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说明:初三的学生绝大多数处在15―16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不断迁移。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法及通过探究实验加深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认识),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规律,我按情境导入——目标认定——准备实验——分组实验——成果展示——课堂小结——反思交流——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几个环节设计本节课。
在授课过程中,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时我引用了一首诗的模仿秀,让二氧化碳更具诗情画意,更具有新鲜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的导入课题,引出第二环节学习目标,明确实验任务。为了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有条不紊,避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所以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就是第三环节——准备实验,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的不再是教师的教,我更多地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导游”,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活动。
这节课最为关键的就是第四环节——分组实验,在这一环节中,
让学生自己动手,一是熟练操作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向研究性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求实、合作的科学品质。同时也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实验的神奇,体会实验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这一环节体现了课堂是以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成果展示这一环节也就成了学生的得意之作。
课堂小结、反思交流这两个环节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加深巩固(或达标练习)环节,我选取了与这节课有关的生活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正真体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理念。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布置作业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课后反思:本节实验课主要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已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这节课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鞏固与提升。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熟练了操作技能;通过分组实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了研究的氛围。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操作失误的地方,比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盖上毛玻璃片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与加入药品的先后顺序,尽管事先做好了知识准备,但真正动手还是有些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针对这些问题,我想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应该让学生承担起这一“重任”,在平时就注重实验操作,熟练操作技能。
本节课有些迷惑之处,就是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与水的反应,只是观察到塑料瓶变瘪,是溶于水,还是与水反应,还是既溶于水又与水反应,因为对教材的深度吃不透、高度把握不准,没有安排进一步的探究,感觉只是流于对现象的侧重,没有拓展延伸出去;对实验完成之后,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意外发现或事故,没能考虑到。
还有一些不妥之处,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在授课过程中,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时我引用了一首诗的模仿秀,让二氧化碳更具诗情画意,更具有新鲜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的导入课题,引出第二环节学习目标,明确实验任务。为了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有条不紊,避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所以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就是第三环节——准备实验,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的不再是教师的教,我更多地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导游”,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活动。
这节课最为关键的就是第四环节——分组实验,在这一环节中,
让学生自己动手,一是熟练操作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向研究性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求实、合作的科学品质。同时也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实验的神奇,体会实验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这一环节体现了课堂是以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成果展示这一环节也就成了学生的得意之作。
课堂小结、反思交流这两个环节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加深巩固(或达标练习)环节,我选取了与这节课有关的生活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正真体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理念。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布置作业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课后反思:本节实验课主要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已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这节课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鞏固与提升。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熟练了操作技能;通过分组实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了研究的氛围。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操作失误的地方,比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盖上毛玻璃片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与加入药品的先后顺序,尽管事先做好了知识准备,但真正动手还是有些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针对这些问题,我想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应该让学生承担起这一“重任”,在平时就注重实验操作,熟练操作技能。
本节课有些迷惑之处,就是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与水的反应,只是观察到塑料瓶变瘪,是溶于水,还是与水反应,还是既溶于水又与水反应,因为对教材的深度吃不透、高度把握不准,没有安排进一步的探究,感觉只是流于对现象的侧重,没有拓展延伸出去;对实验完成之后,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意外发现或事故,没能考虑到。
还有一些不妥之处,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