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在学生的成长中,家庭和学校有着各自不同的责任,因此,家校合作育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广东省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在家校合作中不断实践探索,深感在制度规范下,厘清家校关系,明晰权责边界,合作育人才能行稳致远。
以现代学校制度理念为家校合作定位
建立信任,夯实合作的基础。《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章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方位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依章办学,依法治校,遵循教育规律,保证多方参与,办最优质的教育。2005年,学校提出“打破围墙,建立现代的,开放的,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体的小学大教育体系”的办学思想,由此开启了家校合作的实践探索。
为了获取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支持,进而携手同行,学校出台了《一中附小优质教育服务承诺制度》。学校承诺:如果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不满,经调查属实,学校退还一年或半年的学杂费。以此自加压力,通过提升工作质量,满足家长对教育的诉求,增加家校之间的信任。
建立机制,寻找合作的基点。2010年,学校一位班主任对学生管理比较严格,引发了个别学生及其家长的不满。个别家长强烈要求学校撤换班主任并辞退该教师。学校则认为该教师综合素质不错,还是区级优秀班主任,只是个性比较强势,与人沟通有点强硬,但是不存在体罚与变相体罚的情况,不至于要撤换,更不至于辞退。在双方矛盾冲突的节点上,学校成立了“家长重大诉求仲裁委员会”,分别由学校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语文学科主管、年级级长、校级家委代表、班级家委代表、顺德区教育局德育专干以及学校法律顾问组成了事件仲裁小组,通过找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座谈,听取学生、家长对老师的评价,分析引发个别家长极度不满的原因及具体细节。调查的结果是:该教师平日兢兢业业,班级管理严格,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带班级经常被评为学校的文明班;班中有2位家长对老师意见比较大是因为平时沟通不到位,累积了误会。了解情况后,仲裁小組约见诉求家长,把调查了解的事实认定反馈给他们,校方领导也向诉求家长坦言学校在保障学生、家长利益的同时也要保障教师的权益,教师在没有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学校不能随意解聘教师,当然,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到位,处理问题过于简单,老师要做出反思,家长也要理解和尊重老师的正当教育行为。最后,在家委会代表和家长代表的劝说下,两位提出诉求的家长也表示理解和接受这样的仲裁结果。这样,通过民主协商,有效解决了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矛盾分歧,为家校合作找到了平衡点和融合点。
在实施教育中,经常遇到诸如孩子欺负弱小,且屡教不改,要不要惩戒,学校教育应不应该有惩戒等有争议的话题,对此,学校提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教育”的教育主张,并出台了《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小学生奖惩制度》。为了使制度更符合孩子成长的需要,学校组织了一次由老师、家长、学生代表参加的大型辩论会,现场邀请了学校的法律顾问、顺德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教育研究专家。通过讨论辨析,让各方主体对“学校教育应不应该有惩戒”“为何惩”“如何惩”达成共识。这样,从多个利益主体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统一了认识,形成了教育合力,保证了家校合作育人的效果。
搭建平台,实现合作多维度。家校合作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实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找到了家校合作的核心平台——家委会,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实现多维度家校合作。
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家委会组织分工架构图
学校同时制定了家委会组织架构下的多元组织制度:《一中附小父母课堂制度》《一中附小家长课程制度》《家长义工服务章程》《家长联谊会公约》《家长俱乐部制度》。这些组织制度对家校合作的目的意义、组织形式和效果评价都做了比较清楚、规范的描述和指引,让家校合作多方主体的权责利益更加明晰,也让家校合作更加充满魅力。
让家长成为学校课程的新主体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在学校课程中融合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课程开发实施的另一个主体,是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自2005年开始的一项宏大的教育变革。家长课程成为家校合作中一种高层次的家长参与形式。
学校依据家长的职业专长、拥有资源,与家长共同开发了金融理财、休闲趣味、安全保健、美食欣赏、世界文化等12个类别、共计1238个家长课程(2017学年度)。从事医疗工作的家长,为孩子作卫生与健康方面的常识讲座;在银行工作的家长,教孩子识别真假人民币、存款和取款的操作程序;从事消防、交通工作的家长为孩子们作安全自救的讲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做律师的家长给孩子宣传法律常识;做家政的家长教孩子编织毛线、插花、钉纽扣等家务活儿……顺德家电、乐从家私、陈村花卉、凤城美食都成了孩子们熟悉而感兴趣的课程。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连老师们都说家长课程让他们受益匪浅。而家长在参与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对老师和学校更理解了,对孩子更亲近了,家校更融合了。
2018年末,一年级某家长在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上对学校开设家长课提出了质疑:作为家长,我们要上班,哪有时间来为孩子上课?我不是老师,怎么能站上讲坛呢?面对家长的质疑,学校联同校级家委会专门举办了家长课程研讨会,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对一年级家长的疑问进行讨论与回应。现场有一个班的学生,有全体一年级的家长,有校方主管家长课程的行政,有一年级班主任,还有学校家委会的代表。孩子们认为,家长课让他们学到了很多学校课程以外的东西,特别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来给他们上课,他们引以为豪。家长代表也表达了对家长课的高度认可。正如学校家委会副主任卢伟先生所说:“只要有心,就会有时间;只要你愿意,通过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都可以成为最专业的家长。”
家长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家长与学校一起建立共同责任认知的教育实践行动。这样的辨析与研讨,让家长对学校开设家长课的目的意义及实施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好的认知与认同,为解决家校合作中的问题提供了参考,更为学校治理打开了另一扇窗。
用特色活动融合家校关系
一年级开笔礼启蒙,四年级成长礼立志,六年级毕业礼感恩,在学生成长的每个关键节点上,学校都为他们以隆重的仪式加冕助力。每一项活动从起初的策划,到过程的实施,以及后续的跟踪,家校深度合作贯穿始终。
以四年级成长礼为例,活动以“做最好的自己”目标激励为主线,首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成长需要制定阶段性的成长目标,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周评、月评、学期评、学年评等方式鼓励学生在“一日常规中做最好的自己”“在参与各种体验中展现最好的自己”“在努力实现目标中成就最好的自己”,并以鲜花奖、青苹果奖、红苹果奖、金苹果奖给孩子们加冕,家长既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也是引路人。在成长典礼上,家长盛装出席,为自己的孩子颁奖,和孩子分享成长的喜悦。
家校关系如同亲戚,常走动关系才能更密切。在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每学年都会举办一些家校深度合作的活动,除“三礼”活动外,还有到社区关爱弱势群体的“阳光超市”爱心行动,各种主题文化节等等。学校搭建平台,孩子、父母和老师齐互动齐成长的新型循环动态家校教育模式,也是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深耕家校合作中的一个尝试。
以现代学校制度理念为家校合作定位
建立信任,夯实合作的基础。《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章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方位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依章办学,依法治校,遵循教育规律,保证多方参与,办最优质的教育。2005年,学校提出“打破围墙,建立现代的,开放的,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体的小学大教育体系”的办学思想,由此开启了家校合作的实践探索。
为了获取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支持,进而携手同行,学校出台了《一中附小优质教育服务承诺制度》。学校承诺:如果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不满,经调查属实,学校退还一年或半年的学杂费。以此自加压力,通过提升工作质量,满足家长对教育的诉求,增加家校之间的信任。
建立机制,寻找合作的基点。2010年,学校一位班主任对学生管理比较严格,引发了个别学生及其家长的不满。个别家长强烈要求学校撤换班主任并辞退该教师。学校则认为该教师综合素质不错,还是区级优秀班主任,只是个性比较强势,与人沟通有点强硬,但是不存在体罚与变相体罚的情况,不至于要撤换,更不至于辞退。在双方矛盾冲突的节点上,学校成立了“家长重大诉求仲裁委员会”,分别由学校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语文学科主管、年级级长、校级家委代表、班级家委代表、顺德区教育局德育专干以及学校法律顾问组成了事件仲裁小组,通过找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座谈,听取学生、家长对老师的评价,分析引发个别家长极度不满的原因及具体细节。调查的结果是:该教师平日兢兢业业,班级管理严格,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带班级经常被评为学校的文明班;班中有2位家长对老师意见比较大是因为平时沟通不到位,累积了误会。了解情况后,仲裁小組约见诉求家长,把调查了解的事实认定反馈给他们,校方领导也向诉求家长坦言学校在保障学生、家长利益的同时也要保障教师的权益,教师在没有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学校不能随意解聘教师,当然,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到位,处理问题过于简单,老师要做出反思,家长也要理解和尊重老师的正当教育行为。最后,在家委会代表和家长代表的劝说下,两位提出诉求的家长也表示理解和接受这样的仲裁结果。这样,通过民主协商,有效解决了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矛盾分歧,为家校合作找到了平衡点和融合点。
在实施教育中,经常遇到诸如孩子欺负弱小,且屡教不改,要不要惩戒,学校教育应不应该有惩戒等有争议的话题,对此,学校提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教育”的教育主张,并出台了《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小学生奖惩制度》。为了使制度更符合孩子成长的需要,学校组织了一次由老师、家长、学生代表参加的大型辩论会,现场邀请了学校的法律顾问、顺德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教育研究专家。通过讨论辨析,让各方主体对“学校教育应不应该有惩戒”“为何惩”“如何惩”达成共识。这样,从多个利益主体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统一了认识,形成了教育合力,保证了家校合作育人的效果。
搭建平台,实现合作多维度。家校合作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实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找到了家校合作的核心平台——家委会,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实现多维度家校合作。
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家委会组织分工架构图
学校同时制定了家委会组织架构下的多元组织制度:《一中附小父母课堂制度》《一中附小家长课程制度》《家长义工服务章程》《家长联谊会公约》《家长俱乐部制度》。这些组织制度对家校合作的目的意义、组织形式和效果评价都做了比较清楚、规范的描述和指引,让家校合作多方主体的权责利益更加明晰,也让家校合作更加充满魅力。
让家长成为学校课程的新主体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在学校课程中融合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课程开发实施的另一个主体,是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自2005年开始的一项宏大的教育变革。家长课程成为家校合作中一种高层次的家长参与形式。
学校依据家长的职业专长、拥有资源,与家长共同开发了金融理财、休闲趣味、安全保健、美食欣赏、世界文化等12个类别、共计1238个家长课程(2017学年度)。从事医疗工作的家长,为孩子作卫生与健康方面的常识讲座;在银行工作的家长,教孩子识别真假人民币、存款和取款的操作程序;从事消防、交通工作的家长为孩子们作安全自救的讲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做律师的家长给孩子宣传法律常识;做家政的家长教孩子编织毛线、插花、钉纽扣等家务活儿……顺德家电、乐从家私、陈村花卉、凤城美食都成了孩子们熟悉而感兴趣的课程。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连老师们都说家长课程让他们受益匪浅。而家长在参与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对老师和学校更理解了,对孩子更亲近了,家校更融合了。
2018年末,一年级某家长在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上对学校开设家长课提出了质疑:作为家长,我们要上班,哪有时间来为孩子上课?我不是老师,怎么能站上讲坛呢?面对家长的质疑,学校联同校级家委会专门举办了家长课程研讨会,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对一年级家长的疑问进行讨论与回应。现场有一个班的学生,有全体一年级的家长,有校方主管家长课程的行政,有一年级班主任,还有学校家委会的代表。孩子们认为,家长课让他们学到了很多学校课程以外的东西,特别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来给他们上课,他们引以为豪。家长代表也表达了对家长课的高度认可。正如学校家委会副主任卢伟先生所说:“只要有心,就会有时间;只要你愿意,通过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都可以成为最专业的家长。”
家长课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家长与学校一起建立共同责任认知的教育实践行动。这样的辨析与研讨,让家长对学校开设家长课的目的意义及实施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好的认知与认同,为解决家校合作中的问题提供了参考,更为学校治理打开了另一扇窗。
用特色活动融合家校关系
一年级开笔礼启蒙,四年级成长礼立志,六年级毕业礼感恩,在学生成长的每个关键节点上,学校都为他们以隆重的仪式加冕助力。每一项活动从起初的策划,到过程的实施,以及后续的跟踪,家校深度合作贯穿始终。
以四年级成长礼为例,活动以“做最好的自己”目标激励为主线,首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成长需要制定阶段性的成长目标,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周评、月评、学期评、学年评等方式鼓励学生在“一日常规中做最好的自己”“在参与各种体验中展现最好的自己”“在努力实现目标中成就最好的自己”,并以鲜花奖、青苹果奖、红苹果奖、金苹果奖给孩子们加冕,家长既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也是引路人。在成长典礼上,家长盛装出席,为自己的孩子颁奖,和孩子分享成长的喜悦。
家校关系如同亲戚,常走动关系才能更密切。在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每学年都会举办一些家校深度合作的活动,除“三礼”活动外,还有到社区关爱弱势群体的“阳光超市”爱心行动,各种主题文化节等等。学校搭建平台,孩子、父母和老师齐互动齐成长的新型循环动态家校教育模式,也是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深耕家校合作中的一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