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现代园林环境与人类身心健康的关系,如何利用绿色景观防治人们焦虑和抑郁等常见心理疾病。
方法:通过对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城市与自然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综合研究,并结合我国环境与人类健康现状,在移步换景、景中有景等古典园林环境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提出空间变化,视觉转换、借景达意等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促进身心健康。
结果与结论:经过调查研究,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将会更有利于缓解人类焦虑,抑郁情绪,有效防治与不良情绪相关的功能性身心疾病。
关键词:环境疗法 保健型园林园艺疗法 色彩疗法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11-01
1 环境疗法的概念及历史概况
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对园艺疗法的定义如下: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1]。广义地讲,园艺疗法是指通过植物(包括庭园、园林绿地等)及与植物相关的诸活动环境(园艺、园林等)达到促进体力、身心、精神的恢复疗法,即环境疗法,它是艺术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2]。环境疗法的治疗对象除了残疾人、高龄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能者、滥用药物者、犯罪者以及社会的弱者等之外,还对健康、亚健康人群具有保健效果。
事实表明,长期处于园林环境或从事园艺劳动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和忧郁症。可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以及保护关节等,这些已被医学界所认同,因此,环境疗法及保健型园林(Healthcare botanical garden)的设计将会方兴未艾。
2 园林环境设计与身心健康
常见的园林环境疗法大多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香气及植物栽培活动等方法,在完整的园林环境治疗中,眼、耳、鼻、舌、身等不同器官分别获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刺激,增进身心活力。努力设计保健型园林[3],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社会心理功能有着积极的促进效果。
2.1 生理病理功能影响。园林绿地不仅具有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效,而且植物本身具有很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一方面,植物能产生空气负离子,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医学研究证明,空气负离子具有调节中枢神经,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降低血压,杀灭细菌,降低血液中的5-羟色胺,改善肺换气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内分泌功能等作用。另一方面,植物能释放挥发性物质(植物精素),对人体起到降压、镇定等功效。
(1)感官生理的影响。植物的色,形对视觉,香味对嗅觉,可食用植物对味觉,植物的花、茎、叶的质感(粗燥、光滑、毛茸茸)对触觉都有刺激作用。另外自然界的虫鸣、鸟语、水声、风吹以及雨打叶片声也对听觉有刺激作用。卧病在床的患者或者长久闭户不出门的人们,到室外去沐浴自然大气,接受日光明暗给予视觉的刺激,感受冷暖对皮肤的刺激,这可称为自然环境疗法,也是园艺疗法的内容之一。白天进行园艺活动、接受日光浴,晚上疲劳后上床休息,有利于养成正常的生活习惯,保持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运转,这对失眠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2)增强运动机能。人的精神、身体如果不频繁地进行使用的话,其机能则会出现衰退现象。局部性衰退会导致关节,筋骨萎缩,全身性衰退会导致心脏与消化器官机能低下,易于疲劳等。园艺活动,从播种、扦插、上盆、种植配置等的坐态活动到整地、浇水、施肥等站立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眼睛,同时头、手指、手、足都要运动,亦即它为一项全身性综合运动。残疾人、卧病在床者以及高龄老人容易引起精神、身体的衰老,而园艺活动是防止衰老的最好措施之一。
2.2 园林对身心保健的应用。在医院病房周围种植草木,病人于其中散步或通过门窗眺望,可使病人心态安静消除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据报道,在可以看见花草树木的场所劳动,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使劳动者产生满足感,如果是园艺栽培活动,效果则更佳。①消除疲劳:投身于园艺活动中,使病人、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忘却烦恼,产生疲劳感,加快入睡速度,起床后精神更加充沛。②张扬气氛:一般来讲,红花使人产生激动感,黄花使人产生明快感,蓝花、白花使人产生宁静感。鉴赏花木,可刺激调节松弛大脑。③培养创作激情:盆栽花木、花坛制作以及庭园花卉种植等各种园艺活动,是把具有自然美的植物材料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布置处理,使其成为艺术品。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创作情。④抑制冲动: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整地、挖坑、搬运花木、种植培土以及浇水施肥,在消耗体力的同时,还可抑制冲动,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⑤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园艺的对象是有生命的花木在进行园艺活动时要求慎重并有持续性。例如,修剪花木时应有选择地剪除,播种时则应根据种粒的大小覆盖不同深度的土壤,这些都需要慎重与注意力。若在栽植花木的中途去干其他事情,等想起重来栽植时,花木可能已枯萎。因此,长期进行园艺活动的结果,无疑会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⑥增强行动的计划性:何时播种、何时移植、何时修剪、何时施肥……植物种类不同操作内容不同,则时间与季节亦不同。园艺活动,必先制定计划,或书面计划或脑中谋划,因人而异。此项工作或爱好可以增强自己与植物的感情,把握时间概念(早、晚、季节的变化等)。
2.3 社会心理方面。
(1)树立自信心、防治焦虑抑郁情绪。从事园艺劳动,待到自己培植的花木开花、结果时,会受到人们的称赞,这说明自己的辛勤劳作得到人们的承认,自己在满足的同时还会增强自信心。这对失去生活自信的精神病患者医治效果更佳。当然,为了不让患者们失望,开始时应该选择易于管理,易于开花的花木种类。
(2)提高社交能力、增强责任感。参加集体性的园艺疗法活动,病人以花木园艺为话题,产生共鸣,促进交流,这样可以培养与他人的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采取责任到人的方法,病人必须清楚哪些是自己管理的盆花、花坛等。因为花木为有生命之物,如果管理不当或疏忽,会导致枯萎。这可使病人认识到哪些是自己不得不做的工作,从而产生与增强责任感。 (3)增强公共道德观念。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利用花木进行美化绿化,或者自己所负责的盆花、花坛开出漂亮的花朵,在增强自信的同时,还体会到自己为大家做了有益的事情。另外,为花坛除草摘除枯萎花朵、扫除落叶等活动,可以培养自己的环境美化意识和习惯,增强公共道德观念。
3 色彩疗法的应用
在现今医疗体系的的认知下,色彩疗法(Color Therapy)认为色彩的呈现与光有相当的关系并与能量有关,不同色彩有不同的波长,有不同的频率,自然会有不同的能量呈现,进而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就如紫外线可杀菌、可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对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有关,这也是所谓从能量医学角度来看色彩。而人类的脑神经对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兴奋度。
近年来医学家们提出了合理利用植物的多种颜色来调节和改善人体生理功能的治疗,称为“色彩疗法”。花木丛中绿色地带的空气负离子较多,加上利用馥郁的花香对人心理和生理的有益作用进行治疗,均是园艺疗法的重要内容。对患有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的人,能起到良好的辅疗功效,这也正是花卉环境效益的体现。
4 环境疗法的发展前景
4.1 园林公共环境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园林绿地不仅具有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效,而且植物本身具有很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目前,以日本为主,在国外流行的“森林浴”“森林疗法”等都是利用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进行的保健活动。该方面的研究将为我国保健型园林建设(Healthcarebotanical garden)提供科学支撑。
4.2 园林环境设计与当地社会习俗、行为习惯相结合。在设计规划园林绿地景观的同时,注重当地节日风俗,根据当地人们生活行为习惯创造节日活动场所及环境,综合考虑园林植物及公共设施如何对人们身心活动产生积极作用,都需要展开科学的研究,以指导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绿地建设工作。
总而言之,园林环境疗法的科学研究不仅能够探索环境治疗的方法与程序,而且能够给园林环境疗法的普及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让更多的人们增强对园林环境的了解,更近距离拥抱大自然。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各地的园林公园会涌现出“环境疗法园(角)”,某些医疗机构中也会出现环境疗法科及相关设施。
参考文献
[1] 姚和金.园艺疗法探讨.生物学杂志,2002,18(2):11-13
[2] 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下).[J].中国园林,2000,16(4):32-34
[3] 牛泽慧,徐峰.保健型园林的营造.园林规划与设计,2006,(3):24-27
方法:通过对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城市与自然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综合研究,并结合我国环境与人类健康现状,在移步换景、景中有景等古典园林环境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提出空间变化,视觉转换、借景达意等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促进身心健康。
结果与结论:经过调查研究,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将会更有利于缓解人类焦虑,抑郁情绪,有效防治与不良情绪相关的功能性身心疾病。
关键词:环境疗法 保健型园林园艺疗法 色彩疗法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11-01
1 环境疗法的概念及历史概况
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对园艺疗法的定义如下: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1]。广义地讲,园艺疗法是指通过植物(包括庭园、园林绿地等)及与植物相关的诸活动环境(园艺、园林等)达到促进体力、身心、精神的恢复疗法,即环境疗法,它是艺术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2]。环境疗法的治疗对象除了残疾人、高龄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能者、滥用药物者、犯罪者以及社会的弱者等之外,还对健康、亚健康人群具有保健效果。
事实表明,长期处于园林环境或从事园艺劳动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和忧郁症。可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以及保护关节等,这些已被医学界所认同,因此,环境疗法及保健型园林(Healthcare botanical garden)的设计将会方兴未艾。
2 园林环境设计与身心健康
常见的园林环境疗法大多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香气及植物栽培活动等方法,在完整的园林环境治疗中,眼、耳、鼻、舌、身等不同器官分别获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刺激,增进身心活力。努力设计保健型园林[3],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社会心理功能有着积极的促进效果。
2.1 生理病理功能影响。园林绿地不仅具有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效,而且植物本身具有很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一方面,植物能产生空气负离子,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医学研究证明,空气负离子具有调节中枢神经,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降低血压,杀灭细菌,降低血液中的5-羟色胺,改善肺换气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内分泌功能等作用。另一方面,植物能释放挥发性物质(植物精素),对人体起到降压、镇定等功效。
(1)感官生理的影响。植物的色,形对视觉,香味对嗅觉,可食用植物对味觉,植物的花、茎、叶的质感(粗燥、光滑、毛茸茸)对触觉都有刺激作用。另外自然界的虫鸣、鸟语、水声、风吹以及雨打叶片声也对听觉有刺激作用。卧病在床的患者或者长久闭户不出门的人们,到室外去沐浴自然大气,接受日光明暗给予视觉的刺激,感受冷暖对皮肤的刺激,这可称为自然环境疗法,也是园艺疗法的内容之一。白天进行园艺活动、接受日光浴,晚上疲劳后上床休息,有利于养成正常的生活习惯,保持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运转,这对失眠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2)增强运动机能。人的精神、身体如果不频繁地进行使用的话,其机能则会出现衰退现象。局部性衰退会导致关节,筋骨萎缩,全身性衰退会导致心脏与消化器官机能低下,易于疲劳等。园艺活动,从播种、扦插、上盆、种植配置等的坐态活动到整地、浇水、施肥等站立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眼睛,同时头、手指、手、足都要运动,亦即它为一项全身性综合运动。残疾人、卧病在床者以及高龄老人容易引起精神、身体的衰老,而园艺活动是防止衰老的最好措施之一。
2.2 园林对身心保健的应用。在医院病房周围种植草木,病人于其中散步或通过门窗眺望,可使病人心态安静消除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据报道,在可以看见花草树木的场所劳动,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使劳动者产生满足感,如果是园艺栽培活动,效果则更佳。①消除疲劳:投身于园艺活动中,使病人、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忘却烦恼,产生疲劳感,加快入睡速度,起床后精神更加充沛。②张扬气氛:一般来讲,红花使人产生激动感,黄花使人产生明快感,蓝花、白花使人产生宁静感。鉴赏花木,可刺激调节松弛大脑。③培养创作激情:盆栽花木、花坛制作以及庭园花卉种植等各种园艺活动,是把具有自然美的植物材料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布置处理,使其成为艺术品。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创作情。④抑制冲动: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整地、挖坑、搬运花木、种植培土以及浇水施肥,在消耗体力的同时,还可抑制冲动,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⑤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园艺的对象是有生命的花木在进行园艺活动时要求慎重并有持续性。例如,修剪花木时应有选择地剪除,播种时则应根据种粒的大小覆盖不同深度的土壤,这些都需要慎重与注意力。若在栽植花木的中途去干其他事情,等想起重来栽植时,花木可能已枯萎。因此,长期进行园艺活动的结果,无疑会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⑥增强行动的计划性:何时播种、何时移植、何时修剪、何时施肥……植物种类不同操作内容不同,则时间与季节亦不同。园艺活动,必先制定计划,或书面计划或脑中谋划,因人而异。此项工作或爱好可以增强自己与植物的感情,把握时间概念(早、晚、季节的变化等)。
2.3 社会心理方面。
(1)树立自信心、防治焦虑抑郁情绪。从事园艺劳动,待到自己培植的花木开花、结果时,会受到人们的称赞,这说明自己的辛勤劳作得到人们的承认,自己在满足的同时还会增强自信心。这对失去生活自信的精神病患者医治效果更佳。当然,为了不让患者们失望,开始时应该选择易于管理,易于开花的花木种类。
(2)提高社交能力、增强责任感。参加集体性的园艺疗法活动,病人以花木园艺为话题,产生共鸣,促进交流,这样可以培养与他人的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采取责任到人的方法,病人必须清楚哪些是自己管理的盆花、花坛等。因为花木为有生命之物,如果管理不当或疏忽,会导致枯萎。这可使病人认识到哪些是自己不得不做的工作,从而产生与增强责任感。 (3)增强公共道德观念。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利用花木进行美化绿化,或者自己所负责的盆花、花坛开出漂亮的花朵,在增强自信的同时,还体会到自己为大家做了有益的事情。另外,为花坛除草摘除枯萎花朵、扫除落叶等活动,可以培养自己的环境美化意识和习惯,增强公共道德观念。
3 色彩疗法的应用
在现今医疗体系的的认知下,色彩疗法(Color Therapy)认为色彩的呈现与光有相当的关系并与能量有关,不同色彩有不同的波长,有不同的频率,自然会有不同的能量呈现,进而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就如紫外线可杀菌、可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对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有关,这也是所谓从能量医学角度来看色彩。而人类的脑神经对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兴奋度。
近年来医学家们提出了合理利用植物的多种颜色来调节和改善人体生理功能的治疗,称为“色彩疗法”。花木丛中绿色地带的空气负离子较多,加上利用馥郁的花香对人心理和生理的有益作用进行治疗,均是园艺疗法的重要内容。对患有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的人,能起到良好的辅疗功效,这也正是花卉环境效益的体现。
4 环境疗法的发展前景
4.1 园林公共环境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园林绿地不仅具有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效,而且植物本身具有很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目前,以日本为主,在国外流行的“森林浴”“森林疗法”等都是利用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进行的保健活动。该方面的研究将为我国保健型园林建设(Healthcarebotanical garden)提供科学支撑。
4.2 园林环境设计与当地社会习俗、行为习惯相结合。在设计规划园林绿地景观的同时,注重当地节日风俗,根据当地人们生活行为习惯创造节日活动场所及环境,综合考虑园林植物及公共设施如何对人们身心活动产生积极作用,都需要展开科学的研究,以指导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绿地建设工作。
总而言之,园林环境疗法的科学研究不仅能够探索环境治疗的方法与程序,而且能够给园林环境疗法的普及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让更多的人们增强对园林环境的了解,更近距离拥抱大自然。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各地的园林公园会涌现出“环境疗法园(角)”,某些医疗机构中也会出现环境疗法科及相关设施。
参考文献
[1] 姚和金.园艺疗法探讨.生物学杂志,2002,18(2):11-13
[2] 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下).[J].中国园林,2000,16(4):32-34
[3] 牛泽慧,徐峰.保健型园林的营造.园林规划与设计,2006,(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