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雅各《孟子》译注本的文学诠释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ntuan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0年以后,一大批基督新教的传教士来到中国,扮演了中西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其中,来自苏格兰的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是一位大力推动“中学西渐”的汉学家。1861年理雅各英译的《孟子》出版。这部《孟子》英文译注本发扬了中西经典诠释传统,可谓是视角多元、包罗万象,至今仍是西方汉学界推崇的典范。这篇论文主要研究理雅各《孟子》译注本中的文学诠释的特点。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中西经典诠释传统、晚清传教士对于《孟子》等经典的译介活动、理雅各的生平事迹和汉学成就、理雅各《孟子》译注本的基本情况、等等。论文的第二章,考察理雅各对《孟子》的文化语词的诠释。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一种艺术。对字词的训诂释义是文学诠释的基础。《孟子》中大量的文化语词是理雅各诠释的重点。所谓文化语词即承载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这些词汇的运用使得《孟子》散文呈现出典雅高贵的文学审美效果。理雅各对文化语词采取灵活多元的翻译策略,如意译、直译、音译、替换等;对于重要的文化语词,理雅各在注释部分进行严谨、详尽的考辨训诂;理雅各对文化语词的诠释体现了中西宗教文化的融会。论文的第三章,考察理雅各对《孟子》的语言风格的诠释。《孟子》散文的语言风格主要是雄辩滔滔、气势磅礴,而具体实现形式则是变化多样、不拘一格的。理雅各更多时候遵循“异化翻译”原则,采取多种翻译手段,再现原著的散文风格;有时也照顾目标读者,采取“归化翻译”的原则,对译文的风格进行适当的调整。从总体上说,理雅各对于《孟子》语言风格的译介,都达到了“形似”或“神似”,甚至“形神兼备”的境界。然而《孟子》散文有些文句的风格具有“不可译性”,这使得理雅各的译本无法完整地诠释原文的风格。论文的第四章,考察理雅各对《孟子》的人物形象的诠释。《孟子》一书刻画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尧、舜、禹、孔子、杨朱、墨翟等。理雅各译注本对于《孟子》中的人物形象也有精彩的诠释。理雅各通过注解典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运用溯源考辨的方式,对《孟子》塑造人物形象进行独到的剖析;采取经典对观的策略,使得《孟子》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生动、丰满。理雅各的译注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孟子》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技巧。论文的第五章,考察理雅各对《孟子》的美学思想的诠释。文学是审美的艺术,美是文学性的本质。《孟子》的美学思想立足于人格美学,延展至文艺美学。理雅各用译注互补的方式解释《孟子》的美学思想,在跨文化比较的视域中评判《孟子》的美学思想。研究重点关注译注本中对《孟子》美学思想的矛盾心态与“创造性误读”,并从视域融合的角度揭示其中的深层原因。论文的结语部分,在论文主体部分的研究基础上归纳理雅各《孟子》译注本的文学诠释的基本范畴、主要特征、长处与不足,以及对于当下《孟子》研究与译介的启示意义等。
其他文献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为SAR)是一种主动式微波遥感成像雷达,它既不像光学遥感那样仅能在白天成像又不同于红外遥感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等条件的影响
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法是一种能提供电极表面和附近离子团变化信息的方法,通常被用于电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已经成为电化学反应过程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高温熔盐的腐蚀性、
在工程上,进行压实度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核子密度仪法、灌砂灌水法、环刀等检测方法。传统采用的检测方法,检测数据可靠、仪器操作简单,但检测效率低、破坏性大。SDG200土壤密
随着低渗、超低渗储层等非常规储层的勘探与开发及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增加储层改造的人工控制方法成为了各大油气田制定开发方案的主攻方向。近年来,随着水平井技术的发展,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对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污染之一。目前,常见的重金属离子处理方法有化学沉淀法、吸附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吸附法由于具有操
电视节目编导是指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
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社交媒体营销具备高技术性、高传播性、高交互性以及低成本性等竞争优势,已经逐步成为了当代企业营销的一种主要手段。微博作为在中国众多社交媒体平台的
近年来国际上已认可蜂王浆主蛋白1(MRJP1)是代表蜂王浆新鲜度生物标志物。为此,我们通过蜂王浆主蛋白家族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筛选出了1段MRJP1的特异性多肽(IKEALPHVPI
将人类听觉系统机理应用到机器人领域,不仅可与视觉互补,使得机器人能灵活地处理所处环境中视听信息,且对于智能机器人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声源定位作为机器人听觉系统的主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