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外资大举涌入、内资急剧扩张的交互冲击下锐意进取,把软市场变成了硬市场,把“老字号”塑成了新名牌,把小厂区扩成了大园区,资产、效益连年大幅增长。2001年再攀新高,完成销售收入84亿元,实现利润7260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68%和42%,综合经济实力跨入了山东省前3名!
决策高远
国风药业在疾风骇浪的历练中站稳脚跟,不断壮大,主要归功于国风有一个团结奋进的过硬班子。董事长秦志华率领这个班子,为国风选准产业制高点绘制了更宏伟的蓝图:高标准地建造现代化工业园区,高起点地切入世界医药主流,高速度地跃上全新的发展平台!他们经过缜密分析,反复论证,决定投资7亿元,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座集科研开发与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从事海洋药物、生物工程产业及现代中成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从而使国风成为发展青岛二十一世纪主导产业——海洋药物、生物工程的主要载体,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海洋科研资源产业化基地。
从小厂区到大园区,从单一的中医药产业到多元化的生物海洋药物产业基地,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2000年9月,工业园一期工程动工兴建。一年来,工业园的各项工程严格按照国家GMP标准要求进行高质量建造,主要生产设备和质量检测手段与国际水平接轨,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风对管理、人员培训、市场、科技开发、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加紧调整、更新,抓好进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目前,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各项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完善,2002年9月全面投产后,将形成年产30亿片剂、2亿胶囊剂、500吨颗粒、5亿瓶口服液的生产规模,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3亿元,国风从此将跃上一个更高更快的发展舞台。
市场扩张
2001年,国风的市场开发热火朝天。国风的营销大军攻克道道难关,摘取了累累硕果,各主要市场的销售业绩比2000年增长30%以上,苦甘冲剂、养心氏、快胃片等主力产品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96%、86.8%和44.7%。
国风建立了一支由400多人组成的,年轻化、知识型的专业营销队伍,组建了6大分公司,足迹遍及15个省、市、自治区;并大力推行、不断完善销售代理制,形成了内外配合、精干善变的营销队伍结构。
国风十分注重激励机制在市场拓展中的催化作用,结合各地区的市场条件和开发基础,对内部营销人员实行绩效挂钩的分配方式,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了一整套外围人员的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为增强市场开发的广度和力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风不断探索市场营销新模式,加快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营销策划、营销传播、销售促进和售后服务工作经验。2001年,他们抓住国家公费医疗改革的新契机,并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实施“大布局、小区域”的开发战略,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纵深主攻市场,把稳成熟市场,抢占空白市场,壮大弱势市场,开辟了一条条独特而顺畅的销售通道,营销触角已遍及除西藏、台湾省以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管理提升
国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经营历程也是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日臻完善的提升过程。从军训的制度化到绩效考核体系的规范化,从分配机制的严细到优胜劣汰的强化,国风的每一条管理脉络在步调和谐中日益强健,在新陈代谢中更加坚实。
国风始终把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打造过硬的员工队伍放在管理的核心地位,常抓不懈。2001年,招用200多名大学生和数名硕士生、博士生,极大地改善了员工的知识结构;对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加入WTO后的适应性培训,提高了遵循国际惯例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企业文化建设,以建立团结和谐的创业整体为中心,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形成一整套符合企业思想、经营理念、价值准则的企业文化体系。
2001年,国风在变革分配制度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实施以年薪制和计件计量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方式,逐层次对公司管理技术岗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班长、科研、技术岗位职员及二、三线人员实行年薪制,对生产部岗位的计件(计量)工资进行调整。这是国风自1999年实行岗位工资制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首次将工资分为行政和技术两种系列,注重向营销和科研岗位人员倾斜,对二、三线人员和生产岗位人员注重向高技术含量、高技能要求岗位倾斜,拉大了各岗位的收入差距,在岗人员平均工资增幅达13%,人均年收入达到18672元。
为了加强对供、产、销全过程的监管,规范物资采购管理,2001年,国风大胆尝试,对大宗物资实行比价招标采购。公司成立了由企管、供应、设备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招标管理委员会,坚持科学公正、比质比价、监管制约的原则,在采购中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将隐蔽的权利透明化、集中的权利分散化,有效地堵住了采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提高了采购物资的质量,降低了采购成本。
1998年以来,国风先后投入2200多万元,实施GMP技术改造;2000年12月,国风的GMP认证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评审中一次性通过;2001年,国风按照GMP的实施要求,加大了对生产现场的检查监督力度,生产人员严格贯彻GMP生产管理规范,严抓工艺执行和全过程质量管理,并采用现代化精密仪器,将中药质量检测从定性检查上升为定量控制,有效地保证了药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保持旺盛生机的真正源动力,也是一个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国风以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产品开发的核心化、系列化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形成了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体系。
经过几年的持续改造,国风拥有了国内一流的生产技术设施;2001年,国风在硬件改造上再添新笔:购置了包衣制粒机、三效蒸发器、2P—35A压片机、喷码机等新型设备及部分办公自动化设备,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运输能力和管理运行效率。
国风拥有全国唯一的海洋药物研究所,大力研制和开发中药、海洋药物、生物工程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目前,研究所已建立了海洋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研究室、生物合成研究室、新药药理毒理研究中心及信息情报研究中心,共完成科研课题百余项,并承担过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通过省、部、市级鉴定,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国家专利证书项目9项。2001年,配合国风“海洋药物生物工程中心”的规划要求,“海药所”在研课题达20多项,成果价值增量同比有了质的提高。
与此同时,国风不断加强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国内著名院校、院所的合作,彼此结成了牢靠的产学研联合体;并加强同国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招商引智,取得了可喜成果。
目前,国风药业已形成消化系统、心脑循环系统、外感、小儿、保健等药物共6大系列、8大剂型120多个品种的产品规模,拥有高水平在研品种达20多项,2001年又引进合作研制的新药3项,并与美国健康时空公司签署了三个I类新药研发生产合作协议,同时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正在洽谈有关项目,合作前景极为看好,从而为国风的产品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厚的高含量成果基础和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
决策高远
国风药业在疾风骇浪的历练中站稳脚跟,不断壮大,主要归功于国风有一个团结奋进的过硬班子。董事长秦志华率领这个班子,为国风选准产业制高点绘制了更宏伟的蓝图:高标准地建造现代化工业园区,高起点地切入世界医药主流,高速度地跃上全新的发展平台!他们经过缜密分析,反复论证,决定投资7亿元,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座集科研开发与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从事海洋药物、生物工程产业及现代中成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从而使国风成为发展青岛二十一世纪主导产业——海洋药物、生物工程的主要载体,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海洋科研资源产业化基地。
从小厂区到大园区,从单一的中医药产业到多元化的生物海洋药物产业基地,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2000年9月,工业园一期工程动工兴建。一年来,工业园的各项工程严格按照国家GMP标准要求进行高质量建造,主要生产设备和质量检测手段与国际水平接轨,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风对管理、人员培训、市场、科技开发、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加紧调整、更新,抓好进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目前,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各项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完善,2002年9月全面投产后,将形成年产30亿片剂、2亿胶囊剂、500吨颗粒、5亿瓶口服液的生产规模,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3亿元,国风从此将跃上一个更高更快的发展舞台。
市场扩张
2001年,国风的市场开发热火朝天。国风的营销大军攻克道道难关,摘取了累累硕果,各主要市场的销售业绩比2000年增长30%以上,苦甘冲剂、养心氏、快胃片等主力产品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96%、86.8%和44.7%。
国风建立了一支由400多人组成的,年轻化、知识型的专业营销队伍,组建了6大分公司,足迹遍及15个省、市、自治区;并大力推行、不断完善销售代理制,形成了内外配合、精干善变的营销队伍结构。
国风十分注重激励机制在市场拓展中的催化作用,结合各地区的市场条件和开发基础,对内部营销人员实行绩效挂钩的分配方式,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了一整套外围人员的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为增强市场开发的广度和力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风不断探索市场营销新模式,加快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营销策划、营销传播、销售促进和售后服务工作经验。2001年,他们抓住国家公费医疗改革的新契机,并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实施“大布局、小区域”的开发战略,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纵深主攻市场,把稳成熟市场,抢占空白市场,壮大弱势市场,开辟了一条条独特而顺畅的销售通道,营销触角已遍及除西藏、台湾省以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管理提升
国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经营历程也是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日臻完善的提升过程。从军训的制度化到绩效考核体系的规范化,从分配机制的严细到优胜劣汰的强化,国风的每一条管理脉络在步调和谐中日益强健,在新陈代谢中更加坚实。
国风始终把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打造过硬的员工队伍放在管理的核心地位,常抓不懈。2001年,招用200多名大学生和数名硕士生、博士生,极大地改善了员工的知识结构;对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加入WTO后的适应性培训,提高了遵循国际惯例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企业文化建设,以建立团结和谐的创业整体为中心,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形成一整套符合企业思想、经营理念、价值准则的企业文化体系。
2001年,国风在变革分配制度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实施以年薪制和计件计量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方式,逐层次对公司管理技术岗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班长、科研、技术岗位职员及二、三线人员实行年薪制,对生产部岗位的计件(计量)工资进行调整。这是国风自1999年实行岗位工资制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首次将工资分为行政和技术两种系列,注重向营销和科研岗位人员倾斜,对二、三线人员和生产岗位人员注重向高技术含量、高技能要求岗位倾斜,拉大了各岗位的收入差距,在岗人员平均工资增幅达13%,人均年收入达到18672元。
为了加强对供、产、销全过程的监管,规范物资采购管理,2001年,国风大胆尝试,对大宗物资实行比价招标采购。公司成立了由企管、供应、设备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招标管理委员会,坚持科学公正、比质比价、监管制约的原则,在采购中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将隐蔽的权利透明化、集中的权利分散化,有效地堵住了采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提高了采购物资的质量,降低了采购成本。
1998年以来,国风先后投入2200多万元,实施GMP技术改造;2000年12月,国风的GMP认证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评审中一次性通过;2001年,国风按照GMP的实施要求,加大了对生产现场的检查监督力度,生产人员严格贯彻GMP生产管理规范,严抓工艺执行和全过程质量管理,并采用现代化精密仪器,将中药质量检测从定性检查上升为定量控制,有效地保证了药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保持旺盛生机的真正源动力,也是一个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国风以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产品开发的核心化、系列化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形成了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体系。
经过几年的持续改造,国风拥有了国内一流的生产技术设施;2001年,国风在硬件改造上再添新笔:购置了包衣制粒机、三效蒸发器、2P—35A压片机、喷码机等新型设备及部分办公自动化设备,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运输能力和管理运行效率。
国风拥有全国唯一的海洋药物研究所,大力研制和开发中药、海洋药物、生物工程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目前,研究所已建立了海洋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研究室、生物合成研究室、新药药理毒理研究中心及信息情报研究中心,共完成科研课题百余项,并承担过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通过省、部、市级鉴定,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国家专利证书项目9项。2001年,配合国风“海洋药物生物工程中心”的规划要求,“海药所”在研课题达20多项,成果价值增量同比有了质的提高。
与此同时,国风不断加强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国内著名院校、院所的合作,彼此结成了牢靠的产学研联合体;并加强同国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招商引智,取得了可喜成果。
目前,国风药业已形成消化系统、心脑循环系统、外感、小儿、保健等药物共6大系列、8大剂型120多个品种的产品规模,拥有高水平在研品种达20多项,2001年又引进合作研制的新药3项,并与美国健康时空公司签署了三个I类新药研发生产合作协议,同时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正在洽谈有关项目,合作前景极为看好,从而为国风的产品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厚的高含量成果基础和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