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10月刊,《悦游》都会选择一处具有深意的目的地,选择 一名合适的公众人物,一同远行,回归初心 ——“负责任 的旅行”。
今年是中国国家公园创立元年,年底将有包括三江源、大熊猫、普达措在内的十处国家公园验收成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将作为国家公园体系的分支,与自然保护地一起,让我们以全新视角看待我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国家公园创立的初衷是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生态,尝试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平衡。我们第一时间想到了李冰冰。
不只是因为多年来作为有着国际影响力的知名艺人,李冰冰的公益、环保形象有目共睹,更是因为从一个人、一个独立个体本身,我们在公开场合与“小道消息”中都对她的自律多有耳闻。
有多少人会在出差度假时全套差旅用品自带、连酒店的一次性拖鞋都不消耗?又有多少人在国家实行垃圾分类之前已经自行分类多年?财务自由后你会严格要求身边人一起奉行节俭、杜绝浪费吗?
据说李冰冰一直是这样的人。
与行为相比,我们更好奇行为背后的信念。是被怎样的内心世界驱动,一个常年身处浮华世界的女艺人,会选择如此质朴的生活方式?在她看来,什么是负责任的旅行?
一整天的拍摄结束后,长城脚下空气微凉,星光璀璨月半弯,零星可见萤火虫飞过,蝉鸣如歌,山间昆虫协奏。与李冰冰在夜色里聊天,如同被清涼溪水涤荡,缓慢宁静而力量充沛。
以下为李冰冰自述整理。
其实在所有的旅行之前,人生原本就是一场旅行。
这句话并不新鲜,但有多少人真正能时时记得呢?
如果你用心地与生命产生连接,就会发现,这场足够漫长的旅途里,充满了最大限度的未知、最鲜明的变化、最有张力的创造空间。
你在这场不知何日为终的旅途中,会经历肉身与灵魂的多重变化,会把自己送达理想的目的地,当然也有可能事与愿违。
长期来看,对多数人来讲,即便下一站并不是原本设置的方向,人们最终也会适应现状,用心把脚下的日子踩实。
但如果分段来看,每一年、每个月、每一天,人是不是能忘记对下一站的渴望而切实地享受在当下的这一小段时间里呢?当我们把眼下的时间与空间放大,尊重当下,是否会得到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如同今天我们来到了长城,你可以说只是来了一下、打了个卡、工作了一天,也可以说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结晶的又一次深度相连。
深入进去,体会古人规划它、建造它时的智慧与辛劳,尝试理解和学习它的战略意义,穿越历史长河,与过往数千年那些曾经站在这里的灵魂产生连接。不一样的时空、同样的土地,他们所拥有与渴望的,我们所失去与忽视的……想到这些,再回到生活,你一定有不一样的收 获。
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其实都有这样的机会,超越惯性与习惯,追逐目标的同时忘掉目标,让你当下的那一刻厚实起来,你就拥有了另一方没有约束的广阔天地。
在现实世界的练兵场上,我一直要求自己全力以赴,直到现在也从不偷懒。把自己的能力、格局、天分都摔打出来,千军万马中努力去崭露头角。跟随运气与选择,让影响力帮助你向外界释放 信号,这是令人兴奋的,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负责 任。
内心世界因为不被看见而常常被忽视,但我恰恰认为,不被看见的角落,更容易产生好风光。常年练习,选择你的标准、原则,坚定不移地执行、捍卫它们,如同对外部世界添砖加瓦一样,逐步构建内心世界的稳固秩序。漫漫人生路,无论外人是否看到了我们想要展示的东西,无论人们是否公正客观地评价我们,无论我们是否取得了梦想中的成就,无论所得是否一朝尽失,我们都能做到在这一切以外,内心那个不被看到的角落里花香怡人、风轻云淡。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负责任。
所以当我们谈什么是“负责任的旅行”,我会愿意首先回归本质,去认识什么是旅行。
我理解的旅行,不只是风景与远行,更多的是放空自己,去经历、去发现。从这个角度讲,人生是这一切旅行的前提,它是一场最浩瀚最本质的旅行。对这场旅行的负责任,便是沉浸其中,而又跳脱其外,不逃避规则,但也不被规则约束。这是我对“负责任的旅行”最本质的理解。
当你愿意用负责任的态度去享受、去庆祝你的这一生时,便也不难负责任地开展生命中或长或短的其他旅行了。
我没有独自旅行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根本没时间旅行,尽管因为工作原因去过很多地方,但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机会认真享受。所以,我一定不是个旅行达人。但我在旅行中吃过一些亏,也收获过一些惊喜,还是可以跟大家分享的。
在过往经历过的旅行中,我认为最遗憾的是那种5天10个城市的快餐之旅,真心奉劝大家不要做这样的旅行,不要觉得“来一回得多去几个地方”。那种贪图数量的走马观花,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像熟悉自己的城市一样,搞清楚目的地有多少街道多少古迹,但如果能放弃因为时间紧张带来的焦虑感,认认真真去了解当地文化、风土人情、体会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许会错过一些景点,却会在多年以后的回忆中留下扎实丰满的记忆。你会真切地回忆起住在当地人家里与他们共同庆祝传统节日的那个夜晚,会记得向你认真介绍家乡的那张温暖的脸庞。
就像我们引以为豪的华夏文明、熟悉的身边风景,异国他乡累积千年的历史故事中,一样有饱满的智慧和趣味。敞开心扉,打开你的心与脑,与当地文化深入互动,你的生活会因此变得更有厚度。
所以我想,去一个地方,留出足够的时间,放置足够的精力,全情与共,也是一种对旅行的负责任吧。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在新西兰拍戏的三个月,那不是一段为了旅行展开的远行,但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里,我会去到当地的博物馆附近,那里有片一望无垠的草坪,放眼望去是郁郁葱葱的景色,一些少年足球队、棒球队会在远处的绿茵地训练,这些都让人感到平静而又有活力。收工回到住处的路上会经过一片马场,有时候我会偷偷下车跑进去,和马儿相处,或者在马场里散步,回归自然,享受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 我记得剧组当地的同事组织野餐,他们准备特别足。小桌子、餐布、冰箱、餐具、各种摆盘…… 我发现对他们来说,那不是刻意拗出的仪式感,而是他们就这样认定这件事,觉得就该这么做。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咱们在野外吃个水果,有时候顺手就把果核果皮扔掉,觉得可以自然降解或者生出小树。但他们不会,哪怕是个苹果核,也决不留在外面,不去产生任何破坏生态的行为。
我也算是个挺约束自己的人了,但那件事让我发现,在认知以外,还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对于地球生态的保护与共建,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是因为足够放松、有足够多的时间、没有赶路的急迫,我才有机会闲适自在体验了一把当地生活。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看看景点,想必不会看到那些生活方式,也就不会在内心深处引起涟漪。
当你打开自己,认真与旅行地互相拥抱时,大自然也会给你一些意料之外的犒赏。
我至今记得多年前在马尔代夫的一次浮潜,那同样是一次不着急的旅行。那时候我特别喜欢亲近海水,游开岸边很久,潜镜下的海底世界越来越瑰丽,珊瑚层层叠叠开放,绚丽的热带鱼群穿行其中。正当我沉醉在那样的景致中时,身体和视线忽然来到一个海底断崖,就像是被砍刀斩断的一个垂直的黑色深渊!身下一半是如此纯洁盛大的海底美景,另一半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你无法理解那一刻我感受到的震撼。大自然是如此鬼斧神工,超出想象的神奇景观,宇宙奥妙隐藏在日常难得一见的角落。
那是我感受到旅行意义的一刻,它是惊喜的、意料之外的,那个瞬间升起的对自然万物的敬畏至今仍深深印刻在我的头脑中。
旅行就是要全身心融入进去,跟随当地的生活节奏与风土人情,去探听旅行目的地的味道、阳光的气息,忘掉来处,去珍惜和体验当地最独特的风光,与目的地全情与共。
关于旅行中的自我约束。传言属实,我的确是自带拖鞋洗漱用品、点菜拒绝浪费、尽量减少物质消耗的那种人。
但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有那么强烈的环保意识的,源头可能是20多年前,我被授予中华环保基金会“绿色环保大使”。其实那时候我也才二十多岁,刚刚经济独立,正是对物质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出门住酒店当然要享受免费的服务,已经花了钱去住好的酒店,干吗不给自己省点事儿呢对不对?那时候就是这样想的,跟很多人一样。
但随着工作上与环保、公益的关系越来越深入,当我知道一节废旧电池不经处理扔出去可以毁掉一平方米土地、一颗象牙制品会让一头大象痛苦地死去、民俗村里大象表演绘画背后可能是象夫勾住大象的耳朵在指挥…… 当我看到人类有意、无意中为了满足一时私欲给地球、给其他生物带去的伤害,便不由自主去审视自己的选择。
每一个美丽的象牙制品背后,都会有一头大象被偷猎者袭击。随着这些年的宣传,很多人已经知道猎象者的残忍。同为生命,我们怎么能够坦然接受动物为了我们一时的喜欢而凄惨死去? 这样的杀戮数据无限放大,大象这个物种是否会灭绝? 生物链会遭到怎样的破坏? 无限延进下去,反噬到我们人类自己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当你认真思索这些背后故事,再去旅行时,你还能够心安理得购买象牙制品吗?
前一阵听说有游客开越野车在钙化滩上漂移,还有人在丹霞地貌区刻字,他们知道自己破坏的是千万年才能形成的 自然风光吗? 会意识到经他们之手破坏后,之后的数十乃至数百年的人都无法感受到他们今日感受过的美好吗?这些 人里难道不会包括他们自己的子孙后代? 所以,很多时候, 我们需要的只是这种“远望山河”的视角。把自身放置到更广阔的历史空间中,认识到自己的随手而为会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
你会发现,与不经意使用了某个不可降解一次性消耗品带来的便利感相比,为生态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成就感会让你收获更大的力量,也就能够收获“遥望山河天地宽”的豁达。所谓负责任的旅行,不过是把负责任的自己带入旅行中。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就时刻注意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无论你是上班路上、旅行途中,都一样会做出负责任的行为。
我常常对自己和身边人说:无论有没有人看到,都要坚定地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我们不是为了形式感、荣誉、他人评价,才去约束自己、行善事。那些当然重要,但如果只是追求那些,正向的行为就会成为心理负担。你是做给别人看的,久而久之,你会在心中厌恶那些行为,也顺带厌恶那个作秀的自己。
我相信有许多人都已经在践行环保的、利他的生活方式,只是大家都默默無闻在做事,我只是刚好作为公众人物, 为了提醒更多人产生意识而站在台前呼吁而已。这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人自然而然就会走到这样的心境中。随着你与世界的关联加深,随着年龄增长,你会意识到除了自己一时痛快之外,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地球生态发展的长远责任。
只有真正在内心深处认识到那些行为的意义,真正确立了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要做什么样的人,当一切行为服务于你内心的原则与价值观,你才有可能收获真正的轻松,才有可能真正收获到负责任的快乐。
负责任的旅行,带给你的乐趣也一定多过不适。这便是我的理解,关于什么是“负责任的旅行”。
今年是中国国家公园创立元年,年底将有包括三江源、大熊猫、普达措在内的十处国家公园验收成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将作为国家公园体系的分支,与自然保护地一起,让我们以全新视角看待我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国家公园创立的初衷是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生态,尝试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平衡。我们第一时间想到了李冰冰。
不只是因为多年来作为有着国际影响力的知名艺人,李冰冰的公益、环保形象有目共睹,更是因为从一个人、一个独立个体本身,我们在公开场合与“小道消息”中都对她的自律多有耳闻。
有多少人会在出差度假时全套差旅用品自带、连酒店的一次性拖鞋都不消耗?又有多少人在国家实行垃圾分类之前已经自行分类多年?财务自由后你会严格要求身边人一起奉行节俭、杜绝浪费吗?
据说李冰冰一直是这样的人。
与行为相比,我们更好奇行为背后的信念。是被怎样的内心世界驱动,一个常年身处浮华世界的女艺人,会选择如此质朴的生活方式?在她看来,什么是负责任的旅行?
一整天的拍摄结束后,长城脚下空气微凉,星光璀璨月半弯,零星可见萤火虫飞过,蝉鸣如歌,山间昆虫协奏。与李冰冰在夜色里聊天,如同被清涼溪水涤荡,缓慢宁静而力量充沛。
以下为李冰冰自述整理。
其实在所有的旅行之前,人生原本就是一场旅行。
这句话并不新鲜,但有多少人真正能时时记得呢?
如果你用心地与生命产生连接,就会发现,这场足够漫长的旅途里,充满了最大限度的未知、最鲜明的变化、最有张力的创造空间。
你在这场不知何日为终的旅途中,会经历肉身与灵魂的多重变化,会把自己送达理想的目的地,当然也有可能事与愿违。
长期来看,对多数人来讲,即便下一站并不是原本设置的方向,人们最终也会适应现状,用心把脚下的日子踩实。
但如果分段来看,每一年、每个月、每一天,人是不是能忘记对下一站的渴望而切实地享受在当下的这一小段时间里呢?当我们把眼下的时间与空间放大,尊重当下,是否会得到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如同今天我们来到了长城,你可以说只是来了一下、打了个卡、工作了一天,也可以说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结晶的又一次深度相连。
深入进去,体会古人规划它、建造它时的智慧与辛劳,尝试理解和学习它的战略意义,穿越历史长河,与过往数千年那些曾经站在这里的灵魂产生连接。不一样的时空、同样的土地,他们所拥有与渴望的,我们所失去与忽视的……想到这些,再回到生活,你一定有不一样的收 获。
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其实都有这样的机会,超越惯性与习惯,追逐目标的同时忘掉目标,让你当下的那一刻厚实起来,你就拥有了另一方没有约束的广阔天地。
在现实世界的练兵场上,我一直要求自己全力以赴,直到现在也从不偷懒。把自己的能力、格局、天分都摔打出来,千军万马中努力去崭露头角。跟随运气与选择,让影响力帮助你向外界释放 信号,这是令人兴奋的,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负责 任。
内心世界因为不被看见而常常被忽视,但我恰恰认为,不被看见的角落,更容易产生好风光。常年练习,选择你的标准、原则,坚定不移地执行、捍卫它们,如同对外部世界添砖加瓦一样,逐步构建内心世界的稳固秩序。漫漫人生路,无论外人是否看到了我们想要展示的东西,无论人们是否公正客观地评价我们,无论我们是否取得了梦想中的成就,无论所得是否一朝尽失,我们都能做到在这一切以外,内心那个不被看到的角落里花香怡人、风轻云淡。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负责任。
所以当我们谈什么是“负责任的旅行”,我会愿意首先回归本质,去认识什么是旅行。
我理解的旅行,不只是风景与远行,更多的是放空自己,去经历、去发现。从这个角度讲,人生是这一切旅行的前提,它是一场最浩瀚最本质的旅行。对这场旅行的负责任,便是沉浸其中,而又跳脱其外,不逃避规则,但也不被规则约束。这是我对“负责任的旅行”最本质的理解。
当你愿意用负责任的态度去享受、去庆祝你的这一生时,便也不难负责任地开展生命中或长或短的其他旅行了。
我没有独自旅行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根本没时间旅行,尽管因为工作原因去过很多地方,但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机会认真享受。所以,我一定不是个旅行达人。但我在旅行中吃过一些亏,也收获过一些惊喜,还是可以跟大家分享的。
在过往经历过的旅行中,我认为最遗憾的是那种5天10个城市的快餐之旅,真心奉劝大家不要做这样的旅行,不要觉得“来一回得多去几个地方”。那种贪图数量的走马观花,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像熟悉自己的城市一样,搞清楚目的地有多少街道多少古迹,但如果能放弃因为时间紧张带来的焦虑感,认认真真去了解当地文化、风土人情、体会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许会错过一些景点,却会在多年以后的回忆中留下扎实丰满的记忆。你会真切地回忆起住在当地人家里与他们共同庆祝传统节日的那个夜晚,会记得向你认真介绍家乡的那张温暖的脸庞。
就像我们引以为豪的华夏文明、熟悉的身边风景,异国他乡累积千年的历史故事中,一样有饱满的智慧和趣味。敞开心扉,打开你的心与脑,与当地文化深入互动,你的生活会因此变得更有厚度。
所以我想,去一个地方,留出足够的时间,放置足够的精力,全情与共,也是一种对旅行的负责任吧。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在新西兰拍戏的三个月,那不是一段为了旅行展开的远行,但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里,我会去到当地的博物馆附近,那里有片一望无垠的草坪,放眼望去是郁郁葱葱的景色,一些少年足球队、棒球队会在远处的绿茵地训练,这些都让人感到平静而又有活力。收工回到住处的路上会经过一片马场,有时候我会偷偷下车跑进去,和马儿相处,或者在马场里散步,回归自然,享受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 我记得剧组当地的同事组织野餐,他们准备特别足。小桌子、餐布、冰箱、餐具、各种摆盘…… 我发现对他们来说,那不是刻意拗出的仪式感,而是他们就这样认定这件事,觉得就该这么做。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咱们在野外吃个水果,有时候顺手就把果核果皮扔掉,觉得可以自然降解或者生出小树。但他们不会,哪怕是个苹果核,也决不留在外面,不去产生任何破坏生态的行为。
我也算是个挺约束自己的人了,但那件事让我发现,在认知以外,还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对于地球生态的保护与共建,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是因为足够放松、有足够多的时间、没有赶路的急迫,我才有机会闲适自在体验了一把当地生活。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看看景点,想必不会看到那些生活方式,也就不会在内心深处引起涟漪。
当你打开自己,认真与旅行地互相拥抱时,大自然也会给你一些意料之外的犒赏。
我至今记得多年前在马尔代夫的一次浮潜,那同样是一次不着急的旅行。那时候我特别喜欢亲近海水,游开岸边很久,潜镜下的海底世界越来越瑰丽,珊瑚层层叠叠开放,绚丽的热带鱼群穿行其中。正当我沉醉在那样的景致中时,身体和视线忽然来到一个海底断崖,就像是被砍刀斩断的一个垂直的黑色深渊!身下一半是如此纯洁盛大的海底美景,另一半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你无法理解那一刻我感受到的震撼。大自然是如此鬼斧神工,超出想象的神奇景观,宇宙奥妙隐藏在日常难得一见的角落。
那是我感受到旅行意义的一刻,它是惊喜的、意料之外的,那个瞬间升起的对自然万物的敬畏至今仍深深印刻在我的头脑中。
旅行就是要全身心融入进去,跟随当地的生活节奏与风土人情,去探听旅行目的地的味道、阳光的气息,忘掉来处,去珍惜和体验当地最独特的风光,与目的地全情与共。
关于旅行中的自我约束。传言属实,我的确是自带拖鞋洗漱用品、点菜拒绝浪费、尽量减少物质消耗的那种人。
但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有那么强烈的环保意识的,源头可能是20多年前,我被授予中华环保基金会“绿色环保大使”。其实那时候我也才二十多岁,刚刚经济独立,正是对物质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出门住酒店当然要享受免费的服务,已经花了钱去住好的酒店,干吗不给自己省点事儿呢对不对?那时候就是这样想的,跟很多人一样。
但随着工作上与环保、公益的关系越来越深入,当我知道一节废旧电池不经处理扔出去可以毁掉一平方米土地、一颗象牙制品会让一头大象痛苦地死去、民俗村里大象表演绘画背后可能是象夫勾住大象的耳朵在指挥…… 当我看到人类有意、无意中为了满足一时私欲给地球、给其他生物带去的伤害,便不由自主去审视自己的选择。
每一个美丽的象牙制品背后,都会有一头大象被偷猎者袭击。随着这些年的宣传,很多人已经知道猎象者的残忍。同为生命,我们怎么能够坦然接受动物为了我们一时的喜欢而凄惨死去? 这样的杀戮数据无限放大,大象这个物种是否会灭绝? 生物链会遭到怎样的破坏? 无限延进下去,反噬到我们人类自己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当你认真思索这些背后故事,再去旅行时,你还能够心安理得购买象牙制品吗?
前一阵听说有游客开越野车在钙化滩上漂移,还有人在丹霞地貌区刻字,他们知道自己破坏的是千万年才能形成的 自然风光吗? 会意识到经他们之手破坏后,之后的数十乃至数百年的人都无法感受到他们今日感受过的美好吗?这些 人里难道不会包括他们自己的子孙后代? 所以,很多时候, 我们需要的只是这种“远望山河”的视角。把自身放置到更广阔的历史空间中,认识到自己的随手而为会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
你会发现,与不经意使用了某个不可降解一次性消耗品带来的便利感相比,为生态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成就感会让你收获更大的力量,也就能够收获“遥望山河天地宽”的豁达。所谓负责任的旅行,不过是把负责任的自己带入旅行中。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就时刻注意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无论你是上班路上、旅行途中,都一样会做出负责任的行为。
我常常对自己和身边人说:无论有没有人看到,都要坚定地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我们不是为了形式感、荣誉、他人评价,才去约束自己、行善事。那些当然重要,但如果只是追求那些,正向的行为就会成为心理负担。你是做给别人看的,久而久之,你会在心中厌恶那些行为,也顺带厌恶那个作秀的自己。
我相信有许多人都已经在践行环保的、利他的生活方式,只是大家都默默無闻在做事,我只是刚好作为公众人物, 为了提醒更多人产生意识而站在台前呼吁而已。这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人自然而然就会走到这样的心境中。随着你与世界的关联加深,随着年龄增长,你会意识到除了自己一时痛快之外,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地球生态发展的长远责任。
只有真正在内心深处认识到那些行为的意义,真正确立了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要做什么样的人,当一切行为服务于你内心的原则与价值观,你才有可能收获真正的轻松,才有可能真正收获到负责任的快乐。
负责任的旅行,带给你的乐趣也一定多过不适。这便是我的理解,关于什么是“负责任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