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GMP法规逻辑的数字化探索

来源 :上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674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药品新法落地,药品相关数据真实、充分、可靠的要求更加严格。药品生产全链条过程和记录的合规性研究迫切需要聚焦现代化手段提升技术水平。信息化引领药品管理现代化,特别是药品生产数字化质量保证理念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药品生产的数字化管理角度出发,介绍了数字化质量保证技术在监督和促进生产过程合规的应用思路,分析了GMP法规的数字化实施方法,讨论了在药品质量保证领域自动化监督、预防和提醒的一些探索,并对相关研究的推进意义以及相关新技术应遵循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数字化质量保证 药品生产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15-0061-04
  Exploration on digitalization of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regulation logics
  WANG Tao, ZHU Xin, CAO Meng
  (Shanghai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Inspection,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legislation,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drugrelated data integrity. The compliance research of the entire chain of drug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records urgently needs to focus on modern means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In recent years, informatization leads the modernization of drug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concept of digital quality assurance in drug production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houghts on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quality assurance technology in supervision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compliance from drug management perspective, demonstrated digital implementation method for GMP rules, discussed some explorations of the automation, prevention and warning in the field of dru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also gave an insight on the significant advance of pilot projects applying related technical innovations and the possible standard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KEY WORDS digital quality assurance; drug manufacture; GMP
  以信息化引领药品管理现代化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方向之一,特别是用新理念引领新方向、用新技术提升新效能将在产业竞争力提升和药品安全治理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2]。新《药品管理法》强调了对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可靠和药品可追溯的相关要求。药品生产的质量保证是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个核心,是全链条过程中链接前期研发和上市后流通等环节的重要支点[3]。近年来,随着药品生产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用途的计算机化系统在药品生产企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药品生产数据的可靠性和过程的合规性相关领域的研究迫切需要现代化手段对技术水平提升加以聚焦[4-6]。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将数字化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QA)的理念引入药品生产的全链条,是进一步促进生产企业GMP体系有效保证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1 药品生产的数字化管理
  企业生产活动的法规符合性主要是由企业质量保证人员负责内部核查和监督,目前还是主要依赖人工手段。从现状来看,一方面,商业化药品生产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更多地聚焦于生产活动本身的数据采集与管理,倾向于在质量体系、实验室、生产、物料、设施设备、包装标签等体系中的某一个细分子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和自动化实现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例如生产电子记录系统、生产设备管理、生产环境监测、生产过程控制管理、质量体系文件管理、培训、偏差变更管理、实验室数据管理、仓储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系统的设计通常来自所属细分体系的用户需求,往往难以在子系统开发之初就直接面向法规要求而考虑质量保证抓手的全局设计思路,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相对不够便捷,QA自查自检方面顺畅程度有待提高。有效贯彻落实法规要求,从整体角度无死角、無盲点地开展质量保证工作,让法规抓手真正通过信息技术延伸至具体生产活动,并实现生产质量保证能随着法规的更新、改革而同步联动,需要对药品GMP法规逻辑的数字化开展探索。
  借助新技术解决这一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数字化QA的运用。数字化依托科学风险评估并通过将法规逻辑加以算法化实现,把GMP条款“写”进数字化系统,将为企业QA人员提供有效的支援,充分地扩大内部自查自检范围,更加实时可靠地开展监督和复核工作,帮助企业在较高的质量保证水平下更充分地加深对其产品和过程理解,协调更多的人力资源以关注风险评估、问题根源分析和产品创新,从而在降低合规风险的同时从长远发展角度提升产业竞争力。药品生产数字化QA通过生产过程中的大数据对偏差、不良趋势和故障等进行及时预警,结合法规逻辑算法,提高发现风险问题的能力,推动实时在线管理作为事后管理的重要补充。通过无缝电子数据集采或录入,按照业务需要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为品种风险回顾、质量属性理解、工艺参数优化、管理运营改进等提供自动化辅助,方式更灵活、工作更高效。通过数字化的控制和实施过程所积累的高度格式化数据,可更便利地提炼隐含产品知识,用来指导持续改进和创新研发,实现生产全链条的不断精益化改善,推进品种生命周期的良性循环。   2 探索GMP法规逻辑的数字化
  法规的具体要求往往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这与计算机代码有很多相似之处。GMP法规的数字化可以理解为GMP条款逻辑的算法化,也就是从GMP语言到软件代码语言的翻译过程。比如法规对药品生产中对于管理和操作人员资质(含学历、培训和卫生健康状况)的要求,就有可能通过系统的数据控制,在授权操作前对相关资质不符合要求情况发出提醒,使质量保证人员及时了解,或者对相关资质不符合人员的系统操作动作实行拦截;可以考虑采用电子化的批记录以减少混淆与人为差错,精准控制生产和检验人员的操作步骤,避免与预先设定好的经过批准的操作规程发生偏离。
  本文通过选取若干条款要求为示例,通过利用电子化的药品生产数据探索计算机语言实施框架,分析采用数字化手段将法规条款内涵的合规要求加以自动化监督、预防和提醒。以下示例探索仅以概要论述为目的,并非面面俱到,实际应用中的算法框架应结合风险评估和企业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 举例1:产品放行规定的数字化探讨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二百三十条的要求,数字化QA的算法逻辑设计可考虑对放行相关的电子数据加以监控和预审,对相应信息不完整或存有疑问的,及时提醒质量部门和授权人加以复核,必要时开展详细的质量风险评估(图1)。
  此外,可考虑设置算法对生产检验过程产生的电子数据进行实时电子监控,出现偏差时自动抓取并推送质量保证相关模块,督促相应的调查确认。对于过程不符合放行要求,或部分需要放行审核的内容尚未经相关负责人电子签名确认等情况,可考虑设计逻辑限制,对违规放行的相关操作由系统加以拦截。
  2.2 举例2:设备校准规定的数字化探讨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九十条的要求,数字化QA的算法逻辑设计可考虑对按规定需要进行校准的设备进行校准状态的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即将超过校准有效期的设备进行电子标记,同时将该类预警推送至质量部门、工程部门和设备使用部门(图2)。
  对于校准已失效的设备,算法可关注其在GMP体系中使用登记前进行阻止,并提醒相关负责岗位,对是否开展基于风险的调查评估或停用淘汰等相关操作进行确认,辅助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3 展望
  在药品生命周期质量可靠保证基础上充分地理解产品属性和过程参数,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过程中污染和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的原则,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前提。促进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提高监管的预见性、靶向性、时效性,需要监管科学创新,需要法规逻辑数字化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技术等对生产企业的“非现场监管”,应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监管对象的信用治理,是科学监管的发展方向,也对药品生产数字化质量保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这一领域研究,有利于更加精准而且自动化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评价,对药品质量风险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推进打造生产企业与监管衔接的在线平台,通过数据、模型和工具的结合,充分应用数字化QA风险防控信息数据,可以推动全社会对药品质量信任、信心的扎实回归。在药品生产数字化QA方面,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跨前一步推进试点,希望通过服务产业充分研究新技术手段加强我市部分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质量风险的防控能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科学研究成果。
  作为药品管理相关的计算机化系统,运用数字化QA发挥自查自检作用,也需要对其相关的软硬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全面充分的评估。如果应用于药品生产GMP体系,则应在该套系统自身的生命周期内按照相关原则保证其验证状态,符合质量保证体系相关要求,其相应的调整改进也应纳入变更管理,加以全过程基于科学的质量风险管控。数字化QA涉及到的代码和算法设计、开发、测试、发布等实施过程,也应遵循相应的软硬件行业良好工作规范。为推进相关工作的规范化,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和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也在联合相关企业积极推进药品生产数字化质量保证相关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以进一步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燕君, 柴雄, 周凤舞, 等. 信息化建设與监管业务的正向反馈模式实践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9, 21(1): 37-42.
  [2] 李桂桂, 张喆, 张京梅, 等. 国家药品智慧监管平台设计与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20, 22(10): 718-722.
  [3] 曹萌, 王冲, 付秋雁, 等. 新时代下药品监管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上海医药, 2018, 39(3): 5-9; 13.
  [4] 桑凌岳, 丁薇丽, 周立新. 区块链技术在药品智慧监管的应用与思考[J]. 中国医药导刊, 2020, 22(9): 659-660.
  [5] 董正龙, 曹萌. 信息技术在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9, 50(11): 1262-1267.
  [6] 曹萌, 李建平. 基于品种的监管信息管理系统探索[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9, 38(4): 210-214.
其他文献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的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同时具有显著遗传异质性与重叠性。SCA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主要依靠基因检测来确诊和分类,目前基因检测流程还在不断完善。SCA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包括蛋白毒性、RNA毒性、离子通道障碍等。目前缺乏有效减缓或阻止SCA病情进展的临床治疗方案,一般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随着近年来对SCA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治疗的新靶点逐渐被发现,但尚未进入临床试验。了解SCA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有助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元1(ADAMTS-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GRACE评分、碎裂QRS波群(fQRS)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AMI患者200例,根据其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58例和非MACE组142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24 h血清hs-CRP、ADAMTS-1、Lp-PLA2水平及GRACE评分,记
摘 要 本项研究目的为开发体外溶出方法应用于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体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目前开发的体外溶出方法评价自研和原研产品时,其溶出行为一致。  关键词 吸入 混悬液 体外溶出  中图分类号:R927.11; R97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15-0075-04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 vitro disso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骨科-康复一体化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本文报告在骨科-康复一体化理念指导下,物理治疗对1例老年女性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 骨科-康复一体化 股骨干骨折 老年骨折 康复效果 病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683.42; R4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15-0032-04  Effect of physica
摘 要 目的:探析高复发风险绝经前乳腺癌采用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高复发风险绝经前乳腺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采用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分泌治疗,对比两组在3年内的无疾病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3年内的无疾病生存率均和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
摘 要 目的:探讨斜前方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OLIF的50例患者研究资料纳入A组,将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的50例患者研究资料纳入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后凸角度、疼痛程度,并观察两组融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P0.05)。结论:OLIF治療腰椎不稳
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新阶段,在疫情前阶段中难以得到及时救治人群的身心问题正逐渐涌现。“疫情后遗症”,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即将成为重大身心疾病之一。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神障碍类疾病的治疗。有研究初步证明了针灸治疗PTSD的有效性。该文通过详细总结针灸治疗PTSD的临床应用现况和生物学机理来说明针灸在此领域的研究潜力和应用价值,以期为针灸介入全球疫情危机后的身心复建工作提供建议。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推拿手法治疗肩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WanFang)数据库,对检索到的具有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1 100例肩痛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推拿手法治疗肩痛,在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活动度、上肢肌力评分、生活能力评
摘 要 中药膏方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传统中药剂型,临床应用广泛。在促进健康和养生保健等方面,中药膏方正在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通过查阅近几年中药膏方相关文献,结合工作实践中的经验,从膏方的渊源、制备的工艺要点及3个质量控制参考指标进行综述研究,以期为中药膏方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形成一套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体系提供参考,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中药膏方 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