一份有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与较高薪资的职业。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强化市场导向,根据未来3至5年“职业”发展趋势与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和技能发展的培养模式,突出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每一个高职学生都能学得一技之长,满足未来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实现学生个人和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