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湾石墨矿赋存于中太古代集宁岩群黄土窑岩组,属于区域变质型矿床。本文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初步探讨本区石墨矿床的主要成因及找矿标志。
关键词:石墨矿;黄土窑岩组;区域变质;矿床地质;找矿标志
南湾石墨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东部,大同-尚义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中段,大同-尚义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与商都-蔚县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交汇部位西南侧。
1 、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为集宁岩群黄土窑岩组下段和第四系。
黄土窑岩组下段,按岩石组合分为上、中、下三层岩石组合。下层岩性有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二长变粒岩、二长变粒岩;中层岩性有石榴钾长片麻岩、石墨钾长片麻岩;上层岩性有黑云钾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其中,中层底部的石墨钾长片麻岩为本区主要赋矿岩石。
第四系主要由更新统风积物和全新统冲积和冲洪积物组成,主要分布于区内河谷地带及其两侧阶地。
1.2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和中生代,呈小岩株或岩脉产出。
古元古代岩浆岩主要为辉绿岩脈,呈NW-SE走向斜贯全区,倾角一般75~80°左右,脉宽一般2~20m。岩石灰黑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其次为角闪石,岩石表面风化具褐铁矿化。
中生代岩浆岩呈小岩株或岩脉产出。小岩株岩性有闪长岩、斑状闪长岩、安山玢岩、霏细斑岩、花岗斑岩;岩脉有花岗斑岩脉、钠长斑岩脉。
1.3 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不发育。褶皱构造主要为二台子背斜,褶皱枢纽西起二台子,东至头台子向东延出区外,走向55°~75°。南翼岩层倾向200°~230°,倾角22°~31°,北翼岩层倾向290°~310°,倾角30°~45°,为一不对称背斜。本区岩层及矿体分布、产状受其控制。
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其中,北西向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在本区的中部,倾向南西,倾角75~80°左右。该组构造形成时代早,断裂规模大,为压扭性构造,具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它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区内辉绿岩脉的分布,多被辉绿岩脉充填;北北东向断裂构造规模较小,形成时代晚,为一系列张性断裂构造,多被花岗斑岩脉充填。
2 、 矿体特征
矿区石墨含矿带出露于背斜两翼。南翼控制长度1035m,北翼露头长度500m左右。主矿体Ⅰ号矿体位于矿区东南部,二台子背斜南翼,呈层状、似层状,有分枝复合现象,赋存于下含矿带含石墨钾长片麻岩中。矿体倾向200°-230°,平均倾角23°。矿体埋深0-346m。矿体控制长度1035m,控制最大延深1113m。矿体厚度2.29-26.03m,平均厚度12.93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62.44%,厚度较稳定。矿体固定碳品位2.80-5.54%,平均品位3.98%,品位变化系数19.01%,品位稳定。
3、 矿石质量
3.1 矿石结构与构造
石墨主要为半自形鳞片结构,脉石矿物主要为斑状变晶结构、它形晶粒状结构、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构造主要为片麻状构造、稀疏浸染构造、浸染条带状构造。
3.2 矿石的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主要为石墨;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石英、石榴石,其次为单斜辉石、斜长石、黑云母等。此外,矿石中还有黄铁矿、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分布不广或含量少。
3.3 矿物粒度、晶粒形态和嵌布方式
(1)矿石矿物
石墨:含量4~10%。钢灰色,风化面呈黄褐色,反射色为浅褐灰色,低硬度,强非均质性。石墨结晶较好,形态为叶片状、鳞片状,大致排列方向与片麻理方向一致,有些受力弯曲,鳞片大小不一,片径0.15~2.00mm,多为1.0~1.5mm,属粗鳞片状石墨。镜下观察石墨粒度0.08×0.015mm~1.6×0.24mm左右,分布于长英质矿物粒间,和黑云母一同构成片麻状构造,可与云母矿物连生,有些呈弯曲的片状集合体。
(2)主要脉石矿物
钾长石:含量38-62%,钾长石多数呈它形粒状,少数呈半自形板状,颗粒有定向拉长现象,颗粒长轴的排列方向同片麻理,粒度为3.2×0.4~0.8mm,正低突起,二轴晶,负光性,见有条纹结构,多数为条纹长石,个别颗粒有粘土化,呈脏浊的土褐色。
石英:含量2-25%,呈它形粒状,粒径为0.2~2.6mm,正低突起,一轴晶,正光性,裂纹发育,沿裂纹充填有细小的包体,和钾长石、单斜辉石紧密嵌生,或包于石榴石和钾长石颗粒中。
石榴石:含量0-15%,局部占30%,变斑晶等轴粒状,粒度大致均匀,粒径约1.2~3.0mm,淡褐色,正极高突起,裂纹发育,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全消光,含有少量的石英、金红石包裹体,零星分布于颗粒中,形成包含嵌晶变晶结构,颗粒边缘有基质成分嵌入,石榴石在岩石中做定向、断续的平行排列,与片麻理的方向一致。
3.4 石墨片度
本次研究共采集石墨光片50件,均进行了石墨片度测定,>50目平均占75.56%,50~80目平均占18.69%,80~100目平均占2.70%,<100目平均占3.04%,统计结果见表10。矿石中石墨鳞片直径较大,因此,该矿石属于大鳞片晶质石墨矿。
4 、 矿体围岩和夹石
4.1 矿体围岩
矿体赋存围岩为石榴钾长片麻岩和二长变粒岩,其中石榴钾长片麻岩为顶板,二长变粒岩为底板。矿体与底板界线清晰,岩性差异较大,固定碳品位一般较低,一般均为0.02%;矿体与顶板界线肉眼不可分,为渐变式接触。
4.2 矿体夹石
仅有Ⅰ号主矿体中存在夹石,矿体内夹石主要有含石墨石榴钾长片麻岩、石榴钾长片麻岩和长英质脉体。其中,长英质脉体呈透镜状,规模小,但分布不稳定,本次共采集夹石样品43件,固定碳品位最低0.02%,最高2.48%,平均品位1.13%。
5 、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 矿床成因
矿床赋存于中太古代集宁岩群黄土窑岩组,主要岩性为片麻岩、变粒岩类,变质程度普遍达到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含矿岩系原岩为含碳沉积岩,富含大量有机质,给石墨矿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在富含碳层位、地段重结晶形成石墨矿床,矿床类型属区域变质石墨矿床。
5.2 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
(1)矿化富集规律
区内石墨矿富集规律明显,矿体产于黄土窑岩组下段中层含石墨石榴钾长片麻岩中。走向上矿体厚度较稳定,倾向上矿体向深部有变薄趋势。
(2)找矿标志
①地层标志
本区石墨矿属沉积-变质型矿床,均产出在黄土窑岩组下段地层中,黄土窑岩组是区域找矿标志。
②岩石标志
赋矿岩石含石墨石榴钾长片麻岩,颜色为浅粉色。含石墨石榴钾长片麻岩是直接找矿标志。
③地貌标志
矿体下部岩石致密坚硬,抗风化,与上部石墨矿层易于识别,地形都略为平缓或呈负地形。因此,缓坡与负地形是间接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南湾石墨矿详查报告》,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2016年。
作者简介:李锋(1986-),男,矿产地质工程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关键词:石墨矿;黄土窑岩组;区域变质;矿床地质;找矿标志
南湾石墨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东部,大同-尚义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中段,大同-尚义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与商都-蔚县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交汇部位西南侧。
1 、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为集宁岩群黄土窑岩组下段和第四系。
黄土窑岩组下段,按岩石组合分为上、中、下三层岩石组合。下层岩性有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二长变粒岩、二长变粒岩;中层岩性有石榴钾长片麻岩、石墨钾长片麻岩;上层岩性有黑云钾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其中,中层底部的石墨钾长片麻岩为本区主要赋矿岩石。
第四系主要由更新统风积物和全新统冲积和冲洪积物组成,主要分布于区内河谷地带及其两侧阶地。
1.2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和中生代,呈小岩株或岩脉产出。
古元古代岩浆岩主要为辉绿岩脈,呈NW-SE走向斜贯全区,倾角一般75~80°左右,脉宽一般2~20m。岩石灰黑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其次为角闪石,岩石表面风化具褐铁矿化。
中生代岩浆岩呈小岩株或岩脉产出。小岩株岩性有闪长岩、斑状闪长岩、安山玢岩、霏细斑岩、花岗斑岩;岩脉有花岗斑岩脉、钠长斑岩脉。
1.3 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不发育。褶皱构造主要为二台子背斜,褶皱枢纽西起二台子,东至头台子向东延出区外,走向55°~75°。南翼岩层倾向200°~230°,倾角22°~31°,北翼岩层倾向290°~310°,倾角30°~45°,为一不对称背斜。本区岩层及矿体分布、产状受其控制。
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其中,北西向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在本区的中部,倾向南西,倾角75~80°左右。该组构造形成时代早,断裂规模大,为压扭性构造,具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它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区内辉绿岩脉的分布,多被辉绿岩脉充填;北北东向断裂构造规模较小,形成时代晚,为一系列张性断裂构造,多被花岗斑岩脉充填。
2 、 矿体特征
矿区石墨含矿带出露于背斜两翼。南翼控制长度1035m,北翼露头长度500m左右。主矿体Ⅰ号矿体位于矿区东南部,二台子背斜南翼,呈层状、似层状,有分枝复合现象,赋存于下含矿带含石墨钾长片麻岩中。矿体倾向200°-230°,平均倾角23°。矿体埋深0-346m。矿体控制长度1035m,控制最大延深1113m。矿体厚度2.29-26.03m,平均厚度12.93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62.44%,厚度较稳定。矿体固定碳品位2.80-5.54%,平均品位3.98%,品位变化系数19.01%,品位稳定。
3、 矿石质量
3.1 矿石结构与构造
石墨主要为半自形鳞片结构,脉石矿物主要为斑状变晶结构、它形晶粒状结构、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构造主要为片麻状构造、稀疏浸染构造、浸染条带状构造。
3.2 矿石的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主要为石墨;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石英、石榴石,其次为单斜辉石、斜长石、黑云母等。此外,矿石中还有黄铁矿、方解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分布不广或含量少。
3.3 矿物粒度、晶粒形态和嵌布方式
(1)矿石矿物
石墨:含量4~10%。钢灰色,风化面呈黄褐色,反射色为浅褐灰色,低硬度,强非均质性。石墨结晶较好,形态为叶片状、鳞片状,大致排列方向与片麻理方向一致,有些受力弯曲,鳞片大小不一,片径0.15~2.00mm,多为1.0~1.5mm,属粗鳞片状石墨。镜下观察石墨粒度0.08×0.015mm~1.6×0.24mm左右,分布于长英质矿物粒间,和黑云母一同构成片麻状构造,可与云母矿物连生,有些呈弯曲的片状集合体。
(2)主要脉石矿物
钾长石:含量38-62%,钾长石多数呈它形粒状,少数呈半自形板状,颗粒有定向拉长现象,颗粒长轴的排列方向同片麻理,粒度为3.2×0.4~0.8mm,正低突起,二轴晶,负光性,见有条纹结构,多数为条纹长石,个别颗粒有粘土化,呈脏浊的土褐色。
石英:含量2-25%,呈它形粒状,粒径为0.2~2.6mm,正低突起,一轴晶,正光性,裂纹发育,沿裂纹充填有细小的包体,和钾长石、单斜辉石紧密嵌生,或包于石榴石和钾长石颗粒中。
石榴石:含量0-15%,局部占30%,变斑晶等轴粒状,粒度大致均匀,粒径约1.2~3.0mm,淡褐色,正极高突起,裂纹发育,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全消光,含有少量的石英、金红石包裹体,零星分布于颗粒中,形成包含嵌晶变晶结构,颗粒边缘有基质成分嵌入,石榴石在岩石中做定向、断续的平行排列,与片麻理的方向一致。
3.4 石墨片度
本次研究共采集石墨光片50件,均进行了石墨片度测定,>50目平均占75.56%,50~80目平均占18.69%,80~100目平均占2.70%,<100目平均占3.04%,统计结果见表10。矿石中石墨鳞片直径较大,因此,该矿石属于大鳞片晶质石墨矿。
4 、 矿体围岩和夹石
4.1 矿体围岩
矿体赋存围岩为石榴钾长片麻岩和二长变粒岩,其中石榴钾长片麻岩为顶板,二长变粒岩为底板。矿体与底板界线清晰,岩性差异较大,固定碳品位一般较低,一般均为0.02%;矿体与顶板界线肉眼不可分,为渐变式接触。
4.2 矿体夹石
仅有Ⅰ号主矿体中存在夹石,矿体内夹石主要有含石墨石榴钾长片麻岩、石榴钾长片麻岩和长英质脉体。其中,长英质脉体呈透镜状,规模小,但分布不稳定,本次共采集夹石样品43件,固定碳品位最低0.02%,最高2.48%,平均品位1.13%。
5 、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 矿床成因
矿床赋存于中太古代集宁岩群黄土窑岩组,主要岩性为片麻岩、变粒岩类,变质程度普遍达到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含矿岩系原岩为含碳沉积岩,富含大量有机质,给石墨矿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在富含碳层位、地段重结晶形成石墨矿床,矿床类型属区域变质石墨矿床。
5.2 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
(1)矿化富集规律
区内石墨矿富集规律明显,矿体产于黄土窑岩组下段中层含石墨石榴钾长片麻岩中。走向上矿体厚度较稳定,倾向上矿体向深部有变薄趋势。
(2)找矿标志
①地层标志
本区石墨矿属沉积-变质型矿床,均产出在黄土窑岩组下段地层中,黄土窑岩组是区域找矿标志。
②岩石标志
赋矿岩石含石墨石榴钾长片麻岩,颜色为浅粉色。含石墨石榴钾长片麻岩是直接找矿标志。
③地貌标志
矿体下部岩石致密坚硬,抗风化,与上部石墨矿层易于识别,地形都略为平缓或呈负地形。因此,缓坡与负地形是间接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南湾石墨矿详查报告》,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2016年。
作者简介:李锋(1986-),男,矿产地质工程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