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大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南联大是成就汪曾祺作家梦的地方,可以说没有西南联大就没有汪曾祺。本文着重探讨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大,着重讨论其笔下联大的校园、校园生活以及校园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汪曾祺;西南联大;校园文化精神
  汪曾祺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1】那么在汪曾祺的作品中,这种神话般的西南联大到底是什么样子?本论文着重探讨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大,着重探讨西南联大的校园生活、校园精神。
  穷巷陋室与“商业街”
  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临时性大学,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战时期,三所高校迁移到了昆明,这时物资匮乏,西南联大只能简单办学。就连最基本的校舍都很简陋。三个肥皂箱子就变成了桌子、书橱和衣柜,椅子当然也是一物多用了,床就成为了椅子,一间宿舍住四十个人,当时的生活真的是节约型学校的模范。
  汪曾祺笔下的商业街完全没有商业气氛,而是一种人情味充溢其间,这两条街上茶馆很多,“从西南联大新校舍出来,有两条街,凤翥街和文林街,都不长。这两条街上至少有不下十家茶馆。”【2】茶馆为西南联大的同学们提供了图书馆的空间,由于图书馆座位少,为了不争抢座位,有不少同学就去茶馆,他们在茶馆里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看书的,有不少同学的作业、读书报告就是在茶馆里完成的。旧书摊更是同学们拿书换美食的好去处,倘若要淘书,便能得到珍宝。
  (二)独特的校园生活
  对于现在的学校而言,课堂是一个严肃的传授知识的地方,课堂上是有秩序的,老师应该严谨认真,学生们应该正襟危坐,而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们却是特立独行者。汪曾祺先生曾说过:“联大教授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3】
  联大的教授重创新,重视不拘一格。即便是怪论,也会得到赞赏。例如有一位同学交了一篇关于李贺的报告给闻先生,说别人的诗都是在白地子上画画,李贺的诗是在黑地子上画画,所以颜色特别浓烈,大为闻先生赞赏。
  尽管西南联大的学生们看上去很自由,上课、考试很随意,颇为潇洒,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吊儿郎当仅仅是表象而已,学生们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是非常用功的。西南联大的自由、洒脱的风气是汪曾祺是非常喜爱的,他自己也说自己是为了西南联大的“潇洒”而考的西南联大这所学校。
  跑警报看上去是躲避灾难,可是在联大的同学看来这是谈恋爱的好机会。跑警报很多成双成对,男同学在路边等着女同学,有时还带着几袋零食,跑警报隐隐约约有点危险感,这种危险感使得男女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这是跑警报所带来的“趣事”之一。联大师生们也是很珍惜时间很用功,在跑警报的时候许多师生随身带两本书或者是一册论文的草稿。自由学风之下,师生们的努力也是西南联大能培养处众多人才的原因。
  (三)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
  西南联大能够培养出众多人才,跟学校的文化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坚韧精神
  “刚毅坚卓”是西南联大的校训,也是西南联大的精神之魂。在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正是这刚毅坚卓的精神支撑着联大师生们度过艰苦的岁月。联大是抗战时期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移到昆明组成的临时性大学。在赴昆明的路途中,这种“刚毅坚卓”的精神就体现出来了。有的同学为了来到西南联大,从家乡河南一步一步挑着行李走了过来,有的人骑毛驴来到昆明,还有“西南旅行团”的同学们过着军旅的生活从北平走向了大西南,这样的路途,这么恶劣的条件,倘若没有刚毅坚卓的坚韧精神,又怎么会顺利的到达大西南呢?在各种硬件设施缺乏的情况下,仍然自己想办法坚持学习自己的专业,这种精神也是联大能够培养处众多人才的精神之源。
  爱国精神
  在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中,爱国精神是行动上的,是发自内心的。尽管西南联大的师生们看上去吊儿郎当,他们实际上是非常爱国,也非常专注于自己的科研和学习的。在从北平迁移到昆明的途中,闻一多先生就把胡子留起来了,闻先生发愿:“抗战不胜,誓不剃须!”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爱国心,将爱国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联大的师生们不仅怀着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还以自己的切身行动履行着对国家的承诺,他们吃着“八宝饭”,却到图书馆排队“抢座位、抢灯光、抢参考书,教室里有人隔夜就占有位子的”或者“泡茶馆”读书、演算习题,专注于自己的学术和学习,这不仅仅是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救国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这种抗战时期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他们珍惜学习的机会,汲取知识,报效国家,或许这种爱国精神也是西南联大取得如此耀人的成果的重要的法宝之一。
  民主自由
  当我们谈到西南联大,“民主自由”精神首先呈现在脑海中。联大不仅仅是将学术自由作为师生个人的权利,而是作为联大的一种制度,贯穿于整个学校的学术生活之中,如联大学生所说:“在联大里,自由研究、自由讨论是教育的主要方法,尊重个性、尊重人格是教育的主要目标。在联大里,没有强迫,只有诱导,没有盲从只有信仰”。【4】在这种制度之下,民主和自由是得到了彻底的保障。教授们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学生们也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听课,这就给了联大师生们充分的自由,民主自由的空间给了学术和科研充足的养分,这种精神使学生们呼吸到了民主思想和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新鲜空气,正是这种民主自由的校园氛围成就了汪曾祺这样的随性作家。
  团结互助
  在那个特殊年代,三个学校能够组合在一起,还能让民主和自由的精神成为学校公认的制度,彼此之间是包容的。当然三所学校的学风、校史以及办学宗旨不尽相同,彼此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矛盾,但是能够求大同存小异,始终从全局出发,保持了学校的团结精神,这也使得联大的学生,老师之间维持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在跑警报的时候,尤其是遇到雨的时候,侯同学会跑到宿舍搜集伞,为女同学们送伞,侯兄送伞也成了一段奇闻。吴先生的《红楼梦》课上,吴先生带着男学生帮女学生搬椅子,直到所有的人都坐下才开始讲课,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团结呢?
  西南联大之所以培养出了诸多杰出人才,或许不仅仅是“自由”二字这么简单,正是潜移默化中的坚韧、团结、爱国和自由精神,铸就了学子们的责任感,激励师生们奋发图强,坚持科研和学习,这些潜在的精神铸就了西南联大的光辉成绩,也为中国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
  西南联大是汪曾祺人生中不可抹去的一笔,在这块神奇的校园中,汪曾祺呼吸着民主自由思想,刻下坚韧的思想,逐步的实现着自己的作家梦。西南联大也是他作品中的常客,那个独特的校园、校园里特立独行的师生们和趣事们,栩栩如生,或许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汪老笔下的西南联大!
  注释
  【1】【3】汪曾祺《汪曾祺全集》之散文卷第4卷,《西南联大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汪曾祺《汪曾祺全集》之散文卷第3卷,《泡茶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一》,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01
  作者简介:庄建建(1990-)女,汉,山东潍坊人,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研二,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战国时代谋臣策士长于说理,李斯的《谏逐客书》精准地把握进谏对象秦王的心理,援引史实,立足现实,正反对比,行文讲究修辞富于辞采,成功地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并且官复原职,足见其说服艺术之高超,可一窥战国时代雄辩之风。  【关键词】李斯;《谏逐客书》;说理;艺术  《谏逐客书》是李斯上奏给秦王的一篇奏章,力劝秦王解除逐客之令,是李斯的代表作之一。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李斯的文学
期刊
摘要: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啊,拓荒者!》和查尔斯.弗雷泽的《冷山》,两部作品都注重描写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啊,拓荒者!》中被称为“疯老头”的艾弗(Ivan)和《冷山》中“自然的隐士”—羊婆婆(theGoat-woman),他们尊重自然、热爱和信任自然,其行为具有浓厚的生态伦理意识,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其行为带给我们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人,自然,生态伦理  引言:美国作家薇拉.凯瑟(W
期刊
摘要:达尔文主义问世以来,其影响力遍及了社会各个领域,达尔文主义对文学有很深刻的影响。文学达尔文主义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即关于人性的探讨。本文通过分析电影《一个美国女孩的秘密》来探讨其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其表现方式。  关键词:文学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竞争  一、文学达尔文主义  十九世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让整个沉静的世界开始骚动。达尔文主义引发的争议几乎触及所有领域。他认为
期刊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志愿者培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摘 要: 目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培训的理论探讨不够深入,实践中也存在志愿者培训缺失的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了志愿服务的效果。而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可巩固其参与动机,提高其工作绩效,并有助于塑造优秀的组织形象。针对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培训缺失问题,可利用Web 2.0技术,构建一个由自主学习区、虚拟交流区、辅助功能区三个子模块组成的个性化
期刊
摘要:以“招隐”为题材的诗歌在西晋基本成熟并走向顶峰,太康至永嘉时期的短短几十年里,招隐诗的创作无论在数量、质量和意趣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梁太子萧统《昭明文选》特设“招隐类”和“反招隐类”,其中的“归隐”意识是值得后人加以深究的。  关键词:《昭明文选》;招隐诗;归隐意识  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其中《文选》卷二十二特设“招隐类”和“反招
期刊
摘要: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以是否“说本分话”作为评判诗歌的重要标准,优秀的诗人作诗都是“自道己意”、“说自家话”。他认为创作主体只有做到“有德者才有言”、“多读书”和“直书胸臆”,才能创作出其言“自足有味”的诗作。  关键词:方东树;《昭昧詹言》;本分话;条件  方东树,字植之,生于1772年,卒于1851年,清中叶桐城派重要的散文家和学者。《昭昧詹言》是方东树晚年对后辈讲论诗学的内容汇编,是他
期刊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性词人,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表现将景物描写的淋漓尽致,为后世文人所称颂,本文主要研究李清照词的写景艺术。本文首先对李清照词中景物意象进行梳理;其次,研究对比手法在李清照写景词中的表现;再次,研究白描手法在李清照词中的表现;然后,从李清照词中对景物色彩选取的角度研究其在景物刻画上的作用,并探讨景物的色彩与作者情感的关系;最后,总结李清照的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期刊
摘要:文章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审视茨威格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通过对小说中爱情的批判、对其中所塑造女性形象的批判以及对作家本人的批判,认为男性意识形态和男性权力话语对茨威格创作深有影响,其文本中有较强男性意识形态的显现,小说中的女性仍然生活在男性权力话语为其编织的囚笼中。  [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男权文化思想;陌生女人;女权意识  一、女性主义批评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在文学批评界,
期刊
摘要: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以温柔细腻的笔触工笔细描了一个旧上海的迷梦,仿佛一支暗哑的在寒冬枝头上徐徐绽放的花朵,在荡气回肠地爱恨追逐中陨落在黎明的早晨。王琦瑶的一生就像一只被钉死的蝴蝶标本,鲜艳而凄怆。作品流露出女性自身的生存困惑以及对人性中孤独主题的探索。  关键字:女性形象;生存困境;孤独意蕴  引言:王安忆于1999年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从容舒缓地铺展出时代更迭中新旧上海里王琦瑶们的故事
期刊
关键词:两法衔接;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法律监督;移送监督;检察监督;权力制约;法治中国  摘要:“两法衔接”的本质在于对我国宪法视野下的政治体制架构及其主导下的权力分配、运作机制做进一步权力划界、理顺和深层次调整,对我国现行权力运作实践、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建立和完善“两法衔接”在当下深入推进开展的法治中国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为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执法领域“有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