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大学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传承文化和历史重要载体,是一个学校的特色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落实途径。校园文化反映了高校的校容、校貌以及高校的办学特色、管理制度。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是需要靠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的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浓烈的精神氛围。校园文化正是以这种特有的精神氛围潜移默化影响着生活、学习在其中的每一位师生,实现着对人的品质和个性的塑造和培养。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创新;育人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它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种亚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体现了高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总体来说,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组成。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环境和具有文化气息的物质设施,作为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鼓励正当竞争,颂扬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人生价值。
校园文化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大学生不断地渗透,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产生深刻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步内化为大学生的素质。它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重要作用。概括起来说,校园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
总之,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校园生活,调节师生情绪,培养和激发师生的集体精神,促进师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而且还可以促进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促进高校稳定发展。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为了深刻了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我特意做了一份问卷,随机在5所高校中抽取了500名学生从校园环境、学习环境、校风、学风、教风、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做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尽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还有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地方。
1.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目前,丰富多彩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表现是文化活动繁多,且主要偏重于娱乐文化活动,一般只作为一种短期行为,阶段性、突击性的来抓,而没有把这类活动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这势必会削弱校园文化在高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放在高校整体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建设实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
2.过分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是承担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而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则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也是大学精神的精髓所在。所以建设高校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因此,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坚持以校园物质文化为载体构筑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意义
1.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当今世界,国际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靠的是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的构成中,也包括了文化竞争力。而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精神的重要支柱。大学精神一向起着传播先进思想,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及时代发展的需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形成先进、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自觉为丰富社会精神内涵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精神动力,为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而努力。
2.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这些年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完成,很多大学都经历了“合并、合作、共建、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精神文化对高校发展的深刻影响,也必须重视大学精神文化的再造。我们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推动高校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塑造独具个性又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校园文化,推动和深化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3.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最直接参与或组织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即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及发展,学生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也必须突破课堂文化的局限,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张扬个性的心理需要,又适应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总之,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形式,在培育师生人文素质及规范师生行为等,起着以课程教学为主的显性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四、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的几点建议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需要靠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氛围,而这种精神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改变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基于校园文化的这种特殊的内涵和功能,以及当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指出了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创新就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的重新整合,进而增加现有价值的一种手段。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高校来说,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就是创新的关键以及基础。要想把高校办好,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
1.着力推进观念创新,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驱力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创新,关键在于是否能解放思想,是否能创新观念。当前,高校以及大学生的发展趋势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牢牢把握住“与时俱进”这个大方向,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上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绝不能仅仅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课余活动的开展上,更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等割裂开来,而应该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真真正正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总体的发展规划中,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高校校园文化虽然有着相同的主旋律,比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但同时也要立足校情,找准定位把握特色,结合自身办学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同本校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等结合起来,把主旋律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真正具有鲜明特色且符合校情的校园文化。鲜明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也是其魅力所在。只有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才意味着更加贴近学校的创办背景,历史传统和办学经历,才能对学校成员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因此,现代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从校园环境建设、精神文化氛围地形成以及制度建设这三方面入手,反思、总结并结合学校现状,以开放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海纳百川的胸襟,站在教育事业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这个高度来规划和建设体现高校特色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2.着力推进形式创新,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校园文化的形式创新,就是对传统形式的改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有三种方式: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理论学习。其中以文体活动这种方式最早出现,最为常见。但如果仅仅采取常规的方式和方法,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不如转换思路,结合时代特征,采用在学生中流行的方式、方法,以满足当代大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等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心理需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切条件,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举办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高品质、高品位的科技、文化、学术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通过组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学校不仅要为学生社团组织各类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还应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新体会和新发现以及使用的新方法。在组织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立的个性和独立的思考极尽显现,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故高校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支持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积极探索、逐步形成敢于冲破前人、勇于提出新观点、形成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认识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也已经走进了校园,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们的交往、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在加速校园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冲击。由于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再加上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的不同,导致有些同学逐渐在网络中迷失了自己。针对当前这种情况,高校应迅速用正确积极的思想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充分利用网络的导向性、政治性、亲和性,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使之行之有效为校园文化建设而服务。
3.着力推进内容创新,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各种学术思潮集散地的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况,既有先进、高雅、健康的一面,引领社会文化风潮;同时又存在着落后、低俗、腐朽的一面污染着校园文化,侵蚀着大学生的精神、思想和道德,干扰和破坏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因此,高校就更应该结合时代特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校园文化内容,正确引导校园文化的走向,使高校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基地。
校园文化建设不单单是为高校提供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新的教育方法,还为高校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是以文化为载体,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感染着师生们。因此,高校必须要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内容,抢占思想文化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教育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文化,使高校成为引领社会文化潮流,传播科学思想,开创文明新风的重要基地。
4.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如何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去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必须逐步建立和健全合理有效的制度。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看似一项简单的工作,但要做到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并且真正落在实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当下,大学生们的思想行为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都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广大师生员工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及群体内部之间的利益诉求,缩小分歧,扩大共识,尽可能形成最大限度的满足和保障师生员工们的共同利益的制度。并且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本着踏实的态度,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对有违和谐校园和背离学校发展以及不能满足师生需要的制度措施,要及时的修改、完善,切实可行的制定出适应社会、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发展的制度措施。
制度一经建立,就要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保证公正性,应力求做到“从严”、“求细”和“与人为善”。并对制度实施的情况及时总结,对操作性不强和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加以修正。通过这些体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制度条例的实施,进一步增进了校园的和谐发展,保证了校园文化健康积极的发展,也才能真真正正起到文化育人的功能。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落实途径。因此,建设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当前高校工作中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社会在发展,人类文明也在进步,校园文化建设应顺应时代发展,站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在传承和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建立积极、健康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冯刚.提升理念 明确思路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
[2]李耀臻.以境化人 以制立人 以情育人[J].中国高等教育,2006.
[3]冯心怡.学校文化建设诌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4.
[4]归依凡.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
[5]于留成,李爱民.大学文化建构与高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创新;育人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它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种亚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体现了高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总体来说,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组成。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环境和具有文化气息的物质设施,作为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鼓励正当竞争,颂扬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人生价值。
校园文化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大学生不断地渗透,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产生深刻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步内化为大学生的素质。它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重要作用。概括起来说,校园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
总之,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校园生活,调节师生情绪,培养和激发师生的集体精神,促进师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而且还可以促进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促进高校稳定发展。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为了深刻了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我特意做了一份问卷,随机在5所高校中抽取了500名学生从校园环境、学习环境、校风、学风、教风、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做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尽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还有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地方。
1.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目前,丰富多彩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表现是文化活动繁多,且主要偏重于娱乐文化活动,一般只作为一种短期行为,阶段性、突击性的来抓,而没有把这类活动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这势必会削弱校园文化在高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放在高校整体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建设实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
2.过分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是承担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而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则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也是大学精神的精髓所在。所以建设高校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因此,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坚持以校园物质文化为载体构筑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意义
1.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当今世界,国际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靠的是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的构成中,也包括了文化竞争力。而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精神的重要支柱。大学精神一向起着传播先进思想,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及时代发展的需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形成先进、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自觉为丰富社会精神内涵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精神动力,为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而努力。
2.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这些年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完成,很多大学都经历了“合并、合作、共建、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精神文化对高校发展的深刻影响,也必须重视大学精神文化的再造。我们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推动高校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塑造独具个性又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校园文化,推动和深化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3.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最直接参与或组织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即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及发展,学生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也必须突破课堂文化的局限,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张扬个性的心理需要,又适应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需要。
总之,和谐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形式,在培育师生人文素质及规范师生行为等,起着以课程教学为主的显性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四、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的几点建议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需要靠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氛围,而这种精神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改变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基于校园文化的这种特殊的内涵和功能,以及当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指出了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创新就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的重新整合,进而增加现有价值的一种手段。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高校来说,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就是创新的关键以及基础。要想把高校办好,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
1.着力推进观念创新,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驱力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创新,关键在于是否能解放思想,是否能创新观念。当前,高校以及大学生的发展趋势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牢牢把握住“与时俱进”这个大方向,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上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绝不能仅仅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课余活动的开展上,更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等割裂开来,而应该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真真正正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总体的发展规划中,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高校校园文化虽然有着相同的主旋律,比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但同时也要立足校情,找准定位把握特色,结合自身办学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同本校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等结合起来,把主旋律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真正具有鲜明特色且符合校情的校园文化。鲜明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也是其魅力所在。只有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才意味着更加贴近学校的创办背景,历史传统和办学经历,才能对学校成员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因此,现代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从校园环境建设、精神文化氛围地形成以及制度建设这三方面入手,反思、总结并结合学校现状,以开放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海纳百川的胸襟,站在教育事业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这个高度来规划和建设体现高校特色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2.着力推进形式创新,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校园文化的形式创新,就是对传统形式的改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有三种方式: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理论学习。其中以文体活动这种方式最早出现,最为常见。但如果仅仅采取常规的方式和方法,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不如转换思路,结合时代特征,采用在学生中流行的方式、方法,以满足当代大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等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心理需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切条件,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举办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高品质、高品位的科技、文化、学术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通过组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学校不仅要为学生社团组织各类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还应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新体会和新发现以及使用的新方法。在组织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立的个性和独立的思考极尽显现,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故高校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支持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积极探索、逐步形成敢于冲破前人、勇于提出新观点、形成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认识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也已经走进了校园,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们的交往、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在加速校园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冲击。由于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再加上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的不同,导致有些同学逐渐在网络中迷失了自己。针对当前这种情况,高校应迅速用正确积极的思想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充分利用网络的导向性、政治性、亲和性,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使之行之有效为校园文化建设而服务。
3.着力推进内容创新,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各种学术思潮集散地的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况,既有先进、高雅、健康的一面,引领社会文化风潮;同时又存在着落后、低俗、腐朽的一面污染着校园文化,侵蚀着大学生的精神、思想和道德,干扰和破坏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因此,高校就更应该结合时代特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校园文化内容,正确引导校园文化的走向,使高校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基地。
校园文化建设不单单是为高校提供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新的教育方法,还为高校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是以文化为载体,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感染着师生们。因此,高校必须要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内容,抢占思想文化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教育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文化,使高校成为引领社会文化潮流,传播科学思想,开创文明新风的重要基地。
4.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如何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去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必须逐步建立和健全合理有效的制度。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看似一项简单的工作,但要做到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并且真正落在实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当下,大学生们的思想行为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都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广大师生员工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及群体内部之间的利益诉求,缩小分歧,扩大共识,尽可能形成最大限度的满足和保障师生员工们的共同利益的制度。并且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本着踏实的态度,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对有违和谐校园和背离学校发展以及不能满足师生需要的制度措施,要及时的修改、完善,切实可行的制定出适应社会、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发展的制度措施。
制度一经建立,就要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保证公正性,应力求做到“从严”、“求细”和“与人为善”。并对制度实施的情况及时总结,对操作性不强和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加以修正。通过这些体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制度条例的实施,进一步增进了校园的和谐发展,保证了校园文化健康积极的发展,也才能真真正正起到文化育人的功能。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落实途径。因此,建设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当前高校工作中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社会在发展,人类文明也在进步,校园文化建设应顺应时代发展,站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在传承和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建立积极、健康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冯刚.提升理念 明确思路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
[2]李耀臻.以境化人 以制立人 以情育人[J].中国高等教育,2006.
[3]冯心怡.学校文化建设诌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4.
[4]归依凡.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
[5]于留成,李爱民.大学文化建构与高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