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微谈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k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的意义与现状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在农村中小学的课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适应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了三级课程管理的新策略,许多农村中小学纷纷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县有8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了校本课程,大多数中小学的校本课程采取了以学科加特长发展为主的形式,有62%左右的中小学自编了校本课程的教材,相当多的学校开展了具有校本课程属性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县许多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密切结合了当地的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庄浪县南湖中学相继开发了《中考政史基础知识手册》、《七年级历史课堂练习精编》、《地理导学案》、《九年级英语导学案》、《日常英语500句》、《英语课堂用语集锦》、《课后古诗词赏析》、《作文步步高讲与练》、《化学与环境》、《物理全册导学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研通讯》、《奋进》、《九年级数学作业册》、《趣味生物学》、《生物与环境保护》、《音体美荟萃》等二十多种校本教材。而且学校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与实践,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更广泛地了解地方文化,认知地方历史背景,为保护地方文化和地方性知识做出了贡献。
  二、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为农村中小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因各校经济、资源、教师水平等原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不平衡,遇到不少困难,有的即使开发了,也停留在表面上,尤其是地处偏僻农村的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更是举步维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供的资料、信息缺乏;二是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很少参加教育科研的培训;三是部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四是部分学校没有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社区资源;五是部分教师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六是部分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目标不明确,内容繁杂;七是部分学校采取的方法手段不恰当;八是部分学校校本课程的课时常被挤占;九是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必要的基础性条件;十是部分农村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意义不甚了解;十一是部分学校缺乏明确的办学理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理念的支持;十二是评价基础薄弱;十三是学生及其家长主体参与意识缺乏 ;十四是部分学校缺乏开放的民主管理机制。所有这些原因,造成了有些农村中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不力,影响了农村 经济 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虽然上述一系列因素对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消极的等待条件成熟时再去开发,更不能逃避,应正视现实,寻找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积极而有创造性地促进校本课程在本地区生成。
  三、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的对策
  1.积极推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的在职培训,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2.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增强课程的活力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制度,保障校本课程顺利开发。要通过制度建设,实现“课程的校本化”,这是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
  4.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促进教师本职工作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紧密结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有效地推进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这是一种既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又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双赢”策略。
  5.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切实解决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等严重不足的问题,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6.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和体系。校本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保证条件。上级的评价体系应有此方面的评价项目,学校应有完善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促使教师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7.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学校应积极搭建学校与社区、家长、学生等的对话平台,形成融社会需求和学生、教师、家长等积极参与为一体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民主氛围。
  8.加强引导。对于不擅长写作,知识存储不够,方法不恰当的教师,应给予指导。
  9.及时督查。学校应定期、定时对教师的课程开发与使用情况及时检查。
  10.确定目标。学校应把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内容,让教师有章可循。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其方法、途径很多,但总的一点就是要立足本地,利用好身边资源,采用不同的开发策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
  
其他文献
一、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贯彻“实”的思想  “实”就是从实际出发,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这就是我们讲的“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第二
期刊
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灵活的文体,如何教学,抓住什么为重点,值得探究。现略谈一些我自己关于散文教学的认识:  一、散文教学要注重从“情”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散文中最能打动人的是“情”,情美,往往能真真的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如王曼老师讲解的实例《散步》当中所体现的人内心的那种细腻的情感,如能鞭辟入里地透彻分析,则能真正触摸到散文的美,打动人心。我想散文之所以能打动人
期刊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班主任,带好班,做好一班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责无旁贷的。我认为,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从存在问题的根源入手,找准原因,找对策略,有的放矢做好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一、中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的初中阶段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尽爷爷奶奶辈和父母亲过分的呵护、溺爱、包办,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的不良习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处事
期刊
现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由此可见,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和紧密配合,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管齐下”,共同发力,良好协作,才能
期刊
2013年11月24-26日,我和我校三位老师,随静宁县教育考察团赴西安高新一中学习考察。聆听了学校领导的介绍,观摩了高中课堂教学,与学科老师面对面交流,参观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召开了座谈会等。这次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感慨良多,收获颇丰,大家深切地感受到这确实是一所——真正伟大的学校。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办学之灵魂  高新一中无疑在办学理念上就已经占据了
期刊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那么,班主任老师怎样才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好一切,管理好班级呢?  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
期刊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相关教师管理制度统一制订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师德师风考核细则,师德师风“三位一体”评价办法,每学期专门开展一次师德师风考核。不尽要成立师德师风领导小组,还要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工作职责,将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有序化。  二要扎实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1.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结合每个教职工的职务、岗位制订师德师风责任书
期刊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
期刊
自2007年以来,庄浪县南湖中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和办法,积极学习借鉴吸收先进学校的文化建设,狠抓班级文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该校的班级文化进行探讨。  一、各具特色的班级名字和小组名字  学校本着百花齐放、各呈异彩的目的,让每个班级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班级名字。有的用修辞命名,如晨曦班、雄鹰班、启航班、鳞潜羽翔班;有的突现学习,如学易智
期刊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发展的根本方法是学生学生的自主构建,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别人在任何情况下无法替代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是靠学生自己“习得”的。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让学生眼口手耳并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而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教师传授学法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