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年过去了,每当提起李尚平遇害,他的家人仍忍不住痛哭。“前些天,有一个自媒体用‘侮辱性杀害’来描述凶手的作案手段,看到这几个字……我……”当《环球人物》记者在湖南益阳见到李尚平的姐姐李尚家,她在对话伊始就说起了这件事,瞬间泪如泉涌,泣不成声。这几个字深深扎进她的心里,那一把对准李尚平的自制手枪,那一发击穿头部的子弹,还有李尚平死去时瞪大的双眼……挥之不去的画面折磨着她。
17年里,李尚平家中很多事情都改变了。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的妻子远走他乡并重组家庭,他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但还有一些事情没有改变,比如案件依然没有告破,比如当一家人提到他还是会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疼痛。
今年6月,当湖南新晃“操场埋尸案”受到广泛关注时,有人将2002年4月26日湖南益阳的枪杀李尚平案再次公布出来。不久,湖南省公安厅成立专案组,调查该案。8月8日,益阳市公安局发布悬赏公告,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破案线索,对直接抓获涉案嫌疑人或提供有价值破案线索的,悬赏50万元。同时,益阳市公安局还发布了凶手用枪图片。
对此,李尚平的家人心情复杂。公众的关注固然让案件告破重燃希望,但距离真相大白还是困难重重。在采访李尚平家属的全程中,《环球人物》记者内心始终在挣扎:问个大概,对采访不好;问得详细,又必然将他们内心的伤疤重新揭开。在这种矛盾中,对话“且进且退”艰难进行,李尚平和这个家庭的种种过往,又一幕幕重现……
“这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
李尚家是一名语文教师。她至今记得,2002年的那个4月,益阳市阴雨连绵。26日这一天,雨更大了,李尚家有些不太舒服,“似乎是心灵感应,那天我的心脏中好像有一根血管,被某种力量拼命往外扯”。
下午5点左右,英语教师李尚平在益阳市龙光桥镇长坡村的南塘中学上完一天的课后,给妻子刘云娥打了一个电话。“那天是周五,他打电话告诉我,因为劳动节要放假,所以明天周六要补课,他不能像每周一样接我了。”刘云娥是一名体育老师,和李尚平在两所不同的学校任教,距离非常远,二人只能周末团聚。每个周五,李尚平都会站在家附近的路口,等着妻子回来。接到电话后,刘云娥打算在学校住下,等李尚平放假后再回家。没想到,半个多小时后,她就被一个电话叫了回去:“赶快回家!李尚平出车祸了!”
李尚家也接到了电话,是她的丈夫打来的。不过,她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来到了事发地——长坡村马尾嘴。瓢泼大雨中,山间小路挤满了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将事发现场堵得密不透风。李尚家看到这一幕,已经预感到即将要看到什么,她拨开人群,挤到了能看见弟弟的位置。就是这一眼,成为随后的17年中,萦绕她最大的梦魇。
李尚平躺在血泊中,摩托车倒在一旁。此处距离他家仅仅300米,他的右半边脸已经塌陷,右耳后有一个四指宽的大洞,头发都被烧焦了。最折磨李尚家的,是弟弟那一双没有合上的眼睛,望向阴森的天空。血水顺着雨水流淌,现场惨不忍睹,嚎啕声与大雨声交织。不久,警方来到现场,一名法医做了一番检查后,作出结论:李尚平死于一场交通事故。
当时,李尚平的父母和姐姐被突如其来的悲痛袭倒,没有对这个结论做出反应。但其他亲友和围观村民则相对清醒,他们纷纷质疑:这绝对不是一场交通事故。
李尚平的尸体被抬回家后,第二天清晨,在家属的强烈抗议下,法医解剖尸体,重新鉴定。结果显示,行凶者是在半路伏击,对着骑摩托车的李尚平嘴部开枪,子弹击穿头部,从后脑射出。
刘云娥没有到案发现场。接到电话后,她打车回家。快到家时,人群堵住了路,有村民示意她下车,但她没有反应过来,而是担心“出车祸”的丈夫,一路跑回家。到了家里,她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几个家人将她按住,不让他去看李尚平。她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在我的脑海中,李尚平永远都是活着的样子,我没有见到他最后一眼。”
事后,警方在案发现场不远处找到了一把自制手枪,这成为他杀的关键证据。进一步勘查后不难发现,凶手选择的地点对伏击相当有利,这里距离李尚平家只有300米,但这里有一大片树林,不仅人烟稀少,还能遮挡视线。
进一步分析,还能发现凶手的诸多用心:从射杀距离看,法医鉴定显示不超过两米,足以一枪毙命,手法干净利落;从时间看,周五学生放学早,下午5点多都已回家;从天气看,当天大雨,路上行人稀少;从路线看,伏击地点处在弯道,挡住了来往行人的视线,又是李尚平回家的必经之路。可见,凶手对其了如指掌。根据家人的描述,李尚平虽然个头不高,但力气大,还练过拳术,一般人很难制伏他。
“一切都安排得天衣无缝,这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刘云娥说。

“刺頭”李尚平
李尚平遭到枪杀的消息,在益阳市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在教师这个群体中。
被伏击前一个月,李尚平出现在湖南都市频道的新闻中。据媒体报道,3月18日,李尚平陪同湖南都市频道的几名记者来到益阳市采访。而在媒体到来之前,益阳市龙光桥镇教师的工资,已经被拖欠了4个月。从2001年12月下旬开始,李尚平所在的南塘中学几名教师发现银行卡账上没有收到当月工资。在大家的推举下,李尚平成为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的带头人。2002年1月,龙光桥镇联校(管辖镇上30多所中小学)领导来到南塘中学视察,李尚平带着其他老师当面提出质疑。 应聘这所中学失败后,李尚平继续在羊舞岭中学任教。仅过了一年,就发生了李尚平说的“常常无缘无故调动教师的工作”事件。李尚家称,当时学校规定,将真正有能力的教师留下,剩下的送到乡村任教,“我弟弟很自信,觉得自己连益阳县一中都可以教,在这里更没问题”。但不久之后,他就被派到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去,教一年级小学生语文和数学。“当时他的状态非常糟糕!”李尚家直言不讳地说,有人看到这些经历,以为李尚平自愿到艰苦地区任教,但她并不想拔高弟弟。
到了这所乡村小学,有同事提醒李尚平“如果不开心,可以不去”。但李尚平对这个同事说,自己拿了国家的钱,无论在哪里,都应该好好教书。李尚平在这个小学教了一年后,由于益阳市稀缺初中英语教师,他又被调到南塘中学。
在《环球人物》记者与刘云娥、李尚家交谈时,她们描述的李尚平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李尚家回忆,童年时,父亲在家中开办学堂,全村的孩子都来读书。“我弟弟比我小3岁,上小学时,爸爸经常拿着高年级的试卷给我和弟弟做,他答题都比我分数高。”李尚平工作以后,开始发表各类文章,李尚家记得,当时至少有3家北京报刊找他约稿。“案发后,还有一个北京的编辑找他,问稿子怎么还没过来。”
可能是由于聪明,同时又很孤傲,所以辗转调动工作的不得志,让李尚平很失落。实际上,李尚平在案发前已经决定“五一”假期结束后,就出去闯荡,就等上完最后几天的课。“4月26日,距离5月1日只有4天,他终究还是没有挨过去。”李尚家感叹道。
一家三代,追凶17 年
在刘云娥眼中,李尚平非常孝顺。“他曾在益阳图文电视台做过兼职,每天深夜才能回家。有次我跟他商量,在电视台旁边的一个小区买房,他当时就回绝:我不可能离开父母生活。”李尚平对刘云娥的父母也很孝顺,家人们回忆,每次回到岳父岳母家,李尚平都要买很多东西,同时“兜里有多少钱,就放下多少钱”。而刘云娥的母亲在今年7月去世时,恰是枪杀李尚平案再度发酵之际,老人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李尚平的案子破了没有?”
李尚平离开后,最伤心的是他的父亲李三保。李尚家记得,父亲在晚年酷爱钓鱼。她有次问父亲:“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出去钓回来的鱼也不吃,都送人,何必呢?”李三保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讲给女儿听:“我不是钓鱼去了,我是哭去了。”他想儿子,又怕老伴看到以后担心自己,于是跑到荒郊野外痛哭。
让李三保欣慰的是,自己有一个孙子,延续了家族的希望。“父亲晚年特别节俭,不舍得花钱,都给孙子攒着。”李尚家说,父亲2012年去世了,临终之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孙子,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以后只能靠你自己了。”李三保没能看到凶手落网,这成了老人一生的遗憾。“他对我有话想说,但又说不出口。”李尚家明白,父亲一方面希望她继续为弟弟的事讨回公道,另一方面又不舍得让她后半生陷在这件事中,走不出来。李尚家在父亲弥留之际,主动对他说:“我弟弟的事情,我尽自己的努力去做。”
但实际上,李尚家对《环球人物》记者并不这么说:“我不管那么多!只要能为弟弟讨回公道,我什么都不怕!”在采访的全程,她几次痛哭,“弟弟被这么残忍地杀死了,我什么都做不了,我真没用啊,我不配当一个姐姐。”李尚家说,自己几乎每天都在想这件事情,有时候看见自己的儿子,都会精神恍惚:“这到底是我的儿子,还是我的弟弟?”李尚家从很小开始,就懂得呵护李尚平,“别人给我几块糖,我全部都会给他。”李尚平也很爱自己的姐姐,李尚家也曾像弟弟一样,由于没有“搞好关系”被调走,李尚平接到姐姐的电话后,“哗”地一声,为她伤心地大哭起来。“别人欺负我,我还可以忍,但欺负我弟弟,比自己受欺负还伤心。李尚平对我,也是一样的。”李尚家说。
李尚平的家人,都曾为了追凶而奔走,这一晃就是17年。逢年过节,一家人团聚,从来不会提起李尚平的名字,“他走了以后,全家即使笑,也是强颜欢笑”。刘云娥重新组建了家庭后,每年还来看望李尚平的父母,“只要是回自己父母家,就要到这里看一看。”哪怕后来为了照顾新出生的孩子,来的次数减少了,也要寄回很多东西。每当一家人聚在一起,总是会交流彼此搜集到的案件信息。
2003年,刘云娥离开益阳,远赴江苏。她是土生土长的益阳人,但这里留下了她的伤心回忆。一名曾经向李尚平约稿的记者给她介绍了江苏某教育集团的工作,她到了那里后,还想把李尚平的父母、姐姐和自己的儿子接过来生活,但李三保说,哪里都不去,万一人有灵魂,得让兒子找得到家。
刘云娥就这样开始了一个人的异地生活。她从来都不敢将往事跟别人说起,有苦就自己咽下去。最让她心痛的,是每天都要面对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我天天都哭,想儿子……”后来,和年轻的同事们长期生活在一起,让她逐渐变得开朗起来。2007年,她重新组建了家庭。只是,她仍不愿把李尚平的事情说给现任丈夫听,只是说一个名字,让他自己去查。而她的现任丈夫,了解李尚平的事情后,十分支持她继续为其奔走。
17年,这一家人从未停止追凶的步伐。但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思想准备:真凶有可能永远也不会被绳之以法。“但是,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坚决不放弃!”因为凶手不光夺走了李尚平的生命,还毁掉了李尚平的家。
所幸的是,李尚平的儿子十分聪明,16岁便考上了重点大学。“高三那年的寒假,正赶上爷爷去世,对他打击很大,否则他能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现在,他已经是一名硕士研究生了。”李尚家说,弟弟被枪杀,毁掉了两辈人的生活,决不能让自己的侄子再受连累了。她对侄子说:“对你来说,追凶意味着好好生活,过得更好,再也没有比这个更能让你的爷爷和爸爸开心的事了!”
年代久远、疑点重重,李尚平枪杀案的侦办难度可想而知。湖南省公安厅成立的专案组已增加精干力量,加大破案力度,省公安厅指派刑侦专家指导破案工作,有关进展情况将择时发布。相信受害者家人和公众定能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李尚家曾想过,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真凶站在审判席,她该怎么办?“我不会去法庭,因为一旦听到凶手描述作案细节,我一定不会精神健康地离开那里。”她已经和丈夫约定,如果真有那一天,自己就在家等着他回来,然后让他想办法将事情揉碎,分成很多细节,越多越好,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说一个作案细节。“因为,那些根本不是作案细节,而是插在我心中的一把把尖刀啊!每一把尖刀的伤口,都要花很长时间愈合。”只有将凶手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才能让李尚平得以安息,才能还李尚平家属迟来的正义与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