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丢失的母亲
2003年7月22日早8点,孙敬顺像往常一样,将写着在巫溪县文峰镇下车的纸条递到丈母娘手中,送她上了大巴车。10分钟后,在汽车离去的轰鸣声中,他给小舅子张世凡打去电话:世凡啊,妈回去了,中午11点下车。
如果一切顺利,转乘几次车,10小时后张世凡就能在家门口接到母亲。但这次,母亲却失踪了。
张世凡等到深夜也没有见到母亲,给姐姐打电话才知道自己弄错了时间,他把下车听成了上车,错过了寻找母亲的最佳时间。他心乱如麻地赶紧跑到汽车站附近找,但跑遍了山头,连老人的影子都没见着。
两家人每天都会叫上生产队的队友和自己一起找,贴寻人启事,托人打听。有时候因为一个线索,张世凡一走就是一个礼拜,再回来,常常蓬头垢面,身上全是污泥。半年过去,几乎所有亲友都认定老人已经去世了,姐弟俩却始终认为母亲就在这附近,等着他们去接。后来,张世凡在老家建起了一栋崭新的楼房,在新楼旁边保留了老宅,母亲会回来,她找不到以前的房子会伤心。
两次缘分
2003年11月22日清晨,巫溪县通城镇清泉村的董永才一推门,就在自家院坝里看到一个陌生人。她当时背了一个背篓,身上黑黢黢的,感觉就像外面的流浪汉。
流浪了3个月的老人一身褴褛,站在董家院坝的石盆里洗手。董永才试着和她交谈,问了几句后他意识到对方竟是一名聋哑人。在看到老人浮肿的双腿和脚上又破又烂的鞋子后,他把老人请进家,让妻子为她煮了一锅面。
老人许久没吃饱饭,吃完一碗,她摸了摸肚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主人家为自己盛的第二碗面条。董家人一向乐善好施,夫妻俩决定先把孤苦无依的聋哑老人留下来。
可待了三四天,老人却背上背篓执意离开。从她比比画画的手势中,董永才明白,她打算一边乞讨一边找家。
然而不到两周,老人再次出现在董家门口。这一次,不仅衣服脏了,脸上也是泥,小腿冻得比碗口还粗董永才忙不迭地招呼老人进屋,又吩咐妻子烧起柴火让她取暖。她一定是信任我们董家,走投无路才回来的。
董家人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留下老人,直到帮她找到家人。
不知不觉,老人在董家已经住了10年,她完全融入了新环境,端碗、扫地、带孩子、帮忙喂猪。为了给老人治疗角膜炎,家里花去了4000多元,全靠在外地打工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及时从外地寄钱回来。在董家,老人不仅不愁吃穿,逢年过节,儿子媳妇们还会像对待亲妈一样,给老人压岁钱哄她开心。按照当地的规矩,他们连老人家以后的棺材都已经准备好了,如果她走了,就由董家的晚辈送终。
久而久之,这份善行也在乡邻里传为佳话,并被媒体报道出来。张家人第一时间看到了这条新闻。张世凡立刻让儿子上网搜新闻,最终确定那位老人正是自己的母亲。
一家人
几天后,张世凡和姐姐一家敲开了董家的门。妈,对不起,我来晚了。刚刚下过小雨的董家院坝,姐夫孙敬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张世凡一把将母亲抱在怀里。
看到张家人紧紧地抱在一起,董家儿媳唐大凤也不自觉地哭了起来。在董家,与老人相处最多的就是唐大凤,早上起来为她梳头、洗脸,照顾她的起居,有时候还会带着她散步。
离别前一天,老人一整天都跟在董家人的身后进进出出,仿佛要把家里的每块地记清楚,要把家里的每个人看够。唐大凤为她梳好最后一次头发,她就像个孩子般紧握着她的手,把董家的小孙女抱在怀里,久久不肯放。
张家已经很久没有如此热闹了。但回家后老人却感到空虚,她想起董永才夫妇,不知道他们的饭弄好没,猪草喂了没。
张世凡觉得母亲回来后完全变了。看到她经常一个人对着远方流泪,他意识到在董家的10年朝夕相处,母亲必定心中还有念想。他拉着母亲指了指远方,比画着问母亲是不是想他们了。老人点点头,止不住地抹眼泪。
那我带你回去看他们。一个礼拜后,老人果然又回到了董家。从那天起,张家和董家便约定,每年都一起陪老人过年。张世凡说:他们把我的母亲当作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我也要把他们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对待,从此两家人变一家人。
2014年的春节,董家院坝里显得格外热闹。原本陌生的两家人,因为对同一位老人的牵肠挂肚相聚在一起;也因为这10年的情分,他们成了一家人。
2003年7月22日早8点,孙敬顺像往常一样,将写着在巫溪县文峰镇下车的纸条递到丈母娘手中,送她上了大巴车。10分钟后,在汽车离去的轰鸣声中,他给小舅子张世凡打去电话:世凡啊,妈回去了,中午11点下车。
如果一切顺利,转乘几次车,10小时后张世凡就能在家门口接到母亲。但这次,母亲却失踪了。
张世凡等到深夜也没有见到母亲,给姐姐打电话才知道自己弄错了时间,他把下车听成了上车,错过了寻找母亲的最佳时间。他心乱如麻地赶紧跑到汽车站附近找,但跑遍了山头,连老人的影子都没见着。
两家人每天都会叫上生产队的队友和自己一起找,贴寻人启事,托人打听。有时候因为一个线索,张世凡一走就是一个礼拜,再回来,常常蓬头垢面,身上全是污泥。半年过去,几乎所有亲友都认定老人已经去世了,姐弟俩却始终认为母亲就在这附近,等着他们去接。后来,张世凡在老家建起了一栋崭新的楼房,在新楼旁边保留了老宅,母亲会回来,她找不到以前的房子会伤心。
两次缘分
2003年11月22日清晨,巫溪县通城镇清泉村的董永才一推门,就在自家院坝里看到一个陌生人。她当时背了一个背篓,身上黑黢黢的,感觉就像外面的流浪汉。
流浪了3个月的老人一身褴褛,站在董家院坝的石盆里洗手。董永才试着和她交谈,问了几句后他意识到对方竟是一名聋哑人。在看到老人浮肿的双腿和脚上又破又烂的鞋子后,他把老人请进家,让妻子为她煮了一锅面。
老人许久没吃饱饭,吃完一碗,她摸了摸肚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主人家为自己盛的第二碗面条。董家人一向乐善好施,夫妻俩决定先把孤苦无依的聋哑老人留下来。
可待了三四天,老人却背上背篓执意离开。从她比比画画的手势中,董永才明白,她打算一边乞讨一边找家。
然而不到两周,老人再次出现在董家门口。这一次,不仅衣服脏了,脸上也是泥,小腿冻得比碗口还粗董永才忙不迭地招呼老人进屋,又吩咐妻子烧起柴火让她取暖。她一定是信任我们董家,走投无路才回来的。
董家人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留下老人,直到帮她找到家人。
不知不觉,老人在董家已经住了10年,她完全融入了新环境,端碗、扫地、带孩子、帮忙喂猪。为了给老人治疗角膜炎,家里花去了4000多元,全靠在外地打工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及时从外地寄钱回来。在董家,老人不仅不愁吃穿,逢年过节,儿子媳妇们还会像对待亲妈一样,给老人压岁钱哄她开心。按照当地的规矩,他们连老人家以后的棺材都已经准备好了,如果她走了,就由董家的晚辈送终。
久而久之,这份善行也在乡邻里传为佳话,并被媒体报道出来。张家人第一时间看到了这条新闻。张世凡立刻让儿子上网搜新闻,最终确定那位老人正是自己的母亲。
一家人
几天后,张世凡和姐姐一家敲开了董家的门。妈,对不起,我来晚了。刚刚下过小雨的董家院坝,姐夫孙敬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张世凡一把将母亲抱在怀里。
看到张家人紧紧地抱在一起,董家儿媳唐大凤也不自觉地哭了起来。在董家,与老人相处最多的就是唐大凤,早上起来为她梳头、洗脸,照顾她的起居,有时候还会带着她散步。
离别前一天,老人一整天都跟在董家人的身后进进出出,仿佛要把家里的每块地记清楚,要把家里的每个人看够。唐大凤为她梳好最后一次头发,她就像个孩子般紧握着她的手,把董家的小孙女抱在怀里,久久不肯放。
张家已经很久没有如此热闹了。但回家后老人却感到空虚,她想起董永才夫妇,不知道他们的饭弄好没,猪草喂了没。
张世凡觉得母亲回来后完全变了。看到她经常一个人对着远方流泪,他意识到在董家的10年朝夕相处,母亲必定心中还有念想。他拉着母亲指了指远方,比画着问母亲是不是想他们了。老人点点头,止不住地抹眼泪。
那我带你回去看他们。一个礼拜后,老人果然又回到了董家。从那天起,张家和董家便约定,每年都一起陪老人过年。张世凡说:他们把我的母亲当作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我也要把他们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对待,从此两家人变一家人。
2014年的春节,董家院坝里显得格外热闹。原本陌生的两家人,因为对同一位老人的牵肠挂肚相聚在一起;也因为这10年的情分,他们成了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