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附加题文言文阅读考查形式和内容都已经非常明晰,其中断句6分,简答题4分。通过对近三年高考附加题文言文阅读的研究发現,只要找准规律,有的放矢,附加题文言文阅读的分数应如探囊取物。
一、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设置一道题,考查的方式是用斜线断开,不要求加标点符号,试题的难度不算大。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把文段先通读几遍,以便对文段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的句子,根据语境,作出准确的判断。下面结合江苏近三年高考试题,谈谈具体方法。
(一)通读文段,理清文意
拿到文段,首先要通读,认真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后根据文段的内容,分析出文段的层次,把有把握的地方先断开来。
例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第19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经过通读,我们就能了解文意。文段首先写的是阅读了庄充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接下来写了阅读文章的感受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据此能够很容易地判断出第一句,后两句阅读感受是用了两个“而”字分别连接的并列结构,而下面的“苟”、“则”字一般放在句首,这样可以初步断开,然后再精心阅读,就可以准确判断。
参考答案: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二)抓住标志,找准句式
阅读中,首先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或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要断开的地方;其次要找出语段中的虚词,特别是句首和句末语气词,这些词往往也是断句的标志;再次要掌握一些对偶、排比和特殊句式,熟悉常见的固定结构。
例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19题: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驷、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
在阅读中,我们发現第一句较容易判断,又发現了一些虚词,“犹”、“况”一般放在句首,“耶”“者”一般放在句末,而“夫不传者”与“其传者”构成了对应,在此基础上再精心阅读,细细推敲,不难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
(三)结合语法,落实关键
文言文也是讲究语法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语段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确定该如何断句。文段中有些词语是属前还是属后,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定主、谓、宾时,这些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如2008年江苏卷第21题: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首先可以找出三个“……则……而……”的相似句式,这样中间的几句已经断开,前面“是非颇谬于圣人”可以单独成句。再看后面,根据语法,“此其弊也”、“此正是迁之微意”、“予按”都可以单独成句。
参考答案: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四)反复诵读,详加检验
语段断好后,还需反复诵读,综合运用多种断句方法,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平时还需要加强积累,要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句式等,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并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还需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断句的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二、简答题
古文阅读简答题设置两小题,考查同学们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掌握,侧重于考查与语段内容相关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把握。根据这一规律,同学们在备考时应注意:
(一)积累掌握文学、文化常识
例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20、21题:
20.“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2分)
参考答案:经、史、子、集。
21.《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分)
参考答案:章学诚(章实斋)。
又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第21题:
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1分)
参考答案:刘向。
这三道题考查的都是文学文化常识,只需对相应的常识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不难答出。
(二)全面把握文段,准确筛选
例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第20题:
20.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3分)
结合整个语段内容,通过对画线句“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的分析,从中不难找出句子中表現好文章的三个要素的词语,即“意气,辞句,学问”。
(三)提取关键信息,准确作答
例如2008年江苏高考第22、23题:
22.“黄老”和“六经”分别指先秦时期的哪两个学派?(2分)
参考答案:道家学派 儒家学派
23.写出这段文字提到的《史记》中的两个篇名。(2分)
参考答案:游侠列传 货殖列传
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在阅读语段时,首先抓住先秦的两个学派,结合“黄老”中的“老”可能指“老子”,可以判断是“道家学派”,结合“六经”可以判断是“儒家学派”;而对《史记》中的两个篇名,从文中“序游侠”和“述货殖”可知“游侠、货殖(商人)”应为所述对象,而《史记》中记述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应该是列传,据此可以判断出篇名应为“游侠列传、货殖列传”。
对于文言文阅读简答题,为了准确地判断和解答文段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平时要广涉猎,积累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同时,还需在全面准确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看清问题的角度,结合文段内容仔细分析判断,找准关键,提取整合,进而准确地答题。
(作者:姚顺,江苏省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一、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设置一道题,考查的方式是用斜线断开,不要求加标点符号,试题的难度不算大。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把文段先通读几遍,以便对文段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的句子,根据语境,作出准确的判断。下面结合江苏近三年高考试题,谈谈具体方法。
(一)通读文段,理清文意
拿到文段,首先要通读,认真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后根据文段的内容,分析出文段的层次,把有把握的地方先断开来。
例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第19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经过通读,我们就能了解文意。文段首先写的是阅读了庄充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接下来写了阅读文章的感受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据此能够很容易地判断出第一句,后两句阅读感受是用了两个“而”字分别连接的并列结构,而下面的“苟”、“则”字一般放在句首,这样可以初步断开,然后再精心阅读,就可以准确判断。
参考答案: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二)抓住标志,找准句式
阅读中,首先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或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要断开的地方;其次要找出语段中的虚词,特别是句首和句末语气词,这些词往往也是断句的标志;再次要掌握一些对偶、排比和特殊句式,熟悉常见的固定结构。
例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19题: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驷、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
在阅读中,我们发現第一句较容易判断,又发現了一些虚词,“犹”、“况”一般放在句首,“耶”“者”一般放在句末,而“夫不传者”与“其传者”构成了对应,在此基础上再精心阅读,细细推敲,不难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
(三)结合语法,落实关键
文言文也是讲究语法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语段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确定该如何断句。文段中有些词语是属前还是属后,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定主、谓、宾时,这些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如2008年江苏卷第21题: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首先可以找出三个“……则……而……”的相似句式,这样中间的几句已经断开,前面“是非颇谬于圣人”可以单独成句。再看后面,根据语法,“此其弊也”、“此正是迁之微意”、“予按”都可以单独成句。
参考答案: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四)反复诵读,详加检验
语段断好后,还需反复诵读,综合运用多种断句方法,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平时还需要加强积累,要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句式等,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并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还需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断句的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二、简答题
古文阅读简答题设置两小题,考查同学们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掌握,侧重于考查与语段内容相关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把握。根据这一规律,同学们在备考时应注意:
(一)积累掌握文学、文化常识
例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20、21题:
20.“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通常指哪四类?(2分)
参考答案:经、史、子、集。
21.《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分)
参考答案:章学诚(章实斋)。
又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第21题:
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1分)
参考答案:刘向。
这三道题考查的都是文学文化常识,只需对相应的常识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不难答出。
(二)全面把握文段,准确筛选
例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第20题:
20.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3分)
结合整个语段内容,通过对画线句“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的分析,从中不难找出句子中表現好文章的三个要素的词语,即“意气,辞句,学问”。
(三)提取关键信息,准确作答
例如2008年江苏高考第22、23题:
22.“黄老”和“六经”分别指先秦时期的哪两个学派?(2分)
参考答案:道家学派 儒家学派
23.写出这段文字提到的《史记》中的两个篇名。(2分)
参考答案:游侠列传 货殖列传
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在阅读语段时,首先抓住先秦的两个学派,结合“黄老”中的“老”可能指“老子”,可以判断是“道家学派”,结合“六经”可以判断是“儒家学派”;而对《史记》中的两个篇名,从文中“序游侠”和“述货殖”可知“游侠、货殖(商人)”应为所述对象,而《史记》中记述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应该是列传,据此可以判断出篇名应为“游侠列传、货殖列传”。
对于文言文阅读简答题,为了准确地判断和解答文段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平时要广涉猎,积累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同时,还需在全面准确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看清问题的角度,结合文段内容仔细分析判断,找准关键,提取整合,进而准确地答题。
(作者:姚顺,江苏省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