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外科感染300例,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60例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年龄<14岁为10.71%、>55岁为11.99%,急诊手术为14.8%,手术期间>2 h为12.73%,切口长度>12 cm为11.80%,切口未使用抗菌药物冲洗的为15.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年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手术类型等是腹部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
关键词: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00-02
腹部外科切口感染是基层医院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我院外科2008年6月~2010年6月医院感染300例,其中腹部切口感染60例,占20.0%。潘革等[1]报道外科医院感染有意义的风险因素有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出血或重做手术或大量输血、发生低心脏输出量综合征、术前高血糖。为了探讨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更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切口感染率,我们对我院近2年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外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300例。
1.2研究方法
每个病例逐项填写调查表格,该表格包括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围手术期用药与否、切口长度、切口抗菌药物冲洗与否等6项。并分类统计感染例数,计算感染率。
1.3切口感染标准
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组拟定《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2结果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率高于中青年;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率越高;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率高于择期手术;抗生素围手术期未使用者高于使用者;切口抗菌药物冲洗者低于未冲洗者。见表1。
3讨论
3.1年龄因素
在切口感染的因素中,年龄、身体的抵抗力不可忽视。本组调查中,<14岁及>55岁年龄组发生切口感染率高。因<14岁患者正值发育年龄,免疫功能尚不健全;而55岁患者或多或少存在基础性疾病。上述人群对手术创伤细菌侵袭的耐受性差,是切口感染的易感人群,且腹部手术大多是≥Ⅱ类手术,腹部切口多为易污染或污染切口。
3.2围手术期用药与切口感染關系
围手术期用药是指术前给药1次/0.5 h,或术后12~16 h内再使用1~2次,手术时间>4 h时术中加用1次。本组围手术期用药感染率5.29%,而未用15.57%(P<0.05),说明围手术期用药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因此围手术期用药适用于严重污染、急性感染、胃肠穿孔、结肠及肠外科手术。史占军等[2]做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等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表明围手术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
3.3抗菌药物局部冲洗与感染率关系
腹部手术几乎>90%为污染和可能污染手术,尤其是急诊手术患者。我院2000年1月份起采用0.5%碘伏溶液行手术部位及切口冲洗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组中使用抗菌药物冲洗切口感染率为4.94%,而未冲洗为15.32%(P<0.05)。
3.4手术性质与感染率关系
急诊手术感染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患者。本组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率高达14.81%,这可能与急诊手术患者病情危重,存在休克、腹腔出血及严重创伤等,且多数有腹腔污染及术前各种准备无法完善有关。尤其是外伤手术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卧床时间长,多有侵入性操作以及创伤或手术造成出血、失液、伤口开放,被感染途径多, 且全身状况差,免疫力低下,同时又大剂量接受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更易引起内源性与外源性病原体入侵感染[3]。
3.5手术时间与切口感染率关系
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率越高。本组手术时间>2 h的切口感染率为12.73%,而<2 h为5.00%。因为手术时间越长,患者机体创伤就越大,从而使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出现肠道菌群易位生长[4],越容易出现手术中的内源性感染,从我院的切口感染细菌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占首位说明了这一点。
3.6其他相关因素与感染率关系
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部位,医生的无菌操作及技术水平同感染率也有密切关系。此外术后切口理疗,也能降低切口感染率。因为理疗能改善局部血供,增加局部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潘革,熊靖,韦香妮,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⑿:1194.
[2] 史占军,张亚莉,景宗森,等.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⑴:57.
[3] 潘一明,谢敏,王雪晨.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⑷:405~407.
[4] 王小文,李宁,陈惠德,等.肝移植术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⑴:67~6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00-02
腹部外科切口感染是基层医院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我院外科2008年6月~2010年6月医院感染300例,其中腹部切口感染60例,占20.0%。潘革等[1]报道外科医院感染有意义的风险因素有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出血或重做手术或大量输血、发生低心脏输出量综合征、术前高血糖。为了探讨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更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切口感染率,我们对我院近2年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外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300例。
1.2研究方法
每个病例逐项填写调查表格,该表格包括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围手术期用药与否、切口长度、切口抗菌药物冲洗与否等6项。并分类统计感染例数,计算感染率。
1.3切口感染标准
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组拟定《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2结果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率高于中青年;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率越高;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率高于择期手术;抗生素围手术期未使用者高于使用者;切口抗菌药物冲洗者低于未冲洗者。见表1。
3讨论
3.1年龄因素
在切口感染的因素中,年龄、身体的抵抗力不可忽视。本组调查中,<14岁及>55岁年龄组发生切口感染率高。因<14岁患者正值发育年龄,免疫功能尚不健全;而55岁患者或多或少存在基础性疾病。上述人群对手术创伤细菌侵袭的耐受性差,是切口感染的易感人群,且腹部手术大多是≥Ⅱ类手术,腹部切口多为易污染或污染切口。
3.2围手术期用药与切口感染關系
围手术期用药是指术前给药1次/0.5 h,或术后12~16 h内再使用1~2次,手术时间>4 h时术中加用1次。本组围手术期用药感染率5.29%,而未用15.57%(P<0.05),说明围手术期用药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因此围手术期用药适用于严重污染、急性感染、胃肠穿孔、结肠及肠外科手术。史占军等[2]做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等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表明围手术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
3.3抗菌药物局部冲洗与感染率关系
腹部手术几乎>90%为污染和可能污染手术,尤其是急诊手术患者。我院2000年1月份起采用0.5%碘伏溶液行手术部位及切口冲洗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组中使用抗菌药物冲洗切口感染率为4.94%,而未冲洗为15.32%(P<0.05)。
3.4手术性质与感染率关系
急诊手术感染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患者。本组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率高达14.81%,这可能与急诊手术患者病情危重,存在休克、腹腔出血及严重创伤等,且多数有腹腔污染及术前各种准备无法完善有关。尤其是外伤手术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卧床时间长,多有侵入性操作以及创伤或手术造成出血、失液、伤口开放,被感染途径多, 且全身状况差,免疫力低下,同时又大剂量接受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更易引起内源性与外源性病原体入侵感染[3]。
3.5手术时间与切口感染率关系
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率越高。本组手术时间>2 h的切口感染率为12.73%,而<2 h为5.00%。因为手术时间越长,患者机体创伤就越大,从而使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出现肠道菌群易位生长[4],越容易出现手术中的内源性感染,从我院的切口感染细菌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占首位说明了这一点。
3.6其他相关因素与感染率关系
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部位,医生的无菌操作及技术水平同感染率也有密切关系。此外术后切口理疗,也能降低切口感染率。因为理疗能改善局部血供,增加局部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潘革,熊靖,韦香妮,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⑿:1194.
[2] 史占军,张亚莉,景宗森,等.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⑴:57.
[3] 潘一明,谢敏,王雪晨.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⑷:405~407.
[4] 王小文,李宁,陈惠德,等.肝移植术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⑴:67~6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