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爬一座雪山。登山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一种乐趣,一种生活体验,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登山教给了我很多东西,改变了我的生活。当我站在8844.43米高的珠峰峰顶时,那一刻忽然就放松下来,很享受,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启孜峰拉练
在拉萨适应了五天,又到了启孜峰拉练。
启孜峰位于羊八井西北部,在念青唐古拉峰的西南方,穷母冈日峰的东北方,旁边紧邻的还有一座叫鲁孜的山峰。启孜峰海拔6206米,终年极雪,从南面看上去整个山体浑圆,但北面却陡峭如刀劈一般。我们这组队员8人,计划到5200米启孜大本营适应训练,然后登顶珠峰。
几天后,藏队请来绒布寺主持进行煨桑仪式。煨桑,即用松柏枝焚起霭霭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据说在煨桑过程中产生的香气,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山神闻到也会十分高兴。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敬天地诸神的一种贡品,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
接着下来的五天是登山适应训练。最后一天,要出发到BC(6500m)营地,一路上要穿过冰塔林。无法用语言形容路上见到景色,两侧是高高的冰塔林,我们穿行其中。蓝色、白色、灰色的冰柱,形状奇特,晶莹剔透。人步入其中就像走在外星球。
经过六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BC营地。这一路景色是最美的,也是最辛苦的,最后500米距离竟然走了半个多小时。
休整期的舒适生活
BC营地有餐厅帐,还可以看DVD,每人一个帐篷。我们都是睡到太阳升起来才起床,中午很暖和,在帐篷里很热。一日三餐都有厨师做饭,虽然不太合胃口,但已经很享受了。
在营地前方还有个移动基站,虽然现在废弃了,但还是很钦佩中国移动的普及力。
登顶前十几天,为了更好调整身体状态,我们全队撤到4200米的定日县。
在定日县的日子是快乐的,不但可以天天有美食,还可以洗澡。记得有天,我们八个人午餐吃了三份排骨,两份猪蹄,五斤鱼,十几个菜。晚餐吃了3只鸡,一桌菜。为给冲顶做好足够的能量储存,在定日的几天能吃的都吃了,能喝的都喝了。
一切付出只为了这一刻的开始
终于等到我们队冲顶的周期。再次回到BC营地,发现刚刚下过雪,这给我们带来了好兆头。珠峰8300米以上基本都是裸露岩石,积雪很少,穿冰爪行走很危险。降雪后山上存留雪有利于行走。
经过一个月的适应期大部分队员明显很疲惫,食欲下降,情绪也有些急躁。虽然平常在活动帐里谈论的就是吃的,但饭菜一上来马上没有了胃口。唯一期盼的就是等来好天气,马上冲顶。在营地等了2天后,冲顶日期终于定下了,我所在的B队15号出发。接下来的一天,营地一片忙碌,队员忙着领冲顶物资,演示氧气调节器的使用。
5月15日这天,冲顶开始。我们向北坳营地出发。北坳海拔7028米,是连接珠峰与章子峰的鞍部。整个营地都建在冰川的平台上,每年的北坳都随着冰川的变化而变化。从冰川底部到营地落差大约400米,一路上在大约30度到45度的冰川上行走,部分路段还有冰崩的危险。但是队友都走的比较轻松,一方面是前期的适应,另一方面是前行的期待。
北坳再往前就是出了名的大风口,经常会遇到每秒12到20米的风速。
5月16日,我们计划到C2营地(7790米)。首先就要通过大风口,而且这是一路雪坡,一个连一个的陡坡,仿佛没有尽头。这段路非常艰难,我们队在7300米的时候开始低流量吸氧,就这样还是感到非常辛苦。
艰难前行了大约5个小时后,终于到达C2营。这个营地建在雪坡尽头,一路破碎岩石,到处可以看到被风吹烂的帐篷。我的帐篷搭在雪坡和石头交会处,4人的帐篷有1/3地方悬空者,还带斜角。晚上睡觉就算弓着身子,还怕滑下去。幸运的是,在这种艰难环境下,有向导整理帐篷,不需要我自己搭建。进到帐篷,把氧气开到每分钟1.5升,好好回复体力。这时,烟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当想抽的时候就预示着状态还不错。
5月17日,走到8300米附近时,地况基本都是碎石坡。穿着冰爪走在碎石上面摇摇晃晃,很消耗体力。在这里每一步都是艰难的,氧气流量虽然开到每分钟2升,大家还是走走停停。路上还遇到没能登顶,中途返回的两个A队队员,一个是体能下降,一个是脸部被落石砸伤。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沉沉的。前期的所有心血,在这一刻不得不放弃,这种痛是常人不能体会的。
5月18日,最期盼的一天到来了。我们在突击营地休息几小时,晚上10点冲击珠峰的顶峰。近50天的辛苦就为了今晚。晚上9点开始整理装备,更换氧气、备用手套、眼镜、食品、相机、电池、旗、全部检查一遍。出了帐篷,穿上安全带,绑好冰爪。开始向顶峰进发。
远处的灯光在晃动,前行队员的头灯就像是旗帜,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向导在我身后,我们顺着路绳小心前行。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前方头灯和脚前的灯光。这时没有人说话,只能听到我的呼吸声和冰爪与岩石摩擦的声音。
路很不好走,一会直上一会斜切,我只能紧拉路绳,小心翼翼低头前行,看不清周围的景象,只知道右边就是悬崖。天气开始变坏,下起了小雪,风雪打在脸上就像被火烧一样。
“鬼门关”第二台阶
珠穆朗玛峰海拔8680米的北侧攀登路线上,任何一个登顶者也无法忘记的地方。它是横在珠峰北坡路线上的一段岩石峭壁,其中一段近乎直立的4米左右的峭壁立在通往山顶的唯一通途上,这里是通往顶峰的最后一道门,也是一道鬼门关。在这里挫败了多少登山者的梦想。
到达第二台阶就像到了一个分界线。风速突然变大,身体热量迅速流失,我的手脚开始发麻,氧气也快用完了。就在这时,在一个岩石斜切处出了次险,我滑了一跤丢了一只羽绒手套。
登顶之前,向导嘱咐我最好在山下换氧气,而我没有在意。现在只有蜷缩在岩石的夹缝中,漫长的五分钟等待后,向导爬上来给我换氧气。在换氧气的过程中,身体渐渐僵硬,头脑也迷糊,抵抗力迅速下降,后来充足氧气后才缓过来。就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珠峰日出
跨过第二台阶后,我们迎来了珠峰顶端的日出。当黑夜与黎明交替的时候,我们翻过了第三台阶。在这里我们遇到冲顶成功后下撤回来的队员,心里一阵喜悦,既为他们喝彩,也为我的梦想马上会实现而欢呼。
岩石与雪的交会处,这就是峰顶的冰盖。这里大约在海拔8842米左右,离顶峰还有20米的高度。这时的风像火一样,吹到脸上有火辣辣的刺痛感,我体会了最冷的时刻。眼前的双层镜片正在结霜,在朦胧之中,我看到峰顶的经幡在飘动,就像看到希望的火焰,给我最后的力量登到顶峰。
下山——犹如跨越生死之门
登顶那一刻,感觉非常放松,这么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随之而来的是体能消耗殆尽,缺氧让人昏昏欲睡。这使得下山之路尤为艰难。
再次回到“第二台阶”时,大脑已经严重缺氧,意识在睡与非睡之间挣扎。迷糊中,远远看到一个人影躺在“第二台阶”山崖下,那是前人失误留下的遗憾。虽然早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珠峰上会见到这样的情景,但是亲眼目睹后,还是被深深触动了。
想要挑战珠峰这座美丽的巨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勇敢、顽强、坚韧、细心缺一不可,一刻的松懈可能葬送生命。当队员都撤回到BC营地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一名队员突发脑水肿逝去了。死亡对与我们这些登山爱好者来说,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虽然来珠峰每个人都有心理准备,却没有想到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相处了50天的队友,最后的时刻却不能一起相聚,每个人心里都很沉重。
在登珠峰的过程中,这样极端天气,队友在体能透支的情况下,其他人是无法帮助队友的,就只能留在雪山。只有有了应对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才能开始登珠峰,否则一件小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引发大灾难。
所需装备
登山鞋、羽绒服、氧气面罩要专门订货,进口品牌。最重要的就是鞋。因为在雪山,脚的冻伤几率很大;羽绒服一般为登山式连体羽绒服。其他还有备用手套,眼镜,食品,相机,电池,帐篷,安全带,冰爪等。
费用:
活动费25万、装备2万,共需约28万人民币。
登山队:
爬珠峰一般是商业登山公司组织。个人登珠峰太危险。商业队伍配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安全系数高。在登山时还会负责专门修路。这次我们登山就有三四十人做为我们的后勤服务。
最好的登山时间:
5月中旬。之前温度太低,人体受不了。9、10月份山上气候不好,变幻莫测,风速太大、容易冻伤。
珠峰感触:
爬珠峰最磨练人的意志,最难熬的就是一直走。走的最长的一次是当天晚上十点出发,到第二天晚上九点才到达休息处,整个过程就是一直在走。累了就站着停一会,不能坐下休息,在这种缺氧环境下很容易嗜睡。而睡着是很危险的。
链接:
曲义涛,登山爱好者。
大涛说2000年时他开始接触户外运动;2003年开始登山,接触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常年带队,去的都是四川、青海省的,难度系数不高、风险不是很大的,5000米—6000米的雪山,适合于想了解雪山的初级登山者。
当2003年3月登上他的第一座雪山时,从此喜欢上了登山。“不仅仅是我从事户外行业,更是因为登山带给我的生活的乐趣,每一次的远行,每一次的感受,都是一次积累,每次离梦想的珠峰也会迈进一步。”大涛对登山运动仍充满向往。
技术小帖士:
登雪山,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阿尔卑斯式登山,以最精简的方式,带少量装备,快上快下,崇尚自主攀登。适合6000米以下的技术山峰。二是喜马拉雅式登山,强大的后勤保障,以阶梯式,即到一个高度适应,然后再下到低营恢复,再到高营如此反复,主要以适应为主,然后等待天气周期冲顶下扯。登山周期长,成功率高,急性高原病机率低。一般用于7000米以上高海拔登山。
提前准备:
一般来说登珠峰至少要提前一年开始进行各方面的准备。这包括体能、装备以及心理情绪的调节。有不少登山的人,都会提前到珠峰进行尝试性的攀登,以了解当地的自然情况。在登山过程中,体能耐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就像一个正常人24小时不吃不喝还能坚持跑完一个马拉松。
我是提前半年开始锻炼身体,还有队员锻炼了两年。包括: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长时间有氧运动。
心态的准备也很重要。登山经常会受天气、行程各种因素干扰,很难按照自己意愿计划实行。登山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好的心态可以不受其所扰,能够理性的解决,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消极的心态显而易见受到各种困扰,不能客观的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会把问题放大,造成更加不利的局面,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启孜峰拉练
在拉萨适应了五天,又到了启孜峰拉练。
启孜峰位于羊八井西北部,在念青唐古拉峰的西南方,穷母冈日峰的东北方,旁边紧邻的还有一座叫鲁孜的山峰。启孜峰海拔6206米,终年极雪,从南面看上去整个山体浑圆,但北面却陡峭如刀劈一般。我们这组队员8人,计划到5200米启孜大本营适应训练,然后登顶珠峰。
几天后,藏队请来绒布寺主持进行煨桑仪式。煨桑,即用松柏枝焚起霭霭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据说在煨桑过程中产生的香气,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山神闻到也会十分高兴。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敬天地诸神的一种贡品,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
接着下来的五天是登山适应训练。最后一天,要出发到BC(6500m)营地,一路上要穿过冰塔林。无法用语言形容路上见到景色,两侧是高高的冰塔林,我们穿行其中。蓝色、白色、灰色的冰柱,形状奇特,晶莹剔透。人步入其中就像走在外星球。
经过六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BC营地。这一路景色是最美的,也是最辛苦的,最后500米距离竟然走了半个多小时。
休整期的舒适生活
BC营地有餐厅帐,还可以看DVD,每人一个帐篷。我们都是睡到太阳升起来才起床,中午很暖和,在帐篷里很热。一日三餐都有厨师做饭,虽然不太合胃口,但已经很享受了。
在营地前方还有个移动基站,虽然现在废弃了,但还是很钦佩中国移动的普及力。
登顶前十几天,为了更好调整身体状态,我们全队撤到4200米的定日县。
在定日县的日子是快乐的,不但可以天天有美食,还可以洗澡。记得有天,我们八个人午餐吃了三份排骨,两份猪蹄,五斤鱼,十几个菜。晚餐吃了3只鸡,一桌菜。为给冲顶做好足够的能量储存,在定日的几天能吃的都吃了,能喝的都喝了。
一切付出只为了这一刻的开始
终于等到我们队冲顶的周期。再次回到BC营地,发现刚刚下过雪,这给我们带来了好兆头。珠峰8300米以上基本都是裸露岩石,积雪很少,穿冰爪行走很危险。降雪后山上存留雪有利于行走。
经过一个月的适应期大部分队员明显很疲惫,食欲下降,情绪也有些急躁。虽然平常在活动帐里谈论的就是吃的,但饭菜一上来马上没有了胃口。唯一期盼的就是等来好天气,马上冲顶。在营地等了2天后,冲顶日期终于定下了,我所在的B队15号出发。接下来的一天,营地一片忙碌,队员忙着领冲顶物资,演示氧气调节器的使用。
5月15日这天,冲顶开始。我们向北坳营地出发。北坳海拔7028米,是连接珠峰与章子峰的鞍部。整个营地都建在冰川的平台上,每年的北坳都随着冰川的变化而变化。从冰川底部到营地落差大约400米,一路上在大约30度到45度的冰川上行走,部分路段还有冰崩的危险。但是队友都走的比较轻松,一方面是前期的适应,另一方面是前行的期待。
北坳再往前就是出了名的大风口,经常会遇到每秒12到20米的风速。
5月16日,我们计划到C2营地(7790米)。首先就要通过大风口,而且这是一路雪坡,一个连一个的陡坡,仿佛没有尽头。这段路非常艰难,我们队在7300米的时候开始低流量吸氧,就这样还是感到非常辛苦。
艰难前行了大约5个小时后,终于到达C2营。这个营地建在雪坡尽头,一路破碎岩石,到处可以看到被风吹烂的帐篷。我的帐篷搭在雪坡和石头交会处,4人的帐篷有1/3地方悬空者,还带斜角。晚上睡觉就算弓着身子,还怕滑下去。幸运的是,在这种艰难环境下,有向导整理帐篷,不需要我自己搭建。进到帐篷,把氧气开到每分钟1.5升,好好回复体力。这时,烟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当想抽的时候就预示着状态还不错。
5月17日,走到8300米附近时,地况基本都是碎石坡。穿着冰爪走在碎石上面摇摇晃晃,很消耗体力。在这里每一步都是艰难的,氧气流量虽然开到每分钟2升,大家还是走走停停。路上还遇到没能登顶,中途返回的两个A队队员,一个是体能下降,一个是脸部被落石砸伤。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沉沉的。前期的所有心血,在这一刻不得不放弃,这种痛是常人不能体会的。
5月18日,最期盼的一天到来了。我们在突击营地休息几小时,晚上10点冲击珠峰的顶峰。近50天的辛苦就为了今晚。晚上9点开始整理装备,更换氧气、备用手套、眼镜、食品、相机、电池、旗、全部检查一遍。出了帐篷,穿上安全带,绑好冰爪。开始向顶峰进发。
远处的灯光在晃动,前行队员的头灯就像是旗帜,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向导在我身后,我们顺着路绳小心前行。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前方头灯和脚前的灯光。这时没有人说话,只能听到我的呼吸声和冰爪与岩石摩擦的声音。
路很不好走,一会直上一会斜切,我只能紧拉路绳,小心翼翼低头前行,看不清周围的景象,只知道右边就是悬崖。天气开始变坏,下起了小雪,风雪打在脸上就像被火烧一样。
“鬼门关”第二台阶
珠穆朗玛峰海拔8680米的北侧攀登路线上,任何一个登顶者也无法忘记的地方。它是横在珠峰北坡路线上的一段岩石峭壁,其中一段近乎直立的4米左右的峭壁立在通往山顶的唯一通途上,这里是通往顶峰的最后一道门,也是一道鬼门关。在这里挫败了多少登山者的梦想。
到达第二台阶就像到了一个分界线。风速突然变大,身体热量迅速流失,我的手脚开始发麻,氧气也快用完了。就在这时,在一个岩石斜切处出了次险,我滑了一跤丢了一只羽绒手套。
登顶之前,向导嘱咐我最好在山下换氧气,而我没有在意。现在只有蜷缩在岩石的夹缝中,漫长的五分钟等待后,向导爬上来给我换氧气。在换氧气的过程中,身体渐渐僵硬,头脑也迷糊,抵抗力迅速下降,后来充足氧气后才缓过来。就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珠峰日出
跨过第二台阶后,我们迎来了珠峰顶端的日出。当黑夜与黎明交替的时候,我们翻过了第三台阶。在这里我们遇到冲顶成功后下撤回来的队员,心里一阵喜悦,既为他们喝彩,也为我的梦想马上会实现而欢呼。
岩石与雪的交会处,这就是峰顶的冰盖。这里大约在海拔8842米左右,离顶峰还有20米的高度。这时的风像火一样,吹到脸上有火辣辣的刺痛感,我体会了最冷的时刻。眼前的双层镜片正在结霜,在朦胧之中,我看到峰顶的经幡在飘动,就像看到希望的火焰,给我最后的力量登到顶峰。
下山——犹如跨越生死之门
登顶那一刻,感觉非常放松,这么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随之而来的是体能消耗殆尽,缺氧让人昏昏欲睡。这使得下山之路尤为艰难。
再次回到“第二台阶”时,大脑已经严重缺氧,意识在睡与非睡之间挣扎。迷糊中,远远看到一个人影躺在“第二台阶”山崖下,那是前人失误留下的遗憾。虽然早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珠峰上会见到这样的情景,但是亲眼目睹后,还是被深深触动了。
想要挑战珠峰这座美丽的巨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勇敢、顽强、坚韧、细心缺一不可,一刻的松懈可能葬送生命。当队员都撤回到BC营地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一名队员突发脑水肿逝去了。死亡对与我们这些登山爱好者来说,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虽然来珠峰每个人都有心理准备,却没有想到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相处了50天的队友,最后的时刻却不能一起相聚,每个人心里都很沉重。
在登珠峰的过程中,这样极端天气,队友在体能透支的情况下,其他人是无法帮助队友的,就只能留在雪山。只有有了应对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才能开始登珠峰,否则一件小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引发大灾难。
所需装备
登山鞋、羽绒服、氧气面罩要专门订货,进口品牌。最重要的就是鞋。因为在雪山,脚的冻伤几率很大;羽绒服一般为登山式连体羽绒服。其他还有备用手套,眼镜,食品,相机,电池,帐篷,安全带,冰爪等。
费用:
活动费25万、装备2万,共需约28万人民币。
登山队:
爬珠峰一般是商业登山公司组织。个人登珠峰太危险。商业队伍配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安全系数高。在登山时还会负责专门修路。这次我们登山就有三四十人做为我们的后勤服务。
最好的登山时间:
5月中旬。之前温度太低,人体受不了。9、10月份山上气候不好,变幻莫测,风速太大、容易冻伤。
珠峰感触:
爬珠峰最磨练人的意志,最难熬的就是一直走。走的最长的一次是当天晚上十点出发,到第二天晚上九点才到达休息处,整个过程就是一直在走。累了就站着停一会,不能坐下休息,在这种缺氧环境下很容易嗜睡。而睡着是很危险的。
链接:
曲义涛,登山爱好者。
大涛说2000年时他开始接触户外运动;2003年开始登山,接触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常年带队,去的都是四川、青海省的,难度系数不高、风险不是很大的,5000米—6000米的雪山,适合于想了解雪山的初级登山者。
当2003年3月登上他的第一座雪山时,从此喜欢上了登山。“不仅仅是我从事户外行业,更是因为登山带给我的生活的乐趣,每一次的远行,每一次的感受,都是一次积累,每次离梦想的珠峰也会迈进一步。”大涛对登山运动仍充满向往。
技术小帖士:
登雪山,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阿尔卑斯式登山,以最精简的方式,带少量装备,快上快下,崇尚自主攀登。适合6000米以下的技术山峰。二是喜马拉雅式登山,强大的后勤保障,以阶梯式,即到一个高度适应,然后再下到低营恢复,再到高营如此反复,主要以适应为主,然后等待天气周期冲顶下扯。登山周期长,成功率高,急性高原病机率低。一般用于7000米以上高海拔登山。
提前准备:
一般来说登珠峰至少要提前一年开始进行各方面的准备。这包括体能、装备以及心理情绪的调节。有不少登山的人,都会提前到珠峰进行尝试性的攀登,以了解当地的自然情况。在登山过程中,体能耐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就像一个正常人24小时不吃不喝还能坚持跑完一个马拉松。
我是提前半年开始锻炼身体,还有队员锻炼了两年。包括: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长时间有氧运动。
心态的准备也很重要。登山经常会受天气、行程各种因素干扰,很难按照自己意愿计划实行。登山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好的心态可以不受其所扰,能够理性的解决,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消极的心态显而易见受到各种困扰,不能客观的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会把问题放大,造成更加不利的局面,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