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在高考百日冲刺阶段,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的几招也许能够帮助你突破自己。
第一,做好自己的定位。
一是学习成绩定位。在经历过无数次考试后,每个人都应该已经对自己的成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给自己的成绩定位,可分为三个等级:“优等”指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等”指成绩一般和成绩忽上忽上,“有潜力”指排名靠后但有进步的空间。
做好成绩定位后,要思考一下:你的人生梦想是什么?你的梦想和你的成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该怎样提高成绩?
二是时间定位。做好时间定位,可以让你知道你是如何度过自己的时间的。请建立一个时间记录表,不必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记录,但应该精确到分钟。示例表如下:
注:“个人”一栏填你和朋友的聊天、娱乐等事件;“其他”一栏记录突发事件,比如学校临时安排了一个讲座等。
同学们应当在自己的行为发生后立刻进行记录,这样就能够确保你的记录是精确的。坚持记录一个星期后,将你用于学习的时间加上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行为的时间,与你为自己确立的学习时间标准进行比较,看自己是否达标。另外,要考虑表中的哪些因素对你的学习行为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之后你该如何加以利用或改善。
三是学习方式定位。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生物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请利用好一天中你效率最好的时刻。如果早晨对你来说是最差的时刻,就安排简单的学习任务;如果早晨对你来说是最好的时刻,就安排那些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学习任务,这样你的百日冲刺将会更加有效率。
第二,设定目标,制订计划。
你要有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仅仅针对考前100天而订,它需要你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来制订。我们要有4个目标,根据现实的时间长短,它们可分为:长期目标(5—10年),中期目标(3—5年),短期目标(1—2年),最近目标(本月、本星期、今天)。
长期目标是你的梦想,你今天的学习动机必然与你想要实现的梦想紧密相连,最能激励你的就是存于你内心的真实欲求。请思考: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10年以后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每一次学习之前都想想你的这个长期目标,它会让你对学习任务充满激情。
中期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关键一环。比如你的长期目标是成为一名医生,那么你的中期目标就是进入医学院深造。依次类推,你的短期目标就是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这就意味着你要在近期提高你的成绩。
发现这种链式关系了吗?只有拥有清晰、明确的方向,人们才能够真正地付出努力。所以,你要将你的目标写在纸上,建一个计划表,明确列出你的长期、中期、短期和最近目标。根据这个计划表规划你的行动,让它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学习计划表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表格。比如,我们通常看到的计划表是:9:25—11:25 做一份数学试卷、11:30—12:00 做2篇阅读题……这种计划表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实际产生的效能有待商榷。
实用的学习计划表包括三个:
一是主导日历表。主导日历表是利用表格,对你的未来进行详细的描绘。请把高考前的每个星期都列在一张纸上,把所有重要事情的截止日期标注在日历上,如下图:
你要根据重要事情的截止日期安排自己的学习,比如,距离高考还有100天,这时你要确定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时你要达到的各科具体分数是多少,你现在实际能得到的分数是多少,每一科目你打算花费多少时间来复习等。把这些问题整理出来,然后从考试那天往前安排,以此来推理出在最后100天里你要完成的各项具体任务是什么。
二是星期时间表。星期时间表是记录一个星期中的每一天从早上6:00到晚上10:00之间的几个小时内所做事情的表格。请制作一个如下的表格:
然后,根据你前期做的自我定位填入你要做的事情。对于优等生来说,重点学习内容是在练习中查漏补缺,备考时应以做题为主,同时要增加课外阅读时间。对于中等生来说,主要是要认真抓好薄弱学科(这个空间升值的可能性最大),要系统地复习知识点,对每一学科的学习时间安排可以如下设置:25%的时间学习新知识点,25%的时间复习旧知识点,50%的时间进行练习。对于潜力生来说,最主要的任务是继续夯实基础,把课本的主干知识都弄懂。不要期望在短时间内学会所有知识点,你必须果断地放弃一些内容,只有这样才有赢得胜利的机会。
三是每日列表。同学们需要做一个便于随身携带的每日列表(最好是提前一天做好),记录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在每日列表中,你需要根据要做事情的重要性分出优先等级,比如,“1”表示的是必须做的事,“2”是应该做的事,依次类推,数字越大就表示事情越不重要。示例表如下: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日列表并不是要将一天中的每一分钟要做什么都记下来,大家要有选择地记录。
第三,积极实施计划。
这里的积极不仅仅指行动积极,更重要的是指心态积极。在最后100天的冲刺时间里,有心理压力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保持良好心态。
首先,不要总是告诉自己时间很紧,自己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而是应该告诉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自己要做的事。这不仅可以舒缓你的压力,还可以帮助你形成平衡的时间概念。
要做到善于利用时间,那么就必须注意时间的质量。“质”是指有效利用时间的程度,“量”是指时间的多少。假如你每天睡觉的时间为6小时,无时无刻不在看书,从不休息,那你可以利用的时间是18小时;但由于睡眠不足、吃饭不香,你每小时的生产力可能最多只有5个单位,那么你一天的生产力为18乘以5等于90个单位。而如果你改为每天睡8小时,吃饭及休息2小时,你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为14小时;但你精力充沛,每小时的生产力可达9个单位,你一天的生产力为14乘以9等于126个单位。因此,学习效果并不取决于时间的长短,只有善于利用时间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经常用积极的语言指导自己,比如“我取得了进步”“我的成绩会提高”等。 在对自己讲话时,要把你太多的“没有”都改为“有”,经常告诉自己“我有毅力”“我有决心”“我有吃苦的能力”等,为自己收集整理一些正面的、具有激励性的语言,制成卡片放在自己能够看到的地方,每周2句,轮流使用。
最后,要保证“一开始就做好”。如果一开始你就抱着随便的态度,你怎么可能有激情坚持到底呢?要在开始做事的那一刻就抱着积极的态度,进行适当的准备,注意学习的技巧和策略。“一开始就做好”是最好的时间管理技巧,会让你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成绩。
注意热点的时效性与长效性相结合
在收集高考考查范围内的时政热点时,要尽量选择具有时效性与长效性的时政素材。时政热点辨别有三种标准:一是体现国家意志、引起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比如“三农”问题等;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热点,如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三是与文科综合其他两个科目(历史、地理)相关联的时政热点,命题人可能会以其设计一道大综合题,如对外开放等。
培养跨模块分析时政热点的思维,学会多角度深入分析时政热点
比如,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对于这一时政热点,我们不仅要从 “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步进行分析,还要从《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和道理。以《经济生活》为例:
第一步:分析“为什么”——这些措施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第二步:分析“怎么样”——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步:分析“怎么办”——我国应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跨国公司;同时,要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狠抓阶段特征
狠抓阶段特征既是把握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的需要,也是高考命题给我们的启示。凡是考查“背景”“原因”类的问题,涉及哪一个时期就应该以那个时期的阶段特征作答。
以明清时期为例,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重要转型期,其阶段特征可以归纳为: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对外走向闭关锁国;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处于世界前列;思想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儒家思想仍然是统治思想,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明清时期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没有产生?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为什么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答案均可从以上的阶段特征中找到。
突破高频考点
主干知识往往是高频考点,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宋明理学等。此外,有些课本语焉不详的知识点也可能成为高频考点,如新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这一知识点曾多次在高考中出现。至于如何突破高频考点,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厘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高考试题考查的角度如背景、内容、历程、特点、影响等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如要想突破新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这个考点,可从其产生背景、实施内容、影响来分析。
二是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如将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等进行比较,不仅要寻找其异同,更要挖掘其背后的原因。
历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重视对地理图表的考查,因此冲刺阶段复习应该把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分布图、地形剖面图,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图表都重新温习一遍。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
在区域定位上做足文章
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线与纬线(如,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南北纬40°、南北极圈;经线:西经20°、东经160°、O°、东经75°、东经105°、东经120°、180°、西经75°等),再依据其他事物与这些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地球仪。特别是要反复温习“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和热点区域地图。
总之,要利用地图形成“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这一思维主线。
重视区域地理分布图
高考特别重视对区域分布图的考查,其考查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使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详细,考查区域范围缩小(局部);二是局部区域交界地区地图增多,它往往是考生不太注意的区域。复习时要按三个类别来把握:
A.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的离散的点。复习时,应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分布,这样分布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B.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洋流、等值线等。复习时,要注意地理事物的起止点、沿途变化和走向,探讨同一空间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挖掘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复习时,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影响。
第一,做好自己的定位。
一是学习成绩定位。在经历过无数次考试后,每个人都应该已经对自己的成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给自己的成绩定位,可分为三个等级:“优等”指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等”指成绩一般和成绩忽上忽上,“有潜力”指排名靠后但有进步的空间。
做好成绩定位后,要思考一下:你的人生梦想是什么?你的梦想和你的成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该怎样提高成绩?
二是时间定位。做好时间定位,可以让你知道你是如何度过自己的时间的。请建立一个时间记录表,不必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记录,但应该精确到分钟。示例表如下:
注:“个人”一栏填你和朋友的聊天、娱乐等事件;“其他”一栏记录突发事件,比如学校临时安排了一个讲座等。
同学们应当在自己的行为发生后立刻进行记录,这样就能够确保你的记录是精确的。坚持记录一个星期后,将你用于学习的时间加上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行为的时间,与你为自己确立的学习时间标准进行比较,看自己是否达标。另外,要考虑表中的哪些因素对你的学习行为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之后你该如何加以利用或改善。
三是学习方式定位。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生物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请利用好一天中你效率最好的时刻。如果早晨对你来说是最差的时刻,就安排简单的学习任务;如果早晨对你来说是最好的时刻,就安排那些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学习任务,这样你的百日冲刺将会更加有效率。
第二,设定目标,制订计划。
你要有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仅仅针对考前100天而订,它需要你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来制订。我们要有4个目标,根据现实的时间长短,它们可分为:长期目标(5—10年),中期目标(3—5年),短期目标(1—2年),最近目标(本月、本星期、今天)。
长期目标是你的梦想,你今天的学习动机必然与你想要实现的梦想紧密相连,最能激励你的就是存于你内心的真实欲求。请思考: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10年以后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每一次学习之前都想想你的这个长期目标,它会让你对学习任务充满激情。
中期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关键一环。比如你的长期目标是成为一名医生,那么你的中期目标就是进入医学院深造。依次类推,你的短期目标就是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这就意味着你要在近期提高你的成绩。
发现这种链式关系了吗?只有拥有清晰、明确的方向,人们才能够真正地付出努力。所以,你要将你的目标写在纸上,建一个计划表,明确列出你的长期、中期、短期和最近目标。根据这个计划表规划你的行动,让它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学习计划表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表格。比如,我们通常看到的计划表是:9:25—11:25 做一份数学试卷、11:30—12:00 做2篇阅读题……这种计划表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实际产生的效能有待商榷。
实用的学习计划表包括三个:
一是主导日历表。主导日历表是利用表格,对你的未来进行详细的描绘。请把高考前的每个星期都列在一张纸上,把所有重要事情的截止日期标注在日历上,如下图:
你要根据重要事情的截止日期安排自己的学习,比如,距离高考还有100天,这时你要确定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时你要达到的各科具体分数是多少,你现在实际能得到的分数是多少,每一科目你打算花费多少时间来复习等。把这些问题整理出来,然后从考试那天往前安排,以此来推理出在最后100天里你要完成的各项具体任务是什么。
二是星期时间表。星期时间表是记录一个星期中的每一天从早上6:00到晚上10:00之间的几个小时内所做事情的表格。请制作一个如下的表格:
然后,根据你前期做的自我定位填入你要做的事情。对于优等生来说,重点学习内容是在练习中查漏补缺,备考时应以做题为主,同时要增加课外阅读时间。对于中等生来说,主要是要认真抓好薄弱学科(这个空间升值的可能性最大),要系统地复习知识点,对每一学科的学习时间安排可以如下设置:25%的时间学习新知识点,25%的时间复习旧知识点,50%的时间进行练习。对于潜力生来说,最主要的任务是继续夯实基础,把课本的主干知识都弄懂。不要期望在短时间内学会所有知识点,你必须果断地放弃一些内容,只有这样才有赢得胜利的机会。
三是每日列表。同学们需要做一个便于随身携带的每日列表(最好是提前一天做好),记录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在每日列表中,你需要根据要做事情的重要性分出优先等级,比如,“1”表示的是必须做的事,“2”是应该做的事,依次类推,数字越大就表示事情越不重要。示例表如下: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日列表并不是要将一天中的每一分钟要做什么都记下来,大家要有选择地记录。
第三,积极实施计划。
这里的积极不仅仅指行动积极,更重要的是指心态积极。在最后100天的冲刺时间里,有心理压力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保持良好心态。
首先,不要总是告诉自己时间很紧,自己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而是应该告诉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自己要做的事。这不仅可以舒缓你的压力,还可以帮助你形成平衡的时间概念。
要做到善于利用时间,那么就必须注意时间的质量。“质”是指有效利用时间的程度,“量”是指时间的多少。假如你每天睡觉的时间为6小时,无时无刻不在看书,从不休息,那你可以利用的时间是18小时;但由于睡眠不足、吃饭不香,你每小时的生产力可能最多只有5个单位,那么你一天的生产力为18乘以5等于90个单位。而如果你改为每天睡8小时,吃饭及休息2小时,你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为14小时;但你精力充沛,每小时的生产力可达9个单位,你一天的生产力为14乘以9等于126个单位。因此,学习效果并不取决于时间的长短,只有善于利用时间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经常用积极的语言指导自己,比如“我取得了进步”“我的成绩会提高”等。 在对自己讲话时,要把你太多的“没有”都改为“有”,经常告诉自己“我有毅力”“我有决心”“我有吃苦的能力”等,为自己收集整理一些正面的、具有激励性的语言,制成卡片放在自己能够看到的地方,每周2句,轮流使用。
最后,要保证“一开始就做好”。如果一开始你就抱着随便的态度,你怎么可能有激情坚持到底呢?要在开始做事的那一刻就抱着积极的态度,进行适当的准备,注意学习的技巧和策略。“一开始就做好”是最好的时间管理技巧,会让你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成绩。
注意热点的时效性与长效性相结合
在收集高考考查范围内的时政热点时,要尽量选择具有时效性与长效性的时政素材。时政热点辨别有三种标准:一是体现国家意志、引起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比如“三农”问题等;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热点,如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三是与文科综合其他两个科目(历史、地理)相关联的时政热点,命题人可能会以其设计一道大综合题,如对外开放等。
培养跨模块分析时政热点的思维,学会多角度深入分析时政热点
比如,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对于这一时政热点,我们不仅要从 “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步进行分析,还要从《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和道理。以《经济生活》为例:
第一步:分析“为什么”——这些措施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第二步:分析“怎么样”——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步:分析“怎么办”——我国应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跨国公司;同时,要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狠抓阶段特征
狠抓阶段特征既是把握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的需要,也是高考命题给我们的启示。凡是考查“背景”“原因”类的问题,涉及哪一个时期就应该以那个时期的阶段特征作答。
以明清时期为例,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重要转型期,其阶段特征可以归纳为: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对外走向闭关锁国;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处于世界前列;思想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儒家思想仍然是统治思想,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明清时期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没有产生?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为什么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答案均可从以上的阶段特征中找到。
突破高频考点
主干知识往往是高频考点,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宋明理学等。此外,有些课本语焉不详的知识点也可能成为高频考点,如新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这一知识点曾多次在高考中出现。至于如何突破高频考点,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厘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高考试题考查的角度如背景、内容、历程、特点、影响等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如要想突破新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这个考点,可从其产生背景、实施内容、影响来分析。
二是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如将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等进行比较,不仅要寻找其异同,更要挖掘其背后的原因。
历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重视对地理图表的考查,因此冲刺阶段复习应该把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分布图、地形剖面图,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图表都重新温习一遍。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
在区域定位上做足文章
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线与纬线(如,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南北纬40°、南北极圈;经线:西经20°、东经160°、O°、东经75°、东经105°、东经120°、180°、西经75°等),再依据其他事物与这些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地球仪。特别是要反复温习“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和热点区域地图。
总之,要利用地图形成“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这一思维主线。
重视区域地理分布图
高考特别重视对区域分布图的考查,其考查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使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详细,考查区域范围缩小(局部);二是局部区域交界地区地图增多,它往往是考生不太注意的区域。复习时要按三个类别来把握:
A.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的离散的点。复习时,应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分布,这样分布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B.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洋流、等值线等。复习时,要注意地理事物的起止点、沿途变化和走向,探讨同一空间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挖掘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复习时,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