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是数学教师们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个问题我做了以下尝试和思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效益;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84-01
1.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基本素材和学习活动的基本依据。但是,教材不完全等同于学材,教材往往不能把知识系统呈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的内容,他更需要教师去理解教材,提炼知识点。这就要求老师要像“导演对剧本的处理”一样,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分苹果”一课后,必然进行“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练习巩固,而教材上的练习内容单一,练习量也不够,很难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于是,我将课后练习进行重组和补充,将练习内容贯穿在一次秋游活动中。用比的知识解决在这次秋游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1)租车。(本次秋游活动共租6辆车,其中大车和小车数量比是1:2,大车小车各几辆?本次秋游活动共有66人参加,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6,男生有几人?)(2)就餐。(中午吃饭时,每一桌荤菜、素菜、汤菜数量比是4:3:1,其中荤莱有4份,素菜,汤菜各几份?中午同学们喝了豆奶和鲜橙多共20瓶饮料,鲜橙多和豆奶比2:3,鲜橙多比豆奶少少5瓶,鲜橙多和豆奶各几瓶?)(3)小小设计师。(为了干净美观,要给周长为6米,长宽比为2:1的桌子铺桌布,桌布长宽最小是多少?)来自于生活的问题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在快乐中应用着数学,巩固着知识技能。
2.調控好课堂,不让课堂游离了文本
有一位老师在上《认识乘法》一课时,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出现了精彩的画面“动物园的一角”。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自云。
生: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
生:我发现这儿的景色真美。
6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的发现,但学生的发现始终与本课的内容“几个几”无任何关系,老师还在继续等待,这样的等待有无意义?在老师的等待中这节数学课却上出了“语文味”。诚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明确学生在这课堂课中应该学到了哪些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获得那些发展?如果,在这节课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观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刚才大家观察了图,图上有些什么小动物?分别有几只?该怎样计算?……”我想教学很快就可以进入正题,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开展,高效开展。
3.把学习时间、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学得积极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将数学问题潜在的探究时空交给学生,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教师绝不提前暗示,凡是学生能探究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努力让学生在原汁原味的探究中获取丰富、鲜明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例如,在“圆柱侧面积就”教学时,我这样引导:
师:公园举办灯会,需要对凉亭里的4根大柱进行包装,如果不计接头处,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柱子是什么形?就是求圆柱的什么?
生;侧面积。
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拿出你们做的圆柱纸筒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看看。
师巡视一圈,学生没有找到方法。
师: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图形面积,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积转化学过的图形来求?
生很兴奋:我发现了。把圆柱的侧面积沿高剪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圆柱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师:那长放形的长和宽和圆柱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就是底面周长乘以高,公式S=ch。
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圆柱侧面积公式,还掌握了数学探究的方法,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目标。
4.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益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的课堂。随着科学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电子自版在教育领域开始普及,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声音、图象,动画等,更能调动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例如,我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一课:在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圆变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请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演示分、拼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圆形拼成长方形,面积没有变化,周长增加了。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周长的一半,(这时可以让圆的周长一半边线与长方形长同时闪动起来)圆的的半径就是长方形的宽。(这时圆的半径与长放形的宽同时闪动)在长方形上原来是边长,和现在增加的边长分别用不同的颜色。通过演示突破了难点,让学生看到了转化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公式的由来,更好的掌握运用,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1]王玉.淡化细节注重本质: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旬刊), 2016(5).
[2]李艳秋.培养创新意识提升数学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6(8):74.
关键词:数学教学;效益;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84-01
1.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基本素材和学习活动的基本依据。但是,教材不完全等同于学材,教材往往不能把知识系统呈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的内容,他更需要教师去理解教材,提炼知识点。这就要求老师要像“导演对剧本的处理”一样,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分苹果”一课后,必然进行“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练习巩固,而教材上的练习内容单一,练习量也不够,很难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于是,我将课后练习进行重组和补充,将练习内容贯穿在一次秋游活动中。用比的知识解决在这次秋游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1)租车。(本次秋游活动共租6辆车,其中大车和小车数量比是1:2,大车小车各几辆?本次秋游活动共有66人参加,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6,男生有几人?)(2)就餐。(中午吃饭时,每一桌荤菜、素菜、汤菜数量比是4:3:1,其中荤莱有4份,素菜,汤菜各几份?中午同学们喝了豆奶和鲜橙多共20瓶饮料,鲜橙多和豆奶比2:3,鲜橙多比豆奶少少5瓶,鲜橙多和豆奶各几瓶?)(3)小小设计师。(为了干净美观,要给周长为6米,长宽比为2:1的桌子铺桌布,桌布长宽最小是多少?)来自于生活的问题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在快乐中应用着数学,巩固着知识技能。
2.調控好课堂,不让课堂游离了文本
有一位老师在上《认识乘法》一课时,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出现了精彩的画面“动物园的一角”。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自云。
生: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
生:我发现这儿的景色真美。
6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的发现,但学生的发现始终与本课的内容“几个几”无任何关系,老师还在继续等待,这样的等待有无意义?在老师的等待中这节数学课却上出了“语文味”。诚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明确学生在这课堂课中应该学到了哪些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获得那些发展?如果,在这节课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观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刚才大家观察了图,图上有些什么小动物?分别有几只?该怎样计算?……”我想教学很快就可以进入正题,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开展,高效开展。
3.把学习时间、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学得积极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将数学问题潜在的探究时空交给学生,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教师绝不提前暗示,凡是学生能探究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努力让学生在原汁原味的探究中获取丰富、鲜明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例如,在“圆柱侧面积就”教学时,我这样引导:
师:公园举办灯会,需要对凉亭里的4根大柱进行包装,如果不计接头处,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柱子是什么形?就是求圆柱的什么?
生;侧面积。
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拿出你们做的圆柱纸筒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看看。
师巡视一圈,学生没有找到方法。
师: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图形面积,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积转化学过的图形来求?
生很兴奋:我发现了。把圆柱的侧面积沿高剪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圆柱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师:那长放形的长和宽和圆柱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就是底面周长乘以高,公式S=ch。
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圆柱侧面积公式,还掌握了数学探究的方法,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目标。
4.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益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的课堂。随着科学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电子自版在教育领域开始普及,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声音、图象,动画等,更能调动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例如,我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推导一课:在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圆变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请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演示分、拼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圆形拼成长方形,面积没有变化,周长增加了。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周长的一半,(这时可以让圆的周长一半边线与长方形长同时闪动起来)圆的的半径就是长方形的宽。(这时圆的半径与长放形的宽同时闪动)在长方形上原来是边长,和现在增加的边长分别用不同的颜色。通过演示突破了难点,让学生看到了转化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公式的由来,更好的掌握运用,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1]王玉.淡化细节注重本质: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旬刊), 2016(5).
[2]李艳秋.培养创新意识提升数学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