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年华如水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z7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总如萍聚,而时光却如流水过隙,转眼间已成东西。可那些怀念却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像三月的雨,无声无息,湿地三尺。
  每次回到故乡,走进那含笑容纳了我童年所有时光的师院门口,外公花白的发、宠溺的笑脸都会在悬铃木下的那些光影斑驳中重现在我的眼前。仿佛外公还在那株不知承载了多少春秋的树盖下等着我,对我说:“孩子,学戏要用心啊,要一声唱到触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
  外公爱戏,尤其对京剧和昆曲情有独钟,据说外公年轻的时候是位出名的票友,乾旦,开口镇山河。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旦角都是由男性扮演,所以眉宇斯文、眼神清澈的外公从小就爱上了旦角的唱腔,这几乎成了他一生唯一钟爱的爱好。
  我是在外公家出生并长大的,所以从小就被外公熏陶着听戏。据说我一周岁的时候外公为我准备了抓周用的东西,有毛笔、玉佩、纱帽、金镯子、算盘和外公的那副《苏三起解》中的金鱼枷,小小的我眼都没眨,一口气就爬到了金鱼枷旁边,趴在上面不愿意起来。外公哈哈大笑,胡子都飘起来了,爸爸却不以为意,想必他是希望我抓到其他的物件,有个更好的彩头吧。
  不会说话时便听戏,京剧成了我的摇篮曲。外公喜欢在早晨练功,等我刚刚会走路的时候,外公就会带上我到师院的小树林中开嗓子,外公开嗓子的时候我也跟在旁边煞有介事地咿咿啊啊,总会引来晨跑的人驻足观看,这黄发垂髫的祖孙二人成了师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多少年来,风雨无阻,我也由襁褓里的婴儿长成了小小少年。
  依旧是早晨起来便随外公到小树林中练功,不同的是,外公已经开始教我踢腿、打云手、跑圆场,时常是外公抬着我的胳膊教我眼睛看向哪里,不严厉却威严,与电视里的那些老师傅不太一样。外公说,京剧讲究规矩,一行一动皆有出处。而今长大了,才渐渐懂得,外公不光是教我如何唱戏,更教了我很多京剧以外的东西,绵而有力,受用终生。
  等到了唱,外公反而不教了,只让我听,每天抱着录音机听那些老唱片翻录下来的曲目。外公主攻程派,所以我听的最多的也是程派,因为每天都听,对程派那幽咽婉转、震撼心灵的唱腔便有了一种热爱,便总是随口哼起那些经典的唱段。外公也不管,从不指点,仍然只是每天早晨拉着我的手带我去小树林中练功,依旧是踢腿、云手、圆场、眼神,再无其他。渐渐的我便厌倦了这枯燥单一的戏码,不停地央求外公教我唱,外公只是不理,依然故我。
  那些清晨的鸟鸣,徐徐的清风便在上上下下的踢腿间缓缓流过了,我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外公也不再要求我每天早晨都去练功,而我更是乐得清闲,毕竟没有学唱,总觉得乏味,心里早就长了草,不学也罢。
  可听戏却一天也没有间断过,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会跑到外公的房间里与外公一起听戏,外公端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神情肃穆,右手的中指一下下敲着椅子的扶手,数着板眼。我则侧在床边,学着外公的样子,享受着这段睡前美妙的时光。
  一到下雨天,外公就会把春秋椅放到门前,躺在椅子里听昆曲。由于外公家是平房,所以门前便是小院,院子里是外公种的韭菜和草莓,在雨水的润泽下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总会像小时候一样,端着自己的小凳子,坐在外公身边,头躺在外公的腿上,看着外面细密斜斜的雨丝听昆曲,那些水墨腔便轻盈地跃出脑海,萦绕在斗室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到了六年级的暑假,外公才提出要教我唱。这令我兴奋了整整一天,似乎六年的等待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兴奋与激动。
  还是师院的小树林,还是那些斑驳的树影,我仿佛看到了年少时的我在这里踢腿,一下下,掷地有声。
  “千斤念白四两唱,我们从念白开始。”这是外公给我上的第一节课。那两个月,我基本上都是在外公的讲解和示范中度过的,听着外公口中的那些“齐齿呼”“怀来辙”,一头雾水。外公却也不烦,总是一点点细细地教,让我看嘴形,辨声音。
  至今难忘,外公唱到“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时眼角的泪光,唱到“怜贫济困是正道,哪有袖手旁观在壁上瞧”时眉宇间的大义凛然。外公用唱腔开启我的胸襟。
  我的初中时光,外公都在孜孜不倦地教我京剧的唱腔,而我无论学习多么紧张也都会早早地起来,自己到小树林中练功,等待着外公。与别的老师不同,每学一出戏,外公都会把故事的梗概,前因后果通通讲给我,哪些唱词运用了哪些典故也都一一指出,后来渐渐懂得,原来外公教我的《锁麟囊》《穆桂英挂帅》《荒山泪》等等那么多的剧目,更多的是为了让我在唱腔和板式中体悟那种善良温润的中国气节。
  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中考过后,父母就把我接到他们工作的城市,那里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我也不得不与外公分开,我出发的那天,外公早早地便到小树林中等我,直到我背着包离开也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背对着我唱着《文姬归汉》中那段经典的“胡笳十四拍”,唱腔忧伤婉转,我的眼泪悄悄爬过面颊。
  高中沉重的学业几乎剥夺了我的所有时间,包括听戏,偶尔回故乡看外公也只是匆匆看一眼便回来继续周旋在各个补习班中,直到我再也无法找到外公了,甚至在梦中。
  在那些梦中,都是外公的背影,花白的发在清冷的清晨显得分外孤独,那“胡笳十四拍”伤感的曲调飘荡在耳际,醒来的时候,枕畔微湿。
  妈妈说,至亲的人往往梦不见亲人的面孔,因为思念阻隔了视线。
  现在,每当我重回师院,都会在那片小树林中站立良久,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穿着练功服的少年,在斑驳的光影下踢着腿,一下一下,惊飞赖床的鸟。而那个满面宠溺的老人总会抬着少年的胳膊,在他耳畔说:“戏就是活着,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原来又是春天了,姹紫嫣红开遍。
  发稿/赵菱 tianxie1013@163.com
其他文献
古诗词鉴赏长期以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以往基本上是为了考试而教.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整理好不同类型的古诗词,对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正在积极实行改革,初中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方法.怎样通过
棉花长相话肥水建昌县药王庙镇农业站朱景权于永琴在棉花栽培管理中,看苗诊断是实行因苗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根据棉花品种生育时期和长相的不同进行观察诊断、调节肥水是科学
人们千里迢迢赶去九寨,当然为了看水。其实生在江南的人,见过的水可不少,清澈的溪,灵动得像牧童的竹笛。依傍青山的湖,妩媚多情,是怀春的女子。江南人与水为邻的,出门见河,绕
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做到“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①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知识,并坚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②老师课前必须做足充分的准备;③教师的讲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立都不仅是地理位置的选择,也涉及政治理念与文化价值的取向。明代永乐迁都,曾在朝野引起极大的争议。尽管争论的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重温这句诠释师之道的所有同道中人耳熟能详的话语,心中油然而生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实习生到立志从教的有为青年,再
期刊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语文的综合性用能力.这种综合性用能力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
我8岁上学,到小学六年级时已经14岁了。记不清从哪一天开始,突然懂得爱美了,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头发越留越长,每天上学前对镜梳头,渐成常态。但只一点,我的头发干枯焦黄,毫
我国的教育领域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前进,学科的教学中引入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随着新教材和新的教学理念的出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