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音乐治疗的国际化新视野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音乐治疗由国外传入我国,到2007年中国音乐治疗行业委员会成立至今,中国的音乐治疗行业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开拓中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尽管它是一个非常年轻而崭新的学科,但是,近些年来,音乐治疗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各大音乐院校包括医学院、综合性大学纷纷建立,不论在教学领域还是临床研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后心理重建让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心理健康及心理治疗,特别是危机背景下的心理干预的重要性,音乐治疗在危机干预和心理治疗中发挥的神奇疗效,为受灾后的创伤人群架起了一座心灵重建的桥梁。经过国际上各方面专家的商讨后,为了更好地促进音乐治疗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加强海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学习,中国音乐治疗行业委员会、四川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举办首届“音乐治疗危机干预国际研讨会暨首届音乐治疗学术年会”。
  一、会议概况
  本次学术会议邀请了国内外众多音乐治疗界的知名专家,分享和交流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音乐治疗技术的研究成果,大会不仅有高质量的会议主题演讲,同时还有学术论文报告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坊。在中国是首次,它不仅是全国的音乐治疗同行互相交流学习,分享音乐治疗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千载难逢的一次良好机会,同时也打开了中国音乐治疗学的国际化新视野。
  会议历时五天,10月22—23日有来自5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工作坊展示,展示的专家包括: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主席、纽约州立大学纽珀斯分校音乐治疗教授派特拉·科恩(Petra Kern)博士,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席、美国肯德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音乐治疗系主任芭芭拉·维勒 (Barbara Wheeler)博士,加拿大温莎大学音乐治疗系主任、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全球危机干预委员会主席露珊·麦吉奥 (Lucanne Magill)博士,美国音乐治疗协会灾难后干预的负责人和资深督导、科研委员会主任芭芭拉·埃斯(Barbara Else),墨尔本大学音乐治疗副教授、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音乐治疗博士后、Peter MacCallun癌症中心音乐治疗师、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全球危机干预委员会成员科莱尔·奥科莱汗 (Clare O’Callaghan)博士,美国费城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音乐医学中心主任、国际音乐与医学学会创始人之一、美国“9·11”恐怖事件及卡特里那飓风灾难音乐治疗干预的负责人约安妮·劳威 (Joanne Loewy) 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主任、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理事兼西太平洋地区联络人、国际音乐与医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治疗师行业委员会主任高天副教授。
  24—26日为大会主题演讲和学术论文宣讲,分别有来自世界各地近十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学术演讲和论文宣讲,其中论文篇数超过30篇。
  二、会议主要内容
  (一)工作坊
  本次会议,将工作坊与会议拆分进行的方式,在其他国际学术会议上不多见,这样的做法使得会议版块清晰,井然有序,同时把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给予国内一些年轻的学者和尚在学习的学生们,使他们通过本次会议能够接触到更多世界先进的音乐治疗理论和技术。国外音乐治疗专家的工作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操作性和参与性很强,其内容涉及世界音乐治疗前沿的技术及方法,如芭芭拉·维勒博士,在工作坊中为参会者介绍了声乐和器乐的音乐治疗方法,示范如何通过简单的歌曲演唱和乐器演奏来促进功能受限病人参与音乐治疗活动,并进行了治疗师与病人的角色扮演模拟,在音乐治疗临床实践中,即兴演唱和演奏是最难的一个版块,而芭芭拉·维勒博士化繁为简,亲自演示了如何让没有任何音乐功底的普通来访者与音乐治疗师进行互动的方法,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派特拉·科恩博士在工作坊中介绍了对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研究,分享了有关孤独症特点、现代教育与干预的模式,以及音乐治疗的特殊作用的信息,同时介绍了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社区孤独症儿童干预应用的方法:声乐及器乐的音乐治疗方法。
  露珊·麦吉奥博士、芭芭拉·埃斯教授、科莱尔·奥科莱汗博士、约安妮·劳威教授和高天副教授的工作坊均是与危机心理干预有关,如露珊·麦吉奥博士介绍和展示的是为灾难的幸存者及其家属在小型自我照顾所(mini retreat)音乐治疗的方法,如分享歌曲、打击乐演奏、创造
  性音乐写作、日志写作和运动联系等音乐治疗的方法,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
  芭芭拉·埃斯教授的工作坊则是关于灾难和创伤后的音乐治疗干预,介绍了心理紧急救援(PFA)概述和最新发展,帮助受害人群在灾难和恐怖活动发生之后恢复适应性功能。同时包括介绍了适应性音乐治疗方法如何
  运用到PFA模式中的案例。
  科莱尔·奥科莱汗博士工作坊介绍了儿童和成年中包括认知功能损伤、四肢瘫痪和构音障(失语症)等严重疾病患者的歌曲写作的音乐治疗方法。歌曲写作的类型包括熟悉的歌曲换词,歌曲框架(治疗师在创作歌曲的过程中为病人设计填空)以及由病人完全原创等等。
  约安妮·劳威的工作坊介绍了“创伤干预中的歌曲音乐心理治疗的作用:康复性歌唱—歌圈”的体验性音乐疗法,介绍了多种以音乐—歌唱为主的社区干预模式的方法,包括吟唱、轮唱、哼鸣、叙事歌等方法,通过嗓音的方式体验和声和歌词证言的方式帮助由于灾难导致的破坏的社区恢复和增强功能。
  高天副教授是代表中国音乐治疗领域做工作坊的专家,他介绍了专门针对精神创伤和心理危机的音乐心理治疗方法的最新音乐治疗创伤干预方法MEDR,即“音乐同步脱敏再加工技术”,工作坊展示了其工作程序及四川地震心理救援工作中MEDR取得的良好疗效。
  (二)主题演讲
  10月23—26日会议期间,共有6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近20位学者进行了论文演讲。外国专家的大会主题发言包括:派特拉·科恩博士作了关于“21世纪世界音乐治疗的趋势与挑战”的演讲,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音乐治疗的现状,以及音乐治疗在临床应用、研究和   教育等方面的现代趋势和挑战。
  芭芭拉·维勒博士、教授,作了关于“神经康复中的音乐治疗”的演讲。演讲介绍神经康复中的音乐治疗应用的概况,包括脑损伤、脑卒中(脑中风)、帕金森综合症、阿兹海默性痴呆症以及其他类型的脑损伤,或肿瘤。内容也包括神经学音乐治疗(NMT)和其他传统的音乐
  治疗方法。
  露珊·麦吉奥博士、副教授,作了关于“音乐治疗的全球行动:在危机中的音乐作用”演讲。她在演讲中提到:在危机的过程中,音乐治疗可以为那些面对丧失和痛苦中无法面对灾难的人们提供有力的支持。音乐的心灵抚慰,音乐治疗师使用音乐的心灵抚慰,超越现实和心理康复的特性为深陷创伤、恐惧、懊悔和紧张的人们提供无可估量的安慰和支持。音乐治疗师提供众多表达性和创造性的方式帮助受害者及其家属增强力量,并帮助他们增强应对能力和提高康复的能力。本演讲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各种危机大量音乐治疗中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讨论了正在计划中的全球音乐治疗师危机干预培训项目。 芭芭拉·埃斯作了关于“音乐治疗在灾难后的设计、反应和康复中的作用以及组织”的演讲。介绍灾后管理以及灾后周期(一种灾难后的计划和反应的干预模式),包括如何在这一模式中使用音乐,讨论培训音乐治疗师如何成功地参与灾难后的干预工作,介绍美国音乐治疗协会是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提供灾难后干预的。科莱尔·奥科莱汗博士,作了关于“威胁生命的疾病患者的心理创伤治疗中的歌曲创作音乐治疗方法”的演讲,展示歌曲写作在接受癌症治疗的儿童和成年人,也包括认知功能
  受损的病人的作用。
  约安妮·劳威博士,作了关于“助人者的自助:用于救援人员的音乐干预模式”的演讲。演讲者展示以音乐为主要干预方式的人文关怀模式。演讲者还将提供大量有关由于疾病和诊断导致的住院病人创伤,以及“9·11”、卡特利那飓风灾难后的社区干预的案例。
  高天作了关于“四川地震后音乐治疗心理救援的工作模式”的演讲,介绍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师生及其志愿者50余人在“5·12”地震后进入地震灾区,进行了三个月的心理救援工作,取得了一些音乐治疗在大规模自然灾害后的干预方面有益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模式,包括:建立关系、稳定化和创伤处理三个
  阶段及各阶段的方法技术。
  (三)论文演讲
  本次会议有超过30篇学术论文提交,分别来自5个国家和地区,其研究领域包罗万象,有最新的音乐治疗危机干预技术介绍,如美国学者约安妮·劳威的《助人者自助:用于救援人员的音乐干预模式》、杨霖希的《合唱疗法对受艾滋病影响之情绪创伤儿童的干预作用报告》,还有赵鑫的《重症抑郁症的MEDR干预》、王露洁的《MEDR对于体操运动员的临场紧张的干预》、王茜茹的《音乐治疗结合间隔提取技术对老年痴呆症病人记忆力改善的研究》、刘丽纯的《节奏听觉刺激方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态训练干预》、张元浩的《模理论和元和音乐疗法》、费红的《社区精神康复的音乐治疗应用初探——歌曲讨论方法对精神分裂出院病人社交回避和苦恼及自信心受损的治疗研究》;有应用研究介绍,如中央音乐学院高天副教授的《音乐治疗在四川地震心理救援中的工作模式》、刘书君的《音乐治疗在地震后受灾人群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体会》、周平的《音乐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刘明明的《音乐治疗在分娩过程的应用》、聂巧乐的《音乐治疗在妇产科治疗中的应用》、赵翠荣的《浅析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等;有案例研究报告《汶川震后稳定性治疗法案例:音乐治疗与危机干预》、《MIT和TS的音乐治疗方法对于脑瘫语言康复的个案研究》、《爱的主旋律——音乐治疗个案与
  相应治疗方案》等。
  三、会议评述
  本次会议可以用以下三点来概括:第一,会议主题突出,论点鲜明,现实性强。近20年来,我国的心理治疗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危机干预及创伤事件后心理障碍的治疗还是近二三年才被关注的事。经过培训的音乐工作者更是屈指可数,远远供不应求。过去,尽管国内也有一些从事危机干预心理学专家,以及讲述个别危机事件和康复的个案论述,但与现实的社会需求相比仍是九牛一毛,本次会议为国内外音乐治疗工作者提供了很多以行为界定为基础的现存问题的治疗方案和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训练有素的或没经验的音乐治疗师们进行有效的危机
  干预。
  第二,会议操作性、参与性强。本次邀请的国际专家们以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很多危机干预的技术和方法,同时让与会者参与其中,从个案的点出发,进行行为界定、制定长短期目标和干预措施,然后延伸至该
  病症的整体特点和干预治疗方法,具体详尽。
  第三,我国音乐治疗学者表现突出。中央音乐学院以高天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音乐治疗专业队伍尤其抢眼,在汶川大地震灾后救助工作中,他们做了很多心理救助和治疗活动,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的音乐治疗危机干预事业奉献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国内外专家的认可,而他们在开幕式的表演,
  也令所有国外专家和与会者们印象深刻、倍受感动。
  首届音乐治疗危机干预国际论坛已经落幕,但留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令我们惊喜的是,从这次会议可以看到,中国的音乐治疗学者们的研究领域更为宽广,眼界更为宽阔,思路也更为活跃,多学科交叉性研究也更加突显了。国外的专家、学者们也已经意识到中国音乐治疗在世界音乐治疗学上的地位。不过,中国在音乐治疗学科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音乐治疗理论的创新、技术的局限、新生力量的不足等,而如何加强各国音乐治疗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中国音乐治疗领域的后继者和
  推动中国音乐治疗的长足发展是重中之重。
  杨霖希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师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音乐心理学研究与研究方法就是“事”与“器”的关系。因为,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既是音乐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前提,也是音乐心理学研究得以成功的保障,对规范和指导音乐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心理学研究的深度和水平,特别是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创新程度与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着本质的联系,而且,研究方法的有效运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展音乐心理学研究的论域。同
一  在国际影坛,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作为一位久负盛名的作曲家,他与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合作,从1974年的《横冲直撞大逃亡》(The Sugarland Express)到近期的《战马》(War Horse),已有近40年的历史,为好莱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更是为广大听众留下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主题旋律。是好莱坞商业电
2013年6月16日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为指导单位,中国音协二胡学会、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武汉音乐学院为主办单位,湖北省音协、湖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为承办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黄海怀二胡奖”系列活动,伴随着二胡演奏比赛、作品征集评奖颁奖音乐会的成功举行圆满谢幕。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副
2011年7月,北京紫玉饭店迎来了音乐心理学学科领域的两个学术研讨会。8—10日,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一百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就音乐与心理的交叉学科展开学术的碰撞、交流。举办方中国音乐心理学会是中国音协下属的二级学会,于2002年成立并在中央音乐学院成功召开第一届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其后每三年召开一次,继第二届在星海音乐学院和第三届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后,今年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
宋祖英是人们熟悉和喜爱的歌唱家。近年来,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她的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为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肯尼迪艺术中心,到北京“鸟巢”体育场、上海世博广场,作为总策划和音乐总监,我参与了宋祖英的每一场个人音乐会的策划和创作,每一场她都展现了震憾人心的艺术魅力,令人难以忘怀。5月8日,她在台北小巨蛋的演出尤其让我自豪和感动
中国音乐家协会、台湾新竹市政府、福建福州市人民政府、台湾海峡两岸音乐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合唱节”于2011年4月29日至5月1日在台湾新竹市举办。来自大陆与台湾的26个合唱团在台湾新竹市]艺厅和十七公里海岸线的南寮休闲渔港进行了精彩的比赛和交流。纵观此次合唱节,一些活动的组织、合唱团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许多活动的细节方面确与大陆各地举办的合唱节有所不同。  两地政府高度重视,参赛
11年10月6—9日,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京、沪、闽”现代音乐创作研讨会在连江县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秉承以往研讨会模式——以作曲家介绍创作背景、现场播放录音、众人评论的方式,从各自的创作经验对作品提出客观的评价与平等的对话。会议研讨了贾国平《清风静响》(2011)、朱世瑞《水想II》、温德青《声音去到了天上》(2009)、章绍同《鼓浪屿狂想曲》(2000)、林荣元《雪山
2012年11月11日至13日,中央音乐学院举行“第二届国际三弦音乐周·蒙古族三弦音乐国际研讨会”。这是继2008年“首届国际三弦音乐周”以来,又一次由三弦演奏家谈龙建教授策划的三弦艺术交流盛会。本次研讨会除了讲座、工作坊等活动之外,还有两场音乐会于12日与13日晚相继举行,一场是“‘弦鼗之乐’——中央音乐学院三弦音乐会”,由谈龙建教授的学生担任演奏;另一场名为“成吉思汗的歌——蒙古族三弦音乐会”
12年3月的一天,网络传闻有几位来自贵州省黎平县的侗族男女歌手,在一位广西藉北京文化人的策划运作之下,将在北京的酒吧、歌厅等娱乐场所商演侗族大歌。对于侗族大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曾有无数有关它走出侗乡,去到北京、上海、香港、台湾乃至东京、巴黎等世界各大都会做精彩表演的报导,2009年它获选进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0年以来,有许多专家学者一直关注着它的长期的存在和发展状况,
但凡踏入音乐厅的观众为了吸取精神的养分,感悟音响的妙境,都希望乐团的演奏家们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使出最好的绝招,奏出天籁神曲,让自己忘掉尘世琐碎,卸除私心杂念,全身心地投入音响世界。倘若能入此境,真是人生大幸!在2011年5月7日当晚的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由中国爱乐乐团与旅意华人钢琴演奏家居觐、指挥家石叔诚联袂举行的2011演出季“交响音乐会”,就将我们带到了这样的艺术氛围之中——音乐堂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