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法是指历史教师根据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营造情境,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贯彻和运用情境教学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历史思维。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再现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是多样化的,初步概括可以分以下几种方面入手:
一、运用问题探究,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是回顾过去的科学,回顾过去的目的是要解决当前以及未来的问题,正所谓“借古鉴今”、“明因知变”。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要懂史。但并不是所有的历史知识学生都能懂(即理解),那些难以让学生理解又不易讲清的知识点,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教学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对突破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
问题情境是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景中,使问题含而不露。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打开层层思维的锁链,获取理想的结果,似有一种“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
如:教学鸦片战争时,我创设了一个层层启发推迸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课前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印有 “白雾中的少年郎”一段文字的简报,让学生阅读思考。然后设计了几道问题,在上课时层层提问门)这个苦果是由什么造成的?(2)这个苦果使我们想起了历史上曾在中国发生过的什么事情?(3)虎门销烟给我们什么启示(4)用以史为鉴的观点淡淡自己的看法? (5)我们作为跨世纪的青年学生该怎么办?此时,学生完全进入到由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之中,展开思维。教师鼓励同学们尽量地去探索未知领域,提出创新的观点。不但要珍惜健康和生命,远离毒品,而且要积极行动起来,呼吁全社会警惕毒品。我们要以史为镜,吸取鸦片战争的沉重教训,肩负起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对历史的兴趣,获得历史知识的升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表演课本短剧,创设模拟角色情境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求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表演情境,对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有一定作用。
如在讲《大变革的时代》时,初一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与社会阻力认识不够,我指导学生创设模拟角色情境,选出部分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分成两组,[扮演者]:商鞅、秦孝公、大臣甲、乙、丙,旁白。
[场景]:商鞅与秦孝公对坐于舞台右侧,作议事状。
第一幕 舌战群儒
第二幕 南门立木
表演实际上是改革派与守旧派的一场大辩论,通过这场现场争论,以及秦孝公的最终决策,可以帮学生进一步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及商鞅为变法而进行的斗争,从而体会到商鞅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课前要求同学们查阅资料,研究史料,然后设计角色,编写"剧本",最后把短剧搬迸课堂。展开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商鞅变法使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角色扮演的热烈的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特定情境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一次创新到又一次创新最终达到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个人能力得到垂炼,心灵得到了振撼,潜能得到了释放。
三、利用语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的讲课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引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很大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例如在讲黄海海战的时候,我给学生讲述了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志远号”被日军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和全体将士全部落水。有人递给他救生圈,他拒绝不接受;其爱犬咬住他的发辫,希望救出主人。但是邓世昌决心以身殉国。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带着满腔的悲愤和遗憾一同沉没在黄海惊滔骇浪中。学生听了以后很感动,感受到了历史上的那惊心动魄的时刻。感受到了邓世昌的为国献身的无畏精神。
因此,用语言描绘情境确有其感染性,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正所谓以情动情,师生感情达到共鸣的境地,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所说的情感的感染性。 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形成清晰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道德观,而这正是情感教育的目的所在。
四、运用电脑多媒体音像等进行演示,创设影视教学情境再现历史场景
多媒体教学有形有声有动感,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让学生去了解历史、感受历史。如讲授《鸦片战争》时,我就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首先播放出近年来中国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及一些外国首脑、国际知名人士盛赞中国的一系列镜头,然后因势引入新课:“同学们从刚才的电视中已经看到,今天的中国已经以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各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每个中国人都为之而感到骄傲。然而就在距今一百多年前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另一幅截然相反的历史情景:1840年,英国对我国悍然发动了一场强盗式的侵略战争,从此将中国开始推入了受人践踏、任人宰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深渊,这场战争就是——鸦片战争。”接着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片段,只见同学们屏住呼吸、深情凝重,同学们捏紧拳头、满腔悲愤,学生沉浸在对腐败、落后的清政府的愤怒中。再现场景与情境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思想得到了洗礼。
我们的历史教材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为情境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素材,如场景的恢弘,人物的再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时空的倒置,历史的进程等,都可以通过语言的演染、情感的真诚投入,实物、图片、模型等的充分利用,尤其是现代教学工具进入课堂,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历史场景,最生动、自然、客观地反映了历史面貌。只要我们历史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一定能让历史课充满魁力,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
如何在历史课堂中贯彻和运用情境教学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历史思维。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再现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是多样化的,初步概括可以分以下几种方面入手:
一、运用问题探究,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是回顾过去的科学,回顾过去的目的是要解决当前以及未来的问题,正所谓“借古鉴今”、“明因知变”。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要懂史。但并不是所有的历史知识学生都能懂(即理解),那些难以让学生理解又不易讲清的知识点,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教学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对突破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
问题情境是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景中,使问题含而不露。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打开层层思维的锁链,获取理想的结果,似有一种“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
如:教学鸦片战争时,我创设了一个层层启发推迸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课前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印有 “白雾中的少年郎”一段文字的简报,让学生阅读思考。然后设计了几道问题,在上课时层层提问门)这个苦果是由什么造成的?(2)这个苦果使我们想起了历史上曾在中国发生过的什么事情?(3)虎门销烟给我们什么启示(4)用以史为鉴的观点淡淡自己的看法? (5)我们作为跨世纪的青年学生该怎么办?此时,学生完全进入到由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之中,展开思维。教师鼓励同学们尽量地去探索未知领域,提出创新的观点。不但要珍惜健康和生命,远离毒品,而且要积极行动起来,呼吁全社会警惕毒品。我们要以史为镜,吸取鸦片战争的沉重教训,肩负起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对历史的兴趣,获得历史知识的升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表演课本短剧,创设模拟角色情境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求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表演情境,对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有一定作用。
如在讲《大变革的时代》时,初一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与社会阻力认识不够,我指导学生创设模拟角色情境,选出部分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分成两组,[扮演者]:商鞅、秦孝公、大臣甲、乙、丙,旁白。
[场景]:商鞅与秦孝公对坐于舞台右侧,作议事状。
第一幕 舌战群儒
第二幕 南门立木
表演实际上是改革派与守旧派的一场大辩论,通过这场现场争论,以及秦孝公的最终决策,可以帮学生进一步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及商鞅为变法而进行的斗争,从而体会到商鞅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课前要求同学们查阅资料,研究史料,然后设计角色,编写"剧本",最后把短剧搬迸课堂。展开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商鞅变法使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角色扮演的热烈的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特定情境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从一次创新到又一次创新最终达到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个人能力得到垂炼,心灵得到了振撼,潜能得到了释放。
三、利用语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的讲课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引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很大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例如在讲黄海海战的时候,我给学生讲述了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志远号”被日军鱼雷击沉后,邓世昌和全体将士全部落水。有人递给他救生圈,他拒绝不接受;其爱犬咬住他的发辫,希望救出主人。但是邓世昌决心以身殉国。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带着满腔的悲愤和遗憾一同沉没在黄海惊滔骇浪中。学生听了以后很感动,感受到了历史上的那惊心动魄的时刻。感受到了邓世昌的为国献身的无畏精神。
因此,用语言描绘情境确有其感染性,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正所谓以情动情,师生感情达到共鸣的境地,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所说的情感的感染性。 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形成清晰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道德观,而这正是情感教育的目的所在。
四、运用电脑多媒体音像等进行演示,创设影视教学情境再现历史场景
多媒体教学有形有声有动感,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让学生去了解历史、感受历史。如讲授《鸦片战争》时,我就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首先播放出近年来中国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及一些外国首脑、国际知名人士盛赞中国的一系列镜头,然后因势引入新课:“同学们从刚才的电视中已经看到,今天的中国已经以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各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每个中国人都为之而感到骄傲。然而就在距今一百多年前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另一幅截然相反的历史情景:1840年,英国对我国悍然发动了一场强盗式的侵略战争,从此将中国开始推入了受人践踏、任人宰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深渊,这场战争就是——鸦片战争。”接着播放电影《鸦片战争》片段,只见同学们屏住呼吸、深情凝重,同学们捏紧拳头、满腔悲愤,学生沉浸在对腐败、落后的清政府的愤怒中。再现场景与情境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思想得到了洗礼。
我们的历史教材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为情境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素材,如场景的恢弘,人物的再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时空的倒置,历史的进程等,都可以通过语言的演染、情感的真诚投入,实物、图片、模型等的充分利用,尤其是现代教学工具进入课堂,最大限度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历史场景,最生动、自然、客观地反映了历史面貌。只要我们历史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一定能让历史课充满魁力,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