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于日常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20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台
  女友阿布家的阳台被她整理得很美。遍布绿植,有鱼缸,有书桌,有藤椅,我来了在阳台上喝咖啡,看天边的流云或晚霞。有几个夏夜我们坐在阳台上吹风,虽然没有星星的出现,但有一种难得的开阔心情。
  “像这样大雨倾盆的周末早上,这个城市里也只有她一个人能做出这样的事,从城市的那一头开车到这一头,出现在我面前,把我接走。也不过是坐在她家的阳台上,听雨,喝茶,读诗。”——这是去年十月某一天我的记录。这个她,就是阿布。
  “今天我也收拾出一个像样的阳台了,把屋里绿油油的植物搬出来,圈了椅子,列了一小书桌,请出好看的茶具,最好的是懒洋洋的心……”今天我在阳台上写下这些字。
  我能想起电影里的阳台,都和爱情有关。不说罗密欧与朱丽叶了,童话里的长发公主,也是从阳台上逃走。有些电影里革命的第一印象就是从阳台上得来,大家来到阳台上推窗一看,街头上走来一行浩浩荡荡的队伍,口号被喊得很高,在阳台上就轻易能接住了,从此,一个火热的时代开始了。
  我小时候在老家的阳台上种花,至今想起,仍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在我们那个年代,阳台并不多见,我的同学们大多住在有着长长走廊的平房里。我家却有一个阳台,虽是由一架陡峭得吓人的木楼梯上去,终归有这么一个视角出现,水泥浇铸的镂空柱子,由它们围起一个阳台。我一个女同学的父亲,在县城水利局工作,每到周末就回到我们镇上,带回来一些城里的东西,太阳花就是这样出现的。我向她讨了几根花枝回来,这就开始养起来了。如今每每想起,总觉得似有一种天意。那个时代,那个小镇,几乎无人养花,我却在这里得了美的教育。
  妈妈家阳台上堆满了红红的橘子皮,闻起来很香。我有时候站在那里看看风景,气定神闲的好似辋川之主,有时候是急急地“叭哒着”拖鞋跑上来,抓起一把陈皮就走,这是妈妈在厨房要做菜了。
  妈妈的阳台上,夏天种满了蔬菜,有辣椒,一架絲瓜,一小畦空心菜。到秋天就枯萎了,冬天落满雪。
  妈妈家的阳台和妹妹家的阳台是相通的。2007年他们买楼时就想好了买在一起的,来来往往皆经阳台。有一年过年,妹妹和爸爸吵架,她是我们四姐妹中性格最像父亲的一个。她躺在床上生闷气,我去叫她来吃饭,她不肯起床,一会儿就用纸巾擦眼泪,嚷嚷着“明天就拖砖头来把阳台封了。”我跑过去告诉妈妈,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爸爸问我们笑什么我们又不肯说。我们只说,从小就这样,就数妹妹最会撒娇。
  妹妹其实是最操心的一个了,她是医生,心里装着一年比一年老的爸妈的健康大事。每年过年,千里之外回来的哥哥都要诚心诚意地给妹妹和妹夫敬满满一杯酒,感谢她们常年来对爸妈的照顾。
  后来当然就和好了,很快地,妹妹就来向爸爸道歉了。爸爸笑笑说,你这个脾气最像我。
  这个冬天我常常在阳台上就着暖阳看书,负暄的乐趣这就有了。看累的时候看一眼窗外悠悠的运河水,如果巧,如果是黄昏,能看到一条绿色的小船,有两人在船上一前一后打捞垃圾。这忽然的一幕让你意识到这座古城白发的历史,想到五十年前全城人的生活都在水上,起了向往之思。
  八年前我一眼看中这房子,就因为这阳台前偶然的一瞥。“人家尽枕河”的理想生活,原来可以在这里实现,谢谢婧爸爸的成全,愿意和我一起忽略这房子其实有不足之处。
  春雨绵绵的时节,我喜欢站在这里发呆,流水最让人起时间之思。今年我频繁在阳台上捧起的一本诗集是《杨键诗选》,发现他很喜欢写暮色和芦苇,在心里常常念起他的一句,“什么都在来临啊,什么都在离开”——这也是心经了,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惟有当下,一呼一吸。
  也有很多背影是在阳台上逃离的,那些踉跄狼狈的背影,一闪而过。屋内是零乱的衣衫。我偏爱白色的,愿意多给一些怜悯,以为故事的初衷多少是纯洁的。
  裙子
  二姐是一个常年穿裙子的人。冬天也如此。做一个女人她满心欢喜:妆容精致,花裙子,高跟鞋。有时候她会忍不住唠叨我的牛仔裤平底鞋,我答应她改变,心里却明白做不到。
  不用怀疑,我当然爱美,爱她们那一种女子。冰心说,世上如果没有女人,就缺少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我觉得这七分里的美,她们是主人。而我是一个擦肩而过的人,我笨,穿一天高跟鞋脚就起泡;我自私,只想自己舒服。
  江西女作家安然,应该是像我二姐一样,为美从不疲倦的女子。我曾看她一篇写裙子的文章《闲采芦花》落泪,我深知那种无助和渴望:“有一天父母出了远门,我成了女王统领着家。家,我是不想统领的,我只想要裙子。我命令妹妹脱下了裙子,我趾高气扬地穿上它去了池塘邊洗衣服。我雪白的细腿招来了许多眼色,可我不管这些,我只想当一回女孩,一个有裙子穿的女孩,真正的女孩。”她后来果然挨了一顿打,那时的父母,有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封建。
  我已经不记得人生中第一条裙子了。是我常常脱下来把裙口扎起来当一朵花,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的绿色半裙?还是那一条姐姐穿过的黑色棉绸半裙?记忆模糊。念五年级那一年夏天,我倒记得父母第一次结伴旅游去桂林,给我买了人生中第一条来自大商场的裙子:粉红底,袖口和领口飘着美丽的花边,两条长长的裙带,不系的时候软软地垂在身体两侧。长时间在小屋里用床单和围巾扮演仙女的我,第一次有了飘飘欲仙的感觉。那些天我说话软软的,我想象着戏台上仙女们的莲步,控制自己不要在我家的泥巴地上走出这样碎碎的步子。
  初中三年,我去县立中学做了一名寄校生,萌动的身体,沉默的青春,在炎热得没有一丝风的夏天,长衫长裤地在校园里来来往往,并不以为苦,那是青涩的季节。而今五月,我每每经过楼前的一棵桃树,都要停下来仔细打量那树叶间的一枚枚青桃,生硬的,刚刚起着绒毛的青桃,汁液紧锁好似年少的我。
  后来我去省城念中专了。课余我开始一本一本看闲书,我爱上了三毛、琼瑶、席慕容。十六岁,我开始在日记本上写稚嫩的诗句。那个夏天,我第一次有了一种新鲜而强烈的渴望,那是一条梦中的白裙子,它完美,洁白,有着随风飘扬的裙裾,和诗一样轻盈的质地。当母亲真的为我缝出了这条少女之裙,我似乎离地三尺,飘飘悠悠地碰到头顶的那一棵大树,是悬铃木,它的铃铛为我而唱。   那个夏天我爱上了拍照,身穿白裙子的我,或站或坐,或一人或结伴,流淌着纯洁的笑意,一生难再。和二姐两人的井冈山游,我也带着这条裙子。在井冈山,二姐买了一条黑白格子的连衣裙穿上,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身后尾随了一个陌生的男孩。第二天男孩鼓起勇气来到二姐面前对她说,我可以认识你吗?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节也懵懂得不知道担忧,我站在一旁一边等他们把话说完,一边无聊地数姐姐裙子上的花纹,黑一道白一道,花纹渐渐地密了,渐渐地重叠。
  大年三十那一天,就是这个念江西师大四年级的男孩,还一路问路到我家寻找过姐姐,被父亲赶走了。后来我问过父亲生气的原因,父亲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遭遇这样的时刻。他生了四个女儿,但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女儿要被一个男人带走,那一天,他忽然意识到人生最惨痛的一部份,面对另外一个男人恳求的眼神,他再也不能逃避。他挥起了手中正扫地的扫把。
  至于大姐,我和母亲一直记得她十八岁的蓝裙子。那是一条当时很稀罕的大摆连衣裙,无袖,小腰身,领口上和裙摆上黑色的图案彼此呼应。大姐穿着它奔赴了人生中第一次旅行,从厦门回来后她似乎变了一个人,她的心还在远方游荡,不曾落在地上落在她每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一天我听见母亲责骂她,大姐顶嘴道,“急什么,我还没有十八岁呢?!”多少年过去,每当我们感叹某种东西无情地逝去时,我们总要翻出这句话来重新核对,“急什么,我还没有十八岁呢!”
  如果像我父亲那天一样地重新打量世界,会有伤感、会有不愿企及的各自的明天。然而这一天总会到来,所幸今天我们仍彼此牵挂和疼爱,我甚至觉得这就是人生一切的希望所在。我仍要提起那本永远的《飘》,和那个永远的爱尔兰女子,思嘉丽。当她决定重新为自己的明天再做一番努力时,站在战争结束后一派凋零的家园,她眼睛一亮,把窗帘一把扯下来。那是一张漂亮的绿色窗帘,像她的眼睛一样绿意幽深。她把它做成了一件新裙子,你能猜到像她这种大美人穿上后的眼前一亮。整个世界已然陷落,急待恢复,而她总是首先恢复美和促成美的那一个,就凭这一点,我永远爱她,宽容她对生活所有的狡狤。
  这两年我對红裙子情有独钟。非粉红,非枣红、西瓜红,是那种非常中国的大红。秧歌绸子、大红灯笼、中国结,这样的红。有两部电影大概促成过此种情结。一部是《辛德勒名单》,当世界沦陷至一片白色恐怖时,那个惟一身穿大红色裙装的小女孩一度成为明亮世界、正常秩序的隐喻;一部是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甜姐儿》,当镜头一转,教堂门前列队走过十几个穿着同样大红裙装的孩子时,那种矮矮的天真,正燃的火焰,照亮了你全部的世界,你忍不住也像火光一样摇曳起来。
  钥匙
  前些天重温王家卫导演的影片《花样年华》,在日记里这样记下:2014年来看,40岁以后来看,更喜欢王家卫了。如果人生到底,只不过是一场记忆的回照,那些来不及发生更多的、清淡的、徘徊的、隐忍的情感,如今更为我所珍视。
  影片故事简单,节奏缓慢,不以情节取胜,只以韵味见长。有太极的意味。张曼玉扮演的苏丽珍,以25件东方的精美旗袍表达着起伏心情,更有60年代香港的气息。杜可风的摄影,王家卫的小心经营,这么想来,不论是影片的形式,还是内容,很像木心的一首诗《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很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我们不会像他们那样的”,苏丽珍对感情暗涌的周先生说。苏丽珍是珍惜自己和他人手中钥匙的人,周先生也懂。虽有波澜,虽有不甘,到底以一场石头不语更动人的无言结局,让你长叹,让你追忆。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镇上,类似城乡结合部的地方。周边是农民和他们的农田,往东走四里路是镇政府所在,那里也是整个小镇最繁华的地带,学校、公社、卫生院、邮政所,都在附近。我很羡慕同班一个叫小华的女同学,她父母都在卫生院工作,平时家中并无——大人,她总在脖子上挂一个钥匙。
  我母亲却总是在家。她是一個八口之家的主妇,有做不完的家务。母亲个性内向安静,不像别人的妈妈那样爱串门、爱八卦。在当时我却不以为福祉,我渴望推开一扇空空的门,走进一间空空的屋,像小华一样。在我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
  有几次我跟在小华后面,来到她冰冷而空荡的家。我闻到了自由的空气。原来,一把钥匙可以带来如此广阔而蔚蓝的天空,类似草原驰骋的想象。天很黑了,我才回到家中,母亲仍在厨房忙碌,竟然一点儿也没有意识到我的晚归。我感到轻松,也有淡淡的忧伤。
  锁,像一个谜,而钥匙是它的谜底。钥匙总给我一 种神秘的想象,也许我给它赋予了太多精神或命运的启示。我要开始讲一个悲哀的故事了,一个从书上看来的故事。1979年,诗人顾城陪父亲去南方采访,住在招待所里。那时是7月,上海风很大,顾城走出屋子,风就把门关上了,父亲不在,他没有钥匙。站在门外,他一筹莫展,突然,他愤怒地翻窗而入,收拾了东西,找到父亲说:“我要走,马上就走,回北京!我在上海要窒息了。” 他当天就登上了回北京的特快列车。
  那一天,后来成为顾城妻子的那个女人——谢烨,也在那次车上。
  谢烨就坐在顾城的对面,漫漫旅途中,他们开始说话了。
  第二天早上,火车到站了,临走前,顾城往谢烨手中塞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有他的联系方式。
  三十年后,一个消息使人震惊,男诗人把妻子砍死而后自杀。唉,命运,是谜,还是多年后的谜底阅后即焚?怪那阵宿命的风,还是怪那串在别处的钥匙?无辜又无常的钥匙,你锁起了谁的偶然,在别处,又开启了谁必然的命运。
  悲伤的故事在所难免,作为一棵向着明亮那方的向日葵,我喜欢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们心心相印,相处默契。在通往花园的小径上,他们的时间总是交叉,并不统一。但是他们的情感深沉,像个有趣的游戏,他们只有一把钥匙,仿佛誓言的图腾。他们有一个共同约定的秘密所在,他或她俯下身一摸,钥匙就在那里。他们的脸上也许并没有流露出淡淡的笑容,但你知道那笑意就含在心上,有着浅浅的梨窝。你想起了《日瓦戈医生》中的那两个人了吗?
  在我的中学时代,大家喜欢用一个钥匙扣把钥匙挂在裤腰上,小华的钥匙也从脖子上往下移了,我再也不羡慕她了,因为我也终于有了属于我的钥匙,起初是课桌钥匙,寝室钥匙,后来是行李箱钥匙,办公室钥匙。现在,我也是像母亲一样随时能取出一串家门钥匙的人了。这才明白,个中滋味。去年秋天,接父母来家中小住,每每出门,都是父亲最后关门,收好钥匙,按父亲的说法是,你母亲记性可糟糕了,还是我来。我安心地看着父亲做好这一切,像领取一份难得的撒娇。我和母亲走在前面,走在秋风里,那个幼年时总是不知所踪的父亲终于长久露面了,即使满头白发。我想说什么,时光,我不饶恕?却总是回过头来,把父亲挽了起来,慢慢地走在寻常的路上,渐渐忘记了起伏。
其他文献
公路笔直,两边草原上的牛羊不计其数。老熊左手控住方向盘,右手一抬,指着远处起伏的山峦说,“这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海拔三千五百多米的阿拉套山。”  我没回答,只是凝视远处的山峦。这就是阿拉套山了,天山的一条醒目支脉。一个多月来,我无数次看见远处天山,却每次只从它身旁走过。今天,我要去它的腹地了。天山在远处,终于向我张开了怀抱。  山峦渐近,公路忽现一个弯。老熊拐了过去。柏油路结束了,山路出现在眼前。
期刊
只有乳名可以喊回我的童年  在异乡呆久了  雕花窗,蒙灰了我的眼睛  门槛,绊倒了我的脚印  故乡,越走越远  只有乳名  可以喊回我的童年  光明与阴暗  有一些爱情很光明  像牛郎和织女  夜越黑  鹊桥越灿烂  有一些爱情很阴暗  像胶卷怕曝光  光越强  底片越暗淡  一路上,掠过倒退的风景  你阴沉着脸  我看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你不辞而别  我听见乌云潮湿的背影  你是我的呼吸  你的
期刊
如果只是一片旷野不要緊  有一棵迎风站立的树就称得上风景  如果只有一棵孤树也不要紧  树上有一个鸟巢就会是另一番景色  在乡下,吃的好坏不要紧  只要有低矮的炊烟就会喂养出最朴素的幸福  房子新舊,也不要紧  院子里有狗叫鸡鸣有小孩子的打闹声就足够  去年春节在凉城县,我看见一处院子落锁生锈  一棵孤树迎风站立一个鸟巢孤伶伶地悬在半空  好像也没感觉太冷。但一个乡亲平淡地告诉我:  自打这家的老
期刊
天空线  尘埃落定。一只鹰引领  阴山居高,俯视  嗨嗨慢慢的敕勒川  风吹草低,牛羊遍地  山之南,山之北  昆都仑河谷喷薄不息的宁静  荒废了多少苍凉的生命  秦时明月,汉时  仍然是明月  车马萧萧,驼铃叮咚  马兰花开了,罂粟花开了  那些消失的骨质  为时间的寂寞注入了钙质  春华冬枯。所有的轮回与转换  拒绝腐烂。有蘑菇生长的地方  就是美丽的家园  在这片草地上  明月当歌,琴弦悠扬
期刊
1  一个小女孩戴着漂亮的小红帽,兴高采烈地走在田野上,她要去看望慈祥的外婆。在童话中,一个孩子可以孤身远行,他们坐在碗做的船上,坐在燕子的背上,坐在马耳朵里,到最远的地方;世界好像由孩子组成。但在这样的世界里,依旧有死生——快乐的结局总是一笔带过,故事的全部长度在于对人生历程的描述。小女孩的一生充满了惊险,她在生命的初始就遇到了一切危险的象征:狼。狼的存在,使她的四周一片漆黑;她被死亡的阴影威胁
期刊
一剑飞天梦  高适真是大器晚成,直到五十岁了,才被时任宋州刺史的张九皋发现,“深奇之”,荐举做了封丘尉,一个九品小官。封丘尉这个官没做几天,高适对“拜迎长官”、“鞭挞黎庶”很不适应。一次酒醉慨然长叹:拜迎长官乃胸怀王霸大略者事乎。说完脱下官服不干了。  高适十多岁时就手持一柄长剑,怀着飞天梦想,走长安,上蓟门,漫游燕赵。与李白、杜甫饮酒游猎,怀古赋诗。几十年的江湖行走,高适拜访过无数官者、名人。文
期刊
刮大风,搂豆叶  一搂搂了个花大姐  穿花袄,穿花裤  打扮起来做媳妇  ——黄河口童谣  1  “好吃莫过饺子,好看莫过嫂子。”当嫂子穿着一身红衣裳被哥哥娶进家门时,那个好看没法说,我们家整个屋子都亮堂起来。我娘不止一次說,亏了那些豆子,要是不卖了那些豆子,你哥就娶不上媳妇了,那年的豆子可真好啊。最后,娘总要加上这句,话中满是对那些豆子的感激。  尽管那时我还是个小屁孩,离娶媳妇的年龄还早着呢,
期刊
18层的沉潛  密码输入 一扇门打开  陌生的春风里??  藏着不可知的暖  夜  勇敢地把黑加厚  把色彩加宽  把生命拉长  月光穿过隧道  浮出水面  18层的纵深  跃过满天的星斗  一地银光  21层的俯瞻  推开21层的纱窗  梦 靠近天堂  伸出手 握一把漫天七彩  径直撒向星空?  脚踏混凝土的坚硬  身倚春天的海湾  21层的直径高举起肉身与灵魂  转身处 唇齿相依  霓虹开合 
期刊
到今天,我离开她整整一个月,牵挂如丝丝缕缕的炊烟,悄悄地从我心里爬进爬出;最终她和我分手也有二十天,这些天来,许许多多牵牵扯扯丝丝连连的往事如蜂蝶般直扑而来,她就是那个能让我一个月发九百多条短信的女人,一个善良的好女人,此时,真有一种“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伤感。  离开她回到南宁后,我平生第一次感觉到身体异样的疲惫,我的心就不再属于我,而完全是属于她的,已经彻底地被她掏空,此刻的我,终于体会到身体与
期刊
库布齐正午  这个炎热的正午  鸟儿也懒得飞翔  我走在 比海岩还要坚硬的波涛上  我看见了 骆驼消失的背影  把金色的漩涡  留在了身后  我确信 这个世界  当阳光可以烤干河流  风能吞噬大地的草木  当鸟儿开始在天空筑巢  库布齐 你沒有眼泪  只有一颗燃烧的心  我想好了 如果大地  不给我留下一块绿地  我就躺在这张金黄的床上  安静地入睡  七星湖  我总是这么的多愁善感  面对你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