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多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线上的教育、游戏、零售等等异常火爆。经常有朋友们问我,现在互联网经济那么发达,不出门就能购物,甚至一天三餐只需用手机点个外卖,那么,是不是对于大城市的多样性以及便利性我们就不再需要了,可以退回二三线城市里生活?对此,我想说,不是的。互联网的发展不会不需要大城市,反而更有利于大城市。
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制约大城市发展的,是大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互联网技术正在帮助大城市解决问题。由于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小城市以及乡村镇的大量人口正在向大城市流动,这对于大城市的交通、安全等系统来说压力日益增大。为解决城市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正被用于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概念由此诞生,正成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互联网会瓦解大城市吗?不会,它反而成就了“互联网城市”。“互联网城市”就是运用了信息和通信技术等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各项资源,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实现对城市的智能化管理,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解决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城市的和谐且高效的持续发展。
恰恰是因為大城市的“大”,为大数据等新技术提供了更多数据来源和应用场景。
那么,是不是因为互联网的发达,可以将科技和信息的交流转到线上,从而使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经济不再依赖大城市的公共设施、机会经济以及“人力资本外部性”?
这里需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人力资本外部性”。人力资本外部性就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交流互动,彼此分享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创新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收益,这种效应通常在大学生更多且人口密度更高的大城市更强。
大家想一下,互联网的大公司在哪些城市?您会发现,基本上都在大城市。比如北京有百度、抖音、快手、滴滴、京东、新浪、美团等;杭州有阿里巴巴;深圳有腾讯;上海也有着B站、饿了么、携程和大众点评。大公司需要人才,留住人才又需要好的医院、好的学校、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公共设施。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大公司自己就需要大量线下的互动来交流信息和促进创新。
上面讲的是互联网在解决大城市的问题,以及互联网公司集聚大城市。此外,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还在强化大城市和人口密度的优势。这里,我们不妨分享一些来自新商业模式的观察。
提起盒马鲜生,估计人们都不陌生,特别是在大城市工作的朋友们,不管是在商场购物,是在地铁出口,还是在办公区域附近,甚至是在手机里,肯定都买过盒马鲜生的东西,享受着盒马的“鲜生”。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笼罩下,为了满足线上线下的买菜“新刚需”的零售市场,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的新经济。盒马鲜生正借机腾飞。有数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10月21日,盒马鲜生全国开店总计321家店,覆盖全国16个省、24个城市,基本都是开在一线大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在10月份的前21天里,盒马开了6家门店,3个月内新开门店16家。数据又显示,盒马鲜生的选址大部分在人口集聚的住宅区域,大型购物商场以及人群高流动的地铁口、商务写字楼等。
那么,在互联网联结起的城市,盒马鲜生的商业逻辑是什么?盒马鲜生实际上就是一个前置到消费者面前的大型仓库,它在不同的需求上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不管是海鲜、蔬菜、蛋糕甚至酒水饮料,应有尽有。这样才能满足消费人群更多样的需求,但为了实现这一点,则必须借助于人口密度,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让每个品类获得足够大的需求规模。人口的集聚让邻近盒马鲜生的消费者有了更多的商品选择,同时让盒马鲜生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布局,商品多也不用担心库存。
在互联网的推进下,还衍生了线上购买模式。饿了么骑手在短时间内帮你把线上下单的商品送到家,送到工作区域,对于线上购物的消费者来说,互联网带来的通勤成本和时间成本的节约,大大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前段时间,我家里有人得了急性牙龈炎,需要消炎,就通过饿了么买药,从手机下单到骑手配送到家前后只花了15分钟。
骑手代购带来的便利性是什么带来的呢?仍然是“人口集聚”。在高密度的城市街区,饿了么骑手的配送距离以及时间更短,消费者既不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也不需要支付因远距离所产生的高额配送费。配送费是什么呢,就是你点外卖后骑手送货到你手上的通勤成本,它转化为了骑手的收入。高密度的人口集聚能让骑手减少通勤成本,让外卖更短时间内送到消费者手上。举个例子,在上海中心城区,2公里距离的外卖配送费是4元,而在安徽某小县城,同样距离的配送费是8元。同时,在高密度的街区,骑手还可以同时接几单,然后优化路线,在一个小区里就能送很多户,减少了每单的平均通勤成本,提高了个人收入。这就是人口集聚所带来的好的连环效应。
大城市较高的人口密度还产生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不需要太大的地理范围内,就有足够多的商家,而且其商品的品类就足够多,仅仅通过骑手代购就能够足不出户地获得多样性的商品。多样性主要和人口密度有关,当然也和人流量有关。大城市(特别是地铁口附近)人流众多,更带来了丰富的商品需求,能够支撑多样化的商品供给。但是小城市和大城市的郊区就恰恰没有这个人口集聚效应,小城市的住宅、校园、写字楼等分布太散,人口密度较低,人流小,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商品需求。甚至在小城市叫个外卖,骑手配送的距离都是三公里以上,除了要承受高额的配送费以外,还要忍受时间上的等待和外卖的品种不够丰富的事实。
在上海,最近还产生了一种数字化赋能的新商业模式,作为“早餐工程”的一部分。企业运用大数据分析,发掘早餐用户数据价值。同时,上海还在大力推动早餐售卖终端数字化,推动网订柜(店)取发展。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在地铁上就下单,然后出了地铁站,在附近商家,或者提货柜提取早餐。据调查,盒马、百联等企业拓展网订柜(店)取服务,BK24、农工商、必胜客等开通网订柜(店)取功能,第三方电商平台企业铺设智能取餐柜,覆盖数千家早餐商铺及品牌,实现早餐到家和到店服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也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特别是地铁站口)容易实现。
你可能会说,在“互联网城市”的发展下,小城市开始刮起了一股“社区买菜”风,这是不是可以弥补小城市的不足呢?社区买菜,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微信群等程序和同一个社区的买菜需求人群一起“团购”买菜。这的确是在“互联网”发展下的一个新的线上买菜模式。小城市的买菜和大城市的买菜,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升买菜的便利,但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小城市的人口密度分散,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没有足够丰富的商品品类,于是,社区算是“小规模”人口集聚效应,产生了社区买菜。但是菜的保质期短,如果菜的多样性大的话,就需要多人口来分摊成本,社区远远达不到这个人口规模,所以小城市的社区买菜品种不会太多。
而大城市的买菜则不同,在社区不远的地方有足够丰富的商品品类 。你看,同样的线上买菜,在大城市发展起来的,是基于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的模式,而在中小城市,“社区买菜”用社区人口来加总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但却仍然无法满足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
互联网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但是互联网只会成为提高城市的需求以及便利的衍生品。在这个意义上,线上与线下是互补的。
互联网也不会瓦解人口密度,除非它是个怪兽,专门在大城市搞破坏。
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互联网在解决大城市的问题
制约大城市发展的,是大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互联网技术正在帮助大城市解决问题。由于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小城市以及乡村镇的大量人口正在向大城市流动,这对于大城市的交通、安全等系统来说压力日益增大。为解决城市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正被用于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概念由此诞生,正成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互联网会瓦解大城市吗?不会,它反而成就了“互联网城市”。“互联网城市”就是运用了信息和通信技术等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各项资源,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实现对城市的智能化管理,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解决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城市的和谐且高效的持续发展。
恰恰是因為大城市的“大”,为大数据等新技术提供了更多数据来源和应用场景。
那么,是不是因为互联网的发达,可以将科技和信息的交流转到线上,从而使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经济不再依赖大城市的公共设施、机会经济以及“人力资本外部性”?
恰恰是因为大城市的“大”,为大数据等新技术提供了更多数据来源和应用场景。
这里需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人力资本外部性”。人力资本外部性就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通过交流互动,彼此分享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创新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收益,这种效应通常在大学生更多且人口密度更高的大城市更强。
大家想一下,互联网的大公司在哪些城市?您会发现,基本上都在大城市。比如北京有百度、抖音、快手、滴滴、京东、新浪、美团等;杭州有阿里巴巴;深圳有腾讯;上海也有着B站、饿了么、携程和大众点评。大公司需要人才,留住人才又需要好的医院、好的学校、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公共设施。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大公司自己就需要大量线下的互动来交流信息和促进创新。
上面讲的是互联网在解决大城市的问题,以及互联网公司集聚大城市。此外,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还在强化大城市和人口密度的优势。这里,我们不妨分享一些来自新商业模式的观察。
提起盒马鲜生,估计人们都不陌生,特别是在大城市工作的朋友们,不管是在商场购物,是在地铁出口,还是在办公区域附近,甚至是在手机里,肯定都买过盒马鲜生的东西,享受着盒马的“鲜生”。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笼罩下,为了满足线上线下的买菜“新刚需”的零售市场,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的新经济。盒马鲜生正借机腾飞。有数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10月21日,盒马鲜生全国开店总计321家店,覆盖全国16个省、24个城市,基本都是开在一线大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在10月份的前21天里,盒马开了6家门店,3个月内新开门店16家。数据又显示,盒马鲜生的选址大部分在人口集聚的住宅区域,大型购物商场以及人群高流动的地铁口、商务写字楼等。
那么,在互联网联结起的城市,盒马鲜生的商业逻辑是什么?盒马鲜生实际上就是一个前置到消费者面前的大型仓库,它在不同的需求上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不管是海鲜、蔬菜、蛋糕甚至酒水饮料,应有尽有。这样才能满足消费人群更多样的需求,但为了实现这一点,则必须借助于人口密度,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让每个品类获得足够大的需求规模。人口的集聚让邻近盒马鲜生的消费者有了更多的商品选择,同时让盒马鲜生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布局,商品多也不用担心库存。
人口集聚带来的好的连环效应
在互联网的推进下,还衍生了线上购买模式。饿了么骑手在短时间内帮你把线上下单的商品送到家,送到工作区域,对于线上购物的消费者来说,互联网带来的通勤成本和时间成本的节约,大大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前段时间,我家里有人得了急性牙龈炎,需要消炎,就通过饿了么买药,从手机下单到骑手配送到家前后只花了15分钟。
骑手代购带来的便利性是什么带来的呢?仍然是“人口集聚”。在高密度的城市街区,饿了么骑手的配送距离以及时间更短,消费者既不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也不需要支付因远距离所产生的高额配送费。配送费是什么呢,就是你点外卖后骑手送货到你手上的通勤成本,它转化为了骑手的收入。高密度的人口集聚能让骑手减少通勤成本,让外卖更短时间内送到消费者手上。举个例子,在上海中心城区,2公里距离的外卖配送费是4元,而在安徽某小县城,同样距离的配送费是8元。同时,在高密度的街区,骑手还可以同时接几单,然后优化路线,在一个小区里就能送很多户,减少了每单的平均通勤成本,提高了个人收入。这就是人口集聚所带来的好的连环效应。
互联网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但是互联网只会成为提高城市的需求以及便利的衍生品。在这个意义上,线上与线下是互补的。
大城市较高的人口密度还产生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不需要太大的地理范围内,就有足够多的商家,而且其商品的品类就足够多,仅仅通过骑手代购就能够足不出户地获得多样性的商品。多样性主要和人口密度有关,当然也和人流量有关。大城市(特别是地铁口附近)人流众多,更带来了丰富的商品需求,能够支撑多样化的商品供给。但是小城市和大城市的郊区就恰恰没有这个人口集聚效应,小城市的住宅、校园、写字楼等分布太散,人口密度较低,人流小,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商品需求。甚至在小城市叫个外卖,骑手配送的距离都是三公里以上,除了要承受高额的配送费以外,还要忍受时间上的等待和外卖的品种不够丰富的事实。
在上海,最近还产生了一种数字化赋能的新商业模式,作为“早餐工程”的一部分。企业运用大数据分析,发掘早餐用户数据价值。同时,上海还在大力推动早餐售卖终端数字化,推动网订柜(店)取发展。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在地铁上就下单,然后出了地铁站,在附近商家,或者提货柜提取早餐。据调查,盒马、百联等企业拓展网订柜(店)取服务,BK24、农工商、必胜客等开通网订柜(店)取功能,第三方电商平台企业铺设智能取餐柜,覆盖数千家早餐商铺及品牌,实现早餐到家和到店服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也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特别是地铁站口)容易实现。
你可能会说,在“互联网城市”的发展下,小城市开始刮起了一股“社区买菜”风,这是不是可以弥补小城市的不足呢?社区买菜,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微信群等程序和同一个社区的买菜需求人群一起“团购”买菜。这的确是在“互联网”发展下的一个新的线上买菜模式。小城市的买菜和大城市的买菜,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升买菜的便利,但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小城市的人口密度分散,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没有足够丰富的商品品类,于是,社区算是“小规模”人口集聚效应,产生了社区买菜。但是菜的保质期短,如果菜的多样性大的话,就需要多人口来分摊成本,社区远远达不到这个人口规模,所以小城市的社区买菜品种不会太多。
而大城市的买菜则不同,在社区不远的地方有足够丰富的商品品类 。你看,同样的线上买菜,在大城市发展起来的,是基于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的模式,而在中小城市,“社区买菜”用社区人口来加总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但却仍然无法满足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
互联网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但是互联网只会成为提高城市的需求以及便利的衍生品。在这个意义上,线上与线下是互补的。
互联网也不会瓦解人口密度,除非它是个怪兽,专门在大城市搞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