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应如何正确引导,发掘学生无限潜能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e5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知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生感觉到数学难学,而且成绩不理想,家长的期盼,老师的期望,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来气。特别是面临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压力特别大,各科都是高强度作业模式,多次的多校联考已经测底被打击,数学成绩也是不如在七,八年级时取得的成绩。这样几次循环下来,数学注定是考不好,而且信心全无。那么就特别值得我们教师反思,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发掘学生无限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 数学思考
  正如《标准(2011年版)》所希望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既要关注“人人”,也要关注“不同的人”;既要促使全体学生数学基本质量标准的达成,也要为不同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空间。数学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活生生的生命,它必然要面对个性与差异。尽管“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的古训,可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很难这样去做。做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案例一:《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案例
  我在教授《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这节课时,首先创设情境,引出课本上的三个小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成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y=k/x(k为常数且k≠0)。师生互动,进一步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在讲解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时,如y=5/(x+2),我们认为它不是反比例函数,它不符合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应该不选。但是这时候有个别同学提出问题,虽然它不是反比例函数,但是可以看成是y关于x+2的反比例函数,我在课堂上很高兴,马上给予这位同学的肯定,并提出表扬,作为学生就应该不断思考,提出有价值的结论。
  紧接着我马上讲解了类似的问题,已知y是x-1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2时,y=3,求这个函数解析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直接把x-1看成一个整体,设y=k/(x-1),把x=2,y=3代入求出k=3,然后直接写出函数解析式y=3/(x-1)。 题目迎刃而解。学生理解后解题就非常容易。
  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例题非常简单,在例题的处理上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的能力,同时拓宽学生的思路。在题目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我在教授《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时,首先创设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有关的问题,如问题:已知函数y=kx2+3x-1与x轴有公共点,求k的取值范围?然后我带着学生们通过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情况,总结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也是重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上面的问题,函数图像与x轴有公共点,意味着方程kx2+3x-1=0有实数根,即判别式⊿≥0,9+4k≥0,k≥-9/4.当然还要考虑k≠0。所以最后k的取值范围是k≥-9/4.且k≠0。这道题看似已经做完,我也故意设置悬念,认为解题完成,这时候,我听到有学生提出疑问,认为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当函数y=kx2+3x-1是簡单的一次函数时也符合,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1/3,0)。此时意味着k=0也可以,最终k的取值范围是k≥-9/4.我表示很高兴,马上给予这位同学的肯定,并且表扬了他,做数学题就应该这样,积极动脑思考,考虑全面,这样才能不失分,取得很好的成绩,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本节课重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函数与函数图像广泛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而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应用性包含的范围较广,用处较大,二次函数是每年中考压轴题的首选内容,学生应加以重视,争取多练多做。
  以上这两个案例都是我的切身体验,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定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多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也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之一。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一名学生喜欢上某个事物,并且常常主动去摆弄它,研究它,那么他就能很快地了解这个事物,并把握它;相反,如果这名同学不喜欢某个事物,不能够主动去思考它,而仅仅是听从别人的解释,模仿别人的做法,那么他多半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事物,更谈不上把握这个事物。学习数学也是类似的,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使用一些有效的方法,他就很可能学好数学;反之,如果这名学生仅仅通过死记硬背,模仿复制的方法学习数学,他多半学不好数学,因此,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标志是他们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有效学习。
  当然,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我记得我有这样一名学生,小升初考试数学她只考了39.5分,当时我们学校没有哪个班愿意录取她,她爸妈也是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我,碍于情面,我勉强同意她进班上课,提出的条件是如果成绩跟不上的话主动退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发现她非常勤奋,课堂上也比较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课后也是经常问问题,成绩一直在不断地提高,最后在中考中数学考了125分,非常不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当然我在课堂上也是一直在关注这名“差生”。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放慢节奏,关注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多数学生自己想明白再往前走,不要单纯追求教学任务,因为,学生掌握多少,学到多少,学得怎么样,学习能力如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正确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
  参考文献:
  王尚志: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
期刊
常见的作业讲评课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主导下的讲解,在笔者的实践探索下,还积极尝试了以下两种作业讲评的模式。  一、主体自悟式  所谓主体自悟式是指学生在作业后,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自己的问题之处,根据已有知识基础进行思考、判断、修改,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对自己不能很好把握的练习有了一定的把握,对自己平时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个自我反省、深刻自悟的过程,这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期刊
“一个问题,都讲了N遍了,学生还不会做,这是怎么了?”常常听到老师们的这种抱怨。问题的关键还是由于老师的大包大揽,让学生们失去兴趣,失去激情,失去思考的能力,缺少自主性。除非自控能力和意志力特强的同学可以继续思考和钻研,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早就“灵魂出窍”了。一个会上课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能随时抓住孩子的心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抓住孩子的心呢?  一、设计制造课堂中的“饥渴感”  多数人有一种共同的心理
期刊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 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師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产、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
期刊
历史课堂讨论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
期刊
一、课堂教学需要“主问题”  主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晏晖,2009)。对于教材,主问题的设计克服了阅读教学中肢解文本,零敲碎打等弊端,起到了梳理课文的作用,使学生学有所得(陈娇玲,2010)。在课堂教学上,主问题还是教学进展的路标,是一系列能够导引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性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
期刊
背景描述: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科学教学行为是从一种假设出发的,那就是离开了我们的教,学生就无所适从,学生学得也就枯燥无味。那么,应用什么方式去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去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科学?应如何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飞扬呢?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案例素材来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片断:  引入: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潜水艇的照片引起学生的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验有利于学生从直观表象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与规律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初中学生在现阶段正处于直观表象思维到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这就要求实验来提供感性认识
期刊
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老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譬如:“Those bad eggs will be punished for their wicked acts”和“Thepropa-gandat team will perform at
期刊
化学计算过程,主要是一个化学问题的数学处理过程,即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量化过程。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层次的解题能力。各层次能力的形成,知識点及基本解法的训练固然重要,但在解答具体问题时,代数的思维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足够的重视。  所谓代数意识,是指在解题时,依据有关条件,直接求值,找关系式,由变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或方程组),建立不等式,构造函数表达式然后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