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区域站降水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的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在东高西低的典型暴雨环流形势下,高原短波槽、副高西伸北抬及低层切变线共同作用造成的,同时,偏南气流和地面锋面也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因子;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在相同的时间均最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卫星云图上对流云团的发展移动与TBB梯度大值区暴雨落区有很好对应关系。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暴雨;成因分析;两当县
中图分类号S1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672-03
作者简介田明(1977- ),男,甘肃徽县人,工程师,从事中短期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境内沟壑密布,山峦起伏,局地小气候特点明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两当县夏季雷电、短时强降水、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以暴雨为主的气象灾害给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每年因暴雨灾害也造成了巨额的经济财产损失。面对如此现状,对于局地小气候下暴雨的研究尤为显得重要[1-2],许多气象工作者已经从暴雨监测预警[2]、环流特征[3-4]以及物理量诊断[5-6]、数值模式[4,7]、雷达卫星云图[5-6]等方面做了许多的研究,而对于位于秦岭山脉中两当县短时强降水暴雨的研究较少,笔者在此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区域站降水资源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两当县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天气过程的成因,以期为两当县短时强降水暴雨预报预警积累经验。
1天气实况
2013年7月22日,两当县全县普降暴雨(表1),兴化乡24 h降水量最大,为88.5 mm。此次降水从21日20:00开始,强降水集中在21日21:00~22日01:00,6个乡镇出现了短时强降水,从两当本站和最大降水量兴化乡小时降水量(图1)可以看出,降水发生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降水强度很大,有强对流性天气特征。到22日08:00降水基本结束。由于此次降水突发性和局地性及其强度强,造成两当县12个乡镇、2个工作站、2.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9万元。
2暴雨成因分析
2.1高空环流形势高空有利的环流形势是形成暴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在7月份两当出现的暴雨,与副高的西伸北抬或东撤有密切关系,同时高低层影响系统的配置也极
2.2地面形势由连续的地面要素分析来看,前期两当温度比较高,另外从地面图可以看出,在地面上有一低压不断
2.3物理量诊断分析
2.3.1水汽条件。水汽条件是形成降水的主要条件之一,其中大气湿层的厚度、水汽的输送通道及其水汽的辐合辐散对降水的强度及降水量有重要影响[8]。从两当在暴雨发生前后水汽通量散度沿106.3°E的剖面图(图4a)可以看出,在21日20:00,两当县(106.3°E、33.6°N)从低层到500 hPa均是水汽的辐合区域,同时在水汽通量散度时间剖面图(图4b)可以看出,前期水汽通量散度均是辐合在两当,但到21日20:00,辐合高度加深、强度加强,这与强降水开始的时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分析比湿变化发现,陇东南均大于8 g/kg,局地10 g/kg以上,达到两当强降水发生的经验指标。综合水汽条件诊断的物理量,从强度和时间上均是有利于两当暴雨的发生。
2.3.2上升运动。从垂直速度时间剖面(图5a)可以看出,20日20:00~22日08:00,两当本站均为强的上升运动区,而从散度剖面图(图5b)可以看出,在21日20:00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这样形成的抽吸效应加强了上升运动,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
从21日20:00武都T-LogP图(图6)可以看出,湿层厚度达500 hPa,在低层有风的切变,同时K指数为36 ℃,有一定的不稳定能量,大气层结有潜在的不稳定特性,在地面辐合线或锋面地形抬升的触发下,有利于上升运动和对流性天气的发生。
2.3.3持续时间。此次暴雨天气以短时强降水为主,持续时间12 h左右,在此过程中副高西伸北抬后稳定维持的时间较短,高原短波槽及低层切变线相对较快,使得此次暴雨持续时间较短,同时有强对流天气的特征。
2.4卫星云图分析从卫星云图(图7)可以看出,两当处于从陕西中北部到川西的一条对流云带之中,21日23:00~24日00:00是两当降水强度最强的时段,也是处于对流云团边沿、TBB(亮温)梯度最大的地方。所以TBB梯度与强降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3预报预警服务总结
通过此次暴雨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情况来看,提前的市县会商、准确预报、及时预警和信息到最基层的通畅发布传递失。
4小结
(1)此次暴雨具有强对流天气特点,历时相对较短,但强度大,影响全县,造成了较大的灾害。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暴雨;成因分析;两当县
中图分类号S1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672-03
作者简介田明(1977- ),男,甘肃徽县人,工程师,从事中短期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境内沟壑密布,山峦起伏,局地小气候特点明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两当县夏季雷电、短时强降水、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以暴雨为主的气象灾害给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每年因暴雨灾害也造成了巨额的经济财产损失。面对如此现状,对于局地小气候下暴雨的研究尤为显得重要[1-2],许多气象工作者已经从暴雨监测预警[2]、环流特征[3-4]以及物理量诊断[5-6]、数值模式[4,7]、雷达卫星云图[5-6]等方面做了许多的研究,而对于位于秦岭山脉中两当县短时强降水暴雨的研究较少,笔者在此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区域站降水资源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两当县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天气过程的成因,以期为两当县短时强降水暴雨预报预警积累经验。
1天气实况
2013年7月22日,两当县全县普降暴雨(表1),兴化乡24 h降水量最大,为88.5 mm。此次降水从21日20:00开始,强降水集中在21日21:00~22日01:00,6个乡镇出现了短时强降水,从两当本站和最大降水量兴化乡小时降水量(图1)可以看出,降水发生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降水强度很大,有强对流性天气特征。到22日08:00降水基本结束。由于此次降水突发性和局地性及其强度强,造成两当县12个乡镇、2个工作站、2.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9万元。
2暴雨成因分析
2.1高空环流形势高空有利的环流形势是形成暴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在7月份两当出现的暴雨,与副高的西伸北抬或东撤有密切关系,同时高低层影响系统的配置也极
2.2地面形势由连续的地面要素分析来看,前期两当温度比较高,另外从地面图可以看出,在地面上有一低压不断
2.3物理量诊断分析
2.3.1水汽条件。水汽条件是形成降水的主要条件之一,其中大气湿层的厚度、水汽的输送通道及其水汽的辐合辐散对降水的强度及降水量有重要影响[8]。从两当在暴雨发生前后水汽通量散度沿106.3°E的剖面图(图4a)可以看出,在21日20:00,两当县(106.3°E、33.6°N)从低层到500 hPa均是水汽的辐合区域,同时在水汽通量散度时间剖面图(图4b)可以看出,前期水汽通量散度均是辐合在两当,但到21日20:00,辐合高度加深、强度加强,这与强降水开始的时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分析比湿变化发现,陇东南均大于8 g/kg,局地10 g/kg以上,达到两当强降水发生的经验指标。综合水汽条件诊断的物理量,从强度和时间上均是有利于两当暴雨的发生。
2.3.2上升运动。从垂直速度时间剖面(图5a)可以看出,20日20:00~22日08:00,两当本站均为强的上升运动区,而从散度剖面图(图5b)可以看出,在21日20:00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这样形成的抽吸效应加强了上升运动,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
从21日20:00武都T-LogP图(图6)可以看出,湿层厚度达500 hPa,在低层有风的切变,同时K指数为36 ℃,有一定的不稳定能量,大气层结有潜在的不稳定特性,在地面辐合线或锋面地形抬升的触发下,有利于上升运动和对流性天气的发生。
2.3.3持续时间。此次暴雨天气以短时强降水为主,持续时间12 h左右,在此过程中副高西伸北抬后稳定维持的时间较短,高原短波槽及低层切变线相对较快,使得此次暴雨持续时间较短,同时有强对流天气的特征。
2.4卫星云图分析从卫星云图(图7)可以看出,两当处于从陕西中北部到川西的一条对流云带之中,21日23:00~24日00:00是两当降水强度最强的时段,也是处于对流云团边沿、TBB(亮温)梯度最大的地方。所以TBB梯度与强降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3预报预警服务总结
通过此次暴雨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情况来看,提前的市县会商、准确预报、及时预警和信息到最基层的通畅发布传递失。
4小结
(1)此次暴雨具有强对流天气特点,历时相对较短,但强度大,影响全县,造成了较大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