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发展趋势研究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i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2013届大学毕业生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届大学毕业生又迎来了“更难就业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趋势;对策
  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可谓“更难就业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高校毕业生众多,加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总量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本文依据河南工业大学2012届、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重点从高校和毕业生的角度提出改进措施,来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一、河南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毕业生就业率。2011年、2012年,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4607、5163,就业率分别为97.48%、97.93%,在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就业率处于较高比例。2013年毕业生人数为5320,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就业率明显低于2011年和2012年,仅为76.54%,这是自2000年以来就业率首次下跌最为严重,可见“最难就业年”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难以落实就业单位。此外,2012届男生就业319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4.18%,女生就业186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6.12%;2013届男生就业263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9.55%,女生就业143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6.99%。工科院校受专业特点限制,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依旧存在,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仍有待加强。
  2.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2012届5163名本科毕业生中,77人出国出境,884人升学,118人到机关和事业单位,723人到国有企业,2326人到私有企业,20人参加应征入伍等国家基层项目。2013届5320名毕业生中,38人出国出境,883人升学,36人到机关和事业单位,587人到国有企业,2511人到私有企业,22人参加应征入伍等国家基层项目。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相比,私有企业成为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分别占到毕业生人数的45.05%和47.20%。此数据与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的2012届本科院校中有45%的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情况基本一致。参加国家征兵入伍、“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人员有明显上升,这与近年国家引导广大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基层,并对服务期满的毕业生配备一系列优惠政策密切相关。此外,毕业生就业渠道也趋向多元化。
  3.毕业生专业就业情况。河南工业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在前十位的专业依次为:粮食工程、动物科学、旅游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在前十位的专业依次为:粮食工程、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艺术设计、应用物理学、生物技术。从专业就业来看,粮食工程专业就业率独居榜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就业率靠前。河南工业大学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和实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学科群,学校粮油和材料加工两大学科优势突出,带动就业效应显著。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2012届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2013届有7个为理工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就业率呈现较高的趋势。
  4.毕业生地域流向情况。 2012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省(市)依次为:河南3768人(其中郑州2767人)、江苏158人、山东152人、河北92人、广东92人(并列)、浙江79人、湖北63人、天津61人、山西50人、上海50人(并列)、北京34人。2013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省份依次为:河南1808人(其中郑州1742人)、江苏129人、山东122人、广东124人、天津72人、上海63人、浙江60人、河北57人、北京53人、山西35人。可见,毕业生偏好本地就业十分明显,其中河南郑州是毕业生流入规模最大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河南工业大学大部分学生是河南籍,毕业后考虑留在河南省会郑州工作成为大多数河南籍毕业生的首要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加上大城市在文化氛围、职业发展机会、信息资讯上具有显著优势,所以毕业生“孔雀东南飞 ”的现象依然明显, 而相对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就业数量偏少。此外,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就业人数也较高,这是由于邻近省市间的就业信息较为通畅;在气候、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相邻地区较为相似,毕业生更易适应,在邻近地区选择上也会有倾向性。
  5.毕业生质量反馈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调查的结果显示,毕业生进入单位后单项素质得分排在前五名的分别为:职业道德、事业心与责任感、专业业务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排名后五名的分别为:竞争意识、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精神。同时,用人单位提出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在校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环节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
  二、河南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特点及趋势
  1.就业区域省市地区差异明显。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出现意愿性错位。河南籍学生毕业以后选择本地就业趋势明显,且大多选择省会郑州,致使河南地级市区吸收优质人才困难。同样,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人才供给远远大于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此类情况都使得大学生人力资源不能够合理有效配置。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先后制定了不同的政策,中央各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征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织领导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为进入基层和部队的大学生提供许多政策上的优惠。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尤其是到西部就业,一方面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地域结构上的供求矛盾。   2.不同专业需求的差异明显。应用性专业就业率高于基础性专业,理工科专业高于文科专业。学校特色专业或热门专业等应用性专业,如粮油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市场需求较大,而其他专业人才尤其是文科性供给已达到饱和的状态,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不同专业的就业率存在明显差异,受制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从总体上来看,专业结构性短缺问题长期存在,行业紧缺型人才长期供应不足。
  3.大学生就业渠道差异明显。河南工业大学2012届、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分别有45.05%和47.20%的毕业生进入私营企业工作,仅有2.29%和0.68%的毕业生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调查显示:一方面,事业单位和国家政府机关人员趋于饱和,且招考程序复杂,竞争异常激烈;同时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吸纳人才的能力逐步减弱,毕业生仍然趋之若鹜。另一方面,私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人才空缺,主动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却门可罗雀。
  4.非认知能力越来越重要。毕业生质量反馈调查反映出现代企业对毕业生要求更多的是竞争意识、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精神、动手能力等一系列非认知能力的培养。非认知能力实质上指的是包括自我剖析的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参加工作以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顺利发展能力等品质特征。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固有的大学生教育思想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新的人才观、学习观、发展观、价值观构成了对教育改革的思想动力。突破应试教育体制下对学生过分强调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加强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将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5.性别歧视依然存在。网上广泛流传着“男硕士相当于女博士”的说法,这句话基本反映了就业形势的一种现实。女大学生毕业后面临了诸多问题,如婚姻、家庭等,所以,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性别歧视甚至直接注明只需要男性。这与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是相悖的。但是,在实际的招聘中这种对性别的歧视状况却普遍存在着,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通过河南工业大学近两年男女就业率比较进一步印证,就业性别歧视致使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高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分析
  1.根据就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高校应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做出及时的相关性分析,探析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结构性矛盾,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长效机制。高校应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可以加大专业、课程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实行弹性和灵活性的课程设置方案;可以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形成高起点、高水平发展个性化特色;可以大力扶持特色学科,发展优势专业,扩大专业适应面,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促使高等教育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尽可能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2.注重个性化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个性化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套方法来施教、一种模式来培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重视职业发展教育,培养职业生涯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发展。把职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教育、学生管理结合起来,提高就业服务的全方面覆盖,提供高质量、持续性的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应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走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道路。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毕业生理性就业。注重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就业方面看,众多大学生追求公务员的职业,在社会的价值导向上还不太理想,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和2013年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毕业生仅有2.29%和0.68%,但是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几乎占到50%以上,很多毕业生存在着一些不切实际的观念、想法与行为。因此,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找好自己的定位,认真评估自己适合的职业和就业环境,设计自己长远的人生职业规划。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非公经济单位就业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同时,重视创业教育的引导,虽只有少数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就业方式,但创业可以产生就业率的倍增效应,可以使毕业生更好地锻炼、发展和提升自我价值。
  4.开拓多元化就业渠道,新媒体助推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和强化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构及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大新媒体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校就业服务机构可利用微信、APP等移动平台,以便及时推送就业政策、校园宣讲会信息以及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活动,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更强、更加有效的就业信息和服务。充分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为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提升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责编:思 源
其他文献
编者按:大学和中小学合作(U-S合作)共同促进大学的教师教育、中小学的发展,是近年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很多大学都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新乡学院2011年起在U-S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以教育科学学院为试点开展了深层次合作实践,形成了教师教育专业U-S合作全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改革成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期“聚焦”栏目特别推出新乡学院U-S合作全程实践教学创
期刊
他是一位63岁的老教授,在新乡医学院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开展的“学习焦裕禄精神、树身边的典型”活动中,被确定为先进典型。  他是新乡医学院“好教师”的代表,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河南省优秀教师、优秀专家,2003年获河南省“教学名师奖”。  他主持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国家专利一项,主持的研究课题获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厅级科研成果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论文6篇,主编
期刊
摘 要:自卑心理是大学生重要的心理危机之一。对学生因自卑而自暴自弃的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总结出解决此类案例的“1+6”模式和三大关键环节以及六大预防措施,对辅导员工作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尊重;自卑;“1+6”模式;启示  笔者作为高校辅导员,处理过多种类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学生入学后因自卑而自暴自弃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王同学,20岁,身高155厘米,体
期刊
摘 要:大学生诚信是社会各界一直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如何建立良好的诚信约束机制和评价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探讨和思考。当前高校普遍使用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与大学生诚信评价系统构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高度整合校园信息资源的优势,建设大学生诚信档案网络系统,从而促进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建立诚信约束、评价机制。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平台;诚信档案;网
期刊
摘 要: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学院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三鹰计划”,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三力”——学习力、创新力、实践力。  关键词:三鹰计划;大学生;“三力”培养  近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如何使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来适应社会的
期刊
记者见到潘春彩时,她正在许昌市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组织100多名许昌学院园林专业师生参观园区,并参加由鄢陵县执行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的开幕式。她着一身精干职业套装,见到我们,老远就伸出手来,热情地与我们握手,“这几天实在太忙了,不好意思,都不能在办公室请你们喝口水!”  一年前,潘春彩是许昌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2013年12月,按照许昌市委和许昌学院“双百工程”安排,她来到有“花都”之誉
期刊
摘 要:《社会调查方法》作为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社会调查方法》的课程设计,彻底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和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创新、团队协作的精神,促进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征。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法;工作任务;解构;重构  《社会调查方法》是有效地获取社会信息、认识社会、服务
期刊
摘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信阳师范学院在改革中立足素质教育,多方整合资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依托地方资源、开展红色教育等方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德育之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实效性;路径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信阳师范学院在教学改革中多
期刊
摘 要:专业综合实验是材料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需要对专业综合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实行“自助式”实验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自助式;材料类专业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
期刊
摘 要: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启者和推动者,不仅见证了百年来河南天翻地覆的变化,更是引领社会发展、提升人口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如今,走过百年华诞的河南大学正朝着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坚实迈进,力争在新时期续写新的辉煌。  关键词:河南大学;新使命;新目标  河南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是河南省建校时间最早、专业最齐全的高校。如今的河南大学承载千年华夏文明,依靠文化强省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