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最冷是何情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ren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武汉回到横店,天已经黑了。家里黑漆漆的没有开灯。爸爸出去了,锁着门。我在门口站了一会,气喘吁吁的。既想脱掉从外面带回来的黑暗,也想脱掉从家里面溢出来的黑暗。我想给爸爸打电话让他回来开门,电话响了一声,就把电话挂了。我用手机看了看,看见钥匙,找了一根竹竿把它挑出来把门打开。房间里有很大的霉味,以前妈妈看我长时间在外面会把被子拿出来晒,这些事情一直是她在做,她不在了,我就记不住晒被子的事情,爸爸也记不住。我潦草地整理了一下房间,潦草地睡去。但是爸爸一直没有回家,我又放心不下,辗转反侧到黎明,听见爸爸开门的声音,悬在心头的石头才落了地。
  妈妈走后,爸爸似乎没有特别悲伤。我想他应该和我一样把哀伤都藏在了心底。他们四十多年的夫妻,吵吵闹闹过来,但是彼此都成了对方生命的一部分,即使嵌入得不深,但是剥离开去怎么不会生生地疼?妈妈死的时候爸爸哭过,尽管他知道在那个疾病的缠绕里,没有谁犟得出去,爸爸从来就没相信过妈妈会彻底地摆脱那个病,他只是希望妈妈能够多活几年。但是我一直幻想妈妈能够创造奇迹,能够完全康复。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开始就抱着这个幻想。但是妈妈走得这么快,不在我的预计里,也不在爸爸的预计里。
  对死亡的惧怕和对亲人的思念都是一种非常隐私的个人感情。我们对隐藏的个人感情总是小心翼翼,特别珍惜,尤其是关于悲伤的就更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了。我和爸爸揣着同一个事情形成的各自的悲伤谨慎地生活在对方身边,因为这样的悲伤,我们不敢特别靠近,而且也没有必要分析清楚和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显然这都是毫无用处的徒劳。其实也许亲人本来就需要一点说不明白的生分,只是我们有了一个理由把它实际化了在我们身边。但是我和爸爸对所有事物的态度都是顺其自然。
  很多事情没有结果和无法处理的时候,我们愿意用“顺其自然”几个字安慰自己,把自己交给天地,就可以卸下一些仿佛原本是自己的责任。妈妈去世,我们都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然后我们还说:癌症病人多数都是这样死了的,能够抵抗癌症而活下去的毕竟是少数,我们没有办法成为那少数里的一个,似乎我们幻想成为少数里的一个都是不应该的事情,都是痴心妄想。可是我总是痴心妄想:我不仅仅希望我妈妈成为少数里的一个,甚至能够成为少数中的少数,这个疾病不过是一场意外,意外过了,她还能够顺顺当当地活下去。但是我的幻想从来没有答应过我,它没有给我准备的时间就取走了妈妈的命。
  是啊,妈妈一走,我和爸爸都束手无策:原来许多事情都不知道怎么安排怎么去干。妈妈在的时候总是把日子捋得顺顺溜溜,不需要我们操心。爸爸的浪漫也不敢肆意荡漾,当然浪漫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只是在弟弟的眼里,它还需要节制,弟弟不希望爸爸一不小心把事情搞得无法收场。其实浪漫的事情是最好解决的事情,它总是有一点虚无。人会被虚无紧紧地抓住,但是放弃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它和现实的生活没有过多的瓜葛。不好解决的是生活里实实在在的事情:过春节,该准备什么菜呢?买多少肉,多少个猪耳朵?爸爸一边想,一边用笔记下来。爸爸在妈妈走了以后把他的一部分活成了妈妈的样子。
  但是他不是妈妈,没有一个人包括他自己会希望他的身上出现妈妈的样子。我和弟弟讨论过,如果妈妈在,她不会去找一个情人,至少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去找一个情人,她更多的可能是自怨自艾,她可能更多地沉浸在自设的悲伤里,但是这同样没有意义,无论对谁甚至对她的个人情操都有虚伪的成分。我们对爸爸小小的埋怨其实更多地只是与我自己有关: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对两性的理解和对夫妻实质的理解。我觉得顺从内心的事情就是自然的事情,而生命如此渺小,我的爸爸,他也许早就厌倦了和一个人朝夕相对几十年,他终于可以正当地放任一下自己呼吸新鲜的空气。
  我们对一个人的疼惜而不是对一种关系的疼惜。爸爸也许对几十年捆绑在一起的男女关系感觉厌倦,如果不是某种厌倦,人怎么会用疾病来惩罚自己,怎么会用死亡形成永恒的决裂?我的爸爸,他现在也不过用形单影只对抗这个曾经和他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女人:没有了你,我的生命还在继续,我甚至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无伤大雅地为非作歹。但是这个男人,他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他的儿女和世俗的眼光作对。当然他从来就不会想到和什么人作对,也不和自己作对,他没有妈妈那么犟:用死亡来惩罚我们,告诉我们她离开以后,我们将面对怎样的痛楚。
  是的,捂着被子不敢哭出来的痛楚。爸爸用了一种戏谑的方式安慰他,也安慰我們。人生难得两不欠,人生本就两不欠。四十多年,什么感情都会用完:爱和怨。喜和愁。谁来安慰我们余下的日子?除了自己,除了各自保重。
  选自《无端欢喜》
其他文献
陡然间有了大把的时间。不再烟熏火燎切丝调味油煎火烹,而是安闲地,一杯咖啡几片饼干,优哉游哉对着窗外的风景,发呆。我特地把高高的吧台椅搬到窗前,这样视野更广阔些。窗前的广场上闹热非常,跳广场舞的大妈,轮滑的大孩子、小孩子、半大孩子,陪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手牵手的大情侣小情侣……外面愈是热闹愈发衬出家里的静。多好啊,多难得啊。电视、网络、手机都被我屏蔽了。古有闭门即是深山一说,而在当下则是断网即是
我们这里管晚上在大街上乘凉叫“坐夜”,“夜”字还要带上一个儿化音。坐夜,顾名思义,一定是要坐着。然而,坐上二十分钟半个小时,还算不上真正的坐夜,货真价实的“坐夜”要“坐”到十一二点,暑气消下去之后。坐具,大多是马扎,也有搬出来藤质或帆布躺椅的,也有玉米皮编的蒲墩儿,也有编织袋里塞了茅草舊棉絮,有的干脆脱下两只鞋,屁股底下一塞。坐夜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且男性居多。地点固定。十字街口虽宽敞,但不合适,因
有一种想法由来已久,有一种念头心存多时,有一个人物,高山仰止。每每拿起笔,想深入刻画,却无从下手,只怕笨拙的笔无法诉说这高昂的灵魂,无法解脱这世俗的悲涼,无法仰望这坚挺的大山。我无力仰望,也不敢仰望,只怕自己的酸腐玷污先生的英名。曾记得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我依在老家大院里的古树旁,静谧的世界少了城市诸多的喧闹与繁华,心中升腾起的功名利禄的云烟被沉睡的乡风吹得了无痕迹。看着对面郁郁的山峰,遂想起先生的
春秋时期,是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乱世。俗话道,乱世之中必有怪事。在郑国,有一位大臣叫公子宋,这公子宋可是位奇人,他有特异功能!异在哪里?每当他某天将会碰到平时难吃到的美食,他的食指就会在那天早晨莫名其妙地乱动。大家可别不信,公子宋亲口说道:一次我出使晋国,一到晋国都城食指就动了,结果我那天在国宴上吃到了石花鱼,那可是生活在黄河主要支流洮河里特有的较为名贵鱼种啊。又一次我出使楚国,在楚国一觉睡醒
旧时的关帝庙前常挂一副对联:“孔夫子,关夫子,万世两夫子;修春秋,读春秋,千古一春秋。”联中句意甚是明了,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必然记得书中曾多次出现关羽与春秋相关的字句,尤其那句“关公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虽然未曾明言关羽读的可是春秋,但读者看完之后总是情不自禁地将这二者联系在一起。其实,关公秉烛夜览到底读的是什么书,后世颇有争议。有人说他读的是《春秋》,有人说他读的是《左传》,譬如
诸葛亮从公元228年到234年,一生最后的八年在汉中度过,六伐曹魏,实际为五次进攻,一次防御。末了病逝五丈原,归葬定军山。汉中留下全国最早的纪念诸葛亮的祠庙,也留下许多真切感人的故事。一座孤零零的土台,寂寞地耸立于荒野。四周没有人家,没有村落,惟有川陕公路从坡塬下经过,再穿进流出汉水的山谷。据说,这高高的土台便是当年诸葛亮驻节汉中时的读书台。高台附近有大片凹陷的土地,上年岁的老人说那曾是片池塘,荷
谈亲情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父母亲,对于一个20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
有那么一段时间,六点钟下班后,我坐公交车从公司回来,下车后我并不着急回去,而是会去一个地方坐很久。那个时间段,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路灯开始发出刺眼的光芒,街道两边的商铺也陆续开了灯。我喜欢沿着下车的方向往南走一百米远,在接近下一个十字路口的位置,街边是一家银行,还有一个拍婚纱照的店面,这个时候都关门了。门口有五六层台阶,偶尔有路人坐在台阶上休息,我便是其中一个常客。为什么要选择坐在这里呢?因为这个位
我在大学期间经历了初恋。这次恋爱是我的初恋,把我害得相当惨,因为我爱上了他,他却没有爱上我。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世界上最惨痛的经历就是这种明珠投暗的经历。回忆中,那段生活不能叫作生活,只能叫煎熬。当时我不知在哪里看到一句话:如果一个女人在23岁之前还没有陷入恋爱,她一生就不会再爱了。因为爱是迷恋,岁数一大,一切都看明白了,就不会再迷恋或者说痴迷了。我心里有点紧迫感,觉得应当恋爱了。他就在这个时刻走入
当下,北京城区彰显多地小吃的老街,或许首推护国寺街。儿时的记忆,深刻且鲜活。记得少年时,玫瑰色早霞冉冉升起,上空鸽哨迂回盘旋。我从胡同深处向街心走去。四合院老榆树探出墙外,枝头串串榆钱儿泛着清香;古街几家饭馆开门迎客,空气中弥散着甜香。护国寺小吃店的餐桌上琳琅满目,让隔窗凝视的我,两眼放光。橙黄色,是铁笊篱上泛着油珠的炸糕、薄脆;明黄色,是盘中精巧、甜软的蜂糕、豌豆黄;奶白色,是碗里散发奇香的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