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的意义与现状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在农村中小学的课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适应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了三级课程管理的新策略,许多农村中小学纷纷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县有8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了校本课程,大多数中小学的校本课程采取了以学科加特长发展为主的形式,有62%左右的中小学自编了校本课程的教材,相当多的学校开展了具有校本课程属性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县许多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密切结合了当地的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庄浪县南湖中学相继开发了《中考政史基础知识手册》、《七年级历史课堂练习精编》、《地理导学案》、《九年级英语导学案》、《日常英语500句》、《英语课堂用语集锦》、《课后古诗词赏析》、《作文步步高讲与练》、《化学与环境》、《物理全册导学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研通讯》、《奋进》、《九年级数学作业册》、《趣味生物学》、《生物与环境保护》、《音体美荟萃》等二十多种校本教材。而且学校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与实践,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更广泛地了解地方文化,认知地方历史背景,为保护地方文化和地方性知识做出了贡献。
二、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为农村中小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因各校经济、资源、教师水平等原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不平衡,遇到不少困难,有的即使开发了,也停留在表面上,尤其是地处偏僻农村的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更是举步维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供的资料、信息缺乏;二是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很少参加教育科研的培训;三是部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四是部分学校没有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社区资源;五是部分教师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六是部分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目标不明确,内容繁杂;七是部分学校采取的方法手段不恰当;八是部分学校校本课程的课时常被挤占;九是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必要的基础性条件;十是部分农村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意义不甚了解;十一是部分学校缺乏明确的办学理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理念的支持;十二是评价基础薄弱;十三是学生及其家长主体参与意识缺乏 ;十四是部分学校缺乏开放的民主管理机制。所有这些原因,造成了有些农村中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不力,影响了农村 经济 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虽然上述一系列因素对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消极的等待条件成熟时再去开发,更不能逃避,应正视现实,寻找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积极而有创造性地促进校本课程在本地区生成。
三、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的对策
1.积极推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的在职培训,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2.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增强课程的活力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制度,保障校本课程顺利开发。要通过制度建设,实现“课程的校本化”,这是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
4.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促进教师本职工作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紧密结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有效地推进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这是一种既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又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双赢”策略。
5.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切实解决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等严重不足的问题,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6.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和体系。校本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保证条件。上级的评价体系应有此方面的评价项目,学校应有完善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促使教师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7.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学校应积极搭建学校与社区、家长、学生等的对话平台,形成融社会需求和学生、教师、家长等积极参与为一体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民主氛围。
8.加强引导。对于不擅长写作,知识存储不够,方法不恰当的教师,应给予指导。
9.及时督查。学校应定期、定时对教师的课程开发与使用情况及时检查。
10.确定目标。学校应把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内容,让教师有章可循。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其方法、途径很多,但总的一点就是要立足本地,利用好身边资源,采用不同的开发策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在农村中小学的课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适应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了三级课程管理的新策略,许多农村中小学纷纷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县有8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了校本课程,大多数中小学的校本课程采取了以学科加特长发展为主的形式,有62%左右的中小学自编了校本课程的教材,相当多的学校开展了具有校本课程属性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县许多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密切结合了当地的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庄浪县南湖中学相继开发了《中考政史基础知识手册》、《七年级历史课堂练习精编》、《地理导学案》、《九年级英语导学案》、《日常英语500句》、《英语课堂用语集锦》、《课后古诗词赏析》、《作文步步高讲与练》、《化学与环境》、《物理全册导学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研通讯》、《奋进》、《九年级数学作业册》、《趣味生物学》、《生物与环境保护》、《音体美荟萃》等二十多种校本教材。而且学校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与实践,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更广泛地了解地方文化,认知地方历史背景,为保护地方文化和地方性知识做出了贡献。
二、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为农村中小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因各校经济、资源、教师水平等原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不平衡,遇到不少困难,有的即使开发了,也停留在表面上,尤其是地处偏僻农村的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更是举步维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供的资料、信息缺乏;二是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很少参加教育科研的培训;三是部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四是部分学校没有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社区资源;五是部分教师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六是部分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目标不明确,内容繁杂;七是部分学校采取的方法手段不恰当;八是部分学校校本课程的课时常被挤占;九是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必要的基础性条件;十是部分农村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意义不甚了解;十一是部分学校缺乏明确的办学理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理念的支持;十二是评价基础薄弱;十三是学生及其家长主体参与意识缺乏 ;十四是部分学校缺乏开放的民主管理机制。所有这些原因,造成了有些农村中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不力,影响了农村 经济 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虽然上述一系列因素对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消极的等待条件成熟时再去开发,更不能逃避,应正视现实,寻找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积极而有创造性地促进校本课程在本地区生成。
三、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的对策
1.积极推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的在职培训,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2.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增强课程的活力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制度,保障校本课程顺利开发。要通过制度建设,实现“课程的校本化”,这是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
4.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促进教师本职工作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紧密结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有效地推进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这是一种既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又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双赢”策略。
5.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切实解决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等严重不足的问题,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6.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和体系。校本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保证条件。上级的评价体系应有此方面的评价项目,学校应有完善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促使教师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7.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学校应积极搭建学校与社区、家长、学生等的对话平台,形成融社会需求和学生、教师、家长等积极参与为一体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民主氛围。
8.加强引导。对于不擅长写作,知识存储不够,方法不恰当的教师,应给予指导。
9.及时督查。学校应定期、定时对教师的课程开发与使用情况及时检查。
10.确定目标。学校应把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内容,让教师有章可循。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其方法、途径很多,但总的一点就是要立足本地,利用好身边资源,采用不同的开发策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