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台湾的边疆史地研究承袭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学术界边疆史地研究和政府边政研究的传统。其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历代的边疆沿革,行政建置、地理考释、边疆政策、宗教信仰、民族民俗、语言文字等,与我们习惯上开展的民族史、地方史、民族学、民俗学以及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60年代以来台湾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边疆史研究著作,其选题方向和研究深度都有较高水平。同时,台湾出版商竞相影印出版大型系列资料丛书,如《中国边疆丛书》一、二辑(30种117册),《中国方略丛书》一、二辑(30种244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台湾的边疆史地研究承袭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学术界边疆史地研究和政府边政研究的传统。其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历代的边疆沿革,行政建置、地理考释、边疆政策、宗教信仰、民族民俗、语言文字等,与我们习惯上开展的民族史、地方史、民族学、民俗学以及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60年代以来台湾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边疆史研究著作,其选题方向和研究深度都有较高水平。同时,台湾出版商竞相影印出版大型系列资料丛书,如《中国边疆丛书》一、二辑(30种117册),《中国方略丛书》一、二辑(30种244册),《中国方志丛书》(1362种3128册),《中华史地名著丛书》等。这些大型资料丛书的出版,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甚至超过
其他文献
<正> 辽代的黑龙江、混同江和鸭子河确指哪条江,在史学界里一直很有争议,无论古今中外众说不一。这三条江之所以难以认定,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由伊勒呼里山发源的嫩江和由长白山发源的第二松花江,在三岔河(黑龙江省肇源县西南境)交汇后才形成松花江干流的(亦称第一松花江)。这是我们现在对这三条江的科学认定。而前人对这三条江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对主支脉流属关系有各种不同看法,因而产生了名称混淆。但是也由于这三条江没有明确的界线划分,在相近的区域内因名称互相延伸而
<正> 1989年9月 21日,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中见立夫助教授访问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并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有吕一燃、马大正、邢玉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存宽研究员也应邀参加了座谈。中日学者就中国边疆史、民族史研究中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坦诚交谈。马大正介绍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坚持开放性科研工作方法的内涵和近两年实施情况,以及今后工作
<正> 岑铭恕(1886年~1961年),又名汝懋,字仲勉。我国著名史学家、西北史地学家。生于广东省桂洲乡裡村。父亲是留心海防和新学的前清举人。先生三岁丧父,童年就傅学塾,课习北碑,摹写汉隶,诵读四书五经,并览先父所遗史地、掌故、政典等书,因得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弥深。少年时,已耽文辞,能写策论和骈文。及长,自点读《通鉴纲目》、修《通典》等政书,对历史学渐生兴趣。1903年,考入两广大学堂(清“广雅书院”,后易名“两广方言学堂”),攻习经史、宋理学。期间,先生受乾嘉考据学熏陶,其所服膺者,厥为高
Mekrin部是游牧于哈密、巴里坤、塔失城和亦集乃一带历史悠久的游牧部族,汉文和非汉文史料多有记录,中外学者关注已久。和田清和司律思的专题文章就此部进行了讨论。利用《经世大典·站赤》和《明实录》的史料,作者证明Mekrin部在元明时期的身份一直是河西察合台系诸王出伯及其后王的分民。由于成化九年(1473)土鲁番攻占哈密,作为出伯系后王的哈密王被俘,他的属民Mekrin部的一部分投奔明朝,接受安置,被称为“乜克力”,而流落在明朝境外,没有接受明朝安置的Mekrin人被称为“野乜克力”。
<正> 冯家升(1904年~1970年),字伯平,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1904年8月16日生于山西省孝义县石像村。6岁入本乡私塾,后入汾阳河汾中学就读,仅读半年,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本村小学教书谋生。1921年,就读于汾阳的一所教会中学。由于他勤奋苦学,学习成绩优异,因而于同年毕业,并考取了北京著名学府燕京大学历史系,受陈垣启蒙,致力于辽,金史研究;同时,又得益于洪业、顾颉刚的指导和勉励,学业上突飞猛进.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运动、学生
<正> 吴丰培先生,字玉年,江苏吴江县人,生于1909年,今已八十。对于我国边疆史地研究,可说是兀兀穷年,壮志不已。仅近十年来,出版了专著十五种,整理民族和史地古籍百余种,发表论文近五十篇,序跋近百,总计有二千万字,可称近年来产量较多的一位边疆研究者。先生在青年时代,对于中国通史、明史、清史和西藏、新疆、蒙古各民族史,以及目录学,皆有一定的爱好。他父吴燕绍先生从事于蒙古、西藏、新疆等区域史地研究,达四十余年,收集资料超过千万言,撰《西藏史大纲》,为国内著名的边疆研究的先驱。
<正> 一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地方志占很大比重,现存8000余种地方志,记载着我国各地方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状况,可以说是我国独特的地方史百科全书。中国编纂地方志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晋乘》、《楚梼杌》及《鲁春秋》等一类地方史著作,而《尚书·禹贡》篇更是有系统性地理观念的作品,可与《山海经》并称我国地方志的鼻祖。“地方志”又称“方志”,宋代以降始名。隋唐时多称“图志”。由于不断改进体例、取材渐博、所涉日富,先为史地分载,继为史地合记,
<正> 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江应梁教授是和本人同受业于中国人类学开山大师之一杨成志教授之门。我们相交近半个世纪了。回忆江兄在广州任教期间,由于所学相同,而江兄则早已毕业,故不少问题,时向他请教,他作为大师兄亦以余能受教,有问必答,使本人所习,日有进步。反映江兄教育家的风度。江应梁教授学问渊博,六十年来,为我国社会学、人类学作出巨大贡献,今日仙游,使学人深为痛惜,本人感受亦深,特为文纪念。并将江兄教导成序诗如下:珠海相从四十年,得聆高论胜前贤。启我坚修人类学,苗瑶黎族共相研。
<正> 《中国边疆图籍录》是一部长达55万字的有关中国边疆文献和舆图资料的综合性目录著作,邓衍林编,1958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所选历代专著及刊物之文献及舆图近8千种(包括一部分佚书存目),体例上主要兼顾资料的不同门类、地域及著作年代三者关系编立专目。全书包括“一般论著”、“边疆舆图”、“中国边界关系”、“西夏史料”、“契丹及辽代史料”、“金源史料”、“元代史料”、“明代边墙史料”、
<正> 1989年11月23日下午,台湾“中研院”研究员、台湾中国边疆历史语文学会总干事李学智先生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边疆中心”)。第二次访问“边疆中心”,李先生十分高兴地会晤了老朋友,也结识了新朋友。“边疆中心”为李先生的来访召开了小型座谈会,会上“边疆中心”领导吕一燃、马大正向客人介绍了“边疆中心”一年多来开展的工作及全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一些学术动向,并强调了加强海峡两岸学者之间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