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的发展情况,如今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而初中生又处于心理多变的青春期,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心理上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自大、自卑、脆弱、敏感等,作为体育教师,除要关心学生身体方面的成长之前,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以实际教学情况为例,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研究,望能够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做出贡献。
体育课是大部分学生喜欢课程,相比于文化课,学生更喜欢在体育课自由的展开锻炼,释放自己的天性,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学生只拥有健康的身体并不能够确定学生是否健康成长,特别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心理问题现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所以,在体育课程中除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之外,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入到体育课程之中,真正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的良好发展、学生的品德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心理保健为手段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心理适应作为重点,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优化;将心理发展作为目标,对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行开发,以达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增强学生自信
现在很多初中生都有一些自卑心理,总是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行,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没有别人强。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所擅长的、不擅长的也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生跑步比较好、有的学生弹跳力好、有的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项目掌握的比较快等等。针对学生的不同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展开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程体验到成功,来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难度或相应的增加难度,让不同的水平的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收獲。
例如,在排球项目的教学中,关于排球的发球技巧学习,需要考虑到有的学生臂力好一些,有的学生臂力弱一些,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能力较好的学生1分钟发过网6个球以上,而能力一般的学生1分钟内发过网3个球即可。采用这样的方式便可充分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在进行跑步训练时,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跑步速度都是不同的,可以让稍弱的学生起跑线往前一些,只让他们能够完成既定的任务即可,对于能力好的学生起跑线可以往后一些,并规定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高兴起泡。
以上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两个教学实例,从中可以看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训练要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中收获成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2 增强学生感情
对于网络的发展,让人们更多的依赖于电子设备,现如今大多数学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不比成年人少,甚至还要高于成年人,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会减少,而从实际的教学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合作减少,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也会随之减弱,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很多学生有自闭的情况。体育是一门合作性、竞技强的学科,很多体育运动少不了团队合作,如足球、篮球、排球等,教师要想改变学生自闭的心理问题,在体育课上应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互相帮助,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
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考虑在体育课上开展一些团体性活动,比如接力赛跑、篮球比赛、拔河等,把一些不太合群的学生融入到集体项目中,让他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合作、集体的温暖、同学情谊。例如,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来进行比赛,可以是各种形式,只要能体现出团队合作便可以,并设立奖励制度,让学生更有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以接力往返跑为例,规则是第一个跑的学生必须把放在中间的物品拿起来,拿起来的时候要求物体是处于竖立状态的,如果横着拿或中途丢失,则需要从头开始,往返归队的学生必须按照指定的路线归队,在比赛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拟定作战方案。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会进行相互鼓励、加油、相互提醒,这是笔者通过实际教学所看的,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对学生集体之间的能凝聚力有所增强,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大大增加,平时一些不合群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集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学生在活动中,团队精神和情感得到很好的锻炼,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相互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2.3 开展比赛让学生形成心理健康
科学证明,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与他的心理有很大关系,健康的心理是在健康的身体基础上才能达到的,心理上不健康会带让身体上产生各种疾病,而身体不健康也可能会让人产生心理疾病。体育运动有着其特殊的特点,对于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应给予重视,让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养成健康的心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比如,跑步类比赛活动的开展,便是对学生养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意志力的一大方法。乒乓球和三大球比赛活动的开展,能够大大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一些自闭的学生敞开心扉,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而对于一些运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则可以在比赛中锻炼学生勇攀高峰的精神,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比赛时,在心理上总会有一些强烈的情绪和超强的意志力,这是文化课程考试所没有的,由此可见,体育比赛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对学生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心理教育。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校园中,良好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增强。所以,在体育课上,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不仅要设置相应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要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通过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比赛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比赛中找到自我,重拾自信、培养感情,让学生在比赛中逐渐形式健康的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分方面,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用自己的爱心融化每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作者单位:丽水市文元学校)
体育课是大部分学生喜欢课程,相比于文化课,学生更喜欢在体育课自由的展开锻炼,释放自己的天性,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学生只拥有健康的身体并不能够确定学生是否健康成长,特别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心理问题现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所以,在体育课程中除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之外,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入到体育课程之中,真正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的良好发展、学生的品德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心理保健为手段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心理适应作为重点,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优化;将心理发展作为目标,对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行开发,以达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增强学生自信
现在很多初中生都有一些自卑心理,总是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行,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没有别人强。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所擅长的、不擅长的也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生跑步比较好、有的学生弹跳力好、有的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项目掌握的比较快等等。针对学生的不同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展开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程体验到成功,来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难度或相应的增加难度,让不同的水平的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收獲。
例如,在排球项目的教学中,关于排球的发球技巧学习,需要考虑到有的学生臂力好一些,有的学生臂力弱一些,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能力较好的学生1分钟发过网6个球以上,而能力一般的学生1分钟内发过网3个球即可。采用这样的方式便可充分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在进行跑步训练时,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跑步速度都是不同的,可以让稍弱的学生起跑线往前一些,只让他们能够完成既定的任务即可,对于能力好的学生起跑线可以往后一些,并规定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高兴起泡。
以上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两个教学实例,从中可以看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训练要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中收获成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2 增强学生感情
对于网络的发展,让人们更多的依赖于电子设备,现如今大多数学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不比成年人少,甚至还要高于成年人,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会减少,而从实际的教学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合作减少,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也会随之减弱,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很多学生有自闭的情况。体育是一门合作性、竞技强的学科,很多体育运动少不了团队合作,如足球、篮球、排球等,教师要想改变学生自闭的心理问题,在体育课上应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互相帮助,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
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考虑在体育课上开展一些团体性活动,比如接力赛跑、篮球比赛、拔河等,把一些不太合群的学生融入到集体项目中,让他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合作、集体的温暖、同学情谊。例如,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来进行比赛,可以是各种形式,只要能体现出团队合作便可以,并设立奖励制度,让学生更有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以接力往返跑为例,规则是第一个跑的学生必须把放在中间的物品拿起来,拿起来的时候要求物体是处于竖立状态的,如果横着拿或中途丢失,则需要从头开始,往返归队的学生必须按照指定的路线归队,在比赛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拟定作战方案。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会进行相互鼓励、加油、相互提醒,这是笔者通过实际教学所看的,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对学生集体之间的能凝聚力有所增强,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大大增加,平时一些不合群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集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学生在活动中,团队精神和情感得到很好的锻炼,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相互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2.3 开展比赛让学生形成心理健康
科学证明,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与他的心理有很大关系,健康的心理是在健康的身体基础上才能达到的,心理上不健康会带让身体上产生各种疾病,而身体不健康也可能会让人产生心理疾病。体育运动有着其特殊的特点,对于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应给予重视,让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养成健康的心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比如,跑步类比赛活动的开展,便是对学生养生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意志力的一大方法。乒乓球和三大球比赛活动的开展,能够大大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一些自闭的学生敞开心扉,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而对于一些运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则可以在比赛中锻炼学生勇攀高峰的精神,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比赛时,在心理上总会有一些强烈的情绪和超强的意志力,这是文化课程考试所没有的,由此可见,体育比赛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对学生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心理教育。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校园中,良好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增强。所以,在体育课上,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不仅要设置相应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要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通过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比赛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比赛中找到自我,重拾自信、培养感情,让学生在比赛中逐渐形式健康的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分方面,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用自己的爱心融化每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作者单位:丽水市文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