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问题探讨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古筝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学习人数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古筝具有独特的韵味,音色优美,能够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而学校也开始针对古筝进行了教学研究工作。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古筝教学未能实现技术层面与音乐层面的平衡协调,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关键词】古筝教学;音乐;技术;交融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古筝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艺术内涵与技巧的脱节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音乐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融合非常重要,在古筝弹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艺术融合表达其艺术气息。但一直以来,教师过分注重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无法表现出古筝最天然的一种意识形态。现代教学环节,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所教授的演奏方法进行规范化训练,并在长期的练习中形成演奏技巧。然而,在艺术内涵方面,仍然要立足于音乐本身。古筝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艺术底蕴,在技能掌握的同时还需要具有意识层面的想象力,从交融的艺术模式中展现出文化特色。
  (二)文化底蕴的忽视
  目前的古筝教学多采用单一教学模式,而古筝的文化底蕴具有历史性、文学性的相关内容。以古筝曲《林冲夜奔》《西楚霸王》等为例,这些曲目来源于历史事件,不同的曲目表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底蕴。在古筝艺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文化变得更加多样化,我们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与音乐表现。技术练习是一种促进方法,并不是最终目的,文化背景的学习与文化底蕴的塑造显得至关重要。[1]
  (三)缺乏创新与综合素养的培育
  在古筝教学中,需要专注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与艺术质量的保障。如果积累的文化欠缺或是缺乏综合素养的培育,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的艺术修养较低,在阻碍自身进步和学习的同时也限制了其音乐审美能力与实际创造力。而目前的教学现状在于,教师无法合理地引导学生体会古筝学习的乐趣,并没有有效地调动其内在动力。换言之,教学过程未针对性地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曲目特点,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也让学生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未来的教学环节中仍然需要针对技术与音乐两个层面展开研究,总结客观规律。
  二、古筝教学音乐技术交融的原因和作用
  (一)丰富课堂技巧性与有效性
  古箏教学中采取音乐与技术交融的模式,可以从根源上改善教学环境,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保障课堂的技巧性与有效性。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古筝教学技法单调,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失去兴趣的态度。对此,大力促进音乐与技术融合的教学方法实施非常关键,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将教学内容融合进技术培养中。必要时,一些定期开展的文化活动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式。
  (二)深化音乐理解
  音乐和技术相融合的古筝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这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肢体语言融入实际的音乐语言中。在部分艺术作品的赏析和演奏环节,就可以实现肢体和情感间的有效融合,最终更完美地表达出作品本身的艺术内涵。[2]在实际教学环节,也可通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深入了解音乐作品本身的背景知识,强化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例如,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各种类型的演奏技巧,包括音色、风格、力度处理,而不是单纯地展示技巧,才能通过技术让音乐本身变得更具有感染力。人文素质的提升是古筝学习不断创新的体现,也是古筝艺术长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三)促进素质教育的养成
  从艺术角度分析,中国的古筝音乐文化有着其特定的历史因素,同时,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层次结构、心理意识等条件所决定。在古筝教学环节,我们要注重其现实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方面的作用。总而言之,除了演奏技巧的掌握之外,还应该从曲目中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在文化素养方面深入研究古筝艺术。从音乐与技术的关系来看,乐曲所使用的技术相对有限,但音乐的表现力却是无限的。如果演奏者能很好地掌握演奏技巧,但无法表现曲目内涵时,乐曲本身的韵味就会大打折扣。在不同的演奏风格中,演奏者的素养、阅历也会导致作品的表现形式出现差异,文化知识的积累对于演奏者来说也显得至关重要。
  三、以音乐与技术的交融推进古筝教学
  (一)以技术作为基础性要求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娴熟的技巧表现方式,而技巧是音乐作品能够取得口碑的根本保障。古筝演奏艺术在专业院校中的教学方式逐渐发生了转变。相比于传统演奏教学,追求传统技巧的局面已经逐渐被取代,取而代之的是对作品内涵的发掘与外在技巧训练。近年来,多样性古筝作品的出现让新的技法开始出现,练习曲目与一些技术练习片段也成为了新时期的技法训练方式。我们要注意到,技术本身是一种方法,需要以音乐为基础,缺乏音乐内容的前提下技术训练也会失去其根本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肢体训练这一基础训练项目入手,将演奏者的手臂、身体、手指等进行灵活协调,针对弹奏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可以根据练习的方式和速度进行调整。总体来看,弹奏动作技术训练并不是为了强调弹奏幅度,而是要根据音乐的发展,将刻意性的行为转化为下意识的技术动作,让动作具备自然性和连续性。从音乐角度分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音乐的感知和体验,教师也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示范、录音播放等,让学生伴随着音乐产生画面感,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娴熟技巧为基础,强化内心的听觉感受,从情感艺术的角度提升古筝演奏技术水平,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二)传统音乐的元素吸收
  古筝演奏从本质上看是一门表演艺术,通过声音来表现客观事物的情感和特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演奏技巧与曲目结构。如果缺乏对音乐元素的融入和吸收,那么演奏也无法深入内涵之中。因此,传统技术是基础,音乐元素是催化剂,古筝艺术注重的是音乐的细节与技巧特色的统一。扎实的基本功与作品的真实内涵体现才能满足观众的实际需求。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断地提升其音乐素质,在实践练习中提升自信。
  (三)多样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20世纪50年代,古筝教学模式一般是通过传统民间艺术教唱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体系较为单一。发展至今,受到其他文化研究的影响,专业音乐教育理念开始出现。以最常见的教师示范为例,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非常有效,通过音乐与技术的融合,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升学生的模仿能力与鉴别机会,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当然,在实际的授课环节还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着眼于学生技能的提升。
  四、结语
  古筝以其特殊的演奏技巧与音乐风格得到了广泛重视,为不同方式的筝曲确定了其独特的艺术地位。随着音乐和演奏技巧的融合,不仅能突出古筝的演奏风格与音乐技巧,也能为教育工作提供更宽广的空间。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积极探索古筝艺术风格的内涵与规律,开创新的教学局面。
  参考文献
  [1]赵丽.浅谈筝曲之“诗,乐,情”——以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为例[J].考试周刊,2015(a4):27-29.
  [2]赵星.诗与乐的完美融合: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创作特色及演奏版本比较[J].音乐创作,2013(2):133-135.
  作者简介:张志堃(1983—)女,汉族,河北,本科,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古筝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了歌唱。小学新课标强调中高年级“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让师资力量专业化,让歌唱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表现成为学生学习唱歌的动力,让课堂充满歌声是达到此要求的最有效手段。  【关键词】课堂;歌声;演唱;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已经有好多年了。新课标把小学音乐课每周调整成了两节,除了升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对大学生的音、体、美等艺术学科开始重视,而音乐作为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本文将对当前大多数大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就如何在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融入专业教育,并拓展学生的专业音乐知识范围提出一些具体举措。  【关键词】大学音乐;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同时,开始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水平,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音乐教学也因此受到高度重视。中高职音乐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记忆力,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有利于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流行音乐与中高职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