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情感的表达,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路径两个方面做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感,还可以产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些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仅会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发展广泛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新课改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情感教育是各科教育内容及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情绪。它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学生的自尊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
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与内心世界的生命个体,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活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商,提升学生的情感质量。如果只注重传授知识与技能,忽视小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情感质量,就是生搬硬套的、目中无人的教育,教育自然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振
儿童的思维比较简单,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情绪的好坏能很容易的从脸上反映出来。如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绪、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协调、统一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身心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编选的,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尽管低年级课本的内容比较简单,但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实际经验以及智力水平的限制,有时候对于情感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如课文中英雄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忘我境界等等。要让小学生理解、体会并能感受作者的感情,就要求语文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要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传达的思想情感融合在一起,准确、恰当的传达给学生,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情交流,这是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的基础。用教材中的情感来衬托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景生情,积极地参与到课文内容、教学情境进来,从而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课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真心、善心、良心。
(二)注重潜移默化,塑造健全人格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获得、技能提高、生命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自然和怡情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特征。因为自然,消除了学生对于强行灌输引发的抵触情绪;因为怡情,使得教育更具有感染力,更容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需要教师把握教育契机,比如对于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孩子们在小长假过后返校后,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你们在家里吃粽子了么?大家知道为什么吃粽子吗?有什么来历吗?你还知道端午节我国其他地方有哪些风俗习惯?”学生们踊跃发言,不懂的可以回家问大人、上网查询,最后再统一归纳、总结。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教育契机,培养学生人生处处皆学问的好学、进取的健全人格。
学生成长中的点滴细节,往往是最富有“含金量”的教育资源。关注细节,关注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生命元素,注重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师生交往中内含情感因素的细节,将其生成教育资源。成功的教育往往是注重细节的教育,优秀教师都非常注重细节的职业品质,教育的智慧都闪现出细节关照的魅力。
总之,情感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看,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得到有效的实施。突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情感性,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是语文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认真研究、对待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曾晓丽《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感,还可以产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些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仅会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发展广泛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新课改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情感教育是各科教育内容及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情绪。它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学生的自尊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
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与内心世界的生命个体,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活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商,提升学生的情感质量。如果只注重传授知识与技能,忽视小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情感质量,就是生搬硬套的、目中无人的教育,教育自然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振
儿童的思维比较简单,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情绪的好坏能很容易的从脸上反映出来。如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绪、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协调、统一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身心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编选的,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尽管低年级课本的内容比较简单,但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实际经验以及智力水平的限制,有时候对于情感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如课文中英雄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忘我境界等等。要让小学生理解、体会并能感受作者的感情,就要求语文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要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传达的思想情感融合在一起,准确、恰当的传达给学生,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情交流,这是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的基础。用教材中的情感来衬托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景生情,积极地参与到课文内容、教学情境进来,从而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课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真心、善心、良心。
(二)注重潜移默化,塑造健全人格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获得、技能提高、生命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自然和怡情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特征。因为自然,消除了学生对于强行灌输引发的抵触情绪;因为怡情,使得教育更具有感染力,更容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需要教师把握教育契机,比如对于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孩子们在小长假过后返校后,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你们在家里吃粽子了么?大家知道为什么吃粽子吗?有什么来历吗?你还知道端午节我国其他地方有哪些风俗习惯?”学生们踊跃发言,不懂的可以回家问大人、上网查询,最后再统一归纳、总结。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教育契机,培养学生人生处处皆学问的好学、进取的健全人格。
学生成长中的点滴细节,往往是最富有“含金量”的教育资源。关注细节,关注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生命元素,注重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师生交往中内含情感因素的细节,将其生成教育资源。成功的教育往往是注重细节的教育,优秀教师都非常注重细节的职业品质,教育的智慧都闪现出细节关照的魅力。
总之,情感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看,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得到有效的实施。突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情感性,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是语文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认真研究、对待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曾晓丽《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